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文:陶以暉
李后主李煜題書韓干畫晝照夜白。(維基百科公領域)
中國歷朝,一直都有童謠、讖語、民謠或石碑刻字,向人間暗示未來的吉兇禍福的征兆,而且在歷代史籍中多有記載,甚至記入正史中。例如,《史記‧周本紀》記載,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可見“童謠”預言在中國起源甚早。
從周朝往后看,每個朝代都能見揭示朝代興亡更迭,或暗示禍福起落、人事成敗的童謠。這些神秘的童謠,多在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頭傳出世間,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
中國歷代的童謠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尤其是有關一個朝代國祚的存亡、一個時代的動蕩變遷。中國的童謠,涵涉政治題材的童謠以中國神傳文字特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巧趣又神秘、時明又時暗的預言,字表看似淺白暢口,其實內含真意深隱,真相總是另有所指。實際上,指涉政治人與事的童謠常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一種容易在民間傳播開來的讖語,一種未來的預言。或乃是傳說,或乃是天意……
人說從“童謠”中可以看歷史!從歷朝末世童謠預言的應驗來看,可說它是對人間動蕩壞滅的預警。事過境遷,往事留痕;鑒往知來,掌握先機。回顧中國歷代童謠、讖語,看歷史上預警天機,若隱若現,冥冥不見解,因果安排有天意!耐人尋味……
唐朝之后亂世中的南唐(937年-975年),是十國中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國,定都金陵,極盛時統治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東部。南唐的儒學教化也比較興盛。《南唐書》卷十三《儒者傳論》說:“五代之亂也,禮樂崩壞,文獻俱亡,而儒衣書服,盛于南唐。”
李煜(公元937-978)在位十五年,是南唐第三位也是最后的君主,人稱李后主。李后主很有藝術天賦,工詩書畫音律,史有“詞圣”封號。
一日,近侍報說,都城金陵的街頭有一群兒童傳誦著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謠(《李后主童謠》):
索得娘來忘卻家,后園桃李不生花。
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
據古代史書《南唐近事》所載,這首童謠內容所說的都在往后應驗了,就像是一個預言,絲毫不差。
小周后比大周后小14歲,偶入宮探親,頗得后主母后--皇尊后的喜愛。大周后病逝,不久后主母后也去世,李后主在大周后病逝4年后,也就是開寶元年(公元968)封大周后的親妹妹為后,就是小周后。當時小周后年才18歲。
大小周后都是錢塘美女。小周后艷若桃李,氣韻生風,但是藝術造詣不能和其姊相提并論。李煜立小周后的時候,南唐國勢已經是江河日下。公元971年宋軍滅南漢后,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李煜原本鐘情藝術詩詞書畫音律,此時對國事更無心,在小周后的陪伴下,沉溺浪漫的藝術情致生活中,埋身風花雪月忘卻國憂。這就是童謠所“預言”的“索得娘來忘卻家”,意思是得了娘子來忘了家國。
公元975年,北宋大軍攻克金陵,俘虜了李后主,滅南唐。李后主和宮人被虜至北宋都城,賜“違命侯”受盡凌辱。后主在〈破陣子〉一詞,描寫彼時斯情斯景:
成了階下囚一般的“違命侯”被監禁,南唐絕統,這就是歌謠里所預言的“后園桃李不生花”。“后園桃李”對應李后主和美艷小周后的后代子嗣,“不生花”指絕了嗣統。“豬兒狗兒”用以影射紀年的地支,代指戌年(狗)和亥年(豬),“都死盡”是指這兩年出事了,死盡了。公元975年南唐亡國的這一年正是過完乙亥(豬)年。“貓兒患赤瘕”,貓兒害眼病,看不到老鼠,指南唐見不到鼠年(丙子年)了。
看了南唐李后主亡國史,童謠里所預言的事的確都應驗了。〈李后主童謠〉又是一首童謠讖語,預示了南唐之亡。
您看到什么天意?冥冥不見解,因果安排有天意!預警有天機……
天道雖無聲無息,然而中國古人早已觀察到地上人事與天道相感相應,如影之隨形。人間事象之禍福成敗,尤其是關乎一個大群體的命運,事發前總有天啟之征兆。童謠讖語可不也是慈悲的上天給人間的預警?!
@*
責任編輯:謝秀捷
2015-08-23 08:56:2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