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創業者:怎么吹牛不會破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對所有新出來的App里面優惠券的狂熱喜愛,我預約了一次河貍家美甲。


試過之后我在自己的閨蜜群里分享了一下感受:

1.App設計做得不錯,從下單預約到付款都很流暢;

2.美甲師很敬業,自帶鞋套,不喝水,不用廁所;

3.廣大孩兒媽、職業婦女再也不用糾結沒時間去美甲店了。


然后一個最會拆臺的閨蜜就發言了:你不是一向最反感忽悠的人,這河貍家可是雕爺做的啊,您沒事兒?


這是個好問題,只有真了解我的人才提得出來。緊接著,連續兩個多月被河貍家刷屏。


一個移動項目的創始人,在兩個月之內寫出三篇軟文,還不斷地有人愿意免費傳播,還真是不多見。


829日《雕爺內部郵件曝光:第三個10億》、1017日《O2O的勝負手》、1023日《如何快速引爆一個新品牌》,讀過的人都大為感嘆,這人真能忽悠。


最關鍵的是,他已經把做指甲,這么一個小事情,上綱上線到河貍家,一個改變世界的項目,美甲只是一個切入口,未來會有更多手藝人項目慢慢擴充,會拆掉更多行業的店面,從幾十個行業解放越來越多的手藝人,使之成為自由職業者。要照平常,我還真會嗤之以鼻,你以為你是馬云,是扎克伯格呢。


關于創業者吹牛到底好還是不好的問題,大家的討論其實沒有停止過。一般來說,媒體和評論者,甚至一些知名VC都喜歡這樣的故事:極客、技術狂、不懂人情世故且不愛說話,但是因為技術水平特別過硬,寫出來的代碼像藝術品,而且還能孤注一擲地干好一件事情。所以,他成功了。這是現實嗎?不是,這只不過是大家想象出來的互聯網創業者。


那現實是什么樣子?現實是,千萬別給創業者畫像,這個世界本來就千奇百怪,會吹牛的人最后把事情做成了的人多了去了,例子就不用舉了。出于對人的欣賞的角度說,我們當然都喜歡長得帥還不愛說話的,但是從公司的角度呢?


20世紀初的時候,人們對飛行器的熱衷,就像現在對互聯網的熱衷一樣,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可能從來沒有人聽說過塞繆爾·蘭利,他當時具有大家認為最重要的成功的基礎,國防部給了他5萬美元巨資研制飛行器,錢不是問題,他還曾經在哈佛大學工作,擁有最廣泛的人脈,他雇傭了用錢能夠請到的最好的人,《紐約時報》對他進行了跟蹤報道,幾乎人人都在支持他。但是發明飛行器的人不是他。


同時在幾百公里之外的俄亥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兩兄弟也在研究飛行器,他們幾乎沒有一樣我們所說的能夠讓他們成功的東西。


沒有錢,他們用自行車店的收入來支撐他們的夢想,萊特兄弟團隊中沒有任何一個人上過大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屌絲團隊。但是,他們倆一直在鼓吹,他們的飛行器能夠改變世界。靠這樣的方式激勵了一幫人。


19031217日,他們的夢想實現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創始人吹牛,有時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怎么吹牛不會破?光吹牛公司就能成?當然也不是。吹牛的人分很多種,有一種光顧著吹牛,這樣的人沒過多久就會現出原形,無處可吹。還有一種,自己在外頭吹牛,家里有一幫豁了命干的兄弟,這種牛吹得再大也不容易破。而且這樣的創始人吹牛,還分階段,分步驟,每次都各有目的。


在創業初期,人難招,業務難搞,你讓人信你,就得不斷洗腦。從第一個聯合創始人開始,到前10個員工,每個幾乎都需要創始人花費大量口舌去忽悠。畢竟,讓別人放棄原來的工作,熟悉而舒適的環境,不那么容易。更何況,你編的故事不夠精彩,跟著你干的人最多只能是職業經理人,他們覺得這份薪水,合適的職位,對得起自己才干。你的故事夠吸引人,甚至有了宗教的能力,跟著你干的人,他們相信創業是一場改變世界的旅行,拿民工工資和殫精竭慮都是一種體驗。


大家都還記得蔡崇信的故事吧,1999年這個人跟馬云泛舟西湖之后,放棄了70萬美元的年收入,到阿里巴巴接受600美元一年的薪水,成為18個人當中唯一一個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聯合創始人。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童話,按照阿里上市后2000億美元的市值,蔡崇信的股份價值達到了72億美元。馬云對他說了什么,太令人神往了。


起步之后,要迅速擴大用戶規模,就得做推廣,有錢的投錢,有牛的吹牛。只是,創始人能吹牛的話,還是別花錢了,前者雖然不討喜,至少不會禍害公司啊。


今年5月份開始,天使融資達億元級別的叮咚小區,財大氣粗,揮金如土。地鐵站里面到處都是廣告,目測過去,至少是千萬級別的投入。果真,這才過去幾個月,就傳出來叮咚小區北京公司已關閉,上海地區裁員的消息。還有的說,叮咚小區億元融資耗盡,疑為資金鏈斷裂。


很多老板現在訓話都會講,人家小米怎么就能只花千分之二的營銷費用,做到了這么大的規模呢?你們為什么就只會花錢,看不見效果?其實也不用完全怪下屬。老板們試問下自己,你做到了像雷軍一樣,四年如一日,每天在微博上話癆嗎?他是自己以身作則在省錢,用自己的影響力帶來企業品牌。


人要自己的面子和尊嚴無可厚非,不要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帶領一個企業快速往前走,讓團隊的每個人都獲得回報,讓用戶獲得價值,更值得尊敬。


當然,再之后,創始人嘗到了吹牛的甜頭,于是有了底氣,每次都比現實目標說得大那么一點點,目的就又不一樣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吹牛,不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吸引新用戶。更多的是為了讓團隊完成目標,畢竟朝著一個更大的餅出發,潛能的發揮會完全不一樣。其實沒有別的辦法,你管忽悠目標,抬頭看路,兄弟們管埋頭拉車,一路向前。每達到一個目標,你實現對團隊的承諾,共同的信念就會更加根深蒂固,如此反復,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如此說起來,我寧愿先相信河貍家能真的讓自由職業者免于匱乏,讓每一個手藝人獲得尊嚴。畢竟,任何忽悠都得經歷時間的考驗,新鮮勁兒過了還能保持水準才是真本事。


本文來自《商業價值》雜志11月新刊,態度專欄。

凡是還在指責商人炒作”“嘩眾取寵”“吹牛的人,都不明白企業家的使命正在出現一次變化——

過去,企業家的主要戰場是組織內的資源整合。

所以管理學就很重要。

未來,企業家的主要戰場將是跨組織邊界的資源整合。

所以“炒作吹牛”越開越重要。


羅輯思維 2015-08-23 08:42:06

[新一篇] 猛人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

[舊一篇] 兩個導游的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