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五大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布署,也為中國出版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出版界面臨的任務是認真學習和把握十五大的基本觀點、基本思路,對出版發行改革進行再認識,通過深化改革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版事業推向新世紀。
一、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把握出版發行改革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出版發行事業正處于“兩個根本轉變”和“階段性轉移”的關鍵時期。改革愈是深化,愈是需要深刻的理論指導。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新的理論建樹為出版界進一步解放思想、澄清疑慮、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十五大報告為出版改革進一步夯實了理論基礎,使新形勢下深化出版發行改革的指導思想更加明確。
第一,出版發行改革必須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立足點和出發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石,也是十五大確定跨世紀改革發展戰略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中國的一切改革都離不開初級階段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起點。同樣出版改革成功與否,關鍵也在于對于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著獨特的含義、特征和發展進程。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出版業也有受其決定的相應的性質和特征,只有準確地把握這些特點,立足于初級階段,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初級階段出版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充分認識出版發行改革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實事求是地提出改革的戰略任務和實施步驟,防止和克服在改革進程中出現忽“熱”忽“冷”,忽“左”忽“右”的思想傾向。比如初級階段的出版發行改革應當選擇什么樣的模式,怎樣對待出版發行改革中的“集團化”建設,這些事關改革的大問題,既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也不能從某些理論教條出發,更不能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只能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線,立足于初級階段落后的經濟文化現實和加快發展的迫切需求,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積極探索,大膽試驗。
第二,出版發行改革必須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指導綱領
十五大報告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根本任務、基本方針,是深化出版發行改革的指導綱領。在這個綱領下來思考出版發行改革,必須在實踐中把握好“六個統一”,即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與為人民服務的統一;堅持黨性原則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統一;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宏揚主旋律與內容形式多樣化的統一;堅持面向大眾通俗普及與發展高精尖的統一;堅持繼承優秀文化傳統與吸收世界文化精華的統一。過去20年出版發行改革的實踐表明,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六個方面的關系,對于繁榮出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關鍵的意義。
第三,出版發行改革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路為坐標指南
現代出版已經步入了產業化發展軌道,參與國民經濟的運行。出版體制改革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應當與經濟體制改革保持同步。十五大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路,同樣對出版發行改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包含著對出版經濟的發展要求。傳統的出版觀念習慣于強調出版事業的意識形態特征,而往往忽視其企業特征。事實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發行的運行操作與工商企業基本相同。出版業強調精神生產的特殊性,同時也必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共同法則運營。因此出版發行改革應當自覺地置于國家經濟政治改革的總框架中來考察和研究。以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路為坐標指南,去設計和尋求新的突破。
第四,出版發行改革必須以發展“知識經濟”為時代使命
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出版發行作為傳播知識、信息的媒體和手段,將成為知識經濟重要方面軍。信息時代和高新技術社會,對出版物的需求空前倍增,包括電子出版物和網絡出版物,因而給出版業的發展營造了廣闊的前景。出版業的跨世紀發展必須以更加解放的思路,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辯證的思考,更加深遠的謀略來重新審視出版發行改革的使命。要把出版改革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通過改革解決中國出版發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機制問題,使出版業盡快成為新興的高技術產業,更好地與世界出版業接軌,迎接和適應知識經濟的新時代。
二、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認識出版發行改革的基本現狀
我國的出版發行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重新認識出版發行改革的歷史與現狀,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評估。
第一,出版發行向著市場經濟邁進了一大步,但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征依然很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就出版發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方針和措施,出版社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從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出版經營、出書方式逐步放開。出版對外開放,不僅建立了版權保護制度,加入國際版權公約組織,而且對外合作出版,版權貿易日趨活躍。圖書發行體制改革先后經歷了“一主三多一少”、“三放一聯”、“培育和規范圖書市場”三個階段。這些改革基本改變了傳統出版體制的高度集中,統得過死,單一封閉的弊端,出版活力大為增強,出版發行機制和格局向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進了一大步。但是現行的出版體制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體制的一些特征,特別是在管理體制上的“政企不分”,省級新聞出版局和出版總社“政社合一”,新華書店的行業行政管理和企業經營“政企合一”,因而,整個出版發行的運行方式、手段還保留著計劃經濟的模式。“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已經成為國有書店和出版社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障礙,是深化出版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
第二,出版發行產業化發展加快,但結構嚴重不合理
改革開放以來,出版發行事業逐步作為文化產業來經營,集團發展不斷加快,規模經營越來越大,加之國家優惠文化政策的扶持,現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具有相當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的產業。但是,隨著出版產業化發展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畸形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一個過重”、“三個薄弱”。“一個過重”即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在出版總量中所占比例過重,達80%以上。這種比例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導制了整個行業嚴重依賴于教材,官商作風嚴重,缺乏改革動力和活力。“三個薄弱”即面向農村的出版發行薄弱,適合農村、農民、農業需求的出版物品種缺乏、農村發行網點減少、一般圖書發行滑坡;面向國際的出版發行薄弱,外向型出版物品種少、質量差、對外渠道不暢;三是電子出版物出版發行薄弱。出版業存在的產業產品結構問題正威脅著跨世紀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出版物市場日趨繁榮,但市場秩序比較混亂
市場經濟的改革,帶來了出版物市場的空前繁榮。我國的出版物總量居世界前列,出版物流通活躍,市場建設不斷加快。但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薄弱問題日益突出。平庸出版、“買賣書號”有禁不止;違規發行、盜版盜印,屢禁不止;黨政部門與出版發行企業爭利;國有書店與集個體書業不平等競爭;市場管理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地區封鎖,人為分割,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物市場還面臨眾多的障礙。
由此可見,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新聞出版要“加強管理、調整結構、提高質量”,不僅是對出版業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也是對出版發行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科學提示。因此必須以改革總攬出版全局,通過改革的深化和突破,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尋求出版發行改革新突破
新形勢下新一輪出版發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調整結構為主線,以發行改革為重點,整體配套,全面推進。目標是在出版發行企業化、產業化、現代化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加速“兩個根本轉變”,與世界出版接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使出版改革與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相適應,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版體制。
1.調整組織結構,實行政事、政企分開
在出版發行的組織管理結構上,實行政企分開對于深化出版改革至關重要,也是政府機構改革及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政事分開的原則是承担政府管理職能的新聞出版局不再與出版總社“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政府獨立設局并進一步轉變職能,集中精力使政府管理準確到位,充分發揮“小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作為事業單位的出版總社則可以進一步輕裝上陣,強化文化和經濟職能,從企業走向集團。歷史上的新華書店一直是作為各級政府的一部分或政府的附屬物,并沒有真正成為圖書流通企業,這種“政企不分”的狀況,一直沿續至今,只是各地程度不同而已,新華書店實行政企分開的原則,就是承担對基層店的政府管理職能與自身經營“兩權分離”,政府管理職能從新華書店剝離后,不是簡單地增加出版行政管理機關的事務,相反,政府機關也應進一步簡政放權,按照“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和《企業法》,將企業的各項權利落實到位,使每一個國有書店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政事、政企分開可分步實施,先在省一級新華書店內將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開運作,進而逐步推進組織結構的調整。
2.調整產業結構,實行教材的出版發行與一般圖書出版發行分開經營
教材以及與部分教輔讀物的出版發行,具有很強的政策性、計劃性和時間性,應進一步專營化,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服務質量,也有利于一般圖書市場的健康發育。為此省出版總社應在現有基礎上成立教材出版公司,加強中小學教材的出版發行。省新華書店也應經過公司制改造以后,在圖書發行有限責任總公司下,設教材發行公司和圖書批銷公司等,建立教材發行和一般圖書發行分開經營管理,分帳核算,分別實行不同形式的工效掛鉤。教材的發行利潤只能保證職工基本工資,職工活工資部分則與一般圖書發行利潤掛鉤。教材出版發行實行“計劃單列”以后,其部分利潤要由過去對一般圖書出版發行的暗補變為明補,主要用于重點圖書、學術專著、發行網點建設等項目的資助,這也有利于一般圖書的出版發行。
3.調整所有制結構,推進經濟形式和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
圖書發行領域應進一步加大所有制結構調整的力度,在堅持“一主三多”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大放小”。省、地、市國有書店要充分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通過深化內部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新華書店應當積極探索集團化發展,但這種集團必須以成員自愿為原則,以資本為紐帶,而不是變相行政“收權”,搞行政集合。出版發行集團應根據市場需要和經濟規律大膽進行跨行業、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乃至跨國投資,擴張經營。基層新華書店應積極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大膽采用一切有利于提高發行生產力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加快放開搞活小書店的步伐,進一步推向市場,新華書店基層門市部、出版社零售門市部、農村發行網點以及多種經營項目,可以自由選擇集體所有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經營、混合經營等。要進一步培育規范個體和私營書業,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出版發行的組成部分。
4.調整市場結構,進一步實行“四放開”,開拓農村和國際市場
為了培育和規范統一開放的出版物大市場,要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四放開”:一是放開選題市場,出版社要堅持導向、立足專業、面向市場,發揮優勢,開展選題策劃招標。選題管理逐步放寬,允許交叉,跨社聯合,擇優審批、擇優扶持,直到改變行政劃定一般圖書出版范圍的選題管理辦法。二是放開價格,一般圖書的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三是放開批發。改變過去依靠行政手段簡單劃分“一級批發”和“二級批發”的做法,將出版物市場整合為總發行、批發、零售三個部分。批發折扣多少主要由批量決定,批發商的利益主要由市場調節。四是放開經營范圍。出版社不僅要出書,而且應當辦報、辦刊,發展多種經營。國有書店不僅要發行圖書,而且應當銷售報紙、期刊,有條件的還可介入出版,開展對外貿易等。同時也要支持供銷社、商場和郵電單位加入出版物的批發和零售市場,并與國有書店具有同等市場地位。要通過各種形式的代理制,搞活批發市場。農村市場和國際市場各有其特殊性,需要專門策劃開發。開拓農村市場關鍵要加強農村選題的策劃,在適銷對路、通俗普及上下功夫。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發行網點建設,將其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鎮建設規劃,可建立農村出版發行資金,主要從新華書店的所得稅返還、免征的增值稅、教材發行利潤和政府財政中籌集,盡快實現鄉鄉有書店、村村有書店,形成農村出版物的銷售市場。開辟國際出版物市場需要加強外向型選題的開發,組織出口創匯工程,要尋求國外合作伙伴,疏通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合作。政府應對開拓國際出版物市場予以扶持,建立省出版物出口資金,免征圖書外銷營業稅和增值稅等。
5.調整流通結構,提高出版發行的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
傳統的出版“重生產、輕流通”、“以產定銷”。現代出版注重的是適應市場需要,以銷定產,以流通帶動出版,繁榮出版必須建立在物流、信息流、基金流三流暢通的基礎上,為此需要發展現代化物流設備的技術,減少中間環節,克服行政障礙,建立布局合理的批銷服務網絡,開展代理配送制和委托寄銷制。特別要加快電腦網絡新干線的建設和使用,開通信息高速公路,使出版業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保持領先地位,網絡出版、網絡銷售將帶來出版發行的革命性變革。要重視資本運營,加快資金流通和資本的融合,使出版業存量資產得以靈活有效地流動和重組,加快增值。出版發行做到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順暢快捷,相互促進,良性互動,也就真正提高了出版發行的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
出版發行研究京4~7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可平19981998王可平 作者單位:安徽省新聞出版局 作者:出版發行研究京4~7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可平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