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憑啥就被堵在路上了呢?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編者按:開學+中秋將至,可以預期的“年度最堵周”如約而至。如果杰克·凱魯亞克活在中國,他的成名作應該不是《在路上》,而是《堵在路上》。今日之中國處處車滿為患,堵在路上,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常態。關于路為什么會這么堵,可以從多方面尋找原因,比如道路規劃設計存在不足,人口密度大,汽車數量飆增……不過,美國記者、自由作家湯姆·范德比爾特用《開車經濟學》一書,闡釋出一套“馬路學”,提出了些頗有新意的見解,比如為什么螞蟻不會“堵車”,而人類卻會?為什么經過狹窄地帶時,慢反而比快好?當慢車道變快時,少數人如何戰勝多數?在范德比爾特那里,馬路學=塞車經濟學+停車心理學+動物行為學+人類交通學……聽起來很有意思,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他這些關于堵車的“哥德巴赫猜想”吧。|



關于堵車的物理學解釋


談到交通時,很多人都喜歡用水來類比,可是在瓶頸這種地方,交通的方式不像水,而更像米:汽車,就像米粒一樣,都屬于離散物體,其運動方式很奇怪。米被稱為“顆粒介質”(granular media),它雖然是一種固體,卻很像液體。西德尼·內格爾(Sidney Nagel),芝加哥大學的一名物理學家,也是研究顆粒介質方面的專家,他打了個比方:在勺子上加糖。如果倒入過量的糖,勺子上的糖就會灑下來。溢出來的糖流起來很像液體,但是它確實是一組相互作用的物質,通常情況下這類物質沒有相互作用。“它們相互之間沒有引力,”內格爾說道,“它們不過相互分散開來。”


為什么把米倒進漏斗時會造成堵塞?因為流入的米超出了漏斗開口的容量。系統的密度越來越大,顆粒之間相互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米粒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于是,由于米粒在漏斗壁上產生摩擦而被卡住。聽上去耳熟嗎?“這就像公路上的汽車,”內加爾說道。“當道路越來越窄時,情形就和這種想要穿過漏斗的物質很相像。”


編者注:你要把一桶米倒進另一個桶時,可能會借助于漏斗。這時,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一種方法是一股腦地把米缸的米都倒進這個漏斗,另一種方法是一把一把地慢慢傾倒。你覺得哪一種會比較快呢?凡是裝過米的人都有經驗,真正最佳的方法其實是第二種。


就像是公路上的車輛,當交通瓶頸越變越窄的時候,要通過這些瓶頸的車流壓力就越大,每次只傾倒一些米粒或者移動一些車輛,能夠在這些顆粒之間保持更多的空間,減少它們互動的幾率,這樣子流動的速度反而就加快了。



為什么螞蟻不會“堵車”,而人類卻會?


螞蟻軍團的高效通行總讓人驚異,其秘訣在于:不像行動中的蝗蟲或者人類,螞蟻進行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它們想真正做出對群體最有益的事,”牛津大學生物研究員庫森說道。工蟻沒有辦法繁殖,所以它們都為蟻后勞動。“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群體是一個生產單位,”庫森解釋道。“隨便打個比方,這就像你體內的細胞,共同為你通力合作,促進你的基因繁殖。”每只螞蟻取得的進步都關系到群體的健康狀況,這就說明了為什么螞蟻的交通如此有序。在路途中,沒有螞蟻想吃掉其他同類,大家的時間都很珍貴,不去阻礙其他螞蟻通過,也不會讓他人在一旁等候。如果食物很大,需要很多螞蟻一起搬運,就會有螞蟻加入到搬運行列,直到隊伍達到合適的運行速度。甚至螞蟻還會用自己的身體來搭橋,改變橋面結構的面積以保證通行。


但是與螞蟻相比,人類的交通更為復雜。經過不知多少個世紀的進化,螞蟻才可以在移動時配合得井然有序,使整個群體都從中受益。相反,人類各行其是,而這也不過是近幾個時代才出現的現象。他們根本不采取集體行動,反而各自為政。螞蟻移動時步調基本一致,而人類的速度各不相同,從他們身上看不出限速是多少。而且關鍵是螞蟻移動起來就很像螞蟻。它們一直可以感受到身邊同類的存在,人類不僅在空間上區分自己和他人,還要區出分司機和行人,似乎他們不再屬于同一種群。道路上行人如潮,他們走起來隨心所欲,想去哪里便去哪里,無論何時,他們都無視他人在做什么。


編者注:如果大家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最有利,他們的做法就不會對每個人都有益。



為什么人類在馬路上無法像螞蟻那樣,反而“變得很不善于合作”?


不管合作的原因是出于進化論還是文化,眼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結構,但眼神上的交流是我們人類在路上失去的一項最重要的能力。有人認為,和最接近我們的靈長類比起來,通常人類是很注意合作的一個族群,而在路上人們卻變得很不善于合作,這就是其中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飛快地駕駛,時速達到20英里左右,我們開始無法進行眼神交流,或者說是因為担心留意他人可能導致危險,也可能因為我們的視線受到阻礙。而有些司機經常戴著太陽鏡,或者在車上安裝了有色玻璃。(你真想和這些司機進行眼神交流嗎?)有時我們從后視鏡中可以和他們用眼神溝通,不過,這種交流效果甚微,首先它不十分可信,而且這種交流不是“面對面”的。


在路上,人與人之間十分缺少眼神上的交流,即便確實進行了這種溝通,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你在紅燈前面停下來之后,是否曾經“感覺”旁邊的車里有人在盯著你看?也許這讓你不自在。之所以會這樣,首先在于這侵犯了我們路上的隱私。其次,這樣做沒有目的可言,也談不上對此做出不溫不火的恰當反應。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雙方相互僵持,或者各自開車走開。那么在十字路口,如果你發現有人在看你,你會作何反應?如果你加速,那么和你有同樣做法的會不止一人。


編者注:在擁擠的駕駛途中,實際上更多時間我們都在關注損失而不是收獲。



由于無法眼神交流,我們也就“不確定前面的司機在做什么,我們駕車時態度搖擺不定。”由此導致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現在想一下走走停停的交通。就像那些司機見了紅燈要停車,然后在一片擁擠中重新開始駕駛,這就是在制造“浪費的時間”。由于不確定前面的司機在做什么,我們駕車時態度搖擺不定。偶爾我們不夠專心,忘記了加速。或者因為我們對剎車燈反應過度,猛然間停車,也丟掉了更多時間。而打電話的司機無法及時做出反應,而且速度較慢,所以失去的時間更多。


汽車之間的距離越近,它們對彼此的影響越大。整個局面變得很不穩定。例如5個槌球的實驗,如果你把它們分開放置,間距為1英尺,輕輕地敲打其中一個,其他4個都不會受到影響。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一個緊挨一個,再輕敲其中一個球,那么移動的是距離它最遠的一個球。如果道路承載量接近最大值,那么稍有動靜的話,很多車輛都會受到影響。


編者注:“你不是被堵在路上,而是自己造成了交通堵塞。”——德國一則廣告



編后:當然,以上的內容只是圍繞著堵車的問題,摘錄出書中一些片段,難免“以偏概全”。實際上,這本書的內容要豐富得多,作者對堵車問題的思考也更為復雜。此外,書中還涉及到許多其他有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在馬路上開車時,總感覺別的車道開得更快?為什么人們對自己的車技總是過于自信?為什么道路增多,車輛數目也會隨之飆漲?是否比起男司機,女司機更能造成交通堵塞?



本文選摘自《開車經濟學》(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作者:[美]湯姆·范德比爾特,譯者: 徐英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0:06

[新一篇] 那些文字的溫度10部電影中的經典書信│鳳凰讀書

[舊一篇] 《呼蘭河傳》:“認命”能生出許多古怪事 開卷八分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