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于人民的電影藝術家史東山  ——紀念杰出的電影藝術家史東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在電影藝術家史東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我們不由懷想起他及他為人民所做出的貢獻。
  他在青年時代,沒有進過專門電影藝術學校,只因愛好美術、音樂,就在攝影場做美工師,在攝影棚里刷布景、搬布景、打光板,像學徒工一樣勤奮地學習電影攝制過程和攝影技術,進而在影片中表演一些角色。憑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寫出電影劇本《柳絮》,獲得老板的賞識,并同意他導演此片。這部影片改名為《楊花恨》映出,獲得較好的票房收入,史東山因而進入電影編導行列。隨后他又編導了《同居之愛》、《兒孫福》。由于他有較好的美術素養,大膽探索電影藝術的“‘色彩’的美,‘線條’的美,‘動作’的美”,使其無論“‘天然’的美,‘人造’的美,都能在銀幕上有條有序地表現出來”,很重視電影畫面“美”的造型。所以當時對他影片的評論是“注意圖案”,“光線的遠近,也非常恰當”的“雅”。后來,他導演了《王氏四俠》、《銀漢雙星》,后人評論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影片,有著脫離深刻的社會內容去尋求“藝術形式的美”的“唯美主義”傾向。現在看來,要從當時歷史環境來考察。盡管當時中國處在1924—1927年大革命歷史時期,革命風暴從南方席卷北方,文學上也有狂飆作品,電影界也攝制了反帝的紀錄片《五卅滬潮》和《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革命軍北伐記》等記錄北伐戰爭的紀錄片,但是由于大革命失敗,根深蒂固的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幾乎沒有受到觸動。當時在上海灘電影院里多是放映外國影片,即使是國產片,也是“鴛鴦蝴蝶派”、“禮拜六派”、封建迷信片、武俠神怪片的泛濫。史東山初入電影圈,受到老板投資牟利拍片的制約,只能以其具有的美術素養的積累,首先探索電影的“美”與“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就其所表現的故事情節來看,《楊花恨》是敘述追求享樂的“水性楊花”女性的悲劇;《同居之愛》是敘述兩對夫婦中的女性,一個懷疑丈夫有外遇,險些被人拐騙,另一個懷疑丈夫另有所愛,造成誤會糾紛,最后是兩個女人消除嫉妒和誤會而“一時舊情故愛,齊上心頭”;《兒孫福》是規勸做父母的要本著“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態度對待子女,譴責不孝子孫。這幾部片子,具有“勸世文”的功用。這同當時那些“鴛鴦蝴蝶派”、“禮拜六派”和封建迷信片、武打神怪片是有區別的。1927年,他導演《王氏四俠》,是想借除暴安良的俠義故事,體現“為祖國”盡忠的初衷設想。這部影片,在藝術上想創造出“浪漫派古裝武俠片”樣式,實際上是受美國西部片的影響,追求布景、造型和畫面的美,脫離當時中國現實生活實際,看不到什么“為祖國”的設想。這樣的唯美追求,還不如前幾部片子有點社會意義,這也引起史東山的思考。
  1930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推動和領導下,以魯迅為旗幟的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左翼文化運動影響逐漸擴大。史東山導演《銀漢雙星》時,開始他還是以唯美主義藝術思想指導創作,其室內布景之摩登,超過美法等國家的家庭生活水平。據他講,“幸虧得到我們朋友間的相互批評,慢慢地改過來”,才在創作上向現實主義道路轉變。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導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我國東北,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當時在聯華影業公司工作的史東山,在一次會上,非常激動地表示:“我們要到東北去參加義勇軍,拿起刀槍去直接和日本侵略者拼殺!”他的愛國熱情,感動了在座的員工。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火直接燒到上海,上海市軍民奮起抵抗。他積極同孫瑜、蔡楚生、王次龍編導《共赴國難》,這是最早表現抗日題材的影片,非常受觀眾歡迎,現實生活教育了他,也鼓舞了他。接著,他以滿腔愛國熱情編導了《奮斗》,這部影片描寫兩個男青年同一個女青年之間的愛情糾葛,并發生斗毆被關進監獄。國難當頭,他們化情敵為戰友,出獄后都去參加抗日義勇軍,其中一個犧牲在戰場上。
  1932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電影運動興起,攝制反帝反封建的抗日愛國題材影片風起云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1933年2月,上海成立了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史東山被選為執行委員,協會發表《宣言》表示,要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在今日已日見嚴重”,電影工作者“要親切地團結起來”,“認清過去的錯誤”,“探討未來的光明”,開展“電影文化的向前運動”,建設“新的銀色世界”。從此,史東山踏上反帝反封建為人民的左翼電影運動的道路。1933年底,在國民黨當局派特務搗毀藝華影業公司的攝影場,以鎮壓正在高漲的左翼電影運動之時,史東山編導了影片《女人》,表面看是引人注目的“女人”題材,其實所表現的不再是談情說愛的陳詞濫調,而是控訴!真實地揭露社會對婦女的歧視、欺騙、壓迫的現狀。1935年,他得到陽翰笙的幫助,編導了《人之初》,用巧妙曲折的情節,演繹中國民族資本家的興衰,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家壟斷壓迫中國資本家,迫使中國工人階級受到更殘酷的剝削和迫害。片中在獄中遭迫害的工人張榮根,受到革命者的啟發,出獄后父子參加抗日義勇軍。史東山在銀幕上描繪了工人受壓迫剝削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他們的覺醒和斗爭。這部影片受到左翼評論家的稱贊和觀眾的歡迎。隨后,他編導揭露社會矛盾的悲劇片《長恨歌》,又將果戈里的名劇《巡按》改編為中國故事《狂歡之夜》,借以抨擊國民黨當局的腐敗、墮落、愚昧。1937年,他響應黨組織攝制“國防電影”的號召,執導由田漢編劇的《青年進行曲》。影片敘述一名愛國青年,反對家庭和日本商人勾結走私,同家庭決裂參加抗日斗爭的故事,片中由冼星海作曲的主題歌《青年進行曲》,一時在全國青年中傳唱,成為激勵青年們參加抗戰的戰歌。
  在全面抗戰展開以后,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史東山到了武漢,在周恩來、郭沫若的領導下和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主任陽翰笙的幫助下,成為中國抗戰電影的主將。在這個時期,他編導了抗戰開始后第一部反映農民參加抗戰的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非常鼓舞人心,《新華日報》贊揚道:“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刺入我們的心坎,像這樣奔放的感情,嘶叫,是中國影壇所初創的,我們極誠懇地把它推薦給每一個中國人。”撤退到重慶后,他又編導了抗戰影片《好丈夫》,并導演了由田漢編劇的《勝利進行曲》,影片以湘北戰役為背景,表達只有人民支援抗戰才能取得勝利的思想內涵。1945年,他還編導了民眾團結收復國土的影片《還我故鄉》。這批影片的完成,使他認識到“我們當前雖然也以大同主義為終極目的,但目前,無疑是抗日”。他認為“藝術的思想意識必緊跟現實中心而變,這是美學之所以成為一種‘評價藝術與現實關系的科學’的道理”。這就說明他在藝術實踐中,從過去“唯美主義”的美學觀,轉變到為人民“藝術的思想意識”的科學美學觀,就是把對共產主義的理想追求,同攝制當前抗戰影片的思想統一起來,這是他從實踐到理論的飛躍。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他看到國民黨大員們紛紛飛往南京、上海,大發接收財,而戰后人民繼續在窮困生活中熬煎,1947年2月,史東山依據他的“藝術的思想意識必須緊跟著現實中心而變”的美學思想觀察社會生活,編導了戰后第一部反映抗戰前后中國人民苦難命運的史詩性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時轟動國內外。田漢認為此片“替戰后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一個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影片生動地敘述抗戰八年人民的苦難,尖銳地揭露那些國民黨“劫收”大員的腐敗專橫,并為人民吶喊:“這是人的世界,永遠這么不拿別人當人,永遠這么人吃人,這個世界是永遠不得太平的。”“去跟罪惡作斗爭吧,我們必須爭回人生應有的幸福。”“你要看今天已經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人懂得爭取他們自己應該有的權利,那些腐敗不合理的東西,不會存在很久的了。”這部影片放映之際,正是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向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之時,由于影片說出了人民心里的話,引起廣大觀眾共鳴,發生強烈的社會效應,并影響了反饑餓、反內戰、爭民主的學生運動,特別是影片暗示著解放區的民主生活和未來,給觀眾提示了希望,也積極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5月,他編導的《新閨怨》的放映,受到社會上的批評。史東山后來檢討“未聽朋友們的勸告,基本就在宣傳‘婦女應該回到家庭’的資產階級觀點了”。后來他準備修改此片。可見他對改正自己錯誤的誠意。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特務們加強了對進步人士的迫害,黨組織安排包括史東山在內的進步文化人轉移到香港。北平解放后,他迅速回到北平。先與許多進步民主人士到東北解放區城市、廠礦、農村參觀,回北平后,由他執筆起草并在《人民日報》發表的《致書毛主席陳述感想》表示:“一切優美的成績,應當歸功于人民力量的偉大,歸功于毛主席的英明決策和指示,同人參觀歸來,感到今后為人民服務決心與信念愈加堅實,這是可以告慰毛主席的!”之后,他担任中央電影管理局制作(技術)委員會主任,參加人民電影事業的創建,參加第一屆文代會,又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這一切不僅使他更加明確與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而且鼓勵他實踐自己的諾言,積極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改編拍成電影。他深入水鄉白洋淀了解人民斗爭的歷史與生活,在電影中塑造楊小梅、牛大水等新的革命英雄形象,特別是楊小梅,是在抗日戰爭中覺悟起來,為民族也為愛情敢于斗爭的一個人物,這與他以前編導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是一個新的飛躍。影片于1951年完成,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同年,獲得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這是他向新中國人民獻出的一份忠誠的厚禮。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與蔡楚生合作編導攝制大型紀錄片《反對細菌戰》,揭露與控訴美國侵略者的罪惡,向人民提出對付細菌戰的辦法,以實際行動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紀念史東山同志百年誕辰之時,想起蔡楚生曾著文尊史東山為他的從事電影藝術工作的啟蒙老師之一。他誨人不倦,為培養新中國電影的青年一代,寫下《論電影的鏡頭組接》、《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幾個特點》兩部著作。他關心人民電影藝術創作的發展,主張按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方向,描寫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等各種人物。看到文藝評論提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他想寫一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電影劇本,他到工廠去調查研究,到工人家庭里訪問,表明他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創作的忠誠。1954年9月,他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可惜的是他想寫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劇本的愿望未能實現,不幸于1955年2月23日與世長辭了。
  1995年12月,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中國電影誕生九十周年時,他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最佳導演藝術家之一,他不愧為中國杰出的電影藝術家。
  
  
  
當代電影京76~78J8影視藝術陳播20032003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黨史資料征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作者:當代電影京76~78J8影視藝術陳播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57:21

[新一篇] 心向祖國

[舊一篇] 怎樣完善婚姻家庭法制:制定新婚姻家庭法觀點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