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如何根據語文教學的這一性質教好語文?我的體會是: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課本去,然后還要從課本中走出來。所謂“走進課本去”,就是教師要帶領學生通過閱讀教學,深刻理解課文的字、詞、句、段、篇,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逐步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達到融匯貫通。所謂“從課本中走出來”,就是指語文教學不能完全局限在課本里,就教材論教材、就知識學知識,而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思想、和周圍的世界密切地聯系起來,從中得到啟迪,受到教育。
譬如,我教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第三冊《為中華民族爭光》這一課。這篇課文先寫了徐悲鴻留學歐洲,受到外國留學生的譏笑:“中國人愚蠢,即使把你們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毫不客氣地把他頂回去:“等學習結業的時候,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才。”從此,徐悲鴻懷著為國爭光的滿腔激情,整日臨摹世界名畫,刻苦努力地學習。接著,課文還寫道,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鴻留學第一年,就受到法國美術家的好評;幾次競賽考試都獲得第一名;畢業后的畫展轟動了美術界;連那個歧視他的外國留學生,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
我在教學中,抓住“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師:課文中說誰是“有志者”?
生:徐悲鴻。
師:他是怎樣有志的?
生:頂回別人的譏笑,整日臨摹名畫,刻苦努力地學習。
師:對,“有志者”概括了上邊所學的課文內容,叫作“承上句”。那么課文中說誰“事竟成”呢?(竟是終于、都)
生:徐悲鴻。
師:他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生:留學第一年,就受到美術家的好評。
生:競賽考試得第一,畫展轟動美術界。
生:歧視徐悲鴻的留學生成了失敗者。
師:這些都說明了徐悲鴻的“事竟成”。“事竟成”概括和提起了下文,叫作“啟下句”。“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成語在課文中既概括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這樣的句子叫“承上啟下”句。
這樣學習這篇課文,學生不僅理解了這個“承上啟下”句,而且對“承上啟下”句的作用,以至對課文的結構和課文的前后內容,都有了一定的理解,這就是帶領學生走進了課文,學得了一些語文知識,領會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然后再把學生帶出課本:
師:除了徐悲鴻,還有有志者嗎?
生:有。
師:你知道還有誰是有志者?
生:毛澤東、周恩來……
師:對,他們是有志者。鬧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那你們是有志者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
生:我們還小?
師:小就沒志了嗎?自古英雄出少年呢!
生:有志。
師:你們有什么志?
生:我長大了要當飛行員。
生:我長大了要出國留學。
師:對,你們是有志者。只要你們像徐悲鴻老前輩那樣刻苦努力地學習,你們也會事竟成的。你們看我是有志者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
生:你是老師。
師:老師就不是有志者嗎?
生:是。
師:對了。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笨小孩,可立志長大了為人民做點事,學習可用功了,現在我不僅是人民教師,還當了省上的特級教師呢!只是事也未成,我還要更加努力。
這樣就把學生從課本中帶出來,聯系到革命領袖、聯系到學生自己、聯系到周圍的人和事,使學生受到比較深刻的啟發和教育。
再譬如,我教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11冊《少年閏土》那一課的開頭段: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我先引導學生領略那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夜晚:蔚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一望無際。作者筆下的海邊夜晚簡直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描繪出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優雅環境。接著讓學生看,正是在這樣一個優美的環境里,走出了一個英武的少年,他的外表特點是:項帶銀圈;他的動作是:手捏鋼叉,勇猛果斷地向猹刺去。再看那猹,又是那樣的機靈狡猾,不是向前沖,而是將身子一扭,回身逃掉了。學生進入了課文,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之中,仿佛看到了瓜地刺猹那動人的一幕。
這時,師生間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這段話寫得精彩嗎?
生:精彩!
師:怎樣寫精彩的呢?
生:……(陷入沉思,一下子說不上來)
師:(提示)作者把這么優美的環境、這么英武的少年、這么狡猾的猹,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你們看看作者用了多少個字?
生:(認真地數起來)啊!連標點才92個字。(學生驚叫起來)
師:對了,這一段寫得妙極了,92個字就寫出逼真的人物、動人的事件、優美的環境,可真不簡單呢!你們知道這篇課文是哪一位大手筆寫的呢?
生:魯迅。
師:你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
生:不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師:你們看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教室里鴉雀無聲,一片沉靜)
生:我看你也寫不出來。(忽然,一學生大聲說,全班同學都向他投去責備詢問的目光)
師:這個同學說對了,我到這個年紀還沒有寫出來這樣的文章,這輩子怕是寫不出來了。(我老實地向學生承認了這個事實)而你們其他同學可都說錯了,你們怎能說寫不出這樣的文章呢?你們年齡這么小,只要好好學習,還怕寫不出這樣的好文章嗎?我看我不行,你們行,你們只要努力,一定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生:……(笑,受到鼓舞,精神大振)
然后,我再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讓學生想想這段文章是怎樣寫成的。學生前后段對照一學,便明白了這段課文總體是從閏土那里聽來的,但又和閏土說得不完全一樣,加上了作者平時的觀察(夜景描寫)和思考想象(人物、事件),形成了開頭這樣一個總體印象段。
最后,我引導學生只要注重觀察,并進行思考想象,經過多次錘煉,不就能寫好文章了嗎?
我認為語文教學這樣不時地將學生帶入課文中,再帶出課文,反復多次,經常訓練,不僅能使學生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而且能受到比較深刻的思想教育,能比較理解地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我的做法和體會是:
1.滿懷激情,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要從教材內容入手,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成功感,逐漸引導學生自己走進課文,獲取豐富的知識;自己走出課文,主動聯系自己周圍世界的實際,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獲取新的技能技巧。
2.選準突破口,找好聯系點。從課文的什么地方帶學生走進去、走出課文后學生可聯系哪些方面、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要采取哪些方法和步驟,教學前教師要進行認真思考,備課中要作充分準備。
3.教師要“下水”示范,既作教練員又作運動員。教師要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本去,再一起走出去,要把自己學習的收獲體會和學生平等地交流,讓學生感到親切、真實、自然。教師要作一個站在水中的游泳教練員,既要講解游泳要領,又要親身示范游給學生看。切莫只作一個袖手旁觀的指揮者,命令學生在課本中進進出出。
陜西教育西安20~22G39小學各科教學高仲銘19981998省特級教師 高仲銘 作者:陜西教育西安20~22G39小學各科教學高仲銘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