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致虛極,守靜篤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老子》第十六章

大概意思是:有道的人,會把致虛和守靜的功夫做到極致。世界萬事萬物同時在運作,我只看其往復的規律。

什么是致虛極?其實很好理解。虛到極點是什么?虛到極點,是什么都沒有,就跟我們理解空一樣,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有指的是你內心,內心什么都沒有,意味著可以接納任何事情。修行的人講契入空性,也是致虛極的一種。沒有身體的束縛,體會到浩瀚的虛無,不只是體會,而是成為虛無,就是致虛極了。這里不是講迷信,這是修道的一種狀態。

什么是守靜篤?這個靜,不是指沒有任何聲音,也不是沒有任何想法,而是你能清晰看見所有的念頭和表象。所有的念頭起落,就像你在黑夜里點亮了火柴一樣,有起有落。篤,也是定的意思。如果你能守靜到極致,也一定能定。生活中處事不驚,是一種定;禪定,是一種定;面對生死之事,泰然處之,也是一種定。

一談到老子的《道德經》,很多人就會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以表示自己有文化。但這個太俗了,沒有任何新意,就像評價一個姑娘,要么是漂亮、可愛和有氣質,總是這么幾詞。今天教大家一個新的裝高大上的方法,以后有人跟你談道德經,你就說“致虛極、守靜篤,這兩句包含了老子思想精髓!”保準讓對方覺得你很高深,就好比你形容一個姑娘: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老子講修行的方法,只用了這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其他地方還講過更加貼近生活的話,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總體的意思就是,向內觀,逐漸排除外界的影響,最終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狀態。

有人說,我又不想修道,講這些跟我生活有什么關系不?

關系大了去了,學會了致虛極守靜篤,你就可以自我調節。哪天你煩躁了,工作壓力大了,覺得不順了,覺得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你試著做做這個動作:致虛極,守靜篤。我教你兩個簡單的方法來實踐:

致虛極

你把內心所有担心的事情用一個列表列出來,第一條是什么、第二條是什么……看看你能列多少。然后一條一條看,最壞的情況是什么樣子,就當最壞的情況要發生了!我還可以做什么?想清楚后,列出來,就不再管了。把一條一條全部搞定后,試著讓自己不要再担心,逐漸變空。如果還在担心,再來一遍……

守靜篤

坐著,閉上眼睛,去觀察自己的念頭。不要隨著念頭深入,知道是念頭就好,然后看下一個念頭。聽見的聲音,是個念頭;身體某個地方有疼痛,是個念頭;出現某個想法,是個念頭......只要知道是個念頭就好,然后看下一個。持續半個小時。你能持續更長時間也行…….

這個兩個辦法,簡單實用,如果有人按照這兩個方法做多了,也就是修行了。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離不開這兩個修煉方法。我們平時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想著要去求個佛抽個簽,或者找個大師來幫助一下,老子從來不講這些,老子提倡的方式是向內求。

什么是向外求?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追求更多財富、名譽、外貌、房子、車子等,這些都是向外求。有人說我有信仰,我拜了上師,或者我每天向上帝做禱告。這也是向外求。因為你希望有個上師或者大師能寄托,或者能引導你,讓你達到某個你想去的地方。

那什么是向內求?反求諸己,回歸到內心,看清欲望,看清真相。通過觀察自己,而達到自然而然的改變。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真正明白了外界一切連接都是內心的投射,改變內心,就能改變看到的世界。致虛極,守靜篤,就是向內求。

咱們接著往后看:“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科學講,世界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如果我們要識別所有的規律,基本上不可能。但規律背后是什么?規律的背后還有更本質的東西。就像我們知道每個人有情緒的時候,都會表現不正常,有人發火,有人自殘,這些都是規律。但規律的背后還有更本質的東西。我們看物體下落是規律,背后更本質的東西是萬有引力。

我做電商研究,做移動互聯網研究,一直在探索背后更本質的東西。流量是表象,活動打折是表象,更本質的東西是生意的本質;手機是表象,手機上人的操作習慣也是表象,更本質的東西是人性。這方面我寫了一個系列的文章,介紹《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法則》,你在微信taobaoguijiaoqi后臺回復“移動互聯網”可以查看。

說一些更加實際的。每個人都有情緒,各種原因都能產生多種情緒,這就叫“萬物并作”。有人說我“忍”!忍不了的,情緒總需要一個宣泄口,就像洪水一樣,一旦爆發,總要有個出口,否則就一直積累,一直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爆發。忍得越久,下一次爆發破壞就越大!

那怎么辦?如果想解決情緒,解決方法就是:“吾以觀復”。你只要理解兩句話,就可以解決所有情緒的問題。

第一句話:

一切問題,都來自于自己。

有人對我不好。如果他對別人好,而對我不好,問題在我,一定是我有什么東西讓他對我不好;如果他對所有人都不好,他就是這樣的人,讓他有機會對我不好,也是我自己找的。更進一步。別人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你判斷這個對你是好還是不好,這個判斷本身就是標簽,標簽來自于自己。如果你看的足夠清楚,你希望自己開心,你就能開心,你希望自己有情緒,你就能有情緒。有人說:還有不希望自己開心的么?當然,人的本性上其實更喜歡跟痛苦連接的,這個以后再講。

第二句話:

一切痛苦,都來自于“正確的”觀念。

這句話好像不好理解。舉個例子:有人從小就被教育應該孝順父母。長大了背井離鄉去創業,但他很痛苦,他覺得遠離父母了,沒有盡孝道。這個人的痛苦,就來自于“孝順”。有人一直認為夫妻就應該忠貞不渝,有一天發現她老公有外遇,于是她非常痛苦,從此對世界失去信心,甚至要自殺!她的痛苦不是來自于老公,而來自于她頭腦中有個“正確的”觀念:忠貞。

觀念越正確,越理所當然,越根深蒂固,痛苦就會越大。明白了么?如果你觀察所有的情緒,背后都有一個東西。清楚了這個東西,情緒的表現就一清二楚。這就叫“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如果你能做到“萬物并作,吾以觀復”,這也是致虛極守靜篤的一個應用。

我們平時說空杯求學,也就是致虛極的過程。當內心沒有任何偏見和芥蒂,很容易理解接納對方的觀點。當你致虛極,你不會做任何經驗判斷,所有的事情,都像新鮮的一樣,就像你跟小朋友玩傻游戲一樣,對他來說每一次都是新的。生活難道不是如此么?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是新的,看待當下的一刻,不帶任何積累任何判斷。

致虛極,守靜篤。再念一遍,致虛極,守靜篤。感覺好像是做自己,愛生活。

嗯,有點感覺了。




鬼腳七 2015-08-23 08:44:23

[新一篇] 英國食物最糟糕?我不同意!┃喬治·奧威爾

[舊一篇] 【三十六大】09 大包 比 我的公文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9 | 道德經
容乃王

2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6 | 道德經
容乃王

3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4 | 道德經
容乃王

4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0 | 道德經
容乃王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