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近日,一則名為“汽車占自行車道,初中生拍照被罵”的視頻備受網友關注。視頻顯示,在北京市海淀區雙安商場附近一處天橋下,一名初中生用手機拍攝了一輛占用非機動車道的私家車,遭到私家車上3女1男集體下車“圍攻”。盡管目前尚無法徹底理清事件的是非,但私家車占用非機動車道及“讀書讀傻了”的話題再度引發網友熱議。 一群成年人,情緒激動地沖著一個半大孩子嚷嚷,還不時向圍觀的人尋求支持,那個男的甚至還一度揮舞著胳膊迫近了那個孩子。看來,這個學生的行為,確實大大刺激了他們。 當然,也不排除這些成年人已經意識到理虧了,依然還在窮嚷嚷,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其實,從其“讀書讀傻了”之類的話語中,或可做出某種合理解讀。比如,占道停車并不占理,不過占道的多了去了,干嗎跟我們過不去?又如,學生總是習慣于從書本道理出發,遇事就犯傻,還沒有學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云云。 記者隨后的現場調查印證了占道停車的普遍;而日常的生活經驗也告訴人們,很多時候,面對種種明顯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事情,“更安全”的做法就是閃避。 這樣的心態乃至行為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在很長的時間里,鮮少看到類似這名學生這樣的“犯傻”行為。汽車不僅可以隨意停在人行道上,還常常鳴笛行進在人行道上。不僅如此,居民樓下大音量跳廣場舞的,公園里動輒把自己掛在樹枝上的,看到的人可能心里也會不舒服,但卻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更多的人,則以無原則的效仿、跟風,來減少個體的損失,并消除不平感。 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占道停車有問題,也不是不知道學生的舉動有意義,但只求不要觸碰我的利益。這種只圖一己之私,罔顧他人感受甚至侵害公共利益的做法,就是公民意識缺失的典型癥候。 也因此,視頻中這名學生的舉動無疑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現代社會的公民,理應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這個社會的公共責任有挺身而出、主動担當的意識。這種公民意識可以表現為對個體權利的維護,比如,學生認為停在人行道上的汽車妨礙了自己,而經由這種自我維權,又必然會呈現為對公共利益、對法律法規的捍衛。 而從社會心理的角度分析,一旦有公民肯站出來“犯傻”,則同樣會產生蝴蝶效應,帶動更多的公民行動起來,保障與促進公民權利。此前,媒體曾報道一個外國人逼退在人行道上行駛的汽車,而現在又有中學生“跟進”,可見,對公共社會的自覺監督,原本就存在于每一個公民的意識之中,只要有適宜的土壤和水分,自當蓬勃迸發。 當然,管理部門也應該反省,違法占道停車為何能成為一些人的習慣?那些城市管理上的缺位,不能總是指望“讀書讀傻了”的孩子們來補位。 一個正常的社會,固然需要越來越多的街拍“傻子”來捍衛公共利益,但也提醒大人們首先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從微觀層面搞好城市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從宏觀層面構建一個法治的氛圍,以避免一再滋生“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等等,從而使得公民意識真正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中普遍的心理認同與理性自覺。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47:0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