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及當代價值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A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527(2004)03-0039-04
    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全球化討論的展開,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越來越為 學界所認知。然而長期以來,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卻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了。我們認為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列寧立足于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歷史事實,突出 強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并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國社會主義 首先革命以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作了進一步 的深化和闡發。探索和研究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對于科學認識當今全球化條件下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列寧世界歷史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一,列寧在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發展新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世界歷史已經發展到帝國 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科學論斷。馬克思明確指出,任何一個世界歷史時代都與一 定的生產方式相關聯,把握和確定世界歷史時代的基本依據是居于主導地位的生產方式 的性質。列寧繼承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并進一步明確指出:“每個時代都有而且總會 有個別的、局部的、有時前進、有時后退的運動,都有而且會有各種偏離運動的一般型 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們無法知道,一個時代的各個歷史運動的發展會有多快,有多 少成就,但是我們能夠知道,而且確實知道,哪一個階級是這個或那個時代的中心,決 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時代的歷史背景的主要特點等等。”可以 看出,哪個階級在生產方式上占統治地位是世界歷史時代的劃分標準。只有根據這樣的 標準,確認世界歷史時代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呈現出的基本特征,無產階級政黨才 能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列寧指出:“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即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 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夠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 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時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這一基礎上去考慮這個或那個國家的更具 體的特點。”[2](P143)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 如何認識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和時代特征,成為必須面對和回答的時代課題。 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文中,列寧通過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深刻考 察,凝練概括了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五個基本經濟特征:(1)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 這樣的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2)銀行資本和工 業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3)和商品輸出 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 5)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基于這種判斷,并根據劃分世界歷史 時代的標準,列寧把20世紀初世界歷史的發展階段稱為“帝國主義時代”。[3](P388) 他說:帝國主義“就其經濟實質來說,是壟斷資本主義。這就決定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因為在自由競爭的基礎上、而且正是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是從資本主義社 會經濟結構向更高級的結構的過渡。”[3](P434)在《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分 裂》一文中,列寧從資本主義發展的狀態、性質和趨向等方面給帝國主義下了一個更簡 潔、完備的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歷史階段。這個特點分三個方面:(1) 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2)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3)帝國主義是 垂死的資本主義。”[4](P69)
    列寧不僅對20世紀初帝國主義性質和內涵作了科學論述,而且還精辟分析了帝國主義 時代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列寧指出,在帝國主義時代,由于金融資本成 為統治全世界的主導力量、國際同盟左右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性造成了國家經濟關系的周期性變動等原因,“全世界已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 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數幾個擁有巨量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 ”[5](P829)因此,世界歷史的社會矛盾直接表現為資本主義內部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 級以及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壓迫民族與帝國主義壓迫民族之間的斗爭。列寧指出: 帝國主義時代是“各國資產階級發生帝國主義武裝沖突的時代”,是“極少數大國之間 為擴大和鞏固對各民族的壓迫而進行戰爭的時代”[3](P81),“其間既有各先進國家無 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國內戰爭,又有不發達的、落后的和被壓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 民主的、革命的運動,其中包括民族解放運動。”[4](P153)因此,列寧根據帝國主義 時代造成的社會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實際狀況,得出了“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 的前夜”的科學結論。他明確指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造成革命形勢,激起群眾的 革命情緒和革命風潮等方面的世界歷史作用,大大促進世界歷史向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 發展。“目前所達到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即帝國主義時代——引者注)成為無產階級社 會主義革命的時代。”[6](P80)
    第二,在認真分析世界歷史發展狀態的基礎上,提出一國革命有可能成為世界社會主 義革命的直接序幕的科學論斷。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革命是一項世界歷史性的 事業。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種經濟紐 帶把世界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致使每一個國家 的人民都受另一個國家發生的事變的影響,社會主義革命“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 族‘一下子’同時發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7](P86)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社 會主義革命同時勝利論影響下,相當一段時期,列寧同第二國際的許多領導人一樣認為 ,社會主義應該在最先進的文明國家里同時獲得勝利,一個被其他封鎖的社會主義國家 是絕對不能想象的。例如:在《革命的階段、方向和前途》中,他指出:“如果沒有歐 洲的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對俄國無產階級的支援,那么,這個斗爭對于孤軍作戰的俄國無 產階級,幾乎是毫無希望的,而且必然要遭到失敗。”[8](P142)
    隨著對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特別是帝國主義時代經濟政治發展規律認識的把握,列 寧改變了原先堅持的社會主義革命同時勝利論,轉而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少數國家 甚至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思想。在《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他從資本主義經濟和政 治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帝國主義時代的絕對規律的角度,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可能首 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5](P367-368)在《無產階級革 命的軍事綱領》一文中,他又從資本主義各國在帝國主義時代發展速度的不平衡性導致 社會主義革命成熟程度在各國差異性的角度,強調指出:“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 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而其余的國家在一段時間內 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或資產階級以前的國家。”[4](P88)值得指出的是,這里所說資本 主義國家并不是特指俄國,而是專指少數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這一點,列寧 在《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主義”》中有著明確的表述:“社會變 革不可能是所有國家的無產者的統一行動,理由很簡單:地球上的大多數國家和大多數 居民,直到今天甚至還沒有達到或者剛剛開始達到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只有西歐 和北美各先進國家才已成熟到可以實現社會主義的地步。”因此,“不是所有國家的無 產者,而是少數達到先進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國家的無產者,將用統一行動實現社會主 義。”[4](P151)
    列寧首次提出俄國革命有可能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是在1917年3月的《給瑞 士工人的告別信》中。他指出:“俄國無產階級十分榮幸的是,帝國主義戰爭在客觀上 必然引起的一系列革命由它來開始。但是我們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俄國無產階級是各 國工人中間最優秀的革命無產階級。我們清楚地知道,俄國無產階級的組織、修養和覺 悟程度都不及其他國家的工人。并不是特殊的素質而只是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俄國無產 階級在某一時期,可能是很短暫的時期內成為全世界革命無產階級的先鋒。”[9](P90) 關于一國革命是世界社會主義的序幕的論斷,是列寧一生堅定不移的信念。他始終把俄 國革命放到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進行考察,把俄國革命作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進程中 的一個部分,熱切期望俄國革命能夠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發展進程。在共產國際三 大所作的《關于俄共策略的報告》中,他指出:“當初國際革命是由我們來開頭的,我 們這樣做,并不是由于我們相信我們能夠使國際革命的發展提前,而是因為有許多客觀 情況促使我們這樣做。我們曾這樣想:或者是國際革命將會援助我們,那我們的勝利就 有充分的保證;或者是我們將做自己的一份小小的革命工作,即使遭到失敗,我們為革 命事業仍然盡了力量,我們的經驗可供其他國家的革命借鑒。我們懂得,沒有國際上世 界革命的支持,無產階級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還在革命以前,以及在革命以后,我們 都是這樣想的:要么是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其他國家立刻爆發或至少很快爆發革命,要 么是我們滅亡。”[10](P40)在晚年的《政治家札記》中,他再次重申:“我們向來篤 信并一再重申馬克思主義的一個起碼的真理,即要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必須有幾個先 進國家的工人的共同努力。”[11](P450)
    第三,在深刻考察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絲毫不 排斥個別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的科學論斷。所謂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指生產力 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的矛盾規律。然而,隨著世界歷史的生成和發 展,“不一定非要等到這種矛盾在某一國家發展到極端尖銳的地步,才導致這個國家內 發生沖突。由廣泛的國際交往所引起的同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的競爭,就足以使工業比 較不發達的國家內產生類似的矛盾。”[7](P115-116)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 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造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且也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工業發 達國家和工業不發達國家間的矛盾。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的無產階級不僅受本國資產階級 和其他剝削者的壓迫,而且還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這樣,經 濟文化落后國家就成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各種矛盾的匯集點。因此,伴隨著自由資 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無產階級革命也就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轉移到 了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這是世界歷史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而決不是世界歷史發展的 反常現象。
    早在1908年的《世界政治中的易燃物》一文中,列寧就指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 斗爭尖銳化的現象在一切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都可以看到,但是由于歷史條件、政治 制度和工人運動的形式不同,同樣的趨勢有不同的表現。”[12](P161)他認為,由于帝 國主義時代經濟政治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社會主義革命不一定非要在各個先進國家同時 發生,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首先獲得勝利。而像俄國 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由于世界歷史的奇特發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刻 影響,暫時把它推到了第一位,使之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先鋒隊。對此,列寧在《 論糧食稅》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論述:“歷史發展得如此奇特,到1918年竟產生出分成 了兩半的社會主義,兩者緊挨著,正如國際帝國主義一個蛋殼中兩只未來的雞雛。德國 和俄國在1918年最明顯地分別體現了具體實現社會主義的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經濟 、生產、社會經濟條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條件。”[13](P200)社會主義革命應具備一定 的生產力前提,這是所有馬克思主義者公認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面對第一次帝國主 義大戰所造成的那種革命形勢,在毫無出路的處境逼迫下,能不能奮起斗爭,以求至少 獲得某種機會去為自己爭得進一步發展文明的并不尋常的條件?對此,列寧深刻指出: “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和順序上表現 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14](P370)
    1922年,蘇漢諾夫發表了《革命札記》。在札記中,蘇漢諾夫指責列寧的《四月提綱 》缺少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前提的分析,強調俄國的經濟還沒有成長到實行社會 主義革命的地步,不可能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1923年初,列寧在《 論我國革命》一文中指出,蘇漢諾夫之流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卻迂腐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證法,一點也不理解 ,不懂得馬克思所說的革命時刻要有極大的靈活性,可以變更歷史發展的形式和順序。 既然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俄國能夠用與西歐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 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那么,俄國的無產階級能不能先奪取政權,然后利用手中的政權來 發展生產力,進而建設社會主義呢?“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雖然誰 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樣的,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 ),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農政權和 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14](P371-372)他還特別指出:“俄國是介于 文明國家和初次被這場戰爭最終卷入文明之列的整個東方各國即歐洲以外各國之間的國 家,所以俄國能夠表現出而且勢必表現出某些特殊性,這些特殊性當然符合世界發展的 總的路線,但卻使俄國革命有別于以前西歐各國的革命,而且這些特殊性到了東方國家 又會產生某些局部的新東西。”[14](P370)
    二、列寧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價值
    第一,列寧關于世界歷史時代性質及其結構的觀點,為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全球化的 本質和基本特征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視角。列寧始終認為,世界歷史的發展是由 世界范圍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推動的。在一定的世界 歷史時代,由于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國不一定會處在同一個社會形 態中。在多種社會形態的世界格局中,必然會有一個社會形態占據主導地位,它的基本 矛盾運動也就在世界范圍內起支配作用,決定著時代的性質、結構和發展方向。因此, 認識時代的性質、結構和發展方向必須首先考察占世界主導地位的生產方式的性質、結 構和發展方向。當今時代,全球化作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已經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但“什 么樣的全球化,怎樣對待全球化”仍然是一個亟待澄清的課題。
    我們認為,全球化至少包括兩個大的層面。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全球化是生產力和 交往普遍發展的產物。作為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我們不能回避這一大趨勢,必須 融入世界歷史,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吸收、引進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 成果,努力推進社會的臺階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從生產方式的角度來看,全球化是資 本主義制度擴張性發展的必然后果。在當今條件下,由于資本主義仍然在世界格局中占 據主導地位,世界經濟格局基本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左右的,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總體 上由資本主義國家主導,大多數國際金融組織也由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可以說 ,當代全球化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資本主義化。而且,在現時代,資本主義國家總是力圖 把世界各國發展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如果簡單地順應全球化,必然會使一些國家 改變原有社會制度的性質,直至處于新的依附和被殖民地位。正如江澤民在聯合國千年 首腦會議中所指出的,經濟全球化誰都要參與進去,關鍵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注意趨利 避害,推動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使全球化向共贏、平等、公平、共存的方向發 展。
    第二,列寧關于一國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世界歷史性事業關系的論述,為我們正確認 識和把握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維度。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社會主 義是一項世界歷史性的事業,必須從世界歷史性高度來考察社會主義問題。社會主義倘 若離開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也就等于割裂了與周圍世界的聯系,實際上就是放棄了 可資利用的歷史環境而變成地域性的社會主義。地域性的社會主義只會有“貧窮、極端 貧困的普遍化”,而世界交往的任何擴大都會消滅地域性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實踐使 列寧逐步意識到,蘇俄社會主義建設在沒有得到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及時支援的情況下, 只有加強與外部世界的普遍性交往,積極融入世界市場,同外國資本家做生意,學習、 吸收和利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才能保證和鞏固新生的無產 階級政權。他說:“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 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系起來。”[13](P167)
    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各國都在擴大交往實踐范圍,在 世界市場上積極參與競爭與合作,這既決定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長久地孤立于 世界之外,也為經濟落后國家通過加強世界交往來實現生產力跨越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 的條件。對此,鄧小平明確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 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 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15](P117)“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 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 展離不開世界。”[15](P78)他提出我國要擴大世界交往的范圍和領域,既對社會主義 國家開放,也對西方發達國家開放,同時還對廣大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開放。在南方談 話中,他總結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 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 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辦法。”[15](P373)正是在這一思想 的指引下,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的競爭與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寬 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為努力實現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列寧關于世界歷史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判斷,為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世界歷史發展是 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就人類社 會總體而言,必須經過五種社會形態。但由于世界歷史帶來的交往實踐活動、世界歷史 造成特殊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加上歷史主體對世界歷史發展的自覺把握程度等因素 ,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形式或順序上的特殊性 ,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列寧指出:“在人類從今天的帝國主義走向明天的社會主義革 命的道路上,同樣會表現出這種多樣性。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 的這種或那種形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 己的特點。”[4](P163)
    針對長期以來抽象空洞地談論社會主義原則而脫離我國實際的種種錯誤論調,鄧小平 深刻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 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5](P3)由 于特殊的世界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基礎上建立起 來的社會主義,不是處于馬克思所指稱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而是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 階段。在這樣的階段,實行的不應是馬克思所預示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方式、方法, 也不應是適應俄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方法,而應當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 義建設方式、方法。他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 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15](P63)他針對中國社會生產力和文化落后的實際,深刻指出:“ 只有到了下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是真正搞了社會主義”,才 能說“給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路,更重要的是向人類表明,社會 主義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15](P225)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 們黨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著社會主義研究武漢39~42A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劉勇20042004世界歷史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該文通過對列寧文本的挖掘和梳理, 概括了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的基本內容,即:提出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理 論,提出了一國社會主義首先勝利以掀起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提出了世界歷史發 展的普遍性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的理論。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對于認識當代全 球化的本質、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等具有獨特的理論 價值和方法論意義。列寧/世界歷史理論/當代價值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號:02CKS001)霍桂桓






李紅霞 女,1978年生,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究實習員,1007Mao Zedong's Thinking Tendency and Its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YANG He
  (Shool of Marxisxm,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劉勇(1974-),男,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鄧小平理論研究。江蘇  揚州 225002 作者:社會主義研究武漢39~42A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劉勇20042004世界歷史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該文通過對列寧文本的挖掘和梳理, 概括了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的基本內容,即:提出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理 論,提出了一國社會主義首先勝利以掀起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提出了世界歷史發 展的普遍性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的理論。列寧的世界歷史理論對于認識當代全 球化的本質、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等具有獨特的理論 價值和方法論意義。列寧/世界歷史理論/當代價值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號:02CKS001)霍桂桓







網載 2013-09-10 21:55:52

[新一篇] 列寧的《哲學筆記》及其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舊一篇] 列寧的事業及其當代意義  ——紀念列寧誕辰130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