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區域經濟合作的幾點設想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江澤民同志在論述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全局意義的12個重大關系時,強調指出:“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今后改革和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從‘九五’開始,要更加重視和支持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逐步加大解決地區差距繼續擴大趨勢的力度,積極朝著縮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在“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中,把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作為一條重要方針來抓,國家對中西部地區采取優先安排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實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政策性貸款,將60%的外國軟貸款用于中西部地區,鼓勵和組織外商和東部地區向中西部投資等優惠政策。西部地區則應抓住機遇、加強合作,發展本區域的特色經濟,以縮小東西部差距。
  西部地區經過18年的艱難發展,其投資環境已有了較大的改變,其資源、勞力、土地和市場規模方面的優勢和重要性已充分顯現出來,并將形成巨大的牽引力,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外來資本大量流入本區域,形成多元投資并存的新格局,而東部地區在經歷了經濟跳躍式發展和享盡地利政策優惠之后,其勞力、土地價格上漲過快,東西部目前的勞力價格之比為5:1,土地價格之比為20:1, 加之相對狹小的地域和市場,貧乏的資源,使得全國經濟發展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梯級發展成為必然。
      1、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部分。在軟件方面,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深對“對外開放”的理解。目前西部地區均處于投資的饑渴狀態,各地都千方百計加大吸引資金投入的力度。并且都著重致力于外資的引進,但收效不盡如人意,自1979年以來的18年間,我國累計利用外資1770多億美元,但擁有全國85%以上土地和60%以上人口,60%的礦藏和70%的煤,83%以上水能的中西部地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52.990億美元,約占全國的1/7,僅比東部地區的1/8略高, 西部地區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全面開放,為西部的發展帶來了雙重的對外開放的機遇,一是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二是我國國內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因而,西部地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深對“對外開放”的理解,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不僅要搞好對國門以外的開放,而且要搞好對國內其他地區的開放。
  鑒于目前西部地區一些政府部門的管理政策隨意性大和投資的法律保障差,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投資推動機制:包括沒有形成通暢、有效的信息渠道,沒有統一的協調機構,沒有與企業西進相配套的具體的鼓勵政策,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沒有形成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等。所以要研究制定跨省區投資的有關法規和政策,以鼓勵東部地區企業向西部投資并保障其合法的權益。
  硬環境方面則要筑巢引鳳,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應興建和改建一批具有全局性、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和加強能源、原材料、加工工業和農業,尤其要注重對已有工業的技術更新和改造,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國家和各級政府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如“九五”重點建設項目,投資62.2億元的南疆鐵路西延工程,投資250 億元的棉花生產基地的建設等,但還需堅持不懈繼續努力。
  隨著國家發展戰略和重點的轉移及西部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目前西北地區已形成了五大產業群網絡:以蘭州—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為中心的石油化工產業帶;以蘭州為中心,西寧、銀川為兩翼的黃河上游資源開發帶和有色冶金工業群;以西安—寶雞—蘭州為聯結點的機械、軍工電子產業群;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為核心的棉紡、毛紡、化纖產業群;以及神府—彬長—銀川煤炭工業地帶等。在今后的十多年,西部地區對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設將會帶動交通、通訊基礎設施的加強,同時吸引國內各省市及外國資本投入到資源開發的行列之中,使西部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時期。
      2、選好東西部經濟合作的結合點。
  從東西部經濟合作的發展趨勢看,合作規模將日益擴大,形式日趨多樣化,合作的領域也將越來越廣,但這種合作不應是盲目的,而應在合作的領域和地區方面選擇結合點,并使之與國家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向相一致,形成一定的層次和網絡,逐步推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結合點應具備以下特征:生產要素的聚集擴張作用,優化產業結構的帶動作用,協調經濟發展的互補作用,形成統一市場的輻射作用和東西部經濟合作的示范作用。這樣的經濟合作點有:
  (1)自然資源的開發,加工和深加工。 資源優勢是西部地區的首要優勢,東西部地區資源的合作開發,加工和深加工,一方面能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西部地區產品的附加價值,改變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西部地區單純的初級產品輸出狀況,另一方面又可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不足的緊張狀態。
  (2)農業畜牧業方面,中西部地區占有全國耕地資源的67 %的耕地和絕大部分天然草場是主要的農產品產地。近年來農牧業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但總的來說,西部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大部分仍停留在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的階段,其生產方式、產品率等都顯示著農牧業的落后態勢。而東部地區盡管自然條件有利于農業的發展,但由于農業比較利益低,資源過多流向非農產業,使這一地區糧食產量年年減少,自給率降低。加速這一領域的合作,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一方面可以使農業、畜牧和養殖業成為西部地區的相對優勢,為西部及全國輕工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改善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吸引更多的勞力從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時也解決了東部地區的糧食、生豬等的供應問題。
  (3)產業結構方面。 利用西部地區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和廉價的優勢,抓住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機遇,尋找優勢產業,使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初級加工業向西部地區轉移,從而推動東部地區產業的升級換代,實現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更好地帶動相關產業和產品的發展。
  鼓勵東部發達地區的企業兼并西部企業或組建企業集團,帶動西部地區的發展,西部地區的老工業基地和三線企業集中的地區,擁有規模較大,技術裝備較為先進的加工工業,但近年來相當一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鼓勵東部地區經營效益好的企業跨省兼并聯合或組建企業集團,有利于發揮西部企業的存量優勢,引入新的生產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形成與東部地區企業的上下游或技術互補的產業關聯,使西部一些困難企業擺脫困境。“常銀模式”就是東西部企業聯合的一個成功范例。
      3、加快區域經濟合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低門檻”與“高門檻”策略相結合的問題。
  所謂“低門檻”策略是指在引進資金進行合作時,不走炒賣土地的路子,以土地價格的低廉引進項目辦實業。而“高門檻”策略則是指:提高進入第二產業的門檻。加強對產業的地區布局、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技術改造的管理,減少重復建設,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避免出現目前東部企業急于改造的企業“小、全、散”狀況。因而要注意如何將“低門檻”與“高門檻”策略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達到加快合作,引進資金的目的,又克服了不必要的重復和低效益建設。
  (2)要重視“名牌產品”戰略的運用。
  現代市場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消費者已學會根據品牌從性能相同的產品中進行選擇,企業的成功不僅在于產品的成功,更有賴于品牌的成功。西部地區的名牌不多,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具影響的有“天山”、“鄂爾多斯”、“紅塔山”、“云煙”、“貴州茅臺”、“兩面針”等,西部地區應以這些名牌為龍頭,實現名牌擴張的凝聚力,重組資產,加速企業的發展,同時依靠這些具有名牌的企業的輻射,一方面努力培養新的名牌,另一方面吸引東部地區的名牌到西部來實行“銷地產”以加速本地經濟的發展,進一步縮小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真正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新疆社會經濟烏魯木齊33~35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潘小珍19981998作者單位:廣州市鄉鎮企業管理學院 作者:新疆社會經濟烏魯木齊33~35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潘小珍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5:20

[新一篇] 關于辦重點中學的回顧與前瞻

[舊一篇] 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