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書單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0種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郭德宏《王明年譜》



王明在黨的歷史上曾經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一度是黨的歷史上"左傾"錯誤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黨的歷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作者研究王明多年,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各種難得的檔案資料),并訪問了許多王明的后人與友人《年譜》根據王明主要活動的特點以時間先后為序分為7部分,分別對王明童年、青年時期,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及上臺,在共產國際,回國參加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第三次到蘇聯等進行了記述。



史蒂芬•柯克蘭《巴黎的重生》



巴黎素有"世界之都"的美譽,是古老與現代完美融合、城市改造與保護成功兼顧的經典案例,其經驗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們今天所見的巴黎,大部分來自第二帝國時期,但市面上關于巴黎城市史的書籍,集中講述第二帝國時期城市改造的產品尚屬空白。本書全景畫式地重現了這段歷史。講述每一個重要人物、每一處重要城市風景的來龍去脈,同時揭示城市改造中涉及的財政問題。



喬伊斯•阿普爾比《無情的革命:資本主義的歷史》



數百年悠久的資本主義歷史豐富多彩,其間發生了很多大事。喬伊斯·阿普爾比娓娓道來,從資本主義的起源開始,一直講到它目前的發展,向我們介紹了這一最有力的人類創作,她認為資本主義幾近成為一種文化,它的理念和價值觀與它的發明和制度同樣重要。這部書在她的學術生涯中是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杰出的巔峰之作。



歐立德《乾隆帝》



作者利用大量的中文原始文獻,解讀乾隆生平的每一個細節,準確地還原了這位曾竭力將自己"神化"的古代帝王的真實面貌。本書將18世紀的中國與全球歷史潮流聯系起來,對流行的"清代中國是對外封閉的"這一觀念提出了挑戰。作者立體地、全方位地塑造了一個新清史學者視野中的乾隆形象,對于重新理解乾隆皇帝及其時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義,不論是普通讀者,還是清史研究者,都應該能從中獲益匪淺。



威廉-奧多姆《蘇聯軍隊的瓦解》



本書英文版1998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獲得美國斯拉夫研究促進協會頒發的舒曼獎。本書追溯了蘇聯軍隊的興衰,詳細地論述了蘇聯軍隊的建立與發展以及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軍隊的改革與成敗,對這支軍隊崩潰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作出了實質性的分析,始終把蘇聯政治、經濟與軍事聯系起來論證,作者以鮮活實例、親身訪談、獨特視角、另類解讀貫穿全書,其揭示的經驗教訓更值得我們深刻思索和警省。



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



這是民國外交史權威學者唐啟華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之際,奉獻給讀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檔案,尤其是從"駐比利時使館保存檔案"發現的《陸總長在和會專電》,即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收發電原件,重建巴黎和會中國外交歷史。對"北京政府對和會有無準備""山東交涉失利與親日派之關聯""如何看待中國在和會外交的失敗"等問題做出了新的闡釋。



福蘭閣《兩個世界的回憶》



本書系公認的德國漢學之父福蘭閣的回憶錄,對他所經歷的晚清到民國的中國政界和學術界作了非常精彩的描述。本書作者由于常年居住中國,又在德國外交部任職,故而跟晚清中國的官員(如李鴻章、張之洞等)有很多交往。作者不僅在書中敘述了自己在中德兩國跌宕起伏的經歷,而且超越個人的生活史,以反思的筆調,記載了1920世紀殖民和帝國主義的世界史,以及德國機構性的漢學研究史,使這本自傳擁有了世界史的廣度,并具備了學術史的深度。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



本書通過說明克里姆林宮領導人和蘇聯精英們的利益、抱負、幻想、恐懼以及誤解,祖博克對這個20世紀最大的僵局提供了一種蘇方的觀察。除其他資源之外,他還利用最近解密的政治局記錄、密碼電報、日記和談話錄音,使本書成為從蘇方出發對冷戰進行完整地描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失敗的帝國》呈現出的歷史與西方勝利者所寫的大不相同,作者發現盡管國防安全和蘇聯的國家利益是斯大林及其后繼者主要的政策目標,但蘇聯的冷戰政策深受其意識形態及國內政治需要的左右。不同于傳統英美學界的主流觀點,作者認為美國在20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采取的"遏制戰略"加劇了蘇聯一方的好戰性。而戈爾巴喬夫的錯誤判斷和失誤決策,則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



蕭冬連《篳路維艱: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



本書以簡明清晰的文字對當代中國的歷史軌跡作了邏輯梳理。作者認為,從執政黨的建國方略、發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路徑經歷了從實行新民主主義開始,途經仿效蘇聯模式、追尋趕超之路、發動繼續革命和實行改革開放的五次歷史選擇。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夢的正途大道。



裴士鋒《天國之秋》



本書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切入太平天國運動(作者稱為內戰),特別著重英美各國在外交與軍事上對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著力呈現出中國的統治者和其民眾的命運如何受到英國外交與商業利益的擺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國本身的非正統宗教和政治理念影響。書中作者將清軍統帥曾國藩和太平軍領袖洪仁玕作為討論的核心人物。原著獲2012年度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42:43

[新一篇] 焦菊隱|《櫻桃園》是契訶夫最后的一首抒情詩

[舊一篇] 張大春:四喜憂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