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規范化與語言文字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
  四十年前,1955年10月由中央教育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第二年1 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這兩個時間、內容緊密相聯的會議,是中國語言文字工作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是我國文字改革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當時,新中國才成立六年,百廢待舉,特別是即將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在這時開始進行漢字改革和現代漢語規范化的工作,正如陳毅副總理在文字改革會議開幕式上所說的,這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而“在有幾萬萬文盲的國家里,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不可能有強大的工業建設”。當時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的胡喬木同志在總結時也說,推廣普通話和簡化漢字,是適應廣大群眾需要的迫切任務,是加強漢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統一的必要步驟。
  四十年來,我國的文字改革和語言文字規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日益廣泛、深入,已經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普通話已經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之間和漢民族各個方言區之間通用的語言,在保證政令軍令暢通、加強民族團結和國際交往、促進國家統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漢字整理和簡化工作的成績也是十分顯著的,精簡了漢字的數量,簡化了漢字的筆畫,制訂了漢字各項標準,基本上實現了現代漢語用字的規范,并且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承認。簡化字和各項規范標準四十年來在掃除文盲(不要忘記,當時全國文盲率高達80%)、普及教育、發展科學文化事業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制訂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是當時語言文字三大任務之一。《漢語拼音方案》從1958年全國人代會批準至今,在幫助識字、推廣普通話、各種檢索工作和中文信息處理等方面,以及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漢字的領域(如盲文、手語、旗語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并已成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漢語的國際標準。
  總覽四十年來我國的語文生活,可以說,簡化和規范漢字、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方案》這三件事,在各個層面上對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一直起著有形的和無形的作用,其功績就包含在國家的各項成就之中。如果我們的視線再向前移,從百年來文字改革歷史的背景上觀察和思考,就不能不贊嘆這三項工作的歷史性功績。
      二
  從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的歷史時期。十幾年來,我國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工作一直處于這樣的矛盾之中:一方面,現代化建設和對外開放需要語言文字更高水平的規范化標準化;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中某種程度的非統一性卻使一些人產生一種誤解,以為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是沒有必要的,字想怎么寫就可以怎么寫,普通話不必學,似乎地區經濟發達也使得該地方言變得優越了。表現為社會現象,就是人們明顯感到的繁體字回潮、亂寫錯別字、方言泛濫,與之對立的則是知識界對語言文字混亂狀況的強烈不滿和政府對語言文字管理工作力度的加大。
  顯然,那些妨礙和破壞規范化的觀念和行為是違背語言文字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語言文字的社會性決定了規范化的必然趨勢。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正是一個龐大的帝國順應這一規律所應進行的規范行為;由于當時的小農經濟還沒有多少超越居住地的人際交流,而秦與六國之間的語音差別也還不是很大,所以那時無需也不可能提出“語同音”的要求。社會的工業化要求全國的統一市場和全民性的義務教育,這就必然需要政府干預社會的語言和文字行為,把規范化趨勢由個體的自發變為群體的自覺,使之加快。這是世界上各工業國家所走過的共同道路。我國在五十年代雖然工業化程度極低,但是黨和政府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工業建設高潮對語言文字的要求,所以適時地大力進行了語言文字規范工作。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是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的急劇增長和處理、儲存、傳輸手段的計算機化,這一形勢對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程度和速度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得多的要求;同時,國內各個地區之間、國內外之間交流頻率的迅猛增加(例如技術和商品的交流,人員流動;各國學漢語的人增加等),現代通訊手段(例如電話和傳真)的普及,尤其是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也促進了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進程,雖然這是自發的、分散的。這是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我國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工作與五十年代的最大區別。今后,我們只有緊緊抓住科學技術特別是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需求,才能高效、高標準地推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
      三
  語言規劃(語言文字政策),必須建立在充分的科學研究基礎上才可以減少盲目性,提高預見性。從宏觀方面說,語言文字有其自身的演變規律,規范化、標準化工作只能遵循這一規律,因勢利導,做促進的工作,而不能按照主觀想象和愿望進行。因此通過基礎研究,把握語言文字演變的總規律,是制訂語言文字政策的必備條件。從微觀方面說,對普通話和眾多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規律,對不斷涌現的新詞新語和術語的規律,對漢字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使用的情況,也必須有準確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
  四十年前確定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項任務時,就是在近百年來志士仁人不斷摸索、研究、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和提高。《漢字簡化方案》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對“普通話”的界定,無不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研究的成果。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研究工作時緊時松,時作時輟,特別是漢語規范化的理論研究,相當薄弱;而就繼續完成這三項任務而言,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例如:
  已經公布推行的簡化字,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改進?按照文字自身的演變規律和文字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今后還要不要繼續簡化漢字?哪些字還應該并可以簡化,哪些字無需或不能簡化?此外,要不要規定社會用字量?例如人名、地名、技術術語用字要不要限制和規范?
  過去的規范工作,基本上局限于漢字,至于語言的規范,只有對普通話的審音工作成績比較顯著。這方面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其中“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實際是指普通話的詞匯主要取自北方話,但是“北方”如何劃界?其詞匯詳情如何?哪些詞匯屬于“普通話”,哪些應排除在外?普通話的詞匯量要不要適當加以限制?“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如何確定?其語法規則全貌研究清楚了沒有?
  《漢語拼音方案》還有沒有可改進的地方?例如雙字聲母和韻母到底怎樣表示為好?現在的聲調表示法不便于書寫和排印,怎樣改進?與國際通用字母不合的ü和其拼寫變形u,怎樣處理?漢族人名、 中國地名的拼寫法,少數民族人名和一些地名的轉寫法,怎樣規范?……
  如果說,這些問題是五六十年代留給當代學者的,那么,在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時,就不能依然站在三四十年前的出發點,而應該把這些年來社會與學術的發展考慮在內。
  和三十年前相比,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工作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至關重要的變化有:
  1,改變了國家封閉、地區間交流少的狀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形成了人口大流動;港澳即將回歸和海峽兩岸交流,使大陸的語言文字規范和大陸之外最重要的漢語漢字區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力量加大;對外開放使漢語漢字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國門。
  2,語言文字的載體和傳輸手段和工具有了很大改變。四十年前,除口語外,漢語漢字主要是靠筆和紙記錄,最多是由機械處理(打字、排版印刷、鑄字等),現在則越來越多地依靠中文信息處理。中文信息處理技術不斷取得進展,計算機在快速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普及的同時,功能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向更高層次發展。
  3,語言學自身的變化。近年來, 大量引進吸收了西方語言學(特別是計算語言學和數理語言學)的許多理論和方法,新的語言文字材料不斷出現,在語言學許多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在這三大變化中,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對語言規范化工作的影響最大。因為中文信息處理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特別是高科技的進步關系極大;信息處理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遠比一般社會用語用字嚴格得多,復雜得多。當前,中文信息處理在解決了漢字輸入、存儲、輸出的難題之后,就急需確定擊鍵輸入編碼、字形、字庫、詞庫等標準和規范,在加快朝著更高層次,即以語句為單位的信息處理努力時,就要解決詞處理、句處理以及語音輸入、輸出等技術問題,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標準出臺。而在這當中,任何一項技術難關的突破以及與之相應的標準的制訂,都需要語言學研究成果的支撐。
      四
  傳統的語言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解決“人—人”之間的交流(包括超時空的交流——對書面語言的理解);在方法上,主要是定性研究,注意普遍性規則,忽視特例,重描寫而輕形式。這種研究當然是需要的,今后也還要加強。中文信息處理所需要的,是針對“人—機”間的“交流”,要對一定量的語言事實作窮盡性定量研究;既要通例(普遍性規則),也要對特例(不合規則的事實,哪怕是一見)作出規則性的說明;對語言事實無論怎樣描寫,最后總要把所得出的規則模式化(可計算的語言模型)。
  我國的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是當前重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現在,以大規模真實文本的自然語言為對象、以語句為單位、以智能化為目標的信息處理研究是中文信息處理向解決人與人、人與機器相互通信目標前進的關鍵,而這一研究的基礎就是對漢語詞法(包括區分詞素、詞、短語)、句法和語義、語用規律的認識。只有語言學提供了足夠的規則和分析,才能建立計算機的“知識庫”。離開了語言學的支撐環境,高一級的信息處理系統就根本無法建成。從十多年前開始至今,我國在解決字詞一級處理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而在語句和更大的單位處理階段這些年來卻進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語言學研究沒有為信息處理準備好基礎。
  語言學研究與信息處理嚴重脫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而語言學由于國家的長期封閉,知識的傳承內容長期停留在面對教學的范圍內,也就是只注意為人的理解服務。再加上在我們的大學教育中,文、理、工之間“壁壘”太嚴,研究語言者的“先天”知識欠缺,知識更新步履維艱,因此語言學跟不上計算機發展的速度,與中文信息處理技術之間隔膜甚大實屬必然。其二,長期以來,流行于語法學界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引進吸收的基于印歐語的理論和方法,用于漢語處理所需要的描寫和處理常常不能“合榫”。改革開放以來,語言學界對西方語言學從介紹到消化,再到創新,已經有了可觀的收獲,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長的路。其三,十多年來,盡管上上下下都在號召或呼吁重視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支持新興、邊緣學科,但是成效甚微,在語言學的個別領域甚至還有分工越來越細、界限越來越明的趨向。
  目前語言學(尤其是計算機最急需的語義學)可供計算機利用的成果還不多,這已經成了我國中文信息處理事業的“瓶頸”。正是由于這個原故,所以科技界,特別是信息處理界,改變了當年不大關心語言文字研究的狀況,不但時時關注著語言文字研究的進展,甚至有人從頭學起,親自進行研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語言學制約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發展的現實。
  近年語言文字的研究(特別是對現代漢語和現行漢字的研究)有些已經朝著計算機的需要邁進了,雖然研究者可能只是從方法的改進著眼而并沒有預想著為中文信息處理服務。例如,語法學界普遍認識到,在分析句子時,應重視從語法、語義、語用三個層面上進行。這正是中文信息處理為揭示自然語言的潛在意義、掌握自然語言的聯想推理而正在探索的方向。再如,在句法研究中,突破了成分分析和以“話題”為主、對句子進行二分的習慣,運用了層次描述法,把謂詞當作句子結構的核心,注意到謂詞對語義結構類型的決定性作用和句子結構的分層向核性,其分析的結果與計算機所要認讀的句法信息(包括格、價、時、體、量等)已經開始接近。又如,有人已經在嘗試建立現代漢語句型系統,所用的無論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其成果對建成全面覆蓋漢語語句的規則庫都是很有意義的。在語義研究方面,雖然可以稱道的成績比其他方面要少得多,但是從西方借鑒來的義素分析法和語義場理論已經被許多人所接受,并對少數詞語進行了實際分析,對歸納漢語語義系統并使之形式化的問題開始有所涉及。如果繼續完善這些理論和方法,使之更加適合漢語的實際,那么,對下一步建立漢語的概念體系、對詞語進行屬性描寫,將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所有這些,都屬于中文信息處理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研究,只有基礎理論建設得扎實了,才能把一些應用課題(例如詞類劃分規范、詞性標注、句型規則庫、機器翻譯系統、人機接口等)解決得比較順利。
  但是,類似上述的語言研究,還需要作很大的努力才能與信息處理工作“接軌”。這是因為,這些研究還停留在理論構想、舉例說明的階段。這些理論還要在更大的語言范圍,比如在幾百萬以至幾千萬字的語料中進行檢驗、修訂、完善,最終形成計算機所需要的成果;而像詞語意義的分析,則應該對相當數量的詞語逐個進行描寫、標注,以供輸入計算機,再由計算機在更大范圍里自動或半自動地獲得所需要的全部語言知識。當然,要對這么多語言材料進行處理,靠傳統研究手段幾乎是無法完成的,必須使用計算機。因此語言學與計算機的結合,可能將是這樣的過程:
  理論——實踐(1)——歸納——實踐(2)——完善——實用
  其中實踐(1)一般是人工操作,實踐(2)就應該是由計算機處理。這樣,在計算機得到所需要的語言學研究成果的同時,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也逐步得到完善。所以中文信息專家們說:“一種語言學理論,只有為更多的人所共享,通過各種實現算法的驗證,才能得以發展。”(袁琦、陳力為《九十年代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任務》,載《語文建設》1992,1期)。似乎可以說, 語言學在新時期要更好地為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服務,就必須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而一旦實現了這種結合,不但對中文信息處理是極大的推動,而且可能將引發語言研究的一場革命,語言學也將因此而成為先行科學。
  當前需要立即做的,是改變語言學和計算機技術相互脫節的狀況,使雙方溝通起來。語言學界應該隨時了解中文信息處理技術進展的情況,計算機界應不斷向語言學界提出需要解決的語言文字問題的單子,通報利用語言學成果的效果;在有些方面,更應該兩方面聯合攻關。“隔行如隔山”這條古訓在二十一世紀前夕應該加上新的注腳了:必須打通這座山。
  在信息化時代,語言學和語言信息處理技術以及二者結合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世界科技發展的速度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勢要求語言學盡快地承担起為語言文字規范和中文信息處理事業服務的重任。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整個語言學界都應該有這種危機感和緊迫感。
         (許嘉璐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00010)*
  
  
  
中國語文京40-44H1語言文字學許嘉璐19961996 作者:中國語文京40-44H1語言文字學許嘉璐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2:00:43

[新一篇] 語言文字規范化與出版物的示范作用

[舊一篇] 讀懂《實踐論》和《矛盾論》  ——寫在“兩論”發表70周年之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