論陜北民間美術在當下社會的命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整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原始文明的仰韶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秦漢文化有著密切的血緣聯系。而陜北延安地區更是地處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的黃河流域,古老的文化沉淀孕育了陜北的民間藝術,深厚的黃土養育了陜北人。陜北人以特有的頑強性格與嚴酷的自然環境作出抗爭,他們在茫茫黃土塬生息、繁衍,他們在勞作之暇以勤勞、粗壯的雙手創造了神奇的窯洞藝術,剪紙、面塑、布藝、炕圍畫。燦爛的陜北民間美術又以安塞縣為代表。
  安塞縣目前是全國屈指可數的民間美術先進縣,民間藝術之鄉。其中安塞縣文化館在陜北民間美術的收集方面做出了積極工作。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長期效益的顯現,原本依賴于行政扶植的文化單位進入了十分嚴峻的境地,目前許多地方文化館在民間美術與外界交流中扮演了中介者的角色。作為民間藝術創作的個體藝人,往往很難以個體形象走向市場。國內許多“民間美術之鄉”因在目前市場環境中回避市場運作,文化館與民間藝術同時偃旗息鼓。對于民間美術而言,走向市場得以生存,回避市場將走向衰弱。
  安塞縣文化館目前職工十四人,財政基本與政府扶植脫鉤,完全靠民間美術的自我經營運作,自籌經費建立了幾千平方米的民間美術館,內有珍藏數十萬件當代所有陜北民間藝術家作品的大型豪華展廳。包括聞名遐邇的民間藝術大師曹佃祥、白鳳蘭、高金愛的大量原作精品。近年文化館又自籌經費出版了《安塞民間藝術叢書》、《安塞民間剪紙精品》、《安塞民間繪畫精品》、《安塞民間線描精品》、《樊小梅——安塞姑娘的剪紙故事》等書籍,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然而就在陜北民間美術炫目輝煌的背后,民間藝術的創造者——一大批民間藝術家的生活境遇足以讓親眼所見的每個人潸然落淚。
  作為陜北民間美術最杰出代表的民間藝術大師高金愛,年近八旬的她一生創作了數以萬計的民間剪紙、面塑,以及布塑、農民畫。她的作品曾入選法國獨立沙龍美展,兩次赴中央美院講學。目前仍與七個兒孫共住在安塞縣偏僻山溝中石壁裸露的窯洞中,全家年收入不足2000元,這其中主要來自于在富縣開拖拉機的二孫子收入。由于種種原因,高金愛本人每年零星賣出剪紙收入不足200元,甚至在春節期間仍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
  同樣,安塞西河口鄉西河口村的民間藝術家常振芳,作為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她一生生過十三個孩子,結果前十個全部夭折。雖然,后來出生的孩子最終長成了人,而這位母親卻在艱辛的環境中受到極度的精神刺激而種下了瘋癲的病根。她的作品顯現出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的思想,她是安塞大師級的民間藝人。老人目前生活狀況與高金愛大致相仿,與忠實憨厚的老伴同住一孔破舊的石窯中,由于患有陣發性精神病老伴二人生活愈顯艱難,除一點口糧田,兩只山羊,無任何其它經濟來源。到了寒冬臘月,即使花費一點柴火燒熱炕頭,對二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都是很奢侈的享受。家中所有的剪紙,因沒有太多精力照看,大多已殘破不堪。另外,陜北尚在世的民間老藝人還有高橋鄉的張鳳蘭,并坪村的潘常旺,她們與去世的曹佃祥在藝術水準上都代表了陜北民間美術的最高境界。同樣,她們在當下繁榮經濟環境下都生活在一個封閉空間之中,過著坎坷的生活。
  這些民間藝人為延安,為陜北乃至為全人類創造如此豐厚的精神財富之后,仍然生活在與她們的付出極不對等的物質條件之下,甚至年長的藝術家中的任何一位都沒有因為自己的絕技而跨入溫飽行列,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對于民間美術的關注,學者們太多地從藝術的角度去評價某位大娘的心靈手巧,如何剪的飛禽走獸具有廣博的內涵,而更有為換取政治資本者粉飾太平紛紛上演民藝搭臺,經濟唱戲式鬧劇。毫無疑問,民間美術的岌岌可危之勢無論是否愿意接受,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民間美術的內涵已不僅僅再純粹是一個美學的主題。在當下后工業社會,民間美術及其命運已泛化為社會學及人類學領域的問題。
  工業革命的到來敲響了小農經濟的喪鐘,西方現代主義及后現代主義思潮所帶來的審美價值將民間美術擠到了審美趣味最邊緣,時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給世人帶來了一系列全新的東西:五顏六色,光怪陸離,而民間美術那些泥、布、紙、木、竹、面等粗劣材質所映射的品質已完全不能再施展其原有吸引力。最可怕的是民間藝人在人們的淡漠中陸續謝世,后繼的女兒、媳婦、姑娘們也因二十年發展帶來的審美觀,尤其是價值觀的改變,而對民間手藝不屑一顧。在世的藝人要不觀洋人、商人鼻息而動,從而被迫改變自己創作力的原汁原味,要不就自生自滅或走入旁門左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陜北民間”在中國藝術舞臺上出現了戲劇性的繁榮:文學界的尋根小說、音樂界的西北風,電影界的西部片,美術界的鄉土畫,民間美術經過這陣少有的“輝煌”之后便靜靜地回歸了它在社會文化中的原有位置。陜北民間美術來源于滋養它的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沉淀,扎根于其形成的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否定“陜北民間熱”的積極性。但同時又不得不承認,并非經過幾波“民間熱”,就可隨心所欲地將其推到與文人美術相提并論的文化位置。“陜北民間熱”之后更多映射的是人們對都市厭惡情緒的渲瀉,但這完全不足以給民間美術注上一針具有長久藥效的強心劑。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當民間美術的直接功能遠遠退出歷史時,民間美術只會剩下一種觀念,一種思想,一種將要徹底逝去的文化情懷”。作為一個具有良知的人,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不情愿發出這樣具有悲情色彩的嘆息。作為民俗產品的陜北民間美術有其產生、發展、繁榮的社會根基,這種根基的社會主干又是先民的蒙昧,是人類處于自然的必然擺布之中。民間美術創作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滿足作者本身及其所代表的社會階層的深層次心理需求。而特定的小農經濟所構筑的社會風俗及審美趣味又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在土壤,民間藝人在這些不朽之作之中不計工本,不計時間地將所有的愛與恨、歡與愁、祈禱與希望完全傾注其內,正是陜北民間美術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決定了它及其生產者在時過境遷的后工業社會的不祥命運。
  現今,人們對民間美術的關注與偏愛更多的是一種獵奇式的懷舊情結。陜北中年民間藝人,王西安、李福愛、侯雪昭、馬國玉、樊小梅前往西安、延安旅游點開設民藝攤點出賣民間藝術品。現代工業文明大步推進,民間美術在失去其功能及實用價值的前提下,在旅游品市場暫時生存,也是陜北民間美術在“存”與“亡”之間作出的一種無奈選擇。
  搶救和延續陜北民間美術的有效措施無非就是兩種。外在式的保護:收集、宣傳民間美術作品,將其納入相應的研究范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改造與融入式的現代藝術創作體系。內在式的保護:改善民間藝人的社會境遇,繼而繼承其藝術技藝的持久力,同時進一步改善與之相伴而行的民俗文化及宏觀生存土壤。而目前令人痛心的是陜北太多文化行政單位,片面地追求社會經濟效益及政治影響,對民間美術的關注更多的是報喜不報憂,完全忽視民間美術內在保護,民間美術成了經濟發展時穿時脫的華麗外衣。這對民間美術的長久命運而言,無異于殺雞取卵,涸澤而漁。陜北民間美術及其藝人命運問題的改善完全是個漸進過程,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繁榮總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積累,而使其滅亡卻是轉眼的瞬間,民間美術這個脆弱文化尤其如此。
  無論是其生產者,還是我們這樣局外的旁觀者,都不愿接受民間美術沒落的現實,而這些輝煌燦爛文化創造者的命運,在后工業社會五顏六色的潮水中真的離我們漸行漸遠。我們懷著歡欣與嘆惋交織的心情,對陜北民間美術乃至中國民間美術的現實歷史境遇和未來作出評估,也對它的美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作出肯定。當然,未來對于陜北民間美術乃至整個中國的民間美術似乎更加難以預測,也許令人嘆惋會因認識的迷誤而愈來愈甚,也許由心靈深處迸發出的力量會帶來讓人歡欣的圖景,但我們每個人都寄希望于后者。在此過程中,每一位學者是否應該在埋頭苦作研究之暇,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做更多的田野考察?是否更應以此為契機,在后工業社會冷冰冰的工作產品之后,更向社會大聲呼喚那些對民間手藝關懷的暖意呢?
西北美術(西安美術學院學報)6~7J7造型藝術顧浩20032003 作者:西北美術(西安美術學院學報)6~7J7造型藝術顧浩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39:05

[新一篇] 論銀監會與中央銀行獨立性

[舊一篇] 論非線性科學的“反常”思維及其方法論作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