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童話的,永遠是大人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one》 飯太稀 作品

大人需要從童話里找到回憶和過去,而孩子們本身就生活在童話里。

好童話是孩子講給大人聽的

by

張定浩


《巴黎評論》曾經采訪過E.B.懷特,問他:“寫像《夏洛的網》和《精靈鼠小弟》這樣的兒童故事需要換檔變位嗎?您的寫作有沒有針對某個特定年齡群的讀者?”懷特回答道:“任何人若有意識地去寫給小孩看的東西,那都是在浪費時間。你應該往深了寫,而不是往淺了寫。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們是地球上最認真、最好奇、最熱情、最有觀察力、最敏感、最靈敏,且一般來說最容易相處的讀者。只要你的創作態度是真實的,是無所畏懼的,是澄澈的,他們便會接受你奉上的一切東西。”

這段訪談我好些年前看到,一直記得,以為其中講出了有關童話寫作的某種真相。我覺得每個嘗試寫作童話故事的人,都應該反反復復地把這段話認真記在心里,很多人正因為不懂得這段話,所以成了兒童文學作家,而像懷特、圣埃克蘇佩里、詹姆斯·巴里、安徒生、王爾德、劉易斯·卡羅爾等許許多多人,因為懂得這段話,所以就只能是作家。

我喜歡收集美好的童話書,但對我而言,不存在兒童文學,只存在文學,不存在兒童文學作家,只存在作家。好的童話,不是大人放低了身段來寫給懵懂無知的小孩看的,相反,無一例外,都是孩子講給大人聽的。

《小王子》就是圣艾克絮佩里講給萊翁·維爾特這個大人聽的,為了讓同時也讀到這本書的小孩子諒解他把這本童話獻給了一個大人,他又把題獻改了改:“獻給還是小男孩的萊翁·維爾特”。寫過《納尼亞傳奇》的C.S.劉易斯講過,不存在什么特殊的兒童趣味,而僅僅存在人類持久普通的趣味,只不過這種趣味在人們年長之后,由于文學時尚的影響而暫時萎縮了。因此,與其說童話作者要擁有童心,不如說,在他們身上,一直要保存著那種屬于人類的持久普通的趣味,這種趣味不僅沒有因為他們長大而萎縮,且還被一束新的反思的光線所照耀。在這個意義上,那些寫出偉大童話和幻想故事的作者都是人類的孩子,他們關心的問題,諸如正義和邪惡,愛與美,得到和失去,是人類普遍和永久的問題;他們訴諸的語調,也是孩子式的干凈明朗和直截了當。相應的,他們不會把成人世界里特有的某些扭曲情感帶到童話寫作中來,這不是因為孩子不能承受那些扭曲的情感,而僅僅因為在人類的孩子那里,這些扭曲的情感并沒有大人們想象得那么重要。


而童話的真正讀者,是大人。這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對E.B.懷特那番話的引申,即要把讀者當作富有思考力、同情心并習慣挑刺的成熟受眾,是要把故事的內核往深了寫而不是往淺了寫;另一方面,事實上,需要童話尤其需要偉大童話的,永遠是大人。大人需要童話來喚回一些失去之物,這些東西,當他們是小孩子的時候都曾經有過;而孩子本身就在童話之中,正如水在水中,孩子天生可以與一切無生命的東西對話、戲耍,仿佛它們是有生命的。我有時會驚訝于孩童類似猛獸一般的閱讀胃口,他們對垃圾與杰作同樣吸收,因為他們自己早已是創造者,需要的僅僅是一些聊供選用的素材,一個堪作演出的舞臺。

此外,能夠流傳的童話永遠是通過講和聽來完成的。它因此需要用詞的簡練、故事的單純和感情的明澈,這些看似平凡的品質結合在一起,最終卻熔鑄成某種深沉邃密之物,讓一個好童話在千百次的輾轉磨損之后,依舊嶄新。


(本文摘自《傾蓋集》。)


ONE·文藝生活 2015-08-23 08:46:24

[新一篇] 【周末一讀】楊絳: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

[舊一篇] 世間沒有不好的東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