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叔:有理想的產品才能夠偉大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周五時間,繼續我們的「人物產品集」專欄,每周一個人物,讓對產品有著狂熱追求與獨特品味的 NEXT 用戶,和那些已經或者正在打磨著下一個驚艷產品的人,進行思考上的連接。


一直在思考一款產品與創造這款產品的人的「連貫性」,與禪叔的訪談終于解答了這個困惑。拜訪禪叔前,維基百科給予的,是一連串讓人難以消化的標簽與頭銜:可能吧創始人,原極客公園 CEO,輕單創始人;又或者是德國之聲頒發的最佳中文博客獎;世界溝通論壇的 Media of Future 獎項...


直到他坐在你對面,打開滿是 Google 貼紙的 Mac,興奮地聊著 Google 的信息自由理想;分享自己怎樣用 Omnifocus 的 GTD 思維進行信息處理與知識庫建構。突然就明白了,哦,原來就是他,一直懷有「信息傳播與流動」的固執理想,也一直在用產品嘗試與踐行著,不管是可能吧,還是現在的輕單。腦海里不覺重合了 Evan Williams 的影子,然后聽到禪叔說,我很喜歡 Evan Williams 和他用產品呈現的對信息傳播的理解。



1. 看到你常用的產品清單里有很多效率工具,包括 Omnifocus,Gneo, workflow, Alfred 等。能談談你對「效率」的理解和你自己進行「效率管理」的方式嗎?


如果我們的大腦容量為 100%,那么 30% 是固化的記憶,70% 存放臨時記憶和思考空間。這些「臨時記憶」就是平常待處理的各項事物和瑣碎雜事。臨時記憶越多,就會擠占越多思考時間。腦子里面總記著一堆亂糟糟事情的體驗特別糟糕。


「高效」就要盡量減少臨時記憶,釋放大腦空間用于更有益的思考。當我接到一件事情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去預判它,如果需要并且能夠立刻處理,就立即處理完不拖延;如果需要一定時間處理并且迫切性不是那么高,我就會扔到 Omnifocus 的 inbox 里,設置提醒,之后再處理。其實郵箱是一個很好的通知系統,這個系統由自己的日程 + 別人的日程構成,這個系統里,一部分是告知性的、讀完即 done 的事宜;一部分需要延后或再次處理的,我就會讓它流動到 GTD 工具,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我是一個 GTD 狂人。從工作就開始嘗試各種 GTD 工具,Things,Clear,Omnifocus... 用過很多。我很喜歡 Omnifoucus ,它應該算是最遵循 《Getting things done》里的 GTD 理念的。目前的 GTD 工具,90% 以提醒為主,去檢查事項,被動地督促你把事情完成。而 Omnifocus 是「主動」的,讓你去整理項目,補充背景,進行邏輯規劃。 我平常都是用 Omnifoucus 進行個人事務管理,包括待辦事項,產品開發思路等,只要是跟團隊協作無關的,我都會整理到 Omnifocus 的體系里,稍長一些的閱讀資料與知識,則流入 Evernote 的筆記系統。



2. 感覺知識庫也是你整個 GTD 閉環中的一部分。


是的,to-do 不能跟知識庫脫離關系。我常常會用 to-do 的維度去整理知識庫。比如附件,網頁鏈接等成為 Omnifocus 里的 reference;更持久的知識和參考資料,則整合進 Evernote。



3. 你平常都是怎樣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信息結構的 ?


其實我看書相對較少。很大部分的知識來源于朋友的分享與碰撞。有時一次高質量的聊天所獲取到的信息,是比讀十本書還有用的。我也會常到多貝等網站去學習一些線上的課程,包括產品,設計,金融等。有一段時間還對宇宙和黑洞的知識特別著迷。


這是一個主動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年代,你看,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很偉大的產品,它最基礎的「內鏈系統」思維就是一個線上知識搭建和連接的整套邏輯。善用搜索,從一些資料延伸到另一些資料,整個線上的知識是動態的,系統化的。它比一本單一體系的書更包容,更宏大。



4. 有一本近年來對你影響較大的書嗎 ?


《 清單的革命 》。這本書讓我去思考用清單的方式,把復雜的東西回歸條理與至簡,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并且把這樣的生活邏輯要落地到大眾,落地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思考方式。



5. 你最欣賞的互聯網產品是 ?


Google 的所有產品。我是 Google 的鐵桿粉絲。看過可能吧的老讀者都知道,我與 Google 的那些故事。我從 2002 年(初中)時開始自己做網站、社區到現在,很多知識與資料都是通過 Google 得到的,幾乎每天要使用 50,60 次 Google。后來開始寫獨立博客,創建可能吧,Google 對個體精神的尊重、對個人色彩的強調,都與我特立獨行的想法相契合或者說是互相印證的,這是一種精神的追求。


如果說這是一個資本驅動的世界,資本家都是血淋淋的,Google 除了商業化,依然保有情操與理想。無論是搜索改變的信息流通,還是現在的熱氣球計劃,投資 Space X,Google 一直都朝著「打破互聯網封鎖,全球的信息自由流動」的理想在努力。這份商業背后的情懷是它令我追崇的原因。一個有理想的產品才能夠偉大,才值得成為與時代相并肩的東西。



禪叔的 Mac


6. 你自己做產品也會帶著這樣的理想嗎?


當然。現在幾乎人人都在聊大數據時代,思考信息過量的處理方式。可是,數據的分析工具夠強嗎,分析工具能夠抵達每一個人嗎?同樣是信息的處理,我希望重構一種信息的流動與承載方式。在形式上,用更輕更簡單的節奏,讓信息流動更快;在人體本身對信息的組織與接受上,我希望把用戶自身就結構化,讓他們在自身的結構化中,摒棄冗余,更輕更高效地處理信息。


說到最欣賞的產品,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先后參與創辦的 Blogger、Twitter 以及 Medium 也都是我很喜歡的。每個產品的推出和迭代,他都敏銳地踩準了不同時間節點人們最能接受的信息傳播與表達方式。



7. 禪叔很喜歡用拍照記錄生活。我還記得 Twitter 的 #禪叔愛拍美女系列 。


我喜歡用我理解的角度去拍照,用照片看世界。最初開始攝影是初三時,還記得第一臺相機是奧斯巴林 U400,那時候,會半夜一兩點撬開宿舍門和朋友一起去拍照,趴在地上的角度去記錄一只京巴,好奇摩托車后視鏡折射的世界。這個愛好一直保留在生活的軌跡里,我還把 Instagram 照片的生活印記打印成了相冊。



8.一直覺得你身上被賦予了很多標簽,比如自媒體人,產品人,創業者,甚至更多。如果讓你給自己貼標簽,你會如何定義自己 ?


我很不喜歡「自媒體人」的說法。非常不喜歡。如果硬要給自己貼標簽,應該是更偏產品吧。或者說,我是「媒體人里最懂產品和技術,產品人里最懂媒體傳播」的(笑)。我對技術一直有一種盲目的崇拜,相信技術是可以改變商業的節奏的。






【快問快答】


起床后使用的第一個 App?


Gmail



睡前使用的最后一個 App?


YouTube Or Chrome



在路上最喜歡用的 App?


微信



說出一個生活中你沒有被解決、希望有相應產品來滿足的需求


有個一個產品能把我自己電子化



NEXT 近期榜單中你最喜歡的產品?


輕單


36氪 2015-08-23 08:44:42

[新一篇] 什么是軟文營銷?通過你被洗腦的案例帶你走上營銷之巔

[舊一篇] 喬布斯曾經明確表態不愿意去做的5 件事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