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青少年的自殺及其預防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623(2004)02-0019-05
      一、自殺及其危害
    1.當代危機干預研究認為,自殺是一種試圖以自己的生命解決生存意義問題的行為。自殺者有正常人,也有精神異常的人,如精神分裂癥、各種抑郁癥、酒精中毒、人格障礙等。在病理性激情、幻覺或妄想影響下都會產生自殺行為。據國外統計在不明原因的自殺者中,約有半數是原發性抑郁癥患者。約10%-15%的自殺者患有原發性精神疾病。
    2.自殺的一般心理行為過程是:挫折→虛無感→對現實的泛化性曲解、反感→對人、對社會的報復心理→絕望→自殺強迫意念→自殺。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遭遇嚴重挫折,仰天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以為自己有蓋世之才,撼山之勇,然而時運不濟,天不助他,只能徒喚奈何,產生虛無感,對現實產生曲解,作了錯誤的歸因,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項羽由強變弱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戰略思想錯誤,指揮不當,性格又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造成的。最后絕望自刎于烏江。
    3.自殺是四種死亡方式之一(另外三種是:自然死、意外死和他殺),其類型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法國著名學者杜爾凱因根據誘發自殺的不同社會根源,把自殺分為三種類型:利己型、利他型和動亂型。利己型自殺是由于個人與社會聯系脫節,缺乏集體的支持和溫暖,遇到挫折就滋生孤獨感、空虛感和生存的悲劇感所造成;利他型自殺是個人為某種信念、主義或群體竭盡忠誠而舍身的結果;動亂型自殺則主要發生在社會動蕩時期,因為此時個人覺得失去改造社會、適應新的社會所要求的能力,失去與社會的聯系,在挫折感驅動下產生極大的恐懼和困惑而自殺。
    按自殺的心理狀態,可分為心理滿足型和心理解脫型兩種類型。心理滿足型,如宗教徒的絕食坐死,美國圣殿教的集體自殺,為堅持某一主張的示威性自焚,賭氣性自殺等。這類自殺有挫折的因素,但精神空虛感往往是主要原因。心理解脫型自殺,是由于自卑、悲觀、厭世、空虛、羞辱、悔恨以及畏懼、絕望等原因的自殺,用以解脫各種各樣的心理負荷。這類自殺大多為挫折因素所引發。
    此外,也有人把自殺分為有意的自殺、無意的自殺和潛意的自殺,也有人把自殺分為理性自殺和非理性沖動自殺等。
    4.自殺的階段劃分。有預謀的自殺可分為3個階段:(1)自殺被認為是一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2)一旦想到自殺,自我保護和自我破壞這兩種力量之間就開展斗爭,產生向外在世界求助的舉動(例如,談論自殺、溫和的暗示、威脅和預言等);(3)做出堅決的決定,走向自殺。
    5.自殺不僅對家庭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是一種觸目驚心的社會事件。如果自殺未遂,還會給自殺者造成難以挽回的殘跡,留下終生遺憾。因此,自殺已被全世界所關注。自殺已成為許多學科研究的課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自殺行為。神學家認為自殺是一種罪過,篡奪了上帝掌握的生殺之權。哲學家把自殺看做是喪失生活意義的一種表現。社會學家認為自殺起因個人和社會聯系的強或弱,如為群體利益的自我犧牲或因陷入絕境而自殺。心理動力論者對自殺驅力的分析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殺和被殺的愿望、憤怒、內疚、焦慮、被遺棄感、無助感、絕望等。心理學家著重分析構成自殺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強烈的不安;敵意的增強,包括自貶、自恨、自責、羞愧等;認識的狹隘;想逃避不能忍受的情緒等。
      二、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人群
      (一)自殺在當代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近幾十年來,自殺率在世界各國以及各個年齡階段普遍具有上升的趨勢。尤其在年輕人中顯得特別突出。青少年已成為自殺的高危人群。在美國15-24歲青少年中,1980年自殺率是1950年的三倍多,1950年自殺是第五位主要死亡的原因,1980年上升為第三位,1989年上升為第二位,僅次于意外事故(B.E.Gilliland,1997年)。從1982年到1989年青少年自殺呈一種驚人的增長趨勢。與一般人群增長17%比較,青少年自殺率增長超過200%。有研究表明,在1961-1991年30年間,青少年自殺率增長300%。在所有青少年中,10%-15%的人有過自殺未遂史,14歲(9-10年級)學生中自殺未遂發生率占9%-10%。從1971年至1975年美國每10萬人中,由11.6增至12.7人自殺,而印第安人則由15.9/10萬增至21.6/10萬(弗里德里克,1978年)。
    眾所周知,日本大學生自殺率也是比較高的。近年來自殺已成為日本大學生死亡的首要原因。據日本警察廳資料,1978年至1981年間日本大學生的自殺率為14.3/10萬,一般青年(20至24歲)為18.6/10萬。在各個時期盡管更多的女性試圖自殺,但是男性自殺者幾乎是女性自殺者的3倍。12歲以下的兒童試圖自殺的情況還很少被報道。
    國內外對自殺死亡率及相關問題的研究較多。據世界衛生組織1994年公布的各國的自殺資料顯示,匈牙利、斯里蘭卡、芬蘭等國自殺率較高,其自殺率可達30/10萬以上。而瑞士、奧地利、法國等國的自殺率也高達20/10萬以上。我國城市約在8/10萬—12/10萬,農村約在16/10萬—22/10萬,個別農村可達40/10萬以上。山東省1994年的自殺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年均自殺死亡率為16.66/10萬。
      (二)我國每年自殺人數占世界自殺總數的1/5
    據2003年1月9日中央電視一臺報道,我國每年有25萬人自殺,占世界自殺總數的1/5。有200萬人自殺未遂。90%的自殺者未經心理咨詢,只有7%的人發出求救。據1992年首屆危機干預暨自殺預防研討會的研究估計,我國的自殺率約為10/10萬。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自殺率相對較高。據南京危機干預中心對南京部分大學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的自殺率約為20/10萬,而且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有人在北京某區對青少年自殺占自殺總人數中的比例做了統計:1977年為41%,1978年為37%,1979年為55%,1980年為61%。據劉克禮等對昆明市1990-1992年237個自殺案例調查,發現年齡最小者為7歲,最大者為90歲。40歲以下占68%,20-30歲組最多。
    據國家教委統計,1987年全國高校共有50名大學生自殺。北京市1986年有6名大學生自殺,而1987年竟有12名大學生自殺。北京16所大學中因病死亡的17例中有9例為患重度精神病而自殺,占52%。因心理疾病而導致自殺的現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上海市在1979年至1989年10年間,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97起,死亡32人。而1988年一年內上海3所高校就有6人自殺。武漢市1989年共有11名大學生自殺,廣東省1990-1994年共有10名大學生自殺。內蒙古自治區1992-1996年共有6名大學生自殺。華南理工大學1995年調查發現,在一年內有11名大學生有過自殺念頭。北京醫科大學1993年對600名新生采用人格健康調查表(UPI)進行調查,發現有20名大學生有輕生念頭。
      (三)自殺人群中,20-24歲青年,占90%以上。
    西安市第一醫院韓沙濱等人對1999年10月以來,接診的各種自殺未遂者91例調查,其中83例自殺是20-24歲青年,占90%以上。山東省淄博市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128例農村女性自殺未遂者(17-39歲)共95人,占74.2%。
      三、自殺原因分析
    自殺行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種復雜行為。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不外客觀和主觀兩種因素。
      (一)客觀因素
    1.隨著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貧富差距明顯,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心理負荷不斷增加,心理障礙者日益增多,增大了自殺的隱患。
    改革開放以來,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各個領域特別是經濟領域,假冒、欺詐、暴力壟斷、搶劫等不斷出現,給受害者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和挫折。
    2.現代科技信息革命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也給年輕人帶來了新的問題,網絡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使年輕人著迷受污染,甚至教唆自殺,為網上能見到《完全自殺手冊》,網站詳細介紹自殺常用的方法及其痛苦值、致死值、麻煩值等內容,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壞的影響。
    3.報刊、影視等媒體為獵奇,淋漓盡致地描寫自殺行為,大肆渲染悲觀厭世情緒,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還缺乏鑒別力和抵抗力的青少年,成為自殺的潛在的社會因素。
    4.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業上的壓力,青春期的困擾,人際關系緊張,家庭壓力和升學就業問題所產生的心理失衡,也是引發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原因。據南京危機干預中心調查,戀愛和學習壓力分別占大學生自殺的44.2%和29.8%。
      (二)主觀因素
    自殺的客觀因素只是一個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主觀因素才是自殺的依據。某些看來微不足道的事,卻引發出自殺行為。
    1.性格脆弱,挫折承受力低是自殺的重要內因。挫折是人人都會遇到的,人生挫折十之八九。但人的挫折承受力有高有低,挫折承受力高的人,對較大的挫折也能應對自如。而挫折承受力低的人,很小的挫折也會看成是不可克服的障礙,導致對人生和前途喪失信心,甚至釀成自殺。
    2.情緒抑郁性格孤僻也是自殺的主觀因素,情緒不好是人人都會有的。人有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因此,很快能改變這種消極情緒,這是正常心理現象。如果長期調整不過來,無精打采,缺乏興趣,拒絕交往,回避朋友,反應遲鈍,還會伴隨食欲減退,失眠健忘,導致抑郁癥的產生。研究表明,2/3的抑郁癥患者有自殺的意念,長期隨訪表明,抑郁癥患者的自殺死亡率約為15%-25%。在我國抑郁癥及其自殺造成的疾病負担之和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
    3.由生理缺陷、才能不如人、社會經濟地位差等均可產生自卑,長期自卑不能自拔,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嚴重的自我否定,悲觀沮喪以至產生絕望,走上自殺的道路。
    4.氣質本無好壞之分,但每種氣質都有弱點,如不節制任其發展,再和別的消極因素相結合,也會產生輕生意念甚至自殺。抑郁質的人性格內向心小挫折承受力低,容易走進死胡同。膽汁質的人容易沖動不計后果,也容易走極端干傻事。尤其是青少年,生活閱歷淺不成熟,再加上其他因素往往發生自殺行為。
    附圖{B4O716}
    青少年自殺原因構成圖
      四、自殺行為的先兆
    一般說來,自殺行為是有先兆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自殺,總有使其難以解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事件所困擾。這些事件又會引起自殺者心理上的矛盾沖突,絕望之后才出現自殺行為。因此,心理反常,行為反常是自殺的明顯先兆。
    1.一個想自殺的人首先在心理上會有所反應。如心情緊張、焦慮不安;或平時愛說愛笑的人,突然抑郁寡歡,愁眉苦臉;或平時抑郁少言寡語的人,突然和周圍的人同樂起來。情緒具有表達信息的功能,通過一個人的情緒變化,可以窺視其內心深處的痛苦、歡樂及其變化。
    2.一個想自殺的人,還會有軀體方面的癥狀,如頭痛、手腳發麻、出汗、呼吸短促,甚至全身緊張發抖等。心身是相互影響的,心理上的變化會反映到生理上,軀體變化反過來也影響心理狀態。
    3.一個想自殺的人,總有一些實際的行動表達,醫學上稱為“動作化”傾向。如受到嚴重打擊想自殺的人,可能“出走”,準備最喜歡的衣物,凈身,注意打扮,進舞場,突然變得活潑可愛,主動與打過架的人和好,給親人朋友送禮品留念,有的還處理遺產等。
    4.一個想自殺的人,普遍使用的一個求助信號就是言語表達。如問“人生為了什么?”“人活著真沒有意思”,“做人真難呀”,“活著沒意思,不如死了”,“我們的緣份已盡”。或向親人和朋友寫信或口頭說些祝福的話。
    5.自殺最明顯的先兆是準備自殺的工具。如購買敵敵畏、農藥、鼠藥、安眠藥、硫酸等,再如準備繩索、刀剪等利器,還有選擇觸電的等等。
    國外有研究資料表明,52%-60%的自殺者在行動前1-8周曾發出過求助信號。那種認為“想自殺的不會說,說要自殺的并不一定想自殺”的思想是錯誤的。事實上80%的自殺者在自殺前曾向外界表達過自己的自殺意圖。
    自殺也是可以測量的,國外有很多量表,如“自殺可能性評定量表”包括121個條目。我國學者肖水源等編制的《自殺態度問卷》(QSA),有29個條目,信度效度都很好。
      五、自殺的預防
    自殺預防又稱危機干預或心理危機干預。自殺預防是全體民眾的事,所有社會機構以及個人,都能夠為自殺預防做貢獻。自殺預防問題在發達國家已引導起全社會的關注,據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統計,在美國20世紀70-90年代有數百個危機干預機構,幾乎遍布全美國的各大城市。近年來我國的不少大城市,如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危機干預與研究中心。心理學家對于如何預防自殺做了大量研究。
    目前,危機干預已從心理學和人類服務專業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分支學科。E·S·施奈德曼認為自殺是可以預防的。因為人在自殺前總會有某些先兆顯現出來。而這種自殺的心理狀態只要做工作還是可以緩解的。預防自殺的惟一途徑,是對這些先兆及時做出適當的反應。預防自殺僅限于臨時性的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會產生長遠的效果。羅伯茨提出了公共衛生、人類服務、精神衛生專業方面的現代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事先有目的地策劃一些專題和活動來預防某些危機的發生。二級預防,設計某些策略,盡量對危機進行早期干預以預防問題發展得更為嚴重。三級預防,綜合采用危機干預策略,來控制危機的擴大。
    1.預防自殺最根本的措施是國家政局穩定,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率,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使民眾安居樂業。創造比較寬松的社會民主生活的氛圍。社會動蕩,生活貧困,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太大往往使承受力低的人群產生自殺行為。
    2.建立危機干預機制。要充分認識人是求生的動物,絕大多數自殺者心理是矛盾的,即在同一時間內既想死又欲生。這時最需要人們去救助他們。發達國家都在社會上設有心理咨詢機構和危機干預機構,并有專門機構研究心理危機問題。我國北京、南京等地已成立心理危機干預與研究中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都有多條心理熱線電話面向社會。
    3.樹立生存的希望和理想。充分認識移情的重要作用,希望的重新建立和他人的救助會使自殺者重新鼓起生存的勇氣。家庭、學校、社區和單位一定要主動關心有自殺先兆者喚起他們生活的希望,并幫助解決他們實質存在的問題。
    4.對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應有正確全面的分析和評價。了解他們的生活歷史,心理障礙,所遇挫折,不良情緒等,從而充分認識他們內心的矛盾沖突。做到早期發現,及早預防。工作不及時往往后悔莫及。
    5.豐富生活,培養興趣。盡可能使想輕生的青少年參加文體活動,寫日記,生活有規律,做力所能及的事。向親人傾訴隱私,把自殺念頭說出來。參加郊游活動,盡可能尋求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這一切都是為了緩解自殺的欲望,讓他們體會生活的樂趣、生命的可貴。
    6.避免接觸其他想自殺的人和有抑郁傾向的人。不要讓他們看關于自殺的影視、小說、報道等。不要讓有自殺傾向的人接觸自殺工具,禁止有自殺傾向的人上樓頂。
    7,加強對重病人的監護,必要時勸其住院隔離,藥物治療。有研究表明。4%-12%的自殺未遂者日后因再次自殺而身亡。想自殺的人如能得到家長、親戚、同事、朋友或咨詢機構的嚴密監護,則完全有可能取得預防的效果。
    8.學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學校心理咨詢或輔導機構,千人以上的學校應有專職心理咨詢員或咨詢師。開設專用咨詢電話晝夜為學生服務。日本筑波大學設置的電話咨詢,廣泛分布于教學區、宿舍樓、食堂等地。其主要作用是,首先為應對緊急狀態,當學生處于緊急狀態又不能馬上來咨詢時,打電話能得到及時救助。其次,為了使學生所存在的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能得到必要的幫助。
    9.舉辦自殺預防講座,散發宣傳材料等,使師生了解自殺的一些基本常識,能辨別同學間有自殺危險的信號。當出現自殺危機時,知道如何處理以及如何向有關機構求助。目前從醫務人員對自殺知識的應答來看,平均應答正確率尚不到60%。相關知識的掌握仍不盡如人意。預防自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宣傳教育。預防的基本目的是使廣大民眾知道自殺動力學,導致自殺的危險因素,自殺的先兆或線索,消除各種誤解,以及普及咨詢和干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0.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加強班主任工作。目前不少高校已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有些心理危機問題得到了預防,這是應該提倡的。但是,過去有的名牌大學也沒有學生心理檔案,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得不到及時救助,結果釀成悲劇。班主任是最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的老師,加強班主任工作,特別是要對他們進行培訓,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篩選出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作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是目前切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呼和浩特19~23B4心理學關樹文/諾敏20042004自殺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問題,它不僅對家庭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是一種觸目驚心的社會問題。因此,自殺已被全世界所關注。筆者從自殺及其危害,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人群,自殺的原因分析,自殺行為的先兆和自殺的預防5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青少年/自殺/自殺高危人群/自殺先兆/自殺預防
    teenager/suicide/crowde in danger of suicide/ill omen of suicide/precaution of suicide





付ON TEENAGERS' SUICIDE AND ITS PRECAUTION
  GUAN Shuwen 1, Nomin 2
  (1.Education Department,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2.Student Department, Huhhot, Inner Mongolia, China 010022)Suicide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the world, Which not only deals a heavy blow to the family but is a startling social ev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expounds five aspects, that is, suicide and its harm, youngsters are of crowds in danger of suicide, analysis of suicide, and the ill omens of suicide and its precaution.關樹文(1932-),男,遼寧省新民縣人,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系;
    諾敏(1956-),女,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內蒙古師范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副研究員。學生處,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作者: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呼和浩特19~23B4心理學關樹文/諾敏20042004自殺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問題,它不僅對家庭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是一種觸目驚心的社會問題。因此,自殺已被全世界所關注。筆者從自殺及其危害,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人群,自殺的原因分析,自殺行為的先兆和自殺的預防5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青少年/自殺/自殺高危人群/自殺先兆/自殺預防
    teenager/suicide/crowde in danger of suicide/ill omen of suicide/precaution of suicide






網載 2013-09-10 21:49:18

[新一篇] 試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

[舊一篇] 試論鬼谷子的價值取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