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九):民主臺灣時代(2)——政黨輪替的和平實現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2000年3月18日,臺灣舉行第二次總統直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中國國民黨在選前的分裂無疑對陳水扁的當選有很大的幫助。中國國民黨內宋楚瑜、連戰兩派人馬在選前未能整合成功,較高聲望的宋楚瑜最后宣布退出中國國民黨,獨立參選,最終導致中國國民黨選民票源分散,宋楚瑜最后以30多萬票的差距落選,而連戰則慘敗。此次選舉是民進黨的首次勝利,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2000年的臺灣是一個人心思變的時代。解禁之后,長期被壓抑的“思變”精神成了社會的顯學,人們不斷嘗到改革的甜頭,也不斷拉升了對未來的期望。到2000年,臺灣的政治改革并未到位,舊體制的弊病日益暴露,人們對歷史上的腐朽專制記憶猶新,至今仍在盛行的黑金政治更讓人深惡痛絕,這時的臺灣不是處在一個正面臨動蕩威脅的幸福祥和時代,而是處在一個渴望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的時代,人們并不害怕失去,因為在過去已經失去太多。當時,最重要的媒體大部分都掌控在甚至直接就屬于國民黨,國民黨通過立法、審查、公股、人事等方式幾乎窮盡一切手段對媒體進行限制、控制,但種種事實證明,輿論和媒體關系雖然密切但并不是一回事,掌控了媒體并不等于掌控了輿論,輿論導向也并不等于輿論效果,輿論導向可以正確地貫徹長官的意圖,但輿論效果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輿論就是那一團火苗,在點燃之前還可能受制于你,它一旦擦亮就不再屬于你。

2004年3月20日,臺灣總統大選再次舉行,由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與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當選。此次選舉空前激烈,由于國民黨與親民黨結盟,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檔參選,使得過去因為李登輝破壞而一分為三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黨力量重新凝聚,陳水扁、呂秀蓮的選情一路落后于“連宋配”。
3月19日,選前最后一天的下午忽然發生了陳水扁、呂秀蓮在臺南市掃街拜票時,遭到不明槍擊受輕傷的重大事件,震驚全臺,結果陳水扁、呂秀蓮以50.11%的得票率領先。連戰、宋楚瑜于2004年5月10日提出總統大選陳、呂當選無效及選舉無效之訴,當選無效之訴主要是質疑陳呂以不法方式勝選,選舉無效之訴主要是質疑選務機關辦理大選不公,臺灣由此經歷了民主化以來第一次的全國性驗票。最后,臺灣高等法院經近半年的審理,宣判連、宋敗訴。

“319槍擊案”后,臺灣民主開始體現其混亂的一面,統獨、族群、省籍均成操縱民意的手段,而經濟凋零、貪腐橫行,一個成功的反對黨不一定能同樣成為一個成功的執政黨。此外,大選是一項非常神圣不可侵犯褻瀆的大選,但是竟有人不擇手段,抱著非贏不可的態度,耍陰的,耍狠的,耍賤的,非常巧妙地“暫時性的”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至今其合法性,正當性,仍頗多爭議,令人非常質疑,滿腹疑問,疑云滿天,一大堆疑問號塞滿了每一個中華民國人民的腦子,久久不散。為什么一個社會會扭曲到價值如此錯亂的程度?為什么不擇手段的政治在全世界都已不可能發生,但在臺灣卻大行其道?正因臺灣是如此的不同,它的非法濫權也才如此的不可思議。民進黨內也都相信,只要取得政權,就有了愛怎么搞、就怎么搞的權利。這是舉世罕見的“異形”式民主,只有在臺灣這種地方才可能囂張!

2008年3月22日,臺灣大選結果揭曉: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馬英九、蕭萬長獲勝,得票765.87萬張,得票率為58.45%;民進黨籍候選人謝長廷、蘇貞昌得票544.52萬張,得票率為41.55%。國民黨自從2000年敗選之后,再次執政,臺灣的民主也開始走向成熟——臺灣選民抵制住煽動和誘惑,表現出了成熟和理性,讓全球華人對民主有了信心;一個威權的政黨因推行民主失去政權之后,在民主的浴火中完成自身鳳凰涅磐,再次卷土重來。見出勝負之后,兩個互相掐脖子的政黨至少在口頭上取得了共識:贏了,是民主贏了;輸了,不是民主輸了。只要按程序完成大選,真正當選的就不是一人一黨,而是民主制度……

有史以來,在華人世界,終于有了第一個羽化為民主政黨的前獨裁政黨,它就是國民黨。國民黨要感謝蔣經國,是他主動開放黨禁報禁,主導了臺灣民主化進程,使它避免了做歷史爬蟲,并羽化為一只美麗的蝴蝶。其次,臺灣民主經受住了考驗,度過了“實習期”,全球華人有了指望。對臺灣民主的最嚴峻考驗,來自于民進黨倡導的策略性民粹主義,這種民粹主義以挑撥族群沖突,張揚本土化為特征,其實是把臺灣民眾和民主制度作為賭注來博取一黨一人私利。讓人欣慰的是,臺灣選民抵制住煽動和誘惑,表現出了成熟和理性,讓全球華人對民主有了信心。

臺灣地區民主的成熟,最大的價值,不僅是回答了華人世界能否實行民主的疑慮,說明即使是沒有所謂個人主義傳統的華人地區,一樣可以實現民主,不一定會在打亂戰的混亂中難以自拔,更重要的是,它以它的實踐告訴世界,一個威權的政黨,在推行民主失去政權之后,只要做的好,能自我反省,對民眾足夠地卑謙,體察民情,失去的,還可以拿回來,而且是具有充分合法性的拿回政權,在民主的浴火中,完成自身鳳凰涅磐,變得更加強大。

臺灣進入第二次政黨輪替 ,在華人社會是前所未有的紀錄,它再一次顛覆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規律,在中國歷史上這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政治現象 。這次選舉結果否定了極端的臺獨訴求,這說明臺灣社會的政治發展演變,已更趨于理性和成熟。臺灣從1949年到2008年所發生的一切,或許會給我們提供除了08年選舉之外更多更深思考的空間。

當初,曾有一位西方記者問周恩來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周恩來巧妙的回答說:“有,中國的妓女在臺灣!”。今天,假如還有西方記者問溫家寶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民主?”,我想,溫家寶也應該回答:“有,中國的民主在臺灣!”。

馬英九就任總統后,兩岸關系迅速解凍。繼1993年和1998年兩次“汪辜會談”后,大陸的海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首腦在2008年再度握手。6月中旬,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首先造訪北京,大陸方面對此無比重視,在雙方就相關問題磋商結束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還會見了江丙坤。11月初,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回訪臺灣,在臺北與海基會進行了年度的第二次會談。期間,總統馬英九在臺北賓館會見了陳云林,陳云林贈馬英九以《駿馬圖》,借以肯定馬總統在海峽兩岸關系上的歷史性貢獻,而馬英九則回贈陳云林一枚瓷瓶,媒體對此津津樂道——因中國人贈禮,尤其是贈瓷器、玉器一類,往往講究成雙成對,而此次馬英九只送一件,乃是送給大陸“一個瓷器”——“一個China”。2008年底,兩岸三通實現。

民國百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今天終于結束了。如果說在寫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有一些寫得很粗略、很籠統的話,我想那應該就是“民國百年(九)”這部分。歷史的真相往往不是在事情發生后就立刻大白于天下的,甚至在幾十年、上百年后可能仍是個謎,這便是我無法也不愿把上世紀90年代以及本世紀頭10年的臺灣歷史寫得太詳細的原因——很多東西我也不知道,很多東西我知道,但可能是片面的、是錯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在寫作時如何措辭,也不管對中華民國這100年是持肯定、懷疑或是否定,我本人都不希望看到一個5000年歷史的泱泱大國的分裂與內斗。但是,在要求別人按我們的規矩和原則辦事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多想想,我們的主張、我們的制度、我們的現狀是合理的嗎,是值得別人羨慕并向之靠拢的嗎?如果我們無法將自己的價值觀輸出,被別人主動的、心甘情愿的接受,那么我們就永遠無法得到別人的承認,這個國家也永遠無法真正的統一。也許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們至少應該表現出一種“進步”的趨勢或者叫加速度,如果一味的原地踏步,那么再過1000年,中國也只能還是現在這個樣子。


三鑒齋 2011-05-10 20:26:39

[新一篇] 民國百年(九):民主臺灣時代(1)——選舉之路

[舊一篇] 是誰粉碎了侵華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