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張亞勤離職背后是互聯網研發模式的勝利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張亞勤離職背后是互聯網研發模式的勝利

  文/王小川 搜狗公司 CEO

  離職跳槽,可以從多個視角來分析,比如傳言馬云說的兩個標準:“1.錢沒給夠;2.受委屈了”,也是普世真理,放到張亞勤身上一樣適用(有點大不敬這么分析,張亞勤曾經是搜狐的獨立董事,可是我老板的老板)。當用普世真理來分析的時候,反而就沒有足夠好的針對性。我們更需要的是透過這個個例看到趨勢,看明白為什么是他,為什么是這個時候離開,為什么去的的百度,其中蘊含的機緣以及趨勢上的必然性。

  一種趨勢性的說法是“這標志著外企紅毯的消失”,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就不是一個企業或者企業分支,本身并不承担企業的制造和銷售等基本職能,就別套在外企里來分析。

  張亞勤提及“使命達成”后從微軟研究院離職,可以視為是互聯網研發模式對企業學術研究模式的顛覆性勝利。

  眾所周知,微軟研究院的研究有應用層面的,也有偏基礎層面的,但是這種“基礎”也比不過高校和國立機構能夠做得更基礎,故而成為“夾心層”。互聯網的威力在于極速的市場應變,從市場需求出發推出產品快速迭代,驅動后面的技術研究快速靈活,以 Google 為代表把這種技術研究與產品推出的結合發揮到極致。而微軟研究院的立項到產出需要3-5 年,尤其是亞洲研究院還是異地跨國管理,決策效率低下難以與前端的產品互動,必然會沒落。

  我曾經聽說微軟亞洲研究院還參與過搜索引擎的反垃圾網頁的過濾研究,這種和前臺脫節的模式根本就玩不轉。搜狗與清華成立了“搜索技術聯合實驗室”,約定的項目周期是一年,這個是搜狗能夠接受的上限,也是和學校互相妥協后的結果。校方覺得一項研究“沒有一個三年的積累”很難做好,我理解他們的思路和模式,但也深知這種偏應用層的研究效率是不能夠適應互聯網市場化競爭的需要的。之后我們拉入光纖專線進學校實驗室,以及派駐工程師聯合研究,雖然是一年期才驗收,但每個月甚至每周都要坐到一起討論項目進展以及了解研究方向上是否有偏差,以及是否有局部的成果可以進行檢驗和進入實用化,這種節奏我相信對于 Google、百度的研究機構也是必須的,但是對于微軟研究院必然是不可行的。

  總結看來,我還是傾向去看到一種模式對另一種模式的顛覆,這里就是頂尖互聯網公司對頂尖軟件公司研發模式的顛覆。張亞勤的跳槽,是這個必然趨勢的一個表征。預祝張亞勤先生在新的崗位上成功完成新的使命和挑戰。


騰訊科技 2015-05-19 00:35:42

[新一篇] 王垠:怎樣成為一個天才

[舊一篇]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程序員如何走出自己的安逸環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