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帶著愛上路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屆畢業典禮上的主旨演講

時間:2014年6月23日上午

地點:中央民族大學文華樓西區一層報告廳

尊敬的英劍院長、尊敬的阿提書記、尊敬的各位同學、尊敬的各位同學的家長、尊敬的各位老師:

在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屆畢業典禮上演講,說實話,我自己的感覺一直是十分復雜的。英劍院長給我打電話邀請的時候,我正在中山大學學術交流,恰巧也是在外國語學院,當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英劍院長的電話可能是打錯了,他可能是本來打算打給潘石屹的,因為潘石屹做房地產很成功,在畢業典禮上給同學們講講話,應該也是合適的。不過,我又一想,發現應該不是他。因為前一段潘石屹曾經接受過中央電視臺的采訪,是關于大v問題的,可是他卻說得結結巴巴的,全國人民都看見了,于是我猜想,英劍院長應該不會請一個說話結結巴巴的人來做畢業典禮的主旨演講吧?!可是,后來立即轉念又想到,那是不是本來是想打給潘曉婷的呢?在座的各位男生一定都知道她,一個美女,中國職業臺球花式九球打法選手,中國臺球界第一位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選手,不過,咱們是腦力勞動者光榮畢業的典禮,她是體力勞動者,請她來做畢業典禮的主旨演講,可能也不能算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于是,我開始相信,英劍院長并沒有打錯電話。可是,剛才我又有點不自信了,因為我一進貴賓室,阿提書記就跟我說,她昨天一晚上都十分緊張,担心自己在第二天的畢業典禮上會把“潘知常”誤念為“潘長江”,看來,也許那天英劍院長的電話本來也很可能是準備打給潘長江的?!

不過,被邀請到外國語學院來做別業典禮的主旨演講,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我要自我表揚一下,我本人一直是外國語學院的鼓吹者,多年以來,凡是考生的家長問我,我的孩子要考文科,你看報考什么專業比較好呢?我的回答都是:外語專業。前一段時間,我連續去了兩次新疆,在烏魯木齊的時候,報社的司機送我去機場,他在路上問我:我的女兒今年要考大學,來的時候,我愛人跟我交代了,讓我一定要問問你,她報什么專業比較好呢?我的回答,各位應該立即就能夠猜到,當然是外語專業!我們國家雖然是漢語大國,但是,英語的被重視程度真是空前絕后的。因此,報考外語專業,畢業的時候,如果想工作的話,就業的前景無疑會比較好,如果不想工作的話,還可以通過考研的途徑轉到其它的自己喜歡的專業。我今年的博士考生一共三十六人,招生的名額是一到二人,可是,到報名的時候,出現了一位本科和碩士畢業于南大外語學院的考生(同時還是英國的新聞傳播碩士),結果她的專業甚至都不去準備,就考了八十多分,你們看,她的專業和外語這兩大優勢一下子就凸現出來了。

不過,我也要自我批評一下,最近我對外語專業也有點不太恭敬。這是因為我最近一直對外交部略有微詞。我們國家近期在全世界、在亞洲都被“圍追堵截”,遺憾的是,我們的外交部在應對的時候,頗有點手足無措。看來,外交部多年以來注重從外語學院招收從業人員的習慣要改一改了。外交,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戰略競爭。最重要的,不是外語,而是國際政治、國際關系以及戰略競爭。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外交部過去更多地去從政治系、歷史系(當然也包括外語系)等去招收從業人員,那么,今天的尷尬是否會得以避免?!外交部畢竟不是翻譯部、禮賓部、公共關系部。也許,我這樣的“微詞”會影響到外語學院畢業生的在外交部的就業?我有點担心!好在,你們的英劍院長沒有注意到我最近的上述言論?當然,也許是已經注意到了——而且也并無不悅,因此,才有了這次畢業典禮的主旨演講的正式邀請。

各位同學,現在,我就站在你們面前。而且,看到你們的一張張面孔,雖然興奮、憧憬、感傷各有不同,但是卻全都神采飛揚,我也十分激動,因為在你們的面孔背后,我也看到了我自己。很多年前的一個畢業季,我也是這些面孔中的一個,也是這樣的興奮、憧憬、感傷,也是這樣的神采飛揚,現在回想一下,那時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不用再擠那個人比過江之鯽還要多的澡堂了,不要再凌晨一大早就爬起來跑早操了,不要再為考試而緊張而熬夜了,總之,我的感覺就是:終于被釋放了。當然,你們今天的感覺可能要比我那個時候更加復雜,因為時代畢竟開放了很多,也許,現在有些同學想到的是,太好了,我終于可以結婚了!當然,也許有些同學想到的是,時間到了,我終于要跟我的男(女)朋友分手了!——現在外面不是傳說:大學生談戀愛就像做公共汽車,到點就會下車,也就是說,一畢業,也就勞燕分飛了。是不是這樣?下面的同學可以告訴我,不過,我從臺下的同學們的眼神中,應該已經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不過,無論如何,我現在還是要深深地祝福你們,人生中結婚和愛情都不止一次,可是,大學畢業卻畢竟只有一次,這個事情真是值得祝賀。畢業,終于可以讓你們的心情放飛,畢業,也終于可以讓你們去滿懷信心地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二季了!

畢業,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成年禮!在這樣的時刻,能夠充當你們人生中的一個句號,能夠分享你們的幸福,作為一個早你們很多年而畢業的學長,我也理應說幾句話,來表達我的祝福。但是,說些什么呢?我必須要告訴你們,在來之前,我也頗費躊躇。

在過去,一般在學生畢業的時候,我往往都是這樣說的。首先,我一般會說,終于畢業了,你們要立即放飛自己,拿到畢業證以后,今年暑假就毫不遲疑地出去旅游一下,帶一本莎士比亞的書去英國,帶一本歌德的書去德國,帶一本雨果的書去法國,等等,不過,因為你們旅游回來以后畢竟還是要就業的,因此,僅僅只這樣說,可能還是不解決問題,于是,我往往又會補充說,我特別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中,每位畢業生都做一個稱職的職業人,就像我們曾經是一個稱職的大學生一樣。而且,我還經常提醒我們的畢業生,做一個稱職的職業人,這并非最低要求,而是最高要求!

豐子愷先生,你們聽說過嗎?他是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的弟子,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十分像人的人”。他回憶說,這是李叔同給他的最為重要的人生啟迪。因為李叔同最大的特點就是:凡事認真!他做一樣象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風流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做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豐子愷先生這樣評價他眼中的李叔同大師:“我崇仰弘法師,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凡作人,在當初,其本心未始不想作一個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來,為環境,習慣,物欲,安念等所阻礙,往往不能作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這世間已很偉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贊譽;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會也已經足難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實在少有。所以使我十分崇仰。”

遺憾的是,現在要做到這一點又何其艱難!

我記得香港有一個電影,叫做《無間道》,在座的各位應該是都已經看過。大家是否還記得?電影里有一個老警察,他問一位年輕的新警察說:“我們問你一個問題,你是想做一個警察呢?還是僅僅只想看上去是一個警察。這是一個誠實的問題。很多人僅僅只是想看上去是一個警察。有佩槍、警徽,一切行為都假裝他們是在電視上。”我要說,對于這句話,我感觸良多,甚至,還很有點感動。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很多人都幾乎可以說是做什么就不像什么了。也因此,這部電影里面提出的問題也就十分深刻,何況,這個問題對于我們所有的人也都是同樣的深刻:我們“是想做一個警察呢?還是僅僅只想看上去是一個警察”?借用哈姆雷特的那句著名的話,這,還確實是一個問題!

當然,后來不少畢業生都跟我說,老師,這個要求還是有點高了,做一個十分像老師的老師,做一個十分像公務員的公務員,做一個十分像人的人,說起來簡單,實則太難太難,于是,為了不為難大家,有時候,我就只是簡單地這樣去祝福畢業生們,僅僅希望他們多多保重。例如,各班各專業的同學都可以在畢業的時候彼此左顧右盼一下,數一數身邊有多少同學,然后彼此擊掌承諾, 20年、30年、40年以后,大家再相聚的時候,要衷心祝愿每一個同學都不會掉隊,每一個人都能如約而來,要知道,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有兩個東西會絆住手腳,一個是健康,各位都要好好地保重自己的身體,要健康地活著,第二個是紀委,各位不論將來做了多大的官兒,也不要被紀委請去喝茶。也因此,我經常說,一個班一個專業,如果能夠在三十年后四十年后都還是一個都沒有少,這真是一屆最最幸福的集體了!為此,在這里,我要提請各位注意, “一個都不能少”,就是我對于你們的祝福!

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的是,過去我常跟畢業生講的,就是我在上面講的三點,可惜的是,今天如果僅僅這樣講,卻完全是不可能的了。因為英劍院長要求的,是講四十分鐘。為此,我也還專門發郵件詢問過,而英劍院長給我的回復是完全肯定的。于是,這幾天我就不得不認真地去思考,在這個場合,我還能夠再說些什么?后來,我突然想到:我也像各位一樣地畢業過,當然,那是在一個比較遙遠的過去,大約距離現在已經有三十年左右,可是,因此我也已經有了八個四年左右的經歷,那么,在畢業典禮上,我能不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把我在這八個四年里的最最深刻的體會告訴各位呢?記得過去有一位著名學者曾經說過,一個年輕人往往會把一句話擴展成一本書,一個老年人卻可以把一本書濃縮為成一句話,在你們面前說一句有點夸張的話,我現在也有點接近老年了,那么,我是否可以也嘗試一下,看看是否也能夠把一本書濃縮成一句話,是否能夠把自己在畢業之后的八個四年左右的時間里所經歷到的一切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講給各位?!

各位同學,現在,我就站在這里,而且,我特別想鄭重告訴你們的是:如果把我在畢業之后的八個四年左右的時間里所經歷到的一切濃縮成為最簡單的一句話,那應該就是,希望各位一定要永遠保持一顆愛心,希望各位在即將再次出發的時候,能夠帶著愛上路!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我想,這里有兩對概念一定要嚴格加以區別,一對概念叫做“成長”和“成熟”,還有一對概念叫做“成人”和“成功”。

這些年,我經常參加昔日學生的畢業返校,比如十年以前的學生、20年以前的學生。見面的時候,我經常聽到我的這些昔日的學生們這樣跟我說:老師,我在大學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可是,到了社會上以后,卻發現不太適用,于是,為了適應社會,我開始改變自己,現在,我已經開始“成熟”了。我必須要說,每每聽到這些,我就非常揪心、非常痛心。我經常說,一個好大學,根本就不是去教學生去如何適應社會的,一個好大學,一定是眼高手低的,他教學生一個很高很高的眼光、一個很高很高的做人境界,至于到了社會上究竟應該怎么去做人、怎樣做事,那卻是要靠各位去自己努力的。而且,即便是到了社會上,也還是要永遠保持自己的很高很高的眼光、很高很高的做人境界,并且還要繼續發揚光大,要繼續“成長”,而絕對不能日漸“成熟”。我們記得,《紅樓夢》里就有一個只“成熟”卻不“成長”的畢業生,叫賈雨村。賈雨村也是個大學生,他到了工作單位以后,開始也想繼續“成長”,可是單位里的人卻處處給他穿小鞋,于是,他很快就被排擠出去了,被免職了,后來,在第二次就業以后,他就變成了一個只“成熟”但是卻不“成長”的人,而且還干了不少的壞事,以至于連平時絕對不說人壞話的平兒都忍不住在背后要痛罵他為:一個“半路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

還有一對概念,就是“成人”和“成功”。在這里,我特別希望大家記住,人生的路絕對不僅僅只是一條,我自己也經常想,我們的大學教育、中學教育、小學教育,還有幼兒園的教育,為什么就一定要僅僅只是要求我們的孩子成功?為什么一定要僅僅只是成功教育?不成功就不是好孩子,不成功就會一生暗淡,我們的教育什么時候成了這個可怕的樣子?人是不是生下來就是為了成功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究竟是不是一個好士兵——當然有一個前提,假設他想當一個好士兵,那么,我覺得,他最終還是一個好士兵,要知道,將軍的進身之階很是艱難,最終能夠當上將軍的士兵畢竟也僅僅是極少極少,何況,我們的所有人都要先當士兵,我們可以不是一個將軍,但是,我們都必須是一個士兵——一個好士兵。同樣的是,在走上社會以后,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關注的,也首先應該是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好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一個好的職業人,至于是否成功,那不應該在我們的關注視野之內,因為,那完全是社會與他人對于我們的嘉獎,因此,也不應該成為我們的努力目標。

而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成長”與“成人”,就必須要時刻地敦促自己,去保持一顆一如既往的愛心。

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當然很大很大,大到它有幾大洲,有不同膚色的人,還有不同的語言——這個你們最清楚,我所在的江蘇有一個南通市,它下面的每一個縣都有自己的方言,只要走出一個縣再進入另外一個縣,你就什么話也聽不懂了,而你們外國語學院的阿提書記的家鄉新疆呢?就更是神奇了。我2011年第一次去新疆,那一次,才知道了新疆之大,新疆,要遠遠比我們習慣所說的一個省要大得多,大到什么地步呢?它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六分之一,所以,不管我們置身這個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們都必須贊嘆,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可是,如果再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我今天又特別想跟大家說,這個世界也很小很小,它小到只有男人和女人,小到我們所有的人不論膚色不論國籍,也不論文化程度,其實都是十八個母親的后代——大家知道,我們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十八個女性的后代,全世界所有的人的遺傳基因都只有十八種。在過去的幾年,我一直在澳門兼職,為此,我每個星期都要來往于澳門南京之間,因為每個星期一我都要在南京大學上課,為此,我一般是周日晚上回南京,周一晚上再回澳門。各位,試問一下,如果是放在一百年前,這一切可以想像嗎?來往南京與澳門一次,恐怕就要一年了吧?!而在更加遙遠的過去,在2010年的時候,我曾經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我記憶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是在美國的舊金山,在我早上出來散步的時候,迎面遇到的所有出來跑步的美國人都會對我真誠微笑,這個微笑,給我一生以深刻影響。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生命中最可寶貴的東西,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在國內大力提倡生命美學、大力提倡愛的決心,你們看,就是舊金山所遇到的那些美國人所給我的一個善意微笑,就改變了我的人生。從地理位置上說,舊金山距離南京很遠,但是,微笑卻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微笑,把南京與舊金山變得很近很近,也把南京與舊金山連在了一起!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教授,錢鐘書,他的太太叫做楊絳,他的女兒叫錢媛,他們是個三口之家。可惜,在三口之家中,錢先生和女兒不幸先離開了人世,于是,至今還健在的楊絳先生就寫了一本回憶錄來追憶這個三口之家的點點滴滴。必須要說,我非常感動于她的書名:《我們仨》。楊絳先生對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的理解真是太準確了,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嗎?其實,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大,這個世界,可以小到只有三個人,小到只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所以,中國人才說:百年修得同船渡!真的,每每看到我身邊的人,我的學生、我的老師、我的同事,我就經常告誡自己說,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它讓我有幸遇到了這樣一些人,其實,500年前,我們彼此就是一家人啊。同樣的,每每走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面對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我也經常告誡自己,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它讓我有幸遇到了這樣一些人,其實,5000年前,我們彼此就是一家人啊。因此,置身這個世界,我們有什么必要去斗爭,有什么必要去競爭?我們只需要一個東西就足夠足夠了,這就是:愛!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彼此之間只需要一座橋梁,就完全可以暢通無阻,那就是愛。我們也經常講世界語,外國語學院的同學對此非常熟悉,可是,在我看來,愛,就是我們的世界語。畢業以后的八個四年的工作經歷告訴我,無論我們做什么工作,做教師、做國家干部,做企業管理,或者繼續深造,都應該帶一個東西上路,這就是愛!而且,只要我們帶著一個東西上路,這就是愛,在未來的日子里,就一定可以無往而不勝!

具體來說,在出發的時候帶著愛上路,我希望各位能夠做好三件事。這就是儲蓄愛、踐行愛和守望愛。

第一件事,是儲蓄愛。

生活的艱辛,無疑是不用我在這里多說的,中國不是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嗎?因此,各位畢業以后我并不想預祝各位一帆風順,因為這太矯情,也完全是一廂情愿,可是,我卻因此而非常希望各位能夠“常念一二”。“常念一二”,這是一句我經常寫給畢業學生的話。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人生確實常常未能如意,可是,恰恰因為如此,我們才越是要珍惜那其中的“一二”如意的事情。要知道,正是那些“一二”如意的事情,才構成了我們一生中最為可貴的正能量,它是我們人生中的強大的驅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地去“常念一二”,去把生活當中的那些充滿溫馨與愛意的東西積攢起來。猶如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身上都有儲蓄卡,在你們即將畢業的時候,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在精神上、靈魂里也為自己準備一張愛的儲蓄卡,并且,去窮盡一生之力,儲蓄那些充滿溫馨的東西,充滿愛意的東西。

你們都熟悉著名的作家張愛玲,70歲的時候,她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有一天,她看到了小時候愛吃的香腸卷,頃刻之間,她突然特別想念她的父親,眾所周知,張愛玲跟她的父親關系非常不好,張愛玲的童年少年青年,幾乎所有的不幸,都跟她的父親有關,這一切,有她的《私語》為證,盡管她的父親也很為她所寫下的《私語》而十分不悅。但是,為什么張愛玲在老年的時候卻回憶起了父親的愛呢?毫無懸念,這當然是因為在她的生命中儲蓄了幼年時代的“一二”最為溫馨最有愛意的東西。顯然,也正是這“一二”最為溫馨最有愛意的東西,讓她在70歲的時候真正認識了她的父親,也真正觸摸到了她的父親。

各位都是學習外國文學的,俄羅斯有一個著名的小說家,你們一定熟悉,那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有一個著名主角阿廖沙,就是這個阿廖沙,在小說快結束的時候,曾經說過幾句話,后來被評論家稱之為“石頭邊的演講”。阿廖沙說:我們要記住那些過去的那些美好,那些過去的曾經的善良,因為“正是這一個回憶,會阻止他做出最大的壞事,使他沉思一下,說道:‘是的,當時我是善良的,勇敢的,誠實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下,1165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我必須要說,一個大作家真的是非常了解人性的建構過程,真的是非常了解人性究竟是怎樣一步步地成長起來的。那些過去的曾經的美好,那些過去的曾經的善良,就是這樣神奇地支持著一個人漫長一生的成長。

高爾基,也是外國語學院的學生一定非常熟悉的一個作家,他的童年曾經遭受過各種各樣的苦難,這一切,你們一定已經在他的小說里都耳熟能詳了,比如《童年》,比如《我的大學》,可是,你們是否知道,有一次,大作家托爾斯泰看見了高爾基,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你本應該成為一個壞人,可是,卻偏偏成為一個好人!托爾斯泰為什么會吃驚呢?當然是因為高爾基曾經承受了那么多的人間苦難,還有那么多的壞人壞事都簇擁在他的身邊,可是,令人拍案驚奇卻是,高爾基最后卻偏偏成為了一個好人。那么,這一切又是因為什么?我想,這一切當然是因為高爾基善于去儲蓄自己生命當中的正能量,善于儲蓄自己生命當中的溫馨與愛意。于是,盡管置身那么丑陋的環境,他最終卻沒有成為一個壞人,而是成為了一個好人!

在這方面,我看到過一個英國學者的調查,他說,他調查了很多喜歡寫日記的大學生,結果,卻是一再地勸說大學生們最好不要再寫日記,我要說,剛剛看到的時候,我實實在在地被嚇了一跳,因為我過去也是鼓勵學生們寫日記的——起碼是可以鍛煉寫作能力的吧?可是這個英國學者卻說,最好不要寫,因為凡是寫日記的人往往后來的發展都不太成功。那么,這又是因為什么呢?原來,這是因為很多寫日記的人都形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在自己的日記里傾訴當天所遇到的不順心和心煩事兒,大家都記得魯迅的《狂人日記》吧?狂人就是這樣,有一次,他甚至寫到:今天趙家的狗何以又看了我一眼呢?可是,一旦如此去寫,我們的日記也就成了垃圾箱和下水道,于是,我們的人生也就同樣地成為了垃圾箱和下水道,長此以往,你還居然能夠指望自己會做一個好人嗎,在我看來,實在是已經距離壞人不遠了。當然,這樣說也不是干脆就不記日記,我只是說,在記日記的時候,務必要去記錄那些一天中的溫馨的東西、美好的東西,

我在澳門科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上美學課,當時我也講了上面的這番話,后來,有一個學生給我寫信,她說,老師,你的這番話改變了我的人生。當時,看到她的信我心里一驚。于是,又趕緊看下去,原來,她是一個重病人,她的父母為了圓她的大學夢,在珠海租了房子,每天接送她到澳門上學。可是,盡管如此,她卻是內心非常痛苦,甚至痛不欲生。但是,在聽我說到的“常念一二”的話后,她的一切卻就改變了。她在信中告訴我說,現在,世界在她心中已經截然不同。她已經不再去關注病痛,而是去關那些“一二”美好的東西。于是,她注意到,每天來往澳門的時候,路上總是有人給她讓座,每天打針的時候,護士姐姐總是特別小心,盡量不讓她感到疼痛。因為她身上已經針眼密布,每天父母陪同她走在街上的時候,很多人也都用關愛的眼光看著她,而且愿意給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最后,她在信中告訴我,老師,我突然發現,這個世界并不是充滿了痛苦,而是充滿了快樂。原來,生活很可愛,生命也很美麗。

《紅樓夢》里也有類似的故事。其中有一個人物,叫香菱;還有一個人物,叫趙姨娘。香菱自幼就受盡苦難,我在上海電視臺做節目的時候,曾經說,香菱是《紅樓夢》里的“苦瓜一號”,用今天的流行語來形容,應該是“再牛的肖邦,都彈不出香菱的悲傷”,但是香菱的一生卻始終很快樂很陽光很蓬勃,可以說,她稱得上是大觀園里的第一陽光少女,也因此,賈府里的人都很喜歡她。可是,她是如何做到的呢?簡單說,只有兩招,第一招,每逢別人問到她苦難的過去,她總是搖搖頭說:“不記得了”,第二招,置身世界,她永遠都是笑瞇瞇的,見到別人,也總是不笑不開口。但是,那個趙姨娘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在賈府里,趙姨娘算是一個成功的“白骨精”,所謂白領骨干精英,但是,趙姨娘卻不快樂,她總要覺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因此,也總是希望“多要一點點”,因此,也“每生誹謗”(第56回),“每每生事”(第55回),眾所周知,趙姨娘的名言,就是 “我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這么大年紀”,言下之意,似乎全世界都欠她的債,都在“熬”她,結果,趙姨娘最終卻成為了賈府里面的“萬人嫌”。打個比方,香菱和趙姨娘本來都是一杯清水,趙姨娘的做法,是拼命往里面倒各種垃圾,于是,最后這杯清水不幸而成為一杯碳酸飲料,香菱的做法就不同,她堅決拒絕往她的清水里倒任何的垃圾,于是,最后她的一生就還是一杯清水。

不難看出,香菱和趙姨娘的不同人生給我們以不同的啟發。在各位同學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之所以要不厭其煩地千叮嚀萬囑咐,敦促你們一定不要“成熟”,一定要繼續“成長”,一定要更多地去關注“成人”而要盡可能少地去關注“成功”,原因也就在這里。

因此,請各位注意,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去多多地儲蓄愛,在人生的路上不去儲蓄愛的人,是根本不可能走到目的地的。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第一點。

第二件事,是踐行愛。

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難搞定了。中國人見面,往往經常會說:活得太累了。這無疑是一句實話,一句大實話!梁漱溟先生是20世紀中國的最后一位大儒,他在去世之前,為我們這個世界留下了一本書,書的題目就很讓我們深思:《這個世界會好嗎?》,坦率說,我也還真的想過,梁先生為什么不換一個句式,把問號改成感嘆號,叫做《這個世界會好的!》當然,那樣一來,梁漱溟就不是“梁漱溟”了。作為一代哲人,他的睿智,當然就表現在:他深切地知道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難搞定了。

可是,問題還存在另外一個方面,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難搞定,難道我們就有理由不去搞定了嗎?有些人說:世界有多黑,我就有多黑。這就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了!世界很黑,難道我們就也要很黑嗎?或者,既然世界很黑,那么,我的對策就是,比世界更黑?當然不能這樣!我而且要說,世界的黑暗也恰恰就是我們要畢業要走進社會的理由。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個世界充滿光明。英國有一個作家,叫西雪爾•羅伯斯,他曾經看到過墓碑上的一句話,并且為之而感動,這句話是:“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只小蠟燭失去光輝。”這句話說得真是非常精彩!其實,在座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那只燃燒著愛的光芒的小蠟燭,這個世界就是靠我們的心靈去照亮的。在進入社會以后,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是一只燃燒著愛心的小蠟燭。而且,我們也必須是這樣的蠟燭。因為我們堅信,這個世界是可以被一點點一點點地去改變的,而且,這個世界的任何一點點的改變也都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喪鐘為每一個人而鳴”,這句著名的詩句不就是在提示著我們這樣的一個事實嗎?因此,我們別無選擇!

《肖申克的救贖》,各位一定非常熟悉,我過去說過,要了解西方文化,首先要看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是一座監獄,不過,電影描述的可不是一個真正的監獄故事,而是一個人生故事。我把它叫做:人生的越獄。而其中的男主角安迪在十九年中不離不棄,做了許許多多被人所不肯為不屑的充滿了愛心的瑣事,而且,最終也正是這些充滿了愛心的瑣事使得他得以被拯救。所以,電影中才說: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著自由的光芒。

還有《希特勒的名單》,這也是一部讓我們非常感動的作品。各位是否記得,影片的最后,獲救的猶太人為感謝辛德勒,自發地用金牙鑄造了一枚戒指,并且在上面刻下“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人一命,就是拯救整個世界)。當然,辛德勒并沒有拯救整個世界以及所有的猶太人,但是,他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他拯救了一千一百零一個猶太人,然而,誰又能說,這就不是一千一百零一個世界?

西方有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在提示這個道理。在一個污濁的小河溝里,很多的小魚都活不下去了。大人們說,魚太多了,救不過來的,只有隨它們去吧。可是一個孩子卻不是這樣去看,他把一條魚捧到大海里,然后說,這條需要活;又把一條魚捧到大海里,然后又說,這條也需要活。當然,這樣的事情,我們很多的中國學生一定是不習慣的。因為我們中國的學生特別喜歡干大事,明明自己的門庭都沒有掃,可是卻天天張羅著要去掃天下。也因此,在這里,我由衷地希望各位畢業的同學能夠多多地去做瑣事——愛的瑣事,而且,切切不要以為善小就不去做,或者不屑做。為此,我要再強調一遍,世界的改變就是從這一點點的愛的踐行開始的。

當然,我猜想還有些同學會在下面不以為然地想,這個世界早就不需要任何的說教,這是一個斗爭的世界,起碼,也是一個競爭的世界,你卻要讓我們去踐行愛,有用嗎?何況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例子,善并沒有善報,惡也并沒有惡報,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還要去孜孜以求地去踐行愛呢?對此,我只能說,我們踐行愛,難道僅僅是為了得到任何的回報嗎?難道不就是為了愛本身嗎?

美國有一家報紙,叫做《芝加哥論壇報》,其中兒童版“你說我說”欄目的主持人是西勒•庫斯特,當時,他接到過很多的來信,在信中,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的困惑說:善并沒有善報,惡也并沒有惡報,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去踐行愛?最初,西勒•庫斯特也為此而莫名困惑。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那對幸福的年輕人太緊張了,戒指本來應該戴到左手——因為左手距離心臟更近,但是,他們卻錯誤地戴到了右手。幸而,主持婚禮的牧師急中生智,他說:你們的右手已經很完美了,請用戒指裝飾你們的左手。聞聽此言,西勒•庫斯特突然恍然大悟。他回到編輯部。立即就給全美的學生寫了一封信:《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確實,右手已經非常完美了,也已經不需要任何的表揚。而我們——你們,也包括我,不就是那個已經非常完美了的右手嗎?我們去踐行愛,我們去做任何一件充滿了愛心的事情,不都是應該的嗎?我們都不再需要任何的回報,因為,我們已經是完美的右手!

因此,踐行愛,而且不需要任何的回報,這就是我對于你們的第二點囑咐。

第三件事,是守望愛。

說到第三件事,其實我的心情已經開始很有點悲壯。因為我深知,沒有人能夠為未來的世界打包票,沒有人能夠斷言;未來的世界一片光明,未來的世界一定就是一個愛的世界。何況,我也知道,這樣的一個世界,起碼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是肯定無法看到的。對于這一點,我必須要說,我絕對無意于去欺騙各位。

不過,在這里我一定要強調的卻是,這也恰恰就是愛之所以必須要存在的理由。西方有一個大哲說過,這個世界會因為有沒有愛的存在而表現為兩個世界,第一個世界,有罪惡,但是沒有愛;第二個世界,有罪惡,但是也有愛。無疑,只有第二個世界才是“世界”。我們誰都無法改變世界,甚至更無法去改變這個世界的罪惡。可是,正是因為我們的存在,卻也可以讓這個世界成為有愛的世界。

我要說,這很重要。這非常重要!

我最最無法容忍的,就是很多人都往往習慣于去有意無意地不惜弄臟自己的雙手。他們與世界的黑暗同流合污,以便能夠去分一杯羹,然后卻又轉身破口大罵,似乎自己從來就不是這個世界的黑暗的參加者。中國有一個著名的電影導演,叫陳凱歌,在80年代初的時候,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我們中國人往往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有很多人就跪下去說:我懺悔,但是,卻很少有人勇敢地站起來說:我控訴;然而,當災難消失之后,卻又有很多人會站起來說:我控訴,但是,卻又很少有人會跪下去說:我懺悔。現在,這種狀況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為此,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謹記:在今后的道路上,只要有機會有能力去做好事,就一定要去做好事;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的能力呢?那么,我們——也包括我,能不能堅定地做到:不做壞事?!

德國曾經有過一次著名的戰爭審判。在德國,曾經有一個罪惡的柏林墻,大家一定早就知道,砌這堵墻,當然是為了阻擋東德的人逃往西德。當時的哨兵,對于越過柏林墻的東德人都是格殺勿論的。但是,在后來的審判中,那些哨兵卻說,我們沒有罪,我們僅僅是執行命令。后來,法庭經過審議,還是判了他們有罪。因為,他們本來可以“把槍口抬高一公分”。這個案例何等精彩?!有時候,我們確實沒有辦法去反抗黑暗,去“鐵肩担道義”,但是,我們能不能堅決不做壞事?里爾克的詩歌說:“靈魂失去廟宇,雨水就會滴在心上!”確實如此,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愛,如果我們連不做壞事的勇氣都沒有,那么,“雨水”就會滴在我們的“心上”,就會滴在世界的“心上”!

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大家一定看過?!羅馬時代,統治者非常殘酷,于是,早期的基督徒們就聯合起來,以愛來對抗邪惡。在小說里,最為精彩的是,羅馬的統治者為了恐嚇這些早期的基督徒,把他們全都抓起來,送到角斗場,每天都送一批去喂獅子,可是令人吃驚的是,這些早期的基督徒都能夠快樂面對。這下子,殘酷的羅馬人不禁大呼意外,于是,統治者問:我們征服世界帶來了兩樣東西,刀和劍,你們要征服世界,又帶來了什么?基督徒們回答說:我們只帶來一樣東西,那就是愛!而且,在小說的結尾,我們也欣慰地看到,殘酷的羅馬最終變成了愛的羅馬!

于是,結論也就因此而變得十分簡單:正是因為愛的艱難,因此我們才要堅定不移地去守望愛。正如德蕾莎修女所強調的:“愛,直到受傷!”這就是我希望各位去做的第三件事。

各位同學,以上就是我在今天這個隆重的畢業典禮中我所最想告訴大家的話。當你們進入社會的時候,以我畢業之后的八個四年的人生經歷,以我這么多年來的對于社會對于人生的觀察,以上就是我所最想告訴各位的心聲。當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們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一會兒離開了會場,我想,你們中的很多人就會去匆匆辦理各種畢業手續,可是,我還是告誡你們,有一件事,是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去做的,而且要永遠要去堅持做下去的,這就是:永遠地保持一顆愛心,這就是,在我們再一次出發的時候,一定要帶著愛上路。

由此聯想到,電視連續劇《西游記》有一首主題歌,大家都會唱,可是,我卻一直很不理解,它叫做:“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令人不解的是,路,又怎么會在腳下?!

這么多年的經歷告訴我,路,并不在腳下,路在愛中!

世界上的路看起來很多,可是,需要提醒的是,沒有愛的路都不是路,而是墻。在上路之后,如果我們不去儲蓄愛,如果我們不去踐行愛,如果我們不去守望愛,那么,腳下所有的路都會變成墻,而且,我們自己也會不幸而成為一個為自己的人生去砌墻的工人,直到最后,我們發現,自己把自己砌“死”在了一個狹小的斗室之中,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愛,沒有帶著愛上路,于是,有路也就變成沒路,有路也就變成死路。

多年以來,我們的學生習慣了所謂的斗爭哲學,當然,現在文雅多了,可以叫做所謂競爭哲學,總之,無外乎都是所謂的成功哲學。可是,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以我多年的經歷來看,我實在是沒有看到誰的成功是靠斗爭來的,或者是靠競爭來的。與此相反的是,很多人的失敗,倒往往是斗爭或者是競爭的產物。這是因為,你的任何一次斗爭或者競爭,都會激起數倍的十倍的甚至百倍的反作用力,其結果,就是在你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時候,就早已被擊垮了。

路在愛中就完全不同了。只要帶著愛上路,沒有路可以有路,小路還可以變成大路,變成坦途。毛主席寫過一首詞,其中有一句叫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同樣的,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只要我們有愛橋去“飛架南北”,人生的天塹也會變為通途的。

只要帶著愛上路,也許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走得很慢很慢,走得也很艱難,但是,最終我們卻會越走越好。

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我們的路就不會越走越窄,而會越走越寬;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我們的路不會越走越難,而會越走越易;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我們的路就不會越走越慢,而會越走越快;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我們的路不會越走越差,而會越走越好;只要我們帶著愛上路,我們的路就不會越走越痛苦,而會越走越快樂。

最后,請允許我把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一首關于愛的著名詩篇送給即將畢業的每一位同學——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

你可以疑心太陽會移轉

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話

可是:我的愛永沒有改變!

各位同學,即將出發的時候,讓我們記住這首詩,然后——

帶著愛上路!

且行且愛,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愛!

謝謝各位!



網載 2015-08-23 08:39:27

[新一篇] 方朝暉:重建“王道”:中國改革的根本出路

[舊一篇] 陳彥斌閻衍:2014下半年中國房地產走勢預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