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致信全中國高校教師:請別在課堂上抹黑中國 派記者查高校兩月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41.jpg

  11月14日上午,《遼寧日報》頭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發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文章稱,公開信的由頭是10月21日遼寧日報官方微信以《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為題征集微故事。一位大學生留言說:“不知從何時起,說中國壞話、罵這個社會成為了時尚,我們一個老師,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這引起了編輯部的注意。

  文章稱,在這次策劃推出之前,報社采編在省內外幾大高校中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調查,并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在高校比較集中的城市聽了將近100堂大學專業課。

  公開信中指出“呲必中國”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還很過分,必須引起教育界的警覺和重視。

  14日晚19時35分,中國青年網刊登署名國平的文章《“呲必中國”不能成為課堂必備課》,就《遼寧日報》刊發的公開信發表評論,文章稱“問題令人震驚”,從一個側面讓我們看到了網絡上、社會上誣蔑辱罵祖國等負面情緒的一個源頭。

  國平諧音“國評”,多見署名評論一些重要事件,關注的事件涉及重大國計民生以及重要國際關系,常被認為像代表國家的評論,曾連續16評香港占中,評周永康被審查,評習總外交典范等等。

  “國平”的文章認為,當這些負面情緒傾盆而下,青年學子們往往在懵懂中選擇接受、在狐疑中選擇將信。在這些負面情緒的濡染下,很難想象青年學子們對國家、對社會有信心,對祖國有那種深沉的感情,對自己的人生未來會樂觀向上。

  有人說,“愛之愈深,責之愈切”,那些批評祖國最嚴厲的人,往往是那些愛祖國愛得深沉的人。然而“國平”的文章認為,高校課堂上的“呲必中國”現象,與此并不是一回事,你可以指責一些丑惡現象,但不能從根本上動搖對國家的信心。你可以批評一些不良風氣,但不能從心理上消解對祖國的愛、制造對國家和社會的對抗情緒。你可以談談對現實問題的切身感受,但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個人的感受也許是真實的,但并不代表全面的真實、整體的真實。這些基本道理無須贅述,反倒是漠視這些基本常識,故意唱反調、弄噪音值得警惕。


賀衛方、張鳴等大批自由派公知大V圍剿《遼寧日報》


公開信遭到來自賀衛方,張鳴,于建嶸,何三畏,清華孫立平等自由派公知口誅筆伐。稱遼寧日報的公開信是在“整黑材料,是文化特務和間諜行為”,是在搞“文革那一套”,說遼寧日報“是在收集罪證”“最終要治這些老師的罪”;同時又把矛盾擴大化,如遼寧日報開頭就明確提出過這份公開信是“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同時正文當中也指出,問題尤為突出的是“法律、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但自由派公知們卻把矛盾擴大到整個知識分子群體和全國高校教師,甚至把遼寧日報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擴大成“遼寧省委對全國高校教師的要求。地方黨委對全國高校教師發號施令!!!”


以下是自由派公知圍剿遼寧日報的情況匯總:

遼寧日報記者在大范圍做了實地調查,并中肯和具體地指出了高校部分教師存在三類問題,但在公知眼里就成了“暗訪,整黑材料,反右斗爭,文化特務,間諜行為,把教師當敵人,收集罪證,向高校教師發出強烈的政治指控”了!不僅如此,公知還把問題極端化,比如張鳴就建議“干脆建議取消教師,把帶魚的演講制成光盤,在各個大學播發就好。不僅講課效果好,而且還省錢,不用發這么多老師的工資了。”

張鳴:遼寧日報派出記者暗訪,整黑材料。這不是正常的采訪報道,而是文化特務和間諜之行。這樣做,把教師當敵人也就罷了,置當地的信息員和大學的黨委于何地?(網友@無為李爺評:記者是無冕之王嘛。記者暗訪、偷偷記錄、偷偷錄像的對象包括:總統、官員、老板、明星、普通人等等等等,除了外星人。為啥就不能對教師上課進行暗訪?難道你們的教室比黑磚窯還黑?這時候你們不說記者是無冕之王了?)

張鳴:新聞史上,有過記者對大學教師上課進行過暗訪的嗎?偷偷記錄、偷偷錄音錄像?遼寧日報不是在勸告教師、教訓教師該怎樣上課,而是在收集罪證、最終治這些教師的罪。


張鳴:“看了《遼寧日報》至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信,看懂了,何必寫這樣一封信,干脆建議取消教師,把帶魚的演講制成光盤,在各個大學播發就好。不僅講課效果好,而且還省錢,不用發那么多老師的工資了。”


張鳴:一直有人警告說要有新的反右斗爭,開始還不信,看到遼寧日報給高效教師的公開信,信了,這回,要抓多少右派呢?


何三畏:遼寧日報作為一個省級黨報,派記者“深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異地監督,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聽了近百堂專業課,形成13萬字“暗訪筆記”,將在報上連續報道,向高校教師發出強烈的政治指控。


  以下為遼寧日報刊登的相關公開信的全文。

  《遼寧日報》配發“編者的話”

  從今天開始,本報推出大型策劃《大學課堂上的中國》。策劃的緣起,是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里一些大學生微友發來的話,他們反映:部分高校教師,尤其是經濟、法律、社會學、行政管理等與哲學文史等社科領域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每當結合現實問題,常常會表達出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談到好的,都是外國的,不好的,都是中國的,中國成了負面典型的案例庫。還有的老師,把個人生活的不如意和牢騷也帶到了課堂上,這些都讓同學們感覺到心情很灰暗。

  大學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除了知識的傳遞之外,還承載著為中國的未來和現代化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回憶起那些在我們的成長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老師,總是心生敬意和溫暖。雖然同學們反映的情況可能只在少數老師中存在,哪怕他們所能影響到的學生數量并不可觀,但只要這個問題存在,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同時,從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上來看,高校課堂上的這個現象,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一個投影,反映了當今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以消極的眼光看問題、到處尋找陰謀論、隨時隨地發牢騷,這種負能量的傳遞在一些人當中已經成了人生態度和生活習慣。人,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生活、去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又該以怎樣的眼光去看待社會問題、看待今天的中國?消極悲觀永遠不應該是一個成熟社會的主旋律,在踐行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我們更應該以一種積極陽光和建設性的姿態面對今天的社會、建設這個國家。這是我們對自己、對讀者、對老師們的希望,也是我們推出這個策劃的更深一層目的。

  在策劃推出之前,我們在省內外幾大高校中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調查,在各個學科老師和學生中間召開了7場座談會;并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在沈陽、北京、上海、武漢、廣州5個高校比較集中的城市聽了將近100堂大學專業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全面準確的第一手素材,把策劃做得更扎實、更客觀,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并讓全社會關注這個問題,以此為突破口,促進和培育一個良好的社會心態。

  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公開信

  親愛的老師們,我們是滿懷敬畏地在寫這封信。

  大學老師這個崗位太光榮、太特殊了。大學是教化人的地方,我們的情感底色、思維方式,乃至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因為大學的涵養。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大學的教育,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方法路徑,正是要構建符合世界先進潮流的文化體系,正是要通過知識的傳承去承載中華民族的未來。因為特殊的職業身份,老師不再普通,也不能普通。你們不是在公園的人群中隨意褒貶時事的那個人,更不是在虛擬的互聯網上灌水拍磚的那個人。課堂上兩個小時講授的內容,比不得酒桌上面紅耳熱的談資,也比不得信手轉發的一條微信。大學課堂是答疑釋惑的地方,你們是傳播知識的人,我們要的是教書育人。

  一想到將要提出的問題,我們筆端滯重、內心復雜。

  這個策劃,緣起網友的一則留言。今年10月,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10月21日,遼寧日報官方微信以《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為題開展征集,后臺共收到300多個微故事。一位叫Kiko的大學生的留言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說:“不知從何時起,說中國壞話、罵這個社會成為了時尚,我們一個老師,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如果中國真像老師們講得這么灰暗,我們畢業之后將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這個社會?誰來給予我們建設這個國家的信心和力量?”

  多么重大而現實的提問!

  中國成為大學課堂負面典型的案例庫,這是個別,還是普遍?我們用新媒體手段做了調查,結果8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碰到過課堂上“愛發牢騷”的老師,對國家和社會的“描黑”讓學生們都看不過去。法律、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尤為突出。

  我們忍不住要寫這封公開信,是想與老師們探討這樣幾個問題:應該怎樣在大學課堂上客觀準確地講授中國?如何把光明的心態跟專業的知識一起傳授給學生?怎樣在回答重大社會問題的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研究老師的問題,我們選擇再老老實實地當一回學生。遼寧日報的記者奔赴東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聽了近百堂專業課。大家被老師們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自覺的責任意識所感動。但同時,“呲必中國”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還很過分,必須引起教育界的警覺和重視。

  整理近13萬字的聽課筆記,大致概括出“大學課堂上的中國”三類問題。

  第一是缺乏理論認同。有的老師用戲謔的方式講思想理論課,揭秘所謂馬克思恩格斯的“隱私”;將毛澤東與古代帝王進行不恰當比較,解構歷史,肆意評價;對黨的創新理論不屑一顧,動輒把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歸結為理論的失敗。

  第二是缺乏政治認同。有的老師傳遞膚淺的“留學感”,追捧西方“三權分立”,認為中國應該走西方道路;公開質疑中央出臺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調;片面夸大貪污腐敗、社會公平、社會管理等問題,把發展中的問題視為政治基因缺陷。

  第三是缺乏情感認同。有的老師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變成課堂上的牢騷,讓學生做無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黨”視為個性,顯示自己“有骨氣”;把社會上的順口溜和網絡上的灰色段子當做論據,嚇唬學生“社會險惡”,勸導學生“厚黑保身”。

  當我們把這些問題求教于老師時,不管是博導、教授,還是講師、助教,主流的回答都是旗幟鮮明的:不能這樣!但也有老師如此質問:

  “課堂怎么講老師說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學術自由嗎?”

  “對社會現實問題避而不談,這課還怎么講?怕發牢騷,這個社會也太脆弱了吧?”

  “黨和政府要善于聽群眾發牢騷、講怪話,否則社會壓力怎么排解?”

  ……

  一個普通的張三李四是可以這么質問的。但親愛的老師們,因為你們職業的高尚,因為大學課堂的莊嚴和特殊,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清晰的來路。歷史的發展是延續的,每一個時期都不是孤立的片段。當今的中國,其政治形態、社會結構、觀念習性,都受到幾千年文化傳統的影響,因此必然烙下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評說中國,不能只看地理的橫坐標,更要看歷史的縱坐標。中國所走的路,由來長矣,可能與別人平行,也可能與別人交叉,但絕不會重合。中國的路,肯定不會筆直,勢必遇到溝坎,但借別人的尺子來規劃、用西方的刻度來丈量,是行不通的。大學的老師,當然懂得這個道理,應該把這個道理傳授給學生。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整體的模樣。中國社會存在諸多問題,客觀真實,無法回避,也不能回避。問題導向、問題意識是值得提倡的,這是解決問題的始點。除了問題,中國也有成功的案例,也有需要總結的做法和經驗。“問診”中國,需要給出全面準確的報告單。大學生尚未走入社會,對國情的了解還不深刻,老師有責任講述中國整體的模樣。完整的中國,絕不是灰暗的,而是色彩斑斕的;絕不是消極的,而是堅韌昂揚的;絕不是迷茫的,而是目光四射的。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光明的未來。文學家說,教育是一個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有情緒、情感和情懷。學生們都是“向日葵族”,習慣朝著老師轉。站在講臺上是一個心態光明的老師,教出的就是一群積極光明的學生。社會上都是光明的建設者,這個國家必定有光明的未來。

  老師們,在大學課堂上如何講中國,我們冒昧提出這樣的建言:

  在你們編寫案例的時候,請善待身處其中的中國。可以端出中國的問題,但端出來要講清楚、講明白,講過了要作客觀理性的評價,評價之后要回到原點,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別把中國當做靶子,隨便拍打,隨意責罵,誰都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痛。

  在你們發表看法的時候,請注意語氣和分寸。敢講不是個性,會講才是本事。說一些激憤的話可能會讓學生一時興奮,但真正能讓學生一生記取的,能夠贏得尊重的,還是深刻的洞察和獨到的見解,是經歲月檢驗后沉淀下來的思想和智慧。

  在你們比較中外的時候,請多一份歷史的眼光。短短幾年的留學,所見所聞可能是淺層次的,常掛嘴頭的未必是“真經”。即便是西方制度的優越之處,也不能簡單復制。我們從根本上都是文化層面上的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傳統,了解自己的歷史,才能找到最無悔的道路。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隨意被抹黑,一些老師在講臺上牢騷失控,這不是偶然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在整個社會,都潛藏著類似的情緒。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職場人天天發牢騷,生活越來越好,牢騷卻越來越多。大學課堂,是當代中國社會宏觀景象的一個投影;身份特殊的大學老師,也有著作為社會一員的普通身份。只不過,那么多牢騷和消極,在最不該反映的地方反映了。

  心理學家說,抱怨是人的本能。抱怨帶來的輕松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習性。而停止抱怨,改用進取的態度去思考光明,卻需要意志力。

  社會是不完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要克服很多困難,不順心、不如意在所難免。人,要以建設性的姿態去生活、去工作,要有去改變、去改革的激情和熱情。不抱怨、不牢騷,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看似簡單卻很有講究。我們要有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情,也要有韌性去適應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并有智慧地區分兩者的不同。小到個人和單位,大到社會和國家,都需要這種精神,也匱缺這種智慧。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是特殊的。你們在講授知識,也在傳播思想;你們在研究當下的中國,也在影響未來的中國;你們在講臺上散發著學識和修養的魅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匡正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相信你們樂于接受這份特殊,能夠對學生負責,能夠對事業負責,能夠對國家負責。那么從今天起,在課堂上講好我們的中國吧!

  多么希望我們的担心是多余的。為了社會健康地前行,為了中國光彩的明天,拜托老師們,謝謝老師們!

  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馬修老師來到一個被稱為“死亡池塘”的學校,那是一個匯集了所有“不安分學生”的學校,組建起了一個合唱團。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并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老師離開時,一片片紙飛機從孩子們被禁錮的高墻窗口飛出來,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許多只手在揮。—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網載 2015-05-14 11:27:58

[新一篇] 如何遠離朋友圈?看看作家怎么做 保持專注 積極思考 身體力行

[舊一篇] 陳良:歷史的遺憾 民主色彩的堯舜時代 自然活躍的殷商文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