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中美之戰,打還是不打?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記得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時,有不少網友覺得無法理解,“崛起”為什么要用“和平”來限定?你看從葡萄牙到西班牙,再到荷蘭、英國,還有德國、日本,最后到蘇聯與美國,哪一個不是在戰爭中崛起?從大西洋打到印度洋,又從印度洋打到太平洋,最后打到天空、太空。近現代歷史上,確實沒有“和平崛起”的先例。有鑒于此,一些憤青本能地對“和平崛起”憤怒了,一些少壯派軍人也認為不打仗無法崛起,有人認為“和平崛起”是軟弱甚至是投降的表現。


這次到西班牙旅行,本來就帶著“大國崛起”與“和平轉型”的問題一路同行,正好又碰上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引起美、日覬覦甚至挑釁,加上中國網友一片喊打喊殺弄得好像中美必有一戰似的,因此,“戰爭”與“崛起”就占據了我的大腦。


如果戰爭無法避免,也不是不可以打,地球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軍事沖突,但開打之前,至少得評估一下輸贏以及目標、后果。中美之戰打起來的可能性當然很小,全面沖突的話就不是兩國之間而是地球的災難了。如果擦槍走火,頂多是局部沖突,互相試圖用自己的先進武器與戰術“教訓”一下對方。但這種局部沖突如果打贏了,就真能改變釣魚島的現狀嗎?用武力奪回有爭議的中國領土的想法實在是太傻太天真了。而如果輸了呢?


且不說美國身經百戰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就連日本自明治維新后也百戰百勝,唯一一次就是二戰中被美國的原子彈炸得稀巴爛,中國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和平的國家,過去百年除了挨打被侵略,幾乎沒有主動同外國打過仗,更不用說去侵略它國了。有人說,現在中國強大了,應該去打一仗,真正一洗百年之恥,真正崛起一次。


要不要打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打贏,總不能給中國百年屈辱史上再多添一筆敗仗吧?打不打靠意志,打不打得贏則靠宗教、思想與科技。在西班牙旅行期間,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引領歐洲那些大國崛起?如果說崛起靠戰爭,那么打贏戰爭到底靠什么?


毫無疑問,打贏戰爭靠的是堅船利炮,是發達的科技與經濟實力。但比高科技更不可忽視的則是宗教與思想的力量,這是我置身西班牙這個“小國”,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時想得最多的問題。


如果我們疏理一下的世界歷史上出現的大帝國,早期幾乎全部是打著宗教的旗幟南征北戰,最后成就強大的帝國。造船術與航海術固然對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崛起至關重要,但宗教在地理大發現與崛起中的作用卻必不可少。我們的教科書上一般都說,無論是地理大發現還是侵略、殖民東方,都是為了尋求財富與資源,這固然沒錯,但沒有“上帝”的指引,沒有宗教的精神激勵與物質幫助,恐怕歷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后來崛起的大國,包括英國、德國、日本等,同樣是高科技加上思想價值理念,如同宗教曾經誤入歧途(例如源自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與各種宗教征伐),思想與價值理念也曾把德國與日本帶上法西斯的邪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兩個超級大國依仗自己的高科技武器對峙四十多年,而最終決定他們勝負的正是各自的價值理念而不是誰擁有更多核子武器。蘇聯當初崛起是靠主張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理想,美國崛起則是高舉人權、自由和民主,并決意把它們推廣到全世界。


打贏戰爭需要先進武器與思想,大國崛起同樣需要這樣兩個條件。在科學技術與現代化武器上,中國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還相當大。那么,中國在價值理念與思想上呢?或者說,中國崛起依仗的是什么思想與價值理念呢?


到目前為止,中國“大國崛起”的動力與目標主要是“建立小康社會”,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兩條都非常棒,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期盼的,也是當局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但要靠這樣的“目標”去打贏戰爭,再接再厲弄出個大國崛起,恐怕就沒有什么力道了。再說,世界上有幾個大國是為了“建立小康社會”解決人民溫飽而最終崛起為世界大國的?


中國應該盡量避免戰爭,爭取“和平崛起”,走有中國特色的崛起之路。如果實在要打仗,則一定要在科學技術與思想、價值理念上下工夫,這兩者尤其是后者,絕對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可以在戰爭的磨練中逐漸提高和培養。沒有高科技的武器,也許可以靠戰爭的刺激逐步發展起來,可如果沒有先進的思想與符合國民追尋的共同的價值理念,一旦開戰,后果不堪設想。現在戰爭既是高科技武器的對抗,更是價值理念與民心向背的對決。



博客中國 2015-08-23 08:56:21

[新一篇] 一千年前中國究竟有多強大?(圖)

[舊一篇] 臺灣的亂象是民主太快造成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