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漢代風云人物》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漢代風云人物》是根據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談》的講稿整理而成的。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和人才輩出的時代。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輔佐高、惠、文、景數代皇帝,開天辟地,建功立業,最后幫助武帝造就了輝煌盛世。但是,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慘,這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易中天用通俗的形式解讀這些歷史之謎,包括晁錯之死與削藩、袁盎之死與士、竇嬰之死與外戚、韓信被殺之謎。此外,作者還對劉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謎進行了解讀。從這些解讀中,讀者可以明晰漢代政治運作的奧秘。

易中天,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并曾出版“易中天隨筆作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他信奉“讀書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國做事不做官”。他是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風云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獲熱評。

晁錯:  晁錯(音cháo 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后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于《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晁錯(死于公元前154年)也是獻身于帝國大業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至前154年曾任帝國三個最高職務之一的御史大夫。據說他個人曾使《書經》免于亡佚,所以他不能絕對地被描述為反儒家的人。他比賈誼更堅強,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務實的政治家。他勸景帝勇敢地對付諸王的挑戰;他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系的戰略和戰術;他力主采用為國家增加農業生產的措施。與賈誼一樣,他也很清楚秦的錯誤和缺點。
袁盎: 袁盎,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

竇嬰:竇嬰(?-前131)西漢大臣。字王孫。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竇太后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道表法里的黃老學說,為竇太后貶斥。后因罪被殺。(一說病死)
韓信:漢朝楚王韓信(?—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楚王、上大將軍。今淮安鎮淮樓東側建有韓侯祠紀念館。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后歸劉邦。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座駕:五明驥;
  兵器:魚腸劍;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井陘之戰,垓下之戰;
  官爵:無名小卒----郎中------連敖------伐楚大元帥------齊王-----楚王------淮陰侯。
劉邦:西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漢族,字季(一說原名季)。其父劉湍(劉太公),生有四個兒子,劉伯,劉仲,劉邦,劉交。劉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秦朝時曾担任泗水亭長。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起義,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為保存實力,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后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定都洛陽,后遷都長安。登基后,劉邦采取的寬松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八年。
  劉邦年表
  公元前256年,劉邦生于沛郡(今江蘇沛縣)。
  公元前209年9月,劉邦揭竿而起,加入秦末農民起義的大軍。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滅秦。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為漢王,并發生鴻門宴的故事。
  公元前205-公元前202,劉邦滅掉項羽,又先后征服其他起義軍,建立漢朝。
  公元前201年—前195年,劉邦經6年滅掉異姓王。
  公元前196年,呂后殺害韓信。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終年62歲,葬于長陵。


易中天 2012-06-28 10:18:25

[新一篇] 昆曲-1699桃花扇(青春版)

[舊一篇] 易中天品三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