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讀了最近發表的潘承烈同志《自成一家,走向世界》一文,頗受感動,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有的領導看了此文后指出,讀了此文,感慨頗深,作為一名在企業界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深感沒能在實現寶華同志提出的“自成一家”要求上作出些許貢獻。現在需有人把中國企業管理的經驗歸納、整理、上升,供后世之用。由誰來做呢?學會做可不可?請商。批文的文字不多,但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厚重,不僅包含著對寶華同志所提出的十六字方針的重視和尊敬,而且還包含著向往和自責,誠懇地請中國企聯同志考慮可不可以做這件事。中國企聯領導同志對此自然會有其考慮。由于20年來,我在中國企聯倡導的“古為今用”的工作中有持續不斷的接觸,也幫著做了些工作,因此,我想就中國如何做到“自成一家,走向世界”的目標,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重溫袁寶華提出的十六字方針意義重大
  潘承烈同志的文章已經把袁寶華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針的精神說透了,我想補充一點的是現在重溫20年前提出這個“自成一家”的意義就在于提醒人們,現在應該是實現“自成一家”的最好時機。它讓我們回顧20年來為“自成一家”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使我們知道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
  我記得,在寶華同志提出十六字方針的第二年即1984年冬天,由當時國家經委的經濟管理研究所在北京香山飯店主持召開的一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座談會”,寶華同志和彥寧同志親自聽取與會的教授、學者和企業家代表的意見,最后寶華同志做了座談會的總結發言。原來,1983年提出的十六字方針是針對如何正確借鑒國外企業管理經驗而提出來的,而1984年的座談會上,寶華同志根據與會代表的論點,最后歸結為“我國古代管理思想確是一個豐富的寶庫”,“我們要在總結自己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面洋為中用,一方面古為今用,樹立信心,迎頭趕上,敢于創新,這樣來建立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管理科學”。因此,袁寶華同志所說的“自成一家”其準確的意義就是要求我們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而努力奮斗。
  20年后的今天,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運行良好,政治穩定,國家實力大大增強,2002年我國實現加入世貿組織,事事都要與“國際接軌”的呼聲愈來愈高,要求也愈來愈嚴,這當然是無可厚非、應該順應世界潮流從容應對的,但決不可以忘記“自成一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歷史任務。際此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號角吹響的時刻,重溫寶華同志“自成一家”和“建立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管理科學”的思想,對長期工作在企業界和教育界的工作人員來說,意義特別重大。
    二、如何正確理解“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這個重大的歷史任務
  20年來,我們在中國企聯古代管理思想研究會的組織和領導下,頭10年主要做普及和推廣的工作,發動會員撰寫論文,挖掘和整理中國自先秦以來的優秀管理思想,從1984年到1994年,我們基本上能每兩年開一次年會,出一部論文集,前后共出了7部。其中,第一部論文集《中國古代思想與管理現代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曾起到很好作用,還有《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新探索》(企業管理出版社,1988年)和《歷史與企業家對話》(改革出版社,1992年)也對當時國內全盤西化思想比較流行的情況下讓大家聽到不同的聲音,起到了一種“爭鳴”的作用;1994年以后,因為沒有活動經費,無力召開會議,我們通過部分在北京的理事出版了兩部著作:《振興中國的管理科學——中國管理科學引論》(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今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最后兩部書的學術品位顯然較以前的論文集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明顯表現出我們邁向“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意向。但這兩部書只能算作走向建立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長征途中起步走的一個記錄,切不能看作是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因為早在1984年,袁寶華同志就說過:“發掘、研究我國的古代管理思想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畢竟還是‘淺層開發’,剛剛起步,繁重的任務還在后頭,我們要努力加強各方面的工作,進行‘深入挖掘’,以取得更大的成績。”20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現在確實到了正確理解“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時候了,我們這一代人很快就要成為“昨夜的星辰”,不知哪一天要隕落到無限的歷史長河中去,如果不能把自己在20年來的感受明白表達出來,那既對不住提出“十六字方針”的長者袁寶華,也對不住后世的有志者,他們將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從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必將成為一句空泛的口號,因此我認為,首先必須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這個原則要求具體化,它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由多門學科組成的一個學科體系?如果這一點弄不明白,也就無從知曉如何去建立,所以必須把這個原則要求具體化為若干個單元(或課程),才能使我們有志從事這門科學研究的人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才能使我們今后的工作有一個檢驗進程的依據。
  我個人認為“管理科學”應該是一個龐大的學科群體系,它由眾多的部門管理學科所組成,例如國土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社會治安管理、城鄉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國家稅務管理、企業經營管理、進出口貿易管理和社區物業管理等等,不一而足,每一部門、每一地區、每一種業務的管理都可以寫一部書——《XXXX管理》。這種部門或專業的管理學科內容一般都包含該部門或專業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在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指引下,我相信我國各部門或專業管理理論與方法具有中國特色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按著時序的觀點看待管理科學,那就是歷史的和現實的兩部分。歷史的部分就是中國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現實的部分就是當代中國管理學理論(或管理思想)的研究。我個人認為,這兩個研究領域應該成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主攻方向,其研究成果將表現為《中國管理思想史》和《中國管理學概論》這樣兩部專著。
    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目的和途徑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從縱向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專業的管理技術和方法,第二個層次是專業的管理理論,第三個層次是中國管理思想史和中國管理學概論。頭兩個層次的知識是專業的,甲專業的學生可以不學乙專業的知識,同樣乙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不學甲專業的知識。但是,第三個層次的知識——中國管理思想史和中國管理學概論(或原理)則是所有管理專業學生的共同必修課程。《中國管理思想史》講授自先秦至民國二千多年間產生于中國的優秀管理思想,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應該使它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形成一門管理專業學生必讀的課程;而《中國管理學概論(或原理)》講授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獨創的一些管理理論和原則,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管理理論和原則上有創新的東西。我國高校里現在講授的《管理學概念(或原理)》的內容和理論框架基本上是采取拿來主義,從西方引進的,需要認真加以充實和改進,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的一門共同基礎課,這應該成為中國管理科學界同志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如此說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不僅僅是企業界(以中國企聯為代表)的事,與教育界(以教育部為代表)、社會科學界(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代表)、自然科學界(以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部為代表)都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沒有教育界、社會科學界和自然科學界有關部門領導同志的關懷與參與,可以肯定“自成一家”也好,“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也好,將始終成為只能是某些領導同志的期望和號召而結不出果實。據我所知,20年來除了袁寶華同志最早提出管理科學應“自成一家”和“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科學”外,1996年朱róng@①基總理專門講過“管理科學,興國之道”,指出“要大力提倡振興中國的管理科學,要總結中國管理實踐的經驗”。這次,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同志又提出基本相同的要求。我希望能引起企業界、教育界、社科界、自然科學界領導同志的重視,通過各自所掌握的基金會,加大支持力度,投入適當資金,使“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成為立項的科研項目,而不只停留在口頭上響應領導同志的“號召”上。
    四、我對編寫《中國管理學概論(或原理)》的一點思考
  1998年出版的《振興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管理學引論》里,我在該書的“前言”曾表達了一種強烈的愿望:我們必須繼續努力,編寫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管理學》的教科書。當時我說:“在21世紀到來之前,如果我們不能做到未雨綢繆,拿不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管理學概論》之類的教科書,我們將愧對國家新的專業設置。”從那時以來,我一直有這樣的看法,我國近年來雖然建立了不少管理專業的院系,也不是開不出《管理學概論》類的課程,但它們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中國特色”。我曾重點查看過孔茨的《管理學》和羅賓斯的《管理學》,發現西方的《管理學原理》一類教科書大體上都是以工商企業的管理實踐為依據,進行理論概括的,他們的管理學確切地說稱之為工商管理學也許更為貼切,國人編著的《管理學原理》一類教科書也不少,他們的原理框架大致都模仿西方,這就是等于把工商企業管理理論提升為一般管理理論,這種情況應該盡快加以改變。我們的基本觀點是:我國的管理學理論應該從我國的管理的實際出發,以毛澤東《實踐論》中有關實踐與理論關系為指導,總結我國的管理實踐,如果我們中國的管理學亦步亦趨,那絕對不能反映我國管理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中國的管理學最突出的“特色”應該以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管理實踐為主要對象,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工商企業管理這一方面。最近,我正在閱讀美國彼得·F·杜拉克于2002年7月出版的新書:《下一個社會的管理》(或譯為《未來社會的管理》),這位國際上素以企業管理大師著稱的管理學權威也突破了“企業”的范圍,把眼光投放到社會的管理上了,他在該書的前言里指出:“從50年代到90年代,非共產主義自由世界的公司及其行政總裁把社會看作是‘既定的’,事實上,信息革命的到來,意味著下一個社會將會發生根本的變革,為了幫助管理者成功地在下一個社會里進行管理,這就是本書的目的。”在書中還談到許多并非企業管理的問題,諸如:新經濟時代并未到來,發達國家的官僚制、人口管理、勞動力管理、城市的文明化、金融服務、社會事業單位等等問題,總之,除了傳統的企業管理(Business)之外,大量篇幅探討了政府管理(Goverment)和社會管理(Social)。杜拉克看到了西方社會的變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擴展他的管理學視角,如果我們不能根據中國社會轉型的實際,創立我們自己的管理學,能有什么出息呢?把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課程全盤移到中國大學里開,我們頂多也只能算二流貨。只有突出中國特色的,總結中國實際的,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钅加容
中國企業報京⑥C3管理科學虞祖堯20032003 作者:中國企業報京⑥C3管理科學虞祖堯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55:13

[新一篇] 關于“十七年”文學研究的歷史反思  ——以趙樹理小說為例

[舊一篇] 關于“張五常熱”的理論反思  ——經濟學家程恩富教授訪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