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開發一款操作系統就那么難?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國產操作系統紅旗去年就陷入了財務危機,現在正以 1800 萬的底價尋求出售。同時,韓國那邊爆出了抵制微軟,開發國產操作系統的消息。

  作為現代人數字化生活的基礎,操作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寓。操作系統是人與機器之間的翻譯,他將機器的語言翻譯成人們可以方便操作的圖形、文字。同時又將人的需求,翻譯成機器指令以便處理。人和計算機硬件的所有交流,都通過操作系統這個中間人進行處理。

  人不喜歡讓一個陌生人掌握著自己的命運,于是就有很多的國家機構前仆后繼的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但真正的成功者卻寥寥。目前市面上可見的主流操作系統供應商估計用一只手就可以數過來了。

  為什么開發一款操作系統就那么難呢?

  1、極度復雜

  微軟 2005 年發布的 Windows Vista 的代碼行數為 5000 萬行。我們以一張 A4 紙打印 30 行來計算,Vista 的代碼打出來有 166 萬頁。

  另外一個主流的操作系統 Linux 的核心代碼在 2008 年的時候也達到了 1000 萬行。這只是其基礎系統的統計,如果算上圖像化界面等外圍系統,其代碼規模不會比 Windows 少太多。

  2、耗資巨大

  商業周刊曾經對 Vista 的開發費用進行了估算,預計其所花費的研發費用超過了 200 億美元。200 億相當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之一"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費用"。雖然時代不同,但要知道微軟是一個商業公司,而“阿波羅計劃”是美元動用了一國之力才得以支撐的科研項目。

  Linux 雖然是一個開源免費的操作系統,但免費并不代表沒有成本。相反,全世界非常多的個人組織都對 Linux 開發進行了的大量投入。2008 年,Linux 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發 Linux 社區發行版 Fedora 9 要花大約 108 億美元。這個費用并不比微軟的操作系統所花費的費用低太多。

  3、需要有大量的外圍廠商支持

  操作系統只是計算機使用的基礎,在操作系統之外,外圍的軟硬件設備支持決定了操作系統的成敗。

  喬布斯在回歸蘋果的同時,除了向微軟借了 1.5 億美元的資金以外,同時讓微軟承諾在接下來的 5 年里,向 Mac 提供 Office 辦公套件。由于 Office 幾乎是最重要的商業生產力套件,缺少 Office 的 MAC 是幾乎不可能獲得大規模被使用的。這條承諾給蘋果保駕護航,使其優秀的操作系統重新走上了復興之路。

  iOS 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其最早在業界建立了完整的軟件生態系統。2013 年底,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已經突破 100 萬款。

  4、強網絡效應,新系統難以突圍

  一個操作系統的生態越完善,其支持的軟硬件廠商就越多,其價值就越大,用的人就越多(即所謂的網絡效應)。這種網絡效應形成了很高的替換成本,這種成本高到即使是該系統的原有生產商都很難說服用戶切換新操作系統。

  很多企業和個人都在老操作系統上積累了大量軟件和數據,遷移到新系統很可能導致軟件失效,數據丟失,如果沒有剛需推動,很難讓使用者有替換系統的動力。

  Winx XP 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由于該系統太成功,導致 XP 成為微軟日后新系統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政府也是因為微軟停止對 xp 的更新才考慮自己開發系統。

  蘋果 CEO 庫克在參觀蘋果工廠時,其生產線的的 iMAC 竟然也跑著 Windows,被網友吐槽。這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 Windows 安裝基數太大,很多工業軟件只提供 Windows 版的控制軟件。如果硬要換成 MAC 的話,估計整個生產線都得更換掉了。

  做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統是非常難的,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很難有新的操作系統脫穎而出。但當大時代來臨的時候,新的操作系統便有了其突圍的機會。

  在微軟霸占桌面系統的時候,網絡時代到來了。由于 Linux 天然的對網絡良好的支持,Linux 在數據中心成為了主流。在移動大潮來臨的時候,iOS 和安卓順勢而上,占領了制高點。

  做一款操作系統,并不是簡單的國家意志和金錢可以驅動的,它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才有可能真正的成功


網載 2014-07-03 12:32:30

[新一篇] 科技界土豪們今夏可能會這么度假

[舊一篇] 雨夜,一個的哥對打車APP的吐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