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印錢:世界面臨重新洗牌(二) 紙幣時代的終結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47.jpg

紙幣時代的終結

自從人類從原始時代進入文明時代之后,商品交易就開始了。早期的商品交易無非是以物易物,尤其是國際貿易,一般都是以物易物形式。中國古代流行的銅幣,跨過絲綢之路,進入中東地區,就變成垃圾,阿拉伯的彎刀戰士們熱愛的可是光燦燦的金幣。真正的國際貨幣的出現,還得等到大英帝國一統江湖,在全球到處建立殖民地,將英國的金本位體系移植給全世界。英格蘭發行的金幣,是大英帝國征服全球的利器,其地位比今天的美國發行美元還牢靠的多。

擁有全球唯一的世界貨幣發行權的英國佬,可以躺著掙錢,也就是“錢息”。錢息這個詞,實在是能讓這世界上稍微有點勢力的國家都紅了眼睛。發行一枚價值一英磅的金幣,金含量可以只有0.7英鎊,大家照樣信任它的信用,相信可以拿著這枚金幣去大英帝國央行換取到足額的金子。這差額部分,就是“錢息”。政府的7毛錢能當1塊錢用,這種好事去哪里找?所以英國的全球霸權地位,自從建立起來,就遭遇到瘋狂的挑戰。法國德國意大利這些歐洲強國至今和英國的關系不好,就是在那個混戰時期留下的宿怨。

英國的世界貨幣發行國的地位,一直維持到了二戰之后,美國強勢崛起,雄霸天下,成為世界黃金儲備第一的國家,取英國而代之。英國就此沉淪下去,現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要注意的是:擁有國際鑄幣權的國家,掙錢掙得太容易,后果就是產業空心化。躺著鑄幣掙錢,誰還愿意干實業啊?鑄點錢出來做貿易就得了,工廠這種又苦又累的活,還是讓德國人去干吧。英國的鑄幣權維持了足足兩百年,其后果就是這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國,竟然就此變成了一個買空賣空的貿易國,制造業幾乎就歸零。這種產業空心化文化又影響了它的殖民地香港,使得香港逐漸拋棄了乃以起家的制造業,建立起一種畸形的金融買辦型經濟體,富了少數人,而大多數港人卻陷入無業可就的窘境,對未來充滿絕望。

美國從1940年代搶下國際鑄幣權,維持著金本位的體系,一直維持到1970年代初期,終于支撐不住了。金本位結束的理由只有一個:黃金產量太小,不足以支持全球日益強大的制造業交易需求。1970年代初期,全球的黃金總量也就是10萬噸不到,扣掉各種首飾、家庭儲藏以及工業需要,能作為貨幣發行儲備的黃金撐死了也就是5萬噸不到,其中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只有1萬噸出頭,按當時的金價計算,也就是價值100億美元多一點。而當時各國的制造業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打完了仗,全世界都在專心致志的發展經濟,國與國的交易需求旺盛。對比當時美國過萬億的GDP,英國德國法國各自2000億左右的GDP,這點子黃金塞牙縫都不夠,拿來作為國際貨幣的信用担保,真是讓人笑掉了大牙。勉強維持金本位制度,根本就純屬癡人說夢。所以尼克松總統毫不猶疑地廢掉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布黃金與美元脫鉤。美元從此作出純粹的紙幣,獲得世界貨幣地位。它的信用純粹由美國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作為担保,而不再由貴金屬儲備作為担保。全世界也都欣然接受。美元時代,或者紙幣時代,就此降臨。


然而,這一次美國人印紙幣,與上一次英國人鑄金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整個游戲規則都被顛覆了。鑄幣權不需要強大的實業基礎,貴金屬本身就有信用,英國人只要維持住軍事力量就夠了。印紙幣就很麻煩。紙幣本身沒有信用,它的信用完全依賴于發行國的實力。拿著美元的外國人,要能在美國買到他想買的商品,最好是能買到本國買不到的商品,商品類型越高檔越好,商品質量越精細越好。所以擁有國家紙幣發行權的美國,骨子里就有往高精尖上發展的沖動,創新是人家的本能。雖然基礎制造業被轉移到了中國,但是老美從沒放棄技術研發這一塊,高端制造業始終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制造業的最高水準,還是得看美國。1970年代之后,歷次工業技術的重大突破,都發生在美國,這不是偶然的。信息技術革命完全是由美國人帶領,其它國家基本上是在打醬油,這其實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這么一看,美國人的霸主地位,還真沒法撼動。要實業有實業,要航母有航母,沒事就技術革新一把,全世界拍馬都趕不上。勉強能在幾十里外踉踉蹌蹌跟著的,就成了二流國家,比如德國和日本。中國大概在百把里外旁若無人的原地踏步,拿著基礎制造業堆泥巴玩,看看身邊沒有其他人和它搶泥巴,高興得要命。這就是新世紀的國際局勢。

然而麻煩在于,印紙幣有它的天生缺陷:紙幣總額有上限。美國政府不能無限制地印鈔下去。紙幣這個東西,本質上其實就是政府發行的債券憑證,用政府信用為它的購買力做背書。在發行機制上,就是美國政府向美聯儲借錢,美聯儲印出一筆美元交給美國政府。美國政府以后收到了稅,就要把錢還給美聯儲。這么一看,美元的上限,就是美國政府印錢印到還國債利息都還不上的時候。現在美國國債總額接近18萬億,其中最主要的5年期國債利率大概是1.5%不到,這樣算起來,每年要還的利息超過2500億。而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就是2.8萬億左右的規模,拿出其中近1成的收入來還利息?那真拿不出來。在奧巴馬執政的這些年,年年都是巨額赤字財政,2013年的財政赤字更是高達萬億。唯一的辦法就是印新錢來還舊錢。這個印法是惡性循環,純屬往政府的債務炸彈里添火藥。

到了這一刻,美國人也想不出好法子。聯邦政府的預算案危機都爆發好幾次了,美國兩級議會看著預算案里的赤字就犯惡心,每次都不肯干干脆脆批復,先拖著,一直拖到實在拖不下去了,政府都要關門了,才捂著眼睛批上幾個月的錢。總之,逼著奧巴馬政府改善財政,消滅赤字,已經是美國上下同心,不得不為的事了。所以,美國要自廢武功,弱化自己的國際貨幣地位,鼓勵美元和產業回流,這也是勢在必行的事。2014年以來這種趨勢日趨明顯,僅僅看一個數據就夠了:2014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銳減,不到5000億,是08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但是世界各國現在全都傻了眼。全世界的國際貿易,有8成都使用美元結算,現在你美國說不玩就不玩了,讓其它國家情何以堪。沒了美元,大家連怎么做生意都不會了。但是美國人也沒辦法。國際貨幣地位雖然很快樂,但要是債還不上,國家信用崩盤,那更可怕。在這種威脅面前,印錢的那點甜頭都可以舍棄,美聯儲對此從不隱晦,從來都是明明白白:世界經濟衰退和我美國沒關系,只要美元回流,我這邊能撐住就行。國際經濟的繁榮穩定根本不在美聯儲的考慮范圍之內,美元也絕不承担這樣的義務。未來怎么樣,你們各國都看著辦。

二流國家的應對辦法很明確:你美國停止印錢了,我來印!好歹我也算個二流,信用多少有一點。所以歐盟和日本的央行都在搞寬松貨幣政策,目前看起來還能茍延殘喘,算是絕望之中不是辦法的辦法。絕大多數的貧窮國家其實根本就沒辦法,只能等死,經濟一個接一個的崩盤,說起來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委內瑞拉這種國家已經慘到要當褲子的地步,欠的債根本沒錢還,打算出讓國土還債。俄羅斯試圖牛逼一把,逆天改命,重振雄風,以軍事大國的地位建立盧布的信用,抵抗美元回流的威脅,于是悍然入侵烏克蘭,結果幾輪國際制裁下來,被整成了豬頭,盧布跌成了渣渣,現在對美元的匯率是65,一年內貶值了50%。2014年所有的新興國家的貨幣都在貶值,普遍貶值10%以上,只不過和俄羅斯盧布的慘況比起來,沒那么明顯罷了。

這就是目前的國際經濟大勢:紙幣時代要走向終結,美元要回流,新的國際貨幣根本就出不來。恢復金本位純屬扯淡,黃金的總量太少,根本承担不起國際貨幣的地位。眼看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就要改變,一場大變近在眼前。要說這場巨變能和平度過,我自己就不信。除非目前這些等死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全都乖乖地一直熬到餓死。以人性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就目前的情況看起來,唯有中國,好像置身事外似的,人民幣匯率巋然不動穩如泰山。雖然中國的宏觀經濟也是慘淡蕭條得不行,但是外表看起來,這個國家竟然好像抵抗住了美元回流的威脅。這個搞了30年經濟總動員的國家,似乎比其它所有新興國家都要強。現在我的問題在于:我們真的能以全民總動員的方式,抵御紙幣時代終結的風險嗎?

人民幣的信用

滿清被推翻之后,民國政府的貨幣基本上以貴金屬為信用支撐。袁世凱政府鑄造的銀幣“袁大頭”舉世聞名,是收藏界的熱點品種。老蠻我曾經在家里發現了好多枚,后來偷出來和小伙伴打牌玩,袁大頭都輸給了小伙伴,贏了一疊糖紙回來,高興得不得了。貴金屬貨幣沒啥可多說的,它本身就有信用。鑄幣的前提,是掌握豐富的貴金屬資源,也就是有錢。民國中期發行紙幣,也是以貴金屬儲備作為前提。到了后期,國共爭霸的時候,蔣介石政府的財政支出猛增,美國人的資金支持又停止了,依靠總額10億美元左右的黃金儲備作為發鈔的信用支撐,根本滿足不了需求,連一次稍有規模的會戰消耗都支持不了。它的社會動員力極弱,民間的財富根本整合不來,表面上管理著4億人,其實能收到稅的也就是幾個大城市,占據人口絕大多數的鄉鎮地區基本上處于自治狀態,稅收都被地方實力派分了。國民黨政府被逼得沒辦法,軍費支出又是剛性的,于是只能憑空印錢,越印購買力就越弱,于是只能印更多錢,惡性循環之下,國民黨政府的財政完全破產,很快就失國。問題根源其實就在國民黨孱弱的社會動員力上。沒有社會動員力,就整合不了資源,就收不到稅,于是憑空印出來的“金圓券”就只能變成垃圾,毫無信用可言。

說到這里,很有必要仔細說一下紙幣。早期的紙幣一般是以貴金屬為信用支撐,有多少貴金屬儲備,就印多少紙幣,了不起多印個30%出來,其實骨子里還是一種金屬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財政收支規模的擴大,黃金白銀的總量太少,根本不足支撐市場大規模交易的需要。所以人類進入紙幣時代之后,紛紛就要選擇拋棄貴金屬,將紙幣定位為純粹的信用幣:用政府的信用為它做担保。

問題在于,政府的信用從何而來?最標準的答案當然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實力越強,紙幣的購買力就越強,放到國際上,匯率就越堅挺。關鍵是有些政府啥實力都沒有,那就要看你印出來的紙幣能買到些啥,南美國家的紙幣能買到礦山和森林,中東國家的紙幣能換石油,這些自然資源也能給紙幣加持,增加信用。最差的情況,就是拿著刺刀逼著別人用,不用就刺刀見紅,這種情況在人類的紙幣發展史上,也不少見,當然這種紙幣的流通性和購買力也最弱。說了這么多,現在問題來了:人民幣的信用,到底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其實已困擾世人很多年了。

中共發行貨幣的歷史很早了,在1930年代就開始發行。當時我黨正處于在國民政府的權力真空區建革命根據地的階段,到處搞“蘇維埃政權”。在中央蘇區設立了蘇維埃銀行總行,在其它蘇區設立了分行,統一發行紙幣。必須注意的是:從一開始,中共手上就沒有貴金屬儲備,它必須為自己的紙幣尋找其它信用支撐。單純用武力強制發行是不行的,這屬于竭澤而漁,撈一把就沒了,不是理想遠大的共產主義者愿意干的事,所以還得用其它辦法。

中共的社會動員機制在序章部分解釋過,在這套體制之下,老百姓基本上是手無余財的,所有資源都要集中到蘇區政府手上。亂世最值錢的就是糧食,而蘇區的糧食,基本上都在蘇區政府手里。蘇區的老百姓拿著蘇維埃銀行印出來的紙幣,才能換購到糧食。所以蘇區的紙幣,信用非常穩定,接受度也高。當時國民黨以貴金屬為支撐的法幣信用甚至還比不上蘇區幣,兩邊打過幾次金融戰,基本上都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國內經濟學界,因此將蘇區幣的信用來源,簡單定義為糧食。但是這個事情要更加深刻的理解:蘇維埃政權之所以能掌握糧食資源,恰恰在于它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這種能力保證了它能最大程度的收集整合資源,也就保證了它的紙幣信用。

因此,蘇區幣的信用,完全來源于中共的動員能力,來源于它的資源整合能力,來源于它的“國家社會主義“信仰。一種政治理念付諸實施,就足以替代金銀的信用,支撐起一種全新的紙幣,支持一個政權的誕生。這種事情,想起來就令人激動。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紛紛向中共麾下匯集,這并不是因為人家腦殘受了騙,恰恰是因為人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跡,看到了足以顛覆三觀的真實事件。

抗戰時期,我黨繼續了蘇維埃政權時期的紙幣發行方式。相對于此前較為統一的蘇區幣,這次由于被封鎖得更狠,要突破國軍和日軍的雙重封鎖太困難,所以各抗日根據地都發行了自己的紙幣,面值樣式各有不同,種類超過500種。但是這一次我黨再次成功的建立起了紙幣的信用,哪怕是發行方式簡單粗暴到近乎兒戲,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總是能給邊區貨幣以信用支撐。讓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家看起來,整個過程可以這樣描述:我黨隨便拿出一張紙,指著它說,這張紙值100斤大米,它也能輕易花出去。在人類的金融史上,唯有中共,實現過這種逆天的奇跡。

抗戰結束后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系統崩潰,中共各根據地的紙幣照樣維持穩定,根本就不受牽連。以社會動員能力作為紙幣的背書,以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為貨幣加持,即便是被封鎖、被圍剿、被無數次的逼入絕境,仍然可以保持貨幣信用,并且無懼社會動亂,無懼戰爭,無懼近在咫尺的物價暴漲。所以,我黨能奪取天下,為舉國精英迎入北京,也是沒有懸念的事。

說到這里,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可以讓中共收集到足以應付大規模戰爭的物質,但這一切,其實是建立在人民的強悍的生產能力之上,建立在他們高昂的生產熱情之上。中共所有的社會動員手段,都是為了激發民眾的生產熱情,讓大家斗志昂揚的投入南泥灣大生產,讓普通的老百姓不畏生死的在大炮的轟擊下繼續搶割小麥。事實上,正是根據地老百姓被充分動員后強大的生產能力,才保證了蘇區幣和邊區幣的購買力,才創造了人間奇跡。這就是中共中原逐鹿的真正本錢。

中共建國后,干了30年的批斗與自我批斗,商品交易本身幾乎都被廢止,整個國家的經濟回歸到原始時期,建立在“憑票供應“基礎之上的計劃經濟體制,和以物易物差別不大。這段時期根本不需要考慮紙幣信用問題。19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這一次,我們仍然是用群眾運動的方式,將民眾完全動員起來,投入到經濟生產之中。在”共同富裕“的夢想之下,中國的老百姓煥發出巨大的生產熱情和超乎想象的堅忍。貧瘠的西部種出來一點莊稼,幾乎等于是白送給東部的城市居民,自己窮得衣不蔽體,也要讓東部的同胞吃飽穿暖了好好搞生產。就這么一直無私奉獻了20年,東部的工業產業鏈基本成型,才開始有東部對西部的反哺,取消農業稅,同時發起西部大開發。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中國人民創造了震驚世界的經濟奇跡,從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變型為部門完備的工業社會,能生產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種類的工業品。而這,恰恰就是人民幣的信用之源。

我們必須要注意,在中共的印鈔史中,從未有過貴金屬儲備的概念。從中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它就是一窮二白的身份。它最早的印鈔就是基于根據地農民被動員之后的強大生產力,這是中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本錢。到了今時今日,這仍然是中共印鈔機的動力之源、信用之源。勤勞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汗水給人民幣加持。拿著這張紙,大家都相信它可以購買到任何一種工業制品。無論我們的央行如何瘋狂的印鈔,只要我們的制造業還在,只要我們的生產能力還在,那么,我們的紙幣就能維持信用。所以08年我們印了四萬億,我們能守住匯率;今年我們又印了兩萬億,我們還是守住了匯率。在苛捐雜稅之下苦苦求生的工業企業主們,他們的汗水和堅守,是維持人民幣信用的最堅實的防線。中國政府引以為傲的龐大外匯儲備,也是我們的制造業主們一雙襪子一件衣服的換回來的。中國經濟學界主流的觀點,“以美元為錨印鈔”,事實上,這些美元,都是中國齊備的制造業鏈條帶回來的。被廣泛動員的工業能力,才是人民幣的信用之源。這就是人民幣的信用真相。

然而,悲哀的是,這個國家正在以秋風掃落葉的冷酷方式,消滅自己的私營企業主群體。這個國家正在摧毀自己的信用根基,并且洋洋得意,自以為發現了經濟的新常態。下一章,我會以翔實的數據,闡釋制造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嚴冬。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9a5b780102vagd.html作者:蠻族勇士


蠻族勇士 2015-05-14 22:11:30

[新一篇] 最后的印錢:世界面臨重新洗牌(一) 諸神的黃昏

[舊一篇] 最后的印錢:世界面臨重新洗牌(三) 不一樣的危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