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薦書 《人生天地間》:不惑之年的人經歷著“大惑”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今日推薦

────────────

《人生天地間》
作者:陳家琪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4月第三版


今日主持:書評編輯 吳亞順



────────────

推薦理由

────────────


1967年,學校爆發大規模武斗,陳家琪和幾個女生被困在一間教室里,如果不投降,可能會被打死。陳家琪大喊著沖了出去,這一舉動,被認為很勇敢,但陳家琪明白,自己只是在逃避,“逃避作出決定”。


這樣的經歷,是學者陳家琪寫作《人生天地間》這本隨感錄的基礎。魯迅在《阿Q正傳》里寫阿Q:“……他不過以為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游街要示眾罷了。”“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陳家琪從這一句型出發,在關系、處境、哲學、藝術、宗教等層面,散漫而談,多有沉思和反省;如果這是一場掃射,那么,子彈既飛往過去和現實,也飛向自身。


這些隨感片段,大都很有意思,讀來引人思考,不過,在這本書不斷重版的過程中,在時代之利刃重塑河山的時候,陳家琪如何看待自己往日的思考,是我最感興趣的。而這,三版后記提供了答案。


這本小書最初出版時,陳家琪寫道:“我們這些已屆不惑之年的人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惑,因此,努力忘掉說順了口的大人腔,這本身也許就有意義。”那是1988年,很快,迷夢破碎,經濟大潮洶涌而來。7年之后,該書再版,他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斷裂感”,“一種自己續不上自己的感覺”。到了第三版,2009年,他開始更多地反省這一切,反省經驗對人的支配。思考,加上對思考的思考,這本書變得立體起來。

────────────

精彩書摘

────────────



人生天地間(節選)


文 | 陳家琪


東非洲的瓦胡馬人不吃雞蛋,說雞蛋是雞的排泄物。


我懷疑這個族的人全是哲學家:他們關注的是意識現象,而意識現象就是語言現象;“排泄物”就比“雞蛋”更讓人有感覺。


不許聯想,就是不讓你從雞蛋聯想到排泄物,再從“排泄物”聯想到別的。


推廣“請”“謝謝”“再見”“對不起”之類的客套話比推廣普通話還難,可見語音是表層的,語言結構則在深層制約著我們的行為方式。一種語言就是一種生活。民主說到底并不取決于何種政治形式,而是取決于人的生活方式。只有當“民主化”了的語言凝聚為一定的句型時,傳統才會在“形式化”了的熏陶中發揮其社會心理的功能。


我甚至認為,當全社會的人都把“請”、“謝謝”、“再見”、“對不起”這些話當成習慣而不是必須的訓練時,民主恐怕就真的扎根于人心之中了。

“文革”過去了,但“文革”式語言(句型、形式、結構、邏輯,甚至包括語氣、態勢)卻演化為各種備用的理論形態存留在腦海中,無論什么情況下,只要你想說明自己的觀點,這些備用的模式就會一擁而上,結果不是你如何說明了自己的觀點之新,而是你自己的新如何證明了舊有模式的無所不能。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今天回想起來,重要的并不是誰,而是“揮手”這一動作所要求的“前進”。


其實,只要一個人高高地站在那里揮手,我們就會前進。

公廁太臟,人實在邁不進去。只要稍有可能,男士們便紛紛便于墻外,于是漫延至街。


女士們怎么辦?中國的女廁又總比男廁小。


由此可見男女不平等之不易更正。


我可以大膽提出一個設想:當中國的公廁變得極易尋找,而且干凈無比時,它比送十個宇航員飛上天空更能讓人感受到現代文明的到來。


世界上有那么多男人和女人,可有人竟一輩子找不到一個可以親吻一下的人。


“文革”時自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因為對具有了絕對權力的政治權勢而言,自殺至少證明了人還有一種權力不可剝奪,這就是死。只要個人還有不可剝奪的權力,哪怕是偷著寫日記、說話或死,絕對權力的不可分割就感受到了威脅。


當我在鄉下插隊時,一生產小隊長曾這樣問我:馬克思一嘴大胡子,怎么能端起碗喝包谷面糊糊?


這是一個中國北方式的馬克思主義問題,解答起來比講明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區別更困難。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這分明是一個美的世界。
佛事即審美。
美才是佛的最高境界。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1:13

[新一篇] 魏坤琳:怎樣用Xbox治病|鳳凰讀書

[舊一篇] 中文系 李亞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