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論決策方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著名經濟學家赫伯·西蒙提示管理本質時指出:“決策是管理的心臟;管理是由一系列決策組成;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指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地分析主客觀條件,在掌握大量的有關信息的基礎上,提出若干預選方案,從中選出最佳方案。墨子提出的戰略決策、重點決策、風險決策、前饋決策四種決策方法,不僅在先秦獨樹一幟,而且在現代社會仍被廣為采用。
      “知大重于明小”的戰略決策
  決策按范圍與規模分為宏觀決策與微觀決策,宏觀決策指涉及范圍廣、發生效用長、意義比較重大的決策,而微觀決策指對具體某事、某個行動方案的選擇與確定。決策按層次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戰略決策指方向、原則和目標的確定,是影響全局的決策;戰術決策指在方向、目標確定之后,選擇完成具體任務的最好方法與手段。高層管理者應該從宏觀上作戰略決策,高瞻遠矚,把握大方向,而不為了一個子而輸掉一般棋。墨子比同時代的許多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有戰略眼光,他曾多次批評一些王公大人“知小而不明大”,為了一些眼前的小利益而鑄成大錯。墨子在《尚賢》中批評了統治者小事聰明,大事糊涂的管理行為,在做衣服、宰牛羊等小事上知道怎樣用人,而在施政治國時卻不用有才能的人,他說,“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借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也借良宰。故高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使能以治之。”墨子為了勸統治者放棄戰爭,喚醒眾人熱愛和平,用形象的例子來闡明“知小”與“明大”的關系,他指出人們對于“入人園圃,竊其桃李”、“至攘人犬雞豚者”、“至入人欄圈,取人馬牛者”、“至殺不辜人也,搶其衣裘,取戈劍者”都知道是不好的,應該受到懲罚。而對于“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善之,謂之義。”人們都知道“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也。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也;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也。”但是對于死傷萬人的攻城傾國則不但不指責,反而贊賞,正如墨子所言:“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辨也;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也。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如果領導層在做決策時不知輕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將會面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困境。
  是否決定發動一場戰爭這樣的重大決策必須長遠、全面地考慮。在中外歷史上由于“知小而不明大”而錯誤決策導致亡國的例子舉不勝舉。墨子熱愛和平,一生奔波,為一心想攻城掠地的各國統治者分析戰爭的弊端:“今師徒唯毋興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為者也。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今唯毋廢一時,則百姓饑寒動餒而死者,不可勝數。今嘗計早上出: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拔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又與矛、戈、劍、乘車,碎折靡弊餓日不反者,不可勝數。與其牛馬,肥而往,瘠而反,往而死而不反者,不可勝數也。與其涂道之修遠,糧食綴絕而不繼,百姓死者,不可勝數也。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饑飽之不節,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喪師多不可勝數,喪師盡不可勝數,則是鬼神之喪其主后,赤不可勝數。”(《尚賢》)輕率發動戰爭,給本國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在財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費。墨子還分析了侵占成功后的弊端:“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致此不用銳,且無殺,而徒得此然也?殺人多必數于萬,寡必數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萬乘之國,虛數于千,不勝而入;廣衍數于萬,不勝餓日辟。然則土地者,所有馀也;王士民者,所不足也。今盡民之死,嚴下士之忠,以爭虛城,則足棄所不足,而重所有馀也”。(《尚賢》)
  同樣,商場如戰場,現代企業在決定發展方向或重大投資時都應該象墨子分析戰爭那樣從宏觀上、戰略上來分析利弊得失,而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而鑄成大錯。借鑒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工作態度及其興利除害的奮斗目標,現代企業面臨全球化競爭,要想獲勝,必須從長考慮,預測未來情況,制定高瞻遠矚的戰略目標,指明企業的航向,同時又必須制定近期、中期、遠期目標,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而且要通過目標的設置來激發動機,使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目標掛鉤,有利于員工積極性和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企業產品質量和數量的提高。
      “擇務而從事”的重點決策
  墨子認為,應該把面臨的任務按其重要性與緊迫性擬定優先解決順序,抓住影響全局的工作重點突破,在《魯問》篇,墨子提出了“擇務而從事”的觀點:“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子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音溺酒,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欺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墨子積極入世,每到一個國家就根據這個國家面臨的最迫切的最重要的問題向統治者提出自己的對策。在《尚賢》篇,墨子還打了一個比方:有個富人,他家有高大的圍墻和深幽的宮院,筑完墻后,僅在墻上開一個門,有盜賊進入的話,關上僅有的這個門去搜尋,盜賊就跑不掉了。管理者只要能掌握住這個關鍵的門,企業面臨的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這個基本思想應用于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價值和許多成功的案例。
  在現代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每天面臨著大量要解決的問題,而他自己的能力、時間又有限,想要在有限的時間、精力下取得最大的收獲,就必須遵循二八原則,先做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即“擇務而從事”。該授權的應授權,該緩解的就緩解,不能陷于瑣碎繁雜的日常事務中。墨子的思想有助于各個層次的領導認清自己的職責,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有所為有所不為。
      “斷指以存腕”的風險決策
  在權衡利弊時,墨子認為應該遵循“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的原則。在《大取》篇,墨子結合例子闡述了這個原則:“于所體中而權輕重之謂權。權非為是也,非為非也,權,正也。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執也。遇盜人,而斷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盜人,害也。斷指與斷腕,利于天下相若,無擇也。死生利若,一無擇也。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人以存天下,非殺人以利天下;殺己以存天下,是殺己以利天下。于事為之中而權輕重之謂求。求為之,非也。害之中取小,求為義,非為義也。”兩利相遇取其大,兩害相遇取其小,由于在決策時常碰到兩難選擇,幾種方案各有利弊,風險不一,利大風險也大,求全還是求穩,這就要求在決策時反復比較,統籌兼顧,以最小的損失求得最大的利益。
      “防患于未然”的前饋決策
  在《七患》中,墨子預測了可能亡國的七種可能,并提出了對策,這與前饋控制的原理頗有暗合之處,在系統發生偏差之前,預先采取糾偏措施,發出相應的控制信息,提前進行操作,在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情況下,不允許或不希望發生某種狀態,如戰爭、投資失敗等,前饋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墨子在《七患》篇寫到:“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失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民力盡于無用,財寶虛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祿,游者愛佼,君修法討臣,君懾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為圣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強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種黍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之所當果必有殃”。由于前饋控制可以克服反饋控制因時間滯差所帶來的缺陷,所采取的糾偏方式往往以預防為主。所以墨子在幫助王公大人分析存在的隱患時告誡他們要勤政善政,鞏固國防,尋找盟國,節省開支,發展經濟,尚賢使能,賞罚正確,否則將亡國亡城。墨子列舉了歷史上的例子來證明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是若慶忌無去之心,不能輕出。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之備,故殺。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為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墨子自己在做事時牢記這一原則,在止楚攻宋時,當公輸般威脅要殺他時,他說:“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之守圍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亦。雖殺臣,不能絕也。”最后,楚王不得不說:“吾請無攻宋矣”(《公輸般》)。
  現代企業在決策時應該考慮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作最壞的打算,向最好處努力,尤其是高層決策時要具備戰略眼光和危機意識。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日三省吾身,企業管理者只有經常檢查和反省管理中的得與失,才能把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的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分析,預測將來在競爭中會出現的各種不利情況,提前消除或避開這些障礙,做到“除七患于未然”。
  
  
  
行為科學西安C3管理科學夏金華20002000蘇州,夏金華 作者:行為科學西安C3管理科學夏金華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43:09

[新一篇] 墻裂窗破,重新確認日美同盟基本框架,兩大變化,  對亞太安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美日重建冷戰后同盟

[舊一篇] 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光盤的檢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