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鳳凰網讀書會第204期
中國文化精神——以兼和易中庸,拿辯證代虛無
中國文化精神的批判與傳承,在現代化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成為了愈發重要的公共議題。西學東漸的趨勢仍在繼續,而由此引發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也更加激烈;一方面,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下的進步觀念與線性思維,促使部分群體在向西方文化學習時,不加批判地對其予以全盤肯定;另一方面,文化保守主義者通常又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過度美化,對其固有弊端視而不見。通常這兩種極端思維在網絡論壇的公共議題討論上,分化得尤為突出,于是有人便以“五毛”、“美分”予以劃界。
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矛盾沖突的復雜性,自然不能以二元劃分和不可調和來解釋;但同時,缺乏自身文化立足點、無原則的調和,帶來的可能是更為嚴重的歷史虛無與社會虛無。兩者的會通議題,因此受到了中西思想界的共同關注。張岱年先生的《中國文化精神》,提出“綜合創造論”的解決方案,要求超越“單一中心主義”,要求中西文化的辯證綜合,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以創造精神從事綜合并在綜合的基礎上有所創造。”
今天,張岱年先生的弟子、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教授與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存山教授一道,為我們一起解讀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談一談社會當下中國傳統文化批判與傳承的議題。
30分鐘主題演講
60分鐘嘉賓對談
30分鐘讀者交流
陳來,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華朱子學會會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國際中國哲學學會(ISCP)副執行長(2002-2008);全國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宋元明清理學、現代儒家哲學。
李存山,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與《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哲學。
《中國文化精神》
張岱年、程宜山/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
◎中國文化最專業極通俗的國民常識書
◎國學大師通講中國文化精神的簡明備忘錄,中國人傳承文明創造新文化的國民常識書
本書以古今中外為參照,在歷史的長河中對中國文化的品格、得失與論爭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最通俗又極專業的講述,并闡明了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它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簡明系統地對中國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蘊含著歷史的智慧與哲理的啟迪,行文一氣呵成,敘述引人入勝。本書是學習中華文化傳統、理解中華精神品格最權威的頂級普及讀物,它對中國人繼承優良傳統、創造未來新文化有巨大的現實作用。是值得每個中國人擁有的國民常識書。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5:4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