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陳文龍:文化與產品設計的關系
陳文龍 (浩漢設計NOVA DESIGN總經理)
去年11月,筆者參加了兩個與產品設計有關的活動。
一個是應邀參與‘2005光寶創新獎校園論壇’,這是配合2005年光寶創新獎3C Mobile設計競賽的倡導活動,要赴中國大陸幾所大學進行巡回講座,題目是‘探討中國文化與3C數字設計的關聯’。特別是現在的我,因為有機會身處在中國大陸地區,希望能將最近的想法作整理,在中國文化與3C數位產品設計之間,找到可以連接與強化的factor。
一是應邀到德國漢諾威作為‘iF product design award 2005’的評審,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難得體驗與學習的機會。尤其在二十多位的iF評審中,只有三位元來自亞洲地區,包括本人、Chul-ho Kim(KIDP主席)與Toyoyuki Uematsu(Panasonic Design Company總經理),多少代表了東方文化的設計觀點。
為了講座,我找到一套【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經典圖說叢書】,包括有《考工記圖說》《營造法式》《長物志》《陶說》……等書,這些像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的‘知識’匯集。
其中在《考工記》有一個觀念:‘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對造物的觀念具有涵蓋性與長遠影響。舉例來說,在春秋晚期,吳越之劍稱名天下,因為當時‘劍’代表了權力與身分(符合天有時,即大環境),加上吳越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今天湖北武漢一帶),也正是銅錫的產地(地有氣),因為材料的特殊性(材有美),加上鑄劍匠師的技巧(社會的驅動力使然),所以造就了2500年前的吳越青銅雙色劍。其劍脊紅黃色、兩刃黃白色,劍身菱形暗格紋,劍首薄璧同心圓制作技術,經涉及合金分布,傳熱、結晶等復雜的化學反應與技術。
因此,‘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物,然后可以成良;要成為成功的‘物’(產品或商品),以上條件都必須具備,放眼在今天的產品上也有相通的道理。
用這些觀點來看下面幾個狀況:
文化與創意必須是建立在強勢產業與經濟實力上
臺灣從1988年開始全面推動工業設計能力,15年后將發展方向與策略改成‘文化創意產業’,因為當設計創新與國家競爭力連接的時候,在策略面必然會涉及到文化的層次。產品設計除了強調一般的內涵專注(即機能、美學與創新……),若能將自己擁有的文化特質轉換成產品的設計特色,將會是個別地區與廠商所不容易去取代的特色。
韓國的3C產品近來因為非常成功,使得三星電子(Samsung)LG成為亞洲新品牌的典范,許多科技廠商都想朝三星,LG的方向邁進。過去韓國政府有企圖加上有計劃的在電視劇、電影與產品相互夾帶,將濃濃的韓國風給傳遞出去,讓這種流行的追求潛移成一種文化的認同,進而是一種產品風格識別(identity) 的聯想。
在成功的基礎上,三星自然更積極建立自己在全球的產品識別,最近將重點放在‘滑蓋機’上,希望建立另一個三星在手機上的image。最早設計出滑蓋機的是西門子; Nokia也曾經推出的‘香蕉機’,或許是性能; 或許是宣傳的原因,但都沒有創造出成績; 滑蓋機是否會變成三星手機的一項被連接之特色,頗值得去觀察他們操作的方法。
一個成功且不斷演進的產品或產品線,因為受到該地區設計師的思想背景與市場消費型態的決策模式所影響,加上形象累積的延續成為識別。久而久之,消費者必然會對該發源地區的文化特質產生聯想,并進一步成為該產品被普世認同的標準與識別。比如,Sony的PS2與日本文化的必然關聯性;iPod代表了Apple背后的美式文化;B&O的音響帶來北歐的簡約與生活的態度;而LV(Louis Vuitton)的皮包更代表了法國生活質量藝術的座標與旅行的精神。
東西文化的差異,透過競爭力表現在對產品設計的詮釋
像奧斯卡金像獎、坎城影展,雖然都是電影的國際大獎,但地域性的流行文化與價值觀的強勢,絕對會成為評審的一個主導的標準,iF;我想應該也有這樣的氣氛。
以松下(Panasonic)為例,Panasonic Design 將Clean Style(Expressing the image of "clean"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key concepts: Clean, Universal, Ecological.)標示為該公司產品設計的規范與內涵,但iF的西方評審們卻不認同他們所說的simple表現在松下參與評審的部份產品中,西方評審們認為這種設計的語意與包浩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走)所談的簡潔與機能是不相同的。
這一次在iF的參與評審產品中,發現3C電子產品類別大部分來自亞洲幾個的國家,像是日本、韓國與臺灣。臺灣的產品大概也只能在此領域中嶄露頭角,如MP3 player、Notebook、PDA等。
正如前面所提的天有時、地有氣的觀點,這一波全球3C電子產品的主競爭力與氣勢,走到了以‘儒家思想’為圭臬的幾個國家,是不是因為有某種共同的特質,是值得去探索的。
大中華的市場人口眾多內需市場廣大,中國經濟改革開發加上小康社會的發展方向,加上儒家思想所驅動的勤奮生產力,這樣天時地氣的大環境下,將會孕育出更多的知名企業,并設計開發出在大中華消費者心目中的好3C產品。但是到底有沒有機會,把我們中國人的美學標準變成世界認可的普世價值?
因為時間與時機,是個重要的元素。Sony PS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因為掌握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喜好,依附在數位技術的研發成熟,而不斷改進,累積形成一種被認可的價值與生活。日本汽車也因為時間的積累,從國內市場的成功延續到國際,屬于日本好客有禮與充分利用空間的文化,產生了被認同的影響力,今天Toyota和Lexus對歐美的消費者來說,已經建立自己的形象與識別,與歐洲車有明顯的差異更分庭抗衡。
提到韓國的美學,就讓人想到了三星、LG、現代(Hyundai),將來屬于中國的美學會以什么品牌為代表?能不能因為品牌的強勢讓中華文化的特質在國際市場上立足? 要證明,大家都有責任。
卜軍 2014-01-10 05:58:4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