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吳宓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真正傳之久遠的學術大師,其聲名之大,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本人的學術造詣非凡,為學界所矚目和公認;二是教書育人,真傳弟子在其教幟之下卓有成就,聞名于世。集二者于一身者,可謂真大師也。曾在華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前身之一)當過外語系系主任的吳宓先生就是這樣的大師:他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他的高足有不少成為一代宗師,傅斯年、錢鐘書、王力、賀麟、季羨林等皆出其門下。據說,今天在外國文學方面有名的一些專家學者,許多都是他的受業弟子。
 (三秦記注:稱傅斯年為吳宓“高足”,或有誤。從吳宓、傅斯年各自出入清華的時間推斷,兩人之間不應有師承關系。另,舊時有吳宓“門下三杰”的說法,此“三杰”各自踞“文、史、哲”一隅為重鎮:“文”即錢鐘書,“史”即陳詮,“哲”即賀自昭。錄此聊備一說。)

 吳宓,字雨僧、雨生,筆名余生,1894年出生,陜西涇陽人。1911年初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17年,23歲的吳宓赴美留學,先后在弗吉尼亞和哈佛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1921年回國,受聘于國立東南大學,任文學院教授。1922年,在東南大學與梅光迪、柳詒徵一起創辦《學衡》雜志,任主編,他因此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流派——學衡派的重要人物。1925年應聘到清華國學院任主任、教授。1941年,吳宓被教育部聘為為數不多的部聘教授。1943年,代理西南聯大外文系系主任。1944年,到成都燕京大學任教。1945年,任四川大學外文系教授。1946年,吳宓推辭了浙江大學、河南大學要他出任文學院院長的聘約,到武昌華中大學,出任外文系系主任。1947年,主編《武漢日報·文學副刊》。1949年,到重慶任相輝學院外語教授兼勉仁學院文學教授。1950年,任西南師范學院歷史系(后中文系)教授。1978年在老家病逝,終年84歲。他的主要論著散見于《學衡》雜志和他所主編的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等。

 吳宓先生是一個古典的浪漫主義者。他性情坦蕩,為人耿直,自言凡胡適贊成的他都一概反對。他節衣縮食,生活清貧。在西南師范大學時,中文系一位老師向他借了五元錢,說好一周內歸還,吳宓先生見一周未還便上門去索要。而同校的一位女教師在文革期間見他孤苦伶仃,送他一雙毛線襪,他卻給那位女教師100元錢。對早年詩友的遺屬,他更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毫不吝嗇。他酷愛《紅樓夢》,把自己稱作“紫娟”,理由是紫娟對林黛玉疼愛得最純粹。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昆明有家牛肉館取名為“瀟湘館”。吳宓先生對此非常氣憤,覺得有辱“林妹妹”住的地方,于是跑去揮舞拐杖把那鋪子一頓亂砸。他不僅對“林妹妹”如此,對女學生也是百般呵護。如果他帶著學生在街上走,迎面來了一輛車,他總是奮不顧身地舉起拐杖攔住車,等到身邊的女學生上了人行道這才放行。他似乎對所有的女性都由衷地愛戴,所以他說“除了學術與愛情,其他問題一概免談”。

 畢竟,吳宓先生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學人,一個真誠的理想主義者,魯迅先生稱他是“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他主張中西貫通,注意研究中西文化的異同。他雖然是中國第一個學比較文學的人,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的研究生,師從白璧德,又是第一個教比較文學且用比較文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文學的人,但他畢生致力于弘揚和維護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特別推崇孔子及其學說,并進行道德實踐。他認為,孔教是中華文明的支柱,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是中國道德理想和人格標準的寄托。他說:“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其道德智慧,卓絕千古,無人能及之,故稱為圣人。圣人者模范人,乃古今人中之第一人也。”“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后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他指出,真正的尊孔應注重兩條途徑:一是實行,“孔子教人,首重躬行實踐,今人尊孔的要務”;二是理論,“融匯新舊道理,取證中西歷史,以批語之態度,思辯之工夫,博考詳察,深心體會,造成一貫之學說,洞明全部之真理。”。因此,他反對批孔,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他說:“我已下定決心:為中華文化殉難,為中華傳統道德殉難。”“為了維護我的正確認識,為了中華文化與道德傳統,宓準備領受任何不測之禍。雖死猶生,含笑九泉。”這是一個平生謹言慎行的耄耋老人在全國轟轟烈烈的批林批孔運動中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所說的話,也是一個讀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對理想的人文品格的執著追求。

 吳宓先生崇尚學術,熱愛教學。在西南聯大工作時,雖然四人同住一室,只有一個長桌,條件非常艱苦,但他每晚總是要在昏黃的油燈下整理第二天的講稿,第二天清晨他也總是第一個到室外朗誦昨夜新加上的內容。等到其他人都起床了,他才返回室中。在文化大革命中,吳宓先生屢遭批斗,且到平梁勞改,受盡苦難,以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彌留之際他還說:“我是吳宓教授,給我水喝;我是吳宓教授,我還能上課。”教授,在無知者的眼中,是一個不名一文的空頭銜;教授,在俗人的面前,是一種謀生的資本;教授,在學人的心中,代表著學問、榮譽和地位;教授,在吳宓先生那里,是他一生自豪的稱號,是他理想人格的載體。吳宓,一個名副其實的教授。

董中鋒 2011-04-11 20:20:21

[新一篇] 易中天與他的“公雞下蛋”(轉載自武漢大學珞珈山水)

[舊一篇] 君子可欺以其方 難罔以非其道——論張紫葛《心香淚酒祭吳宓》之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