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人類社會常理 中國就是領土強迫癥患者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前言
鐵血軍事
有一個笑話,中國人都是強迫癥患者,地圖上的還有一寸祖宗的領土沒有掌握的自己手中,必然渾身難受。
但從古代到現在一直追求著、維持著違背人類發展的統一,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ps:昨天由于后臺保存出錯,給大家閱讀造成麻煩了,小編心有不安唯有給大家貢獻更多精彩內容!
關注“鐵血軍事”,有趣有料內容及時分享!
一:中國的大一統情節
中國的大一統情結,我目前能查到的出處是春秋戰國成書儒家經典《公羊傳》,后來被秦皇漢武發揚光大。
人類歷史上的大帝國不在少數。例如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幅員遼闊,輝煌一時。但為何逃不過消亡的命運。
從古代到現代,從春秋戰國的百國混戰,到當前世界的百國混戰。
戰國七雄的領土面積、格局,和如今西歐大國面積極為類似。
歐洲如今啥樣,中國啥樣?
中國的大一統是如此的困難,甚至難以解釋為會出現大一統思想,而中國偏偏做到了,簡直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二:社會生產力決定統一
和古代歐洲一樣,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不足以支持一個類似中國面積的大國出現,歐洲的英法德,戰國七雄的領土面積,才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國家面積。
更進一步,古代中國的統一甚至不符合了人類發展規律!
中國統一是件逆天的事,但我們確實成功逆天了。
目前和中國面積類似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巴西——他們五個都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其中四個還是近現代移民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的國土開發程度極低,甚至不能開發。
而他們最終形成當前的面積,都在三百年左右,在中國面前,連重孫子都算不上。
古國中,保持大一統的,只有中國一枝獨秀。
近代完成統一的大國靠的是什么?答案是社會生產力!
只有近現代的社會生產力,才能支撐一個大國的穩定!
以當前中國為例,大陸的統一極為穩定,各個省份都有相互依靠,不能分離。我們不能沒有西北的能源,不能沒有西南的勞動力,不能沒有沿海的制造業,不能沒有兩湖的交通,不能沒有東北的糧食和重工業。缺了任何一個,全國人民都要跳腳。
這就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后果,整個中國連為一體,現代中國的統一不是領導或者階級可以決定的,而是社會發展、經濟分工決定的。
這就是大勢潮流的力量。
三:古代分裂的根源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都只有一種經濟模式,那就是農(牧)業。全家吃飽穿暖什么都不担心了。我們只需要一處風調雨順、適合耕種的土地,再也不需要任何個人或者勢力對我指手畫腳。
男耕女織的社會生產方式,構成中國古代最堅實的基礎,也是最恐怖的魔咒。
它就是中國不斷分裂的萬惡之源!
最簡單的道理,我吃不靠你,穿不靠你,不欠不賒,你憑什么對我指手畫腳?什么!還要交稅!
人類的農牧時代,就這么單純,一個自然人,在現代社會需要幾百萬人的社會圈來提供生活物資,在古代僅僅需要很少量的社會聯系就能活下去,這個聯系的最大范圍,或者說生活經濟圈,就是戰國七雄 / 歐洲大國的面積。
吃的穿的自己生產,每月趕集一次,就不需要和外界產生聯系,如果遭了災害,地方官老爺調集其他地方的糧食救災,也僅僅在這個經濟圈里處理,出了這個圈子,天皇老子也和我沒關系!
舉個例子,東漢末年,張魯盤踞漢中,截斷了西川和中原的聯系,西川益州經歷了劉焉劉璋兩父子的實際獨立狀態,外面打的天翻地覆,西川人民反倒生活滋潤,因為對中原的稅負都不交了,不打仗的話不滋潤才怪。
這也是劉備集團在益州始終不受歡迎的原因。
益州的人口面積,超過同期的西歐國家,完全有能力自足自給,這便是中國分裂的本質——對于地方勢力而言,有個皇帝,還不如沒有。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國家的面積。
這也是我前面說的那些大帝國崩潰的原因,人類中總會存在一些超凡之人,他們一旦掌權,就會做出驚人之舉,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蒙古帝國等等,在一些強勢領導人的掌權時,可以擴張到非常驚人的地步,超出了社會生產力的限制。
但超凡之人終極還是凡人,這些強勢領導人終極是要死去的,強勢帝國領袖在位,他們足以鎮壓蠢蠢欲動的地方勢力,但失去這些領袖后,新的領袖稍微軟弱點,地方勢力很快就揭竿而起。
還是那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吃不靠你,穿不靠你,不欠不賒,你憑什么對我指手畫腳!還要我交稅!你XX去死!
類似的例子很多,中國數次大分裂和改朝換代,都有地方勢力的影子。
漢朝的七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看上去都是皇族內部爭權,但實際上?都是地方勢力向中央叫板——我的地盤我做主,你XX滾!
四:中國的統一不科學
在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無法支持一個大帝國的長久存在。
國家只能那么大!否則管理不下來,必須分封出去。
人類社會產生的第一批國家都在水域附近,為何?因為交通方便,經濟可以相互交流,使得幾個部落不能分離,最終形成了一個個古代國家。
尼羅河的埃及,幼發拉底河的巴比倫,恒河的印度,黃河的中國,愛琴海的希臘,地中海的羅馬。
但這些國家對外擴張,失敗的不消說, 成功的就算擴大了領土,也不能避免的在國內形成幾個相互獨立的經濟圈,最終分裂。比如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滅亡,東羅馬照樣生活滋潤,既然如此,為什么了要出兵收復故土?耗費錢糧人力?甚至導致政權動蕩,中國在圖個啥?
古國中只有中國成功擴大領土,并支撐了下來,其中的艱辛,實在沉重。
這也是我的不解之處,中國為何會如此執著于大一統,
用現在的話說,這不科學!
近現代,大航海時代后人類的生產水平的提高,經濟分工出現,大國建立的物質基礎穩固,方才出現五個大國。
五:如何收拾分裂勢力
中國人的統一如此變態,中國人的意識竟然如此強大?居然能和社會生產力這種自然發展法則對抗上千年?
僅我所知,古中國存在的經濟圈包括:關中(秦地)、中原(河南)、華北、淮南、兩湖、閩浙、川蜀、兩廣、遼東、云貴等等
這些經濟圈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小國,它們僅僅在政權、信念、文化上統一,經濟(生產)上相互獨立。
對它們而言,頭頂上的皇帝除了戰時抵御外敵,黃河發大水救災外,就沒有任何作用。對于非黃河流域的諸經濟圈而言,皇帝更加沒用。
平日坐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還收稅,真是討厭!
于是,只要帝都方面稍不注意,這些地方就開始陽奉陰違。
特別是湖廣,糧食產量極高,完全自足。歷朝歷代,兩湖和兩廣都是“反賊集散地”(ps:小小調侃下,還望大家勿怪)。
那么帝都方面是怎么收拾它們的?
最開始的時候,帝都采用的是鎮壓,從秦朝到宋朝,帝都直接建立在最富庶的經濟圈里,直接控制中國最肥沃的土地,讓帝都保持最強大的狀態,隨時準備鎮壓地方作亂。
歷史證明,真不能太嬌慣地方經濟圈,最典型的例子是漢唐的滅亡。
這段時間持續了1500多年,直到明朝才有所改變。
帝都的注意力不再是鎮壓地方經濟圈叛亂,而是拉近差距
各個經濟圈不單單是不交流的問題,還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一家兄弟,一個富得流油,一個窮的要飯,這家肯定要散。
這個危機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隋朝,解決的方法是大運河,代價是隋朝滅亡、全國戰亂。
第二次是明朝,此時更加嚴重,經濟中心徹底南移,外加戰亂,北中國在經濟文化全面落后,以致后來科舉都不得不分區錄取,不然北方就要被剃光頭。
明朝的解決辦法是遷都北京!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帝都遠離最富庶的地區,逼近戰區,好比秦始皇把都城定在廣州!
在歐洲,這簡直天方夜譚,聽都沒聽說過,哪有統治者這樣搞的,所以我才說,中國的統一里程全是滿滿的血淚。
六:不可思議的統一
孔子口口聲聲要恢復周禮(分封邦聯制),他的儒家反而最后成了中國統一的思想基礎,大一統的思想源頭。
秦始皇為什么要統一六國?當時六國王室已經數百年的聯姻,類似如今的歐洲,公子扶蘇的母親,那個未在歷史留名的始皇后可能就是個楚國人,她多半因為反對滅楚被始皇帝干掉了!你可以想象秦始皇當年經歷了何等可怕的事件。
隋煬帝據說是為了享樂、炫耀,才修建大運河,引發戰亂,而這條運河溝通南北,反而成為了中國統一的大動脈。
中國唐后南富北窮,卻從來都不愿意放棄哪怕一寸的北方故土,。
朱元璋一個南方安徽人,卻對南北統一無比關心。
朱棣到底為何要遷都北京,他當時在想些什么?南方不穩定嗎?我看北方更加不穩定!
總之,這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思議的部分,但這些不可思議最終都推動了中國統一。
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中國很可能如其他古國一樣消亡。
至少在春秋時代,他的未來應該是和歐洲一樣,成為一個松散的邦聯。
今天的我們也應該和歐洲一樣,正在為了“華盟統一”無休止的扯皮。
但歷史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讓中國突破了生產力的限制,強行統一。
古人逆天,親,我們也要記得自己的大國夢!




鐵血軍事 2015-08-23 08:55:58

[新一篇] 這個人一輩子就干了兩件事 會武術的外交官

[舊一篇] 智勇雙全 魏復妙斬殺人惡霸(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