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沒落:人類的文明又將何去何從!(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

    ——答《物演通論》讀者諸君

    本書冠名《物演通論》,是我貪求于終極追詢以及迷戀于哲學思辨的自娛產物。如果當初樸實一點的話,倒未若將它寫成《人寰大道》之類的普通學術著作,或者索性借用《存亡法則》等驚世駭俗的別號,而令之暢銷于書肆也說不定。換言之,倘若剝去本書的玄學迷障,則有關“人類的沒落”這個主題,是自始就隱含于全書的邏輯求證標的,最終也是不言而自明的論斷,并且這種沒落是在人類尚未問世以前就早已注定的結局,只不過,它的現象形態是以極度活躍和極端張揚的方式來表達或貫徹的罷了。我之采用哲學論證,就在于從根本上揭穿這個假象,好讓人們明白,看似生機勃勃的所謂“文明”存態,正是那個先決而等效的宇宙物演衰變進程的華彩落幕式。

    即是說,我在《物演通論》一書中所提出和論證的“遞弱代償原理”,其哲學推演的命題函項與終極結論,亦可轉換或引申為一般自然學及人文社會學的諸多具體問題,并明確顯示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不容忽視的內在聯系。

    它的自然學意蘊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一、一切宇宙物質或自然物類,依其發生學順序,必定呈現出衍存質量遞減、衍存時效遞短以及衍存穩定性遞失的排列梯度,且其載體屬性及結構狀態必定對應性地呈現為反比增益的疊加態勢。(卷一)

    二、所有感知屬性與知識體系,都不過是生物人種與其他自然分化物之間依存屬性耦合的邏輯模型,它非但不是對客體系統的本真反映,而且由以造成的依存可靠性或指示正確率必定呈遞降趨勢。(卷二)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

    三、大凡社會結構和人文現象,完全可以被納入自然物演序列之中加以考察,只要能夠找到恰當的參數,它甚至有望進行精確的定量分析,其所呈現的偶發性與動蕩態正是統一自然律的確定產物。(卷三)

    這里提示,現行的自然科學或整個自然學,其知識內涵及人文效用勢將發生重大變遷,借以適應日趨弱化的人類生存形勢或日趨危化的社會演運局勢。

    因此,我更關心的是由此導出的人文社會學問題。它涉及一系列非常嚴重的事態,而人們既往的認識和行為,恰恰是在加劇這類事態,或使某種不良態勢傾向惡化。其情形就像一輛正在疾速奔赴懸崖的馬車,駕車人毫無方向感,乘車人忙于相互傾軋,就連車上的學究群體也只顧一味地爭論著如何讓車跑得更快,仿佛他們將要到達某個十分愜意的目的地似的。換言之,人類對于自身在自然界的位置幾乎茫然無知,而整個學術界甚至對于“社會”這個運載體究竟屬于何物都摸不著頭腦,更不要說對它的“運動趨向”有所把握了。

    我無意再次復述我于哲學原著中早已闡明的系統論點,為了方便進一步研討,以下僅就后文有關的議題列出其前提性的綱目:

    一、遞弱演化:宇宙質量物態的演運趨勢傾向弱化與失存。

    二、無功代償:屬性揚升恰恰表達著反向代償的終極無效。

    三、精神屬性:感知智能代償只能導致載體依存陷于迷茫。

    四、社會結構:生物社會代償終將引發文明結構失序崩坍。

    五、單向演動:此種演動態勢注定是單向度的和不可逆的。

    針對人類的生存形勢或生存前景而言,可概括為三句話:

    自然趨弱,弱歸人性;

    精神趨知,知歸茫然;

    社會趨繁,繁歸動搖。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3)

    也就是說,無論怎樣看,人類的前途總歸是黯淡的。因為人類可以借助的主觀手段,無非限于“智能知識提高”和“社會結構變革”這兩項,然而,現在證明,它們不但是無益的,反而是有害的。故此,我在《物演通論》末章,曾簡捷地給出了某種很容易招致“虛無主義”或“無所作為”之誤解的結論。

    實際上,人類必將滑落于“想虛無都虛無不成”的窘境,亦即必將表現出“越來越有所作為”之浮囂,盡管這類“造作”或“有為”其實都不過是一系列無奈而短視的昏亂應對或臨機抉擇罷了——既往的人類文明史即如此流淌而下,終于漫溢成一片人性腐朽的沼澤地。

    于是,有一問不得不發:未來的人類如何才能一改此前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從而達致某種程度的自我拯救呢?

    這可是一個相當于扭轉“自然律”或再造“伊甸園”的上帝之舉!

    對于這類“壯舉”,人們早就屢見不鮮了。在我看來,可以這樣概括之:此前所有思想家的一切理論構思,無非造成兩種結果:要么完全不能實行,要么則在落實之后造成新一輪更嚴重的災禍。

    為此,關于“自我拯救”及其“限度”,我只想說一些最原則的話。這里首先需要澄清概念,所謂“自我拯救”,是指在操作層面上設法超脫“遞弱代償自然律”的擺布,竭盡人事,即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所謂“限度”,是指在認知層面上深心抱以“天道不可違”的見地,順其自然,即取“無為而無不為”的消極態度。這是孔子和老子的表里交融,是中國自身也未曾真誠履行的東方生存哲學之精要。大約只有如此,人類才能相對穩妥地走完往后那條荊棘叢生、危機四伏的險途。

    以下,借用講演提綱的方式陳述之。(該系列講座原定名為《人類文明的趨勢與危機》,分三大部分:一、文明危機的現狀與趨勢;二、人文危機的源流與原理;三、社會危機的前景與對策。本文主要摘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有關內容,但重點討論第三部分,即本文之“自我拯救的原則”及“自我拯救的限度”這兩個標題下的內容。當然,從根本上講,最關鍵的問題全在第二部分,那就不得不煩勞讀者去參閱《物演通論》全卷,或者,參閱本書下一篇文章《遞弱演化的自然律綱要》,亦可略見分曉。)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4)

    人類沒落的趨勢:

    先來粗略地審視一下“人類學”的進化軌跡和“文明史”的動態結果:

    從“人類學”的研究看,南方古猿生存了1600萬年;直立人生存了300萬年以上,據說已全部滅絕;現代智人僅僅生存了14萬年左右,他們就全面進入了在生物史上前所未有的、迄今不過1萬年左右的“文明生存態”。(新近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線粒體夏娃;雄性Y染色體的非洲M168、歐亞M9、東亞M175等;北京周口店猿人并非北京山頂洞猿人的祖先;此一假說更凸顯出十分不妙的“人猿進化遞衰梯度”。)

    這個既怪誕又荒誕的“文明生態”一開始就嶄露出猙獰的頭角:(“人文現象”由此彰顯。注意,我在前后文中使用“人文”一詞,不是一般狹義上與“神學”相對立的概念,也不是一般廣義上與“自然”相對立的概念,而是在更大尺度上看待“人類文明生存態勢”的簡稱,它不但不與“自然系統”對立,反而是整個“自然進程”的直接繼續和終末產物。)

    首先,當他們還處在與其他后生動物大致相同的“親緣氏族社會”階段之時,它們之間的領地性沖突和攻略,就呈現出致死性的同類相殘現象,這在其他物種中間是很罕見的。(雖然在原始氏族部落之間發生劇烈沖突的概率小于文明社會,然而一旦爭端肇啟,則最初俘虜是被全部殺掉的。)

    爾后,當他們學會用火,并為了收獲一點點自己播種的“草籽”(即糧食)而不惜大面積燒毀林地之時,他們對自然狀態的破壞力一下子就躍升到了其他任何生物億萬年也達不到的猛烈程度。(此前的生態變遷,要靠長時間積累。)

    再后來,情況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人群內部爾虞我詐,集團之間戰端迭起,社會災難層出不窮,我們根本不用多加描繪,只要看一下當時的賢哲,譬如老子,居然去贊美原始氏族社會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想見初誕之文明的一派丑態了。(當時中原文明區域狹小,周邊多是亞文明的氏族部落社群生態,老子應可直接觀察到兩種生存方式的明顯差別,以及文明與墮落的關聯關系。故有《道德經》八十章的感慨:“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復結繩而用之”、“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等,并將其贊之為“至治之極”。)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5)

    盡管已見濁氣沖天、亂象叢生,但那個時候,人世的總體還算安寧,至少絕沒有人類全體的生存危機,更沒有整個人種的滅絕之虞。可時至今日,情形就大為不同了。(即文明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又顯露出更為不妙的“人文進化遞衰梯度”。以下有關近現代以來爆發的環境污染、資源耗竭、氣候異常、生態破壞以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等問題的分述,均來自普通報章雜志或網絡傳媒的報道,由于它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故僅作扼要摘編。)

    環境污染問題:

    目前的污染物種類已達數千種,污染范圍遍及全球。發達國家近些年來的所謂“環境改善”,其實僅僅不過是“污染轉移”而已。(西方發達國家把易致污染的加工業逐步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由于制造成本低廉,他們的商品消費量及其廢棄污染物反而大幅度增高,以至于富國最終還要將垃圾都運往貧窮國家填埋處理。回想幾十年前,中國大部尚稱得起“山清水秀”之贊美,但如今江河濁臭,空氣刺鼻,酸雨滂沱,垃圾成山,城鄉各地的環境災難層出不窮。此情此景,簡直就是幾百年前“骯臟英國”與“霧都倫敦”的再現。看來,誰沾染上“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魔障,誰就免不了要墮入污泥濁水之中。)

    試看近百年來全球著名的“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上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卻絕不是最早發生的公害事件。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夏季)。美國西海岸洛杉磯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后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致使該市大多數市民患上了眼紅、頭疼等病癥。后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6)

    4.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俁病事件(1953年、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后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后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癥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1955年、1972年)。鎘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鎘”。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或食用澆灌含鎘河水生產的稻谷,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一個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誤,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脫臭工藝中使用的熱載體多氯聯苯,先是幾十萬只雞吃了有毒飼料后死亡,人們沒深究毒素的來源,繼而在北九州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著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2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7)

    9.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導致31人當場死亡。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監測到了核電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瑞典檢測到放射性塵埃超過正常數的100倍。10年后發現,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損失農業用地20%以上;放射性仍在繼續威脅著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約800萬人的生命和健康。20周年紀念時重新評估:綠色和平組織稱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90%;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已有27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癥,其中致死9.3萬人;專家稱消除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的后遺癥大約需要800年。

    10.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里內,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里以內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產。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將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從這個極短的時間段考察,總體上,越晚近的事件,危害程度越大;從發生地或發生源看,越先進的國家、越高新的科技,所造成的事態越嚴重。二者共同呈現出某種令人担憂的惡化趨勢。

    問題的嚴重性和驚人的數字:

    1986年12月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征詢16位世界著名研究學者關于21世紀議事日程的看法時,被采訪的大多數人指出:世界環境退化的嚴重性僅次于核毀滅的威脅。

    1987年初歐洲環境年活動發表了《關于歐洲環境狀況的報告》,把生態變壞和環境污染稱為“人類緩慢的死亡”。

    英國《每日電訊報》1988年11月15日公布蓋洛普民意測驗結果,公眾認為,環境污染的威脅不亞于第三次世界大戰,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8)

    近一個世紀以來,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幾乎增加了30~5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達210億噸以上,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由19世紀上半葉的270×10-6增加到1980年的344×10-6。預計到203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還要增加一倍,達到680×10-6。)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也在急劇增加。(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濕空氣時即轉化成硫酸與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的pH值降低到正常底線之5.6以下,這種雨稱為“酸雨”。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濃度很高時,可以使降雨的pH值低到3左右。目前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圍正在日益擴大,酸度也在不斷增加。1998年竟見南極出現酸雨,pH值最低只有4.45。)

    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專家當時預測,到2000年全世界通過下水道和工業管道排放的污水量將達到16000億~21000億立方米。水質污染導致發病率上升,水生生物死亡,由它引發的飲用水危機正席卷全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1980年發展中國家約有3/5的人很難獲得安全飲用水,約有18億人由于飲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脅。每天約有2.5萬人的死亡與飲用受污染的水有密切關系,發展中國家兒童死亡的4/5歸因于喝不潔水有關的疾病。)

    嚴重的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類的體質和健康。(僅以中國1991年的統計資料為例,人口總死亡率為670/10萬,比上年增加0.5%。國內外研究表明,癌癥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尤以肺癌與大氣污染的關系最為明顯。目前中國大城市癌癥死亡率為129.9/10萬,中小城市為104/10萬。而在癌癥中以肺癌死亡率最高,肺癌高發區大多集中在工業發展較早、經濟密度較高、大氣污染較重的地區。其中,大城市為35.2/10萬,中小城市為23.7/10萬,分別占癌癥死亡的27.1%和22.1%,且呈明顯上升趨勢。)

    僅在20世紀,全世界由于環境問題造成的難民人數就有1300萬人,接近由于政治動亂和戰爭造成的其他難民人數的總和。

    人類原是自然環境的產物,污染環境無異于將承載和滋養人類的地球改造成一個“天體墓穴”,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才有能力來實現它、完成它。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9)

    氣候異常:

    涉及多方面: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厄爾尼諾現象和海洋洋流紊亂;臭氧層破壞;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單純的氣象變化如奇熱、奇冷、干旱、暴雨、冰雹、颶風等還是次要的,還是可以耐受的,麻煩在于由氣象變化引發的、或與一般氣象變化無關的其他災害,著實令人難以承担。)

    第四紀冰河期結束后,雪融造成陽光反射量降低,地球氣溫進一步回暖,人類文明依此氣候為參照而確立。工業化時代以來,氣溫升速大增,僅近百年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10~20厘米。(第四紀冰期時,地球年平均氣溫比現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陸為冰雪覆蓋,冰川面積達5200萬平方公里,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約130米,當時亞洲大陸與美洲大陸相通,白令海峽呈現為“白令路橋”,現代智人即經此進入美洲大陸,后謂之“印第安人”。自然冰期的形成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運行周期有關:1.運行到近銀心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2.通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

    二氧化碳等引起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明顯變暖。(自18世紀產業革命以來,煤炭和石油的大規模開采和使用,導致碳排量直線上升,迄今所消耗的地下儲存能源已相當于同時調動了十顆太陽,須知地球上的生態平衡是在一顆太陽的能量配置下達成的,如此驟變,天地何堪?有專家預測,到21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從而導致南北極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熱膨脹,就會使地球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勢低洼的島嶼和島國將葬入海底,地球上的許多沿海城市,如上海、倫敦、紐約等將被全部或部分淹沒,數億沿海居民將被迫遷居。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海拔不到4.5米,面積26平方公里,2002年已經開始有計劃地遷移居民。)

    如果兩極冰蓋全部融化,陽光反射量會進一步降低,僅此一項因素就會導致全球氣溫再升一個臺階,海平面最終會上升60米以上,將淹沒占人類80%的人口所居住的沿海400公里區帶。而兩極融冰現象目前正在日益加劇。(此外,由于二氧化碳等引起的“溫室效應”,地球變暖將造成不少國家和地區干旱少雨,蟲害增多,農業減產,從而又會引發全球性的糧食危機。)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0)

    更為糟糕的是,由于北極圈水溫驟升,冰層解凍,促使北冰洋海底以及西伯利亞凍土層下的數百萬噸水合甲烷開始逸散,學界稱之為“北極甲烷定時炸彈”。(美國加州科學家發現了沉積物中的嗜甲烷細菌化石;2003年2月美國《科學》雜志刊登文章,研究人員發現了某些直接證據,表明海底甲烷的大量釋放與4萬年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周期相一致。由于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因此專家們普遍担心,氣溫上升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現在還沒有真正顯示出來。)

    有關專家提出,以西方工業化之前為基準,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達2℃以上,則前述之“甲烷定時炸彈”將被引爆。(屆時一切人為的節能減排措施勢必全部失效,真正意義上的氣候災難由此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綜合破壞性效果有可能全面危及人類在地球上繼續生存。據研究推測,按現行靜態排放量計算,這個可怕的時間節點大約就在2015~2030年之間。如果要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必須從現在開始,世界各國的碳排放量一律或平均下調70%~90%才行,這無異于要讓世界經濟體系立時陷入全面崩潰。實際的情形是,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連《京都議定書》那樣的極低限制條款都不肯接受,而發展中國家更沒有意愿也沒有道理在這種國際形勢下單方面減排,從而自行斷絕其消除貧困的前途。如此一來,試問人類還有多少自救的時機可供蹉跎?)

    簡談“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圣嬰”的讀音,由于秘魯沿海有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斷地從深層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類和其他營養成分帶到海洋上層,成為眾多魚類的生活區域,自然也就造成了聞名于世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會侵入,引起秘魯沿岸海域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每隔幾年就會在圣誕節前后發生一次。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異常現象稱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不久,還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緊跟厄爾尼諾的步伐,不過它的作用與厄爾尼諾相反,并同樣會引起另外一系大范圍的對應性氣象災難。自上世紀后半葉以來,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成為擾亂環太平洋氣候乃至全球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1)

    簡談“墨西哥灣暖流”。(墨西哥灣暖流系指從墨西哥灣開始,沿北美洲東岸北上,再向東橫貫大西洋至歐洲西北沿岸,最后穿過挪威海進入北冰洋的暖流系統。分成兩股分支,北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支經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它規模巨大,寬100多公里,深700米,總流量每秒7400萬~9300萬立方米,流動速度最快時每小時9.5公里,200米深處流動速度約每小時4000米。總流量約等于世界河流總流量的20~40倍。灣流水溫很高,特別是冬季,比周圍的海水高出約8℃。剛出海灣時,水溫高達27℃~28℃,它散發的熱量相當于北大西洋所獲得的太陽光熱的1/5,足以使高緯度的歐洲西北部也成為溫暖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亞洲東岸和北美東岸氣溫要高出15℃~20℃。現如今,全球氣溫升高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等,正在使這股關乎全球氣象平衡的大洋暖流被嚴重擾亂,它可能引發某種局域性乃至大范圍的“小冰河期”或“假性冰河期”現象,美國電影《后天》夸張描繪的危象就是它的極端前景。)

    簡談“臭氧層淡薄化”。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氣中,但實際含量小于大氣的十萬分之一,如果把大氣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在一起,僅僅有3公分薄的一層。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中的波長300m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中波紫外線(波長290~300mm)和全部的短波紫外線(波長<290m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只有長波紫外線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線能夠輻射到地面,長波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中波紫外線輕微得多,即相當于它阻擋了太陽99%的紫外線。目前已知氯氟烴類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主要用做氣溶膠、制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質及其他活性基團是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由它們釋放出來的一個氯原子就可以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臭氧層若被銷蝕,將造成地表紫外線增加,紫外線能夠破壞包括DNA基因鏈在內的生物分子結構,即足以從根本上摧毀生物系統的生理生化基礎。另外,海洋浮游生物也將面臨致命影響,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食物鏈第一環,它將使海洋生態系統乃至全球生態系統遭受根本破壞。可以說,這個薄薄的臭氧層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第一層皮膚或第一層保護膜,5億7000萬年前的寒武紀顯生時代以及4億年前的全部陸生生物的出現,即與氧化型大氣和臭氧層形成有關。自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發現大氣臭氧濃度有減少的趨勢。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2)

    1985年英國南極考察隊在南緯60°地區觀測發現臭氧層空洞,2000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已達28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4個澳大利亞。近年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多次發現達到地表的太陽紫外線輻射量大幅增高,以至于兩國政府不得不通過各種媒體告誡國民謹防日光灼傷與皮膚癌變。

    上述種種,尚不是“氣候異常”現象的全部,很多問題只有在氣候條件繼續異變的情況下才會逐步暴露出來。但眼下的惡劣形勢,尤其是其發展趨勢,已經明晃晃地刻畫出了一條導向深重危機的前途。

    生態破壞:

    涉及農牧業過度發展;濫砍濫伐;土地荒漠化;物種大規模滅絕;人類男性精子數量劇減;等。

    生態危機的后果比一般戰爭更可怖,它的毀滅性既超越于種族,也超越于物種,其涵蓋范圍幾乎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歷史的經驗說明,一個國家可以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起來,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和日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被破壞的自然環境中迅速崛起。只要翻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現在世界上那些最荒涼、最窮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經是最繁榮、最昌盛的地方;現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貧苦、最艱難的人民,在古代,他們的祖先在某一段時期都曾經為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由興而衰、由富而貧呢?我們再看一看世界文明發展史:從現代智人起源于東非并長期無限度地索取于中非(撒哈拉大沙漠此后才形成)而終于不得不遷徙于北非以遠,到古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希臘文明;從古印度文明,到中國的西域樓蘭文明,再到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我們研究一下這些文明的歷史足跡,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這些文明的興衰都和它們所在地區的森林的數量、植被的分布以及土地的荒漠化程度有關。]

    自農業文明以來,人類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科學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世界潮流使這種破壞變本加厲,呈現出層層推進的加速度惡化態勢。(美國系統哲學家拉茲洛在1992年提交羅馬俱樂部的報告中指出,如今世界可耕地的面積不斷減少,因化肥和機械使用而導致的土地的貧瘠化日益嚴重。“現有耕地的地力正在下降,再也不能通過進一步增加化肥用量得到補償”。這還只是現代農業技術進步中最不起眼的一項損害。)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3)

    森林毀壞情況。就全球范圍看,目前各類林地覆蓋面積大約為48.9億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1/3,而林地損失每年達1200萬~2000萬公頃。[此前,1990—2000年每年減少940萬公頃,呈明顯遞增態勢。歐洲國家被酸雨損害的森林已超過50%(古時歐洲大陸完全被森林所覆蓋,以致農墾都很困難,這是導致歐洲農業文明自古就不太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世紀后開辟遠洋海路,才使歐洲陡然振興)。亞洲和美洲因濫砍濫伐情況更糟(從印度尼西亞到中、越、印、泰、柬、緬,從巴西到秘魯、智利、阿根廷等,近一個世紀以來,森林面積平均減少25%以上)。非洲每年砍伐的森林達270萬公頃,而伐后造林卻很少(其中,埃塞俄比亞過去森林覆蓋率高達50%以上,是一個木材輸出國,到1960年森林覆蓋率卻降至16%,20年后即1981年又減至3.1%,目前已所存幾無)。]

    再看熱帶雨林。1980~1990年,每年以平均1540萬公頃(0.8%)的速度縮小。[1990年末,熱帶森林的面積估計為17.56億公頃,其中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占52%,非洲占30%,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占18%,熱帶森林的一半集中于巴西、扎伊爾、印度尼西亞和秘魯四國。巴西擁有世界著名的亞馬遜原始森林,那里蘊藏著世界木材總量的45%,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林區,被稱為“地球供氧的超級肺”,覆蓋巴西337萬平方公里(3.37億公頃)的土地。自從16世紀開始開發森林以來,巴西東北部大西洋北里奧格朗德州,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在中西部僅1969—1975年就毀掉了1100多萬公頃森林。近年來,亞馬遜地區濫伐森林的速度仍在加快,使巴西森林面積已從占全國總面積的80%減到40%,比400年前少了一半。]

    “土地荒漠化”現象伴隨著現代農業與濫砍濫伐的進展,而日益凸顯為地球物候容貌上的一片片癬疾和潰瘍。(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盡管各國人民都在同荒漠化抗爭,但荒漠化卻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于整個愛爾蘭的面積。到20世紀末,全球已損失約1/3的耕地。)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4)

    在人類當今諸多的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對于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中國荒漠化形勢也十分嚴峻,根據1998年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辦公室等政府部門發表的材料,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根據文獻,我國西北地區從公元前3世紀到1949年間,共發生有記載的強沙塵暴70次,平均31年發生一次。而新中國成立以來50年中已發生71次以上。)

    關于“物種滅絕”問題。首先,必須明白,“生物多樣性”受損是生態系統受損的最尖銳指標,它直接在自然標尺上指示著“人類存亡”的刻度。[已經滅絕的物種是指過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沒有被肯定地發現的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行將滅絕。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來自歐洲、澳大利亞、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學家們在對占地球表面面積20%的全球六個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個驚人的初步結論:由于全球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在未來50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將遭到滅頂之災。他們預計,在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萬個物種滅絕。以珊瑚蟲為例,其屬腔腸動物門珊瑚綱,骨殖為碳酸鈣(即喀斯特地貌之源),集聚成珊瑚礁,乃原始海洋生物,對環境要求并不十分苛刻。然而當代的環境變化,如氣溫升高、水質污染等卻對其造成進行性損害,并最終導致珊瑚礁白化和死亡。1998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導致印度洋的珊瑚礁大面積死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已經約有600平方英里珊瑚礁死亡,聯合國統計世界有近1/3的珊瑚礁已經消失,而且預測到203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60%以上。它預示著特別強健且特別遠隔于人寰的海洋低等生物也開始面臨全面危機。]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5)

    地球上共發生過六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與人類文明史同步發生,工業革命后加速,近百年最快。[自寒武紀前多細胞生物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五次:第一次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85%的物種滅絕(與全球氣候變冷、海平面降低、洋流和大氣環流劇變等有關)。第二次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創(伴隨以古地貌和生物界的劇變、陸相地層發育、陸生植物和兩棲類出現)。第三次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既往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與西伯利亞“地溢玄武巖”事件有關,它相當于人類所知最大規模火山爆發的15000倍,大量噴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硫酸雨,所噴出的二氧化碳6倍于當前量,造成地球氣溫驟然升高15度,溢出的熔巖覆蓋地表上千平方公里)。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80%的爬行動物滅絕(一說大西洋中央火山噴發;另一說仍為小行星撞擊;尚無定論)。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造成大約50%的物種滅絕,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恐龍(與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灣、裸蕨與被子植物更替等多種因素相關)。迄今,總計下來,包括集中爆發或零散變故,共造成99.9%以上的物種滅絕(著名生物學家格蘭特估計,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約有16億至160億種之多,按40億比現存之400萬計為0.1%)。但切莫忘記,它經歷了數億年的時光。]

    自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加速期。(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全球每年有6萬個物種滅絕,比自然滅絕速度快近千倍。最著名的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臺灣云豹等物種已不復存在。當然還有中國華南虎。近400年間,生物生活的環境面積縮小了90%,物種減少了一半。要知道,修一條公路就足以阻斷蝴蝶的基因交流,更不用說藏羚羊、獅子、老虎這樣的大型動物了。尤為嚴重的是,連生命力極強、分布范圍極廣的昆蟲也正在快速消失。托馬斯說:“昆蟲物種量占全球物種量的50%以上,因此它們的大規模滅絕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說是個噩耗”。這標志著生物滅絕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將會進一步惡化。物種大滅絕通常會造成新物種更替,如泥盆紀大滅絕促發陸生植物和兩棲類動物勃發;白堊紀大滅絕促進哺乳動物興起等。但,本次難有正常新物種再生,因為早已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6)

    第六次大滅絕目前還在進行中,“人類”既是其罪魁禍首,也極有可能成為生物史上規模最大、最悲慘的自殘對象——這一點很別致:他們是唯一自取滅亡的物種。

    人口爆炸:

    世界人口增長率的急劇上升和人口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現狀。(距今400多年前,世界人口約為4億左右,而1990年約為52億人,預計2050年將達89億~100億之間。人口數量翻番時間越來越短,世界人口從5億增至10億用了200余年,從10億增至20億用了100多年,從20億增至40億不到70年,估計再翻一番只需35年。照此計算,300年后地球上的人將會有36000億之多,屆時每個人的生存空間僅夠其在擁擠的肉林中踮起腳尖直立喘氣而已,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一個悲慘的玩笑。)

    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正在毀滅性地消耗地球上的資源,人口增長將使資源以更快的速度耗盡,此外還有人均最低污染量的問題等等,總之,它會使前述的所有麻煩都成倍增長。(世界各國和人類全體都在爭取經濟增長,但,僅按現在第三世界人口推算,如果他們都要達到美國目前的人均生活水平或人均資源消耗,則至少還需要5~7個地球。可以預見,隨著人口數量繼續上升,人與人、國與國或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國際政治和人類社會的緊張度亦將大幅升高。)

    有人經過精密計算,認為地球可養活人口數量還大有余地。此乃書生之清談,因為沒有人甘愿僅僅維持在不被餓死的生存底線上,也沒有人能夠不爭取其視野所及的最高生活水準。發此議論者是假設人可以當豬養。

    又有人計算,認為按照既往科技水平的提高速度,人口繼續大幅增加也無礙于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但他忘了科技發展與資源消耗是同步進行的,科技是軟實力,資源卻是硬指標。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7)

    我倒以為,人口的自然限度在于“生態型繁殖力衰竭”和“社會型養育力衰竭”。但這無疑是更可怕的后果,此前那種一過性的人口暴漲只會加速其到來。(“生態型繁殖力衰竭”是指男性精子數量下降,“社會型養育力衰竭”是指育后經濟成本暴漲,這兩種危勢目前均已顯露端倪。詳情容后另議。)

    資源耗竭:

    資源短缺乃至耗竭的局面正在逼近:石油危機,水危機,礦產資源危機,土地資源危機,甚至空氣資源危機等。(君不見,英國早已有人從大西洋中部制取空氣罐頭販賣于倫敦街頭!)

    先看能源危機。(關于石油,有人說夠用50年,有人說夠用100年,總之短缺型危機已通過市場價值體系引爆。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3.011美元一桶,歷經1978年、1990年和2007年等四次石油危機,目前最高價已至147美元一桶,35年漲價48倍多,而且引發劇烈的經濟波動。)

    再看水危機。(地球上的水,乃是原始地球形成階段獲自天外的氫氧化合物,本屬宇宙資源,在地球的行星條件下無以自發生成,故其是不可再生的。其中海水占97.3%;大氣中水占0.002%;陸地淡水占2.63%,其中77.2%是兩極冰蓋或固體冰川,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實際可利用的僅占淡水資源的0.3%或總水資源的十萬分之七。糟糕的是,就這么點可資利用的地表淡水資源,95%以上已被污染且日益加劇。)

    常規礦產資源如銅鐵鉛鋅鋁錫等。(雖然總量還算豐富,但可開采富礦急劇減少,開采成本增加,價格之暴漲足以抵消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全部收益。)

    稀有礦產資源如鈾礦或稀土資源。[地球蘊藏總量極低,但,1.科技和制造業越發展,對它的需求量越大;2.由于它們與人體組成元素(碳、氫、氧、氮、硫、磷)的周期排位遠隔,因此造成的污染損害極大。]

    盡管如此,在我看來,資源短缺,尤其是能源危機,其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麻煩在于由它激發的科技沖動和能源形態更迭,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問題(后面另談)。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8)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包括核武器,生化武器、太空武器、激光武器、電磁波武器,甚至基因武器等(足以把整個人類毀滅數十次)。

    先看核武器。[屬于質量轉換的能量,包括核裂變型的原子彈及核聚變型的氫彈,目前全世界的人均分担當量約為2.5噸梯恩梯。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為8×1013焦耳,比1千克梯恩梯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目前制造的各種核武器,最大的其梯恩梯當量超過1000萬噸以上。(比較二戰投放日本的原子彈:廣島,梯恩梯當量1.5萬噸,是目前單顆當量的1/600不到,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0人當日死亡。長崎,梯恩梯當量2.2萬噸,23萬人口中有10萬余人當日死傷或失蹤,城市60%~70%的建筑物被毀。日后統計,加上后遺癥死亡者,兩市死亡人數共計37.5萬人。)尤為可怖的是,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核大戰情形下,集中和大量地使用核武器,將會造成全球范圍的“核冬天”,即輻射性核灰塵彌漫乃至覆蓋整個地球大氣層,以至于連陽光都不能灑向地面,從而使遠離戰區的人們也難逃滅頂之災。]

    核彈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三相氫鈾彈(氫彈的外層又加一層可裂變的鈾-238,形成裂變—聚變—裂變之三相反應)、反物質彈(正在研制)等等。

    威力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輻射排序:中子彈>氫鈾彈>氫彈>原子彈;

    污染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而且,目前戰術核武器大興,種類繁多,甚至可放入常規炮膛中發射,其梯恩梯當量最小的僅1000噸或更低。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貧鈾彈早已使用,并因無制止條款而將花樣翻新地繼續使用。)

    另看一組數據:

    美國:核試驗次數超過1030次。擁有約1.2萬枚核彈頭。

    蘇聯:核試驗超過715次。擁有約2.8萬枚核彈頭,拆除約1.8萬枚。

    英國:共進行45次核試驗。擁有約400枚核彈頭。

    法國:核試驗180多次,擁有約510枚核彈頭。

    中國:核試驗40余次。

    中國、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鮮擁有數量不詳,日本等多國為潛在核武擁有國。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19)

    2002年1月8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核態勢評估報告》,第一次將冷戰后美國可能進行核攻擊的對象明確為7個國家,中國首當其沖。

    2008年8月,美國在波蘭建反導基地,引發俄國做出強烈的核預備反應。

    李登輝一度主張重視研發核武器。直到現在,臺灣仍保有核武計劃所需的完整藍圖及數據,甚至不能排除它已有核彈。

    南亞是另外一處核戰爭的火藥桶,印度、巴基斯坦雙方事實上存在著某種安全困境,穆沙拉夫曾調動核武器于克什米爾邊境。

    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勢不兩立,伊朗等國有研發核武傾向,成危難之地。

    朝鮮擁有核武器,朝鮮半島的平衡將被打破。

    美蘇宣稱必要時即使用;其他各國不言自明;恐怖組織一旦擁有將會立即使用。(此外,還有隨時可能發生的失控情況,如古巴導彈危機或意外事故等。)

    從趨勢上講,技術障礙將逐漸消失,任何國家和組織遲早都一定會擁有核武器,所謂“核不擴散”注定只是一個短暫的幻想。(這才是最頭疼的問題,它使下面那條“歷史事實”不免變成“歷史死結”: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程度與人類社會的安全維系程度成反比,或者說,人類社會的總體發展程度與人類社會的系統離亂程度成正比。瞧瞧現在的恐怖主義斗爭方式,已經使戰爭完全沒有了前后方之別以及軍隊與平民之別,也完全擺脫了任何戰爭法或戰爭游戲規則的約束,隨著社會分化和利益紛爭的繼續復雜化,未來還不知道會生出什么更離奇、更殘酷也更具有滲透性的沖突樣態呢。)

    再看生化武器,即過去所謂的“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自一戰和二戰被使用以來,目前各國都能制造,而且損傷性越來越大。(化學武器包括:1.神經性毒劑。作用于神經系統的有機磷酸酯類劇毒,如塔崩、沙林、棱曼等。2.糜爛性毒劑。引起皮膚起皰糜爛,讓人緩慢痛苦地腐爛死去,無特效藥,如芥子氣、氮芥和路易斯氣等。3.窒息性毒劑。損害呼吸器官,造成急性窒息,其代表物有光氣、氯氣、雙光氣等。4.全身中毒性毒劑。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如氫氰酸、氯化氫等。此外還有刺激性毒劑、失能性毒劑等等,不一而足。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0)

    細菌武器包括:1.細菌類生物戰劑如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2.病毒類如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3.立克次體類如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4.衣原體類如鳥疫衣原體等。5.真菌類如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6.毒素類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這類武器早就已經被使用,最初的戰例是1346年韃靼人進攻克里米亞戰爭中利用拋入鼠疫患者尸體攻進法卡城,后來導致整個歐洲發生黑死病,100年間奪去2500萬人命,人口驟降25%以上。再有,18世紀英國侵略軍在加拿大用贈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辦法在印第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致使土著人滅絕性死亡。到20世紀的連續兩次世界大戰中,生化武器更是被各國廣泛使用。目前,不管表面上說得如何好聽,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中等以上國家敢于真正杜絕這方面的研究、生產和儲備,而且到底現在都搞出了什么怪名堂,誰也說不準。)

    眼下,更文明的人類也變得更惡毒了,讓我們看看正在研制的基因武器。[基因武器(geneticweapon),也稱“遺傳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用類似工程設計的辦法,按需要進行基因重組,在一些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對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它能改變非致病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產生具有顯著抗藥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種生化特征上的差異,使這種致病菌只對特定遺傳體質的人們產生致病作用,從而有選擇地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可謂之“人種炸彈”,是典型的種族滅絕行為)。其分類有:1.微生物基因武器(如上所述);2.毒素基因武器(選擇性生物劇毒);3.轉基因食物(利用基因技術對食物進行處理,制成強化或弱化基因的食品,誘發特定或多種疾病);4.克隆武器(利用基因技術產生極具攻擊性和殺傷力的“殺人蜂”、“食人蟻”或“血蛙”、“巨蛙”類新物種,再利用克隆技術復制,遠比齊國的田單火牛陣恐怖);等。]

    目前許多國家都在加緊進行這類研究,并已有所突破。(如美國已完成了把具有抗四環素作用的大腸桿菌遺傳基因與具有抗青霉素作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基因拼接,再把拼接的分子引入大腸桿菌中,培養出具有抗上述兩種抗生素的新大腸桿菌。俄羅斯已利用遺傳工程學方法,研究了一種屬于炭疽變體的新型毒素,可以對所有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眼下找不到任何解毒劑。據傳,以色列正在研制一種僅能殺傷阿拉伯人而對猶太人沒有危害的基因武器。)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1)

    基因武器殺傷力極強,遠非上述的生物戰劑所能比擬。(據估算,用5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效能遠遠超過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某國曾利用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種病毒的DNA分離出來,再與另一種病毒的DNA相結合,拼接成一種具有劇毒的“熱毒素”基因戰劑,用其萬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貓;倘用其30克,就足以使全球近70億人死于一旦。)

    正因為如此,學界普遍認為,這是遠比核武器更為可怕的毀滅性武器,難怪有人將“基因武器”稱為“世界末日武器”。(隨著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普及,有人預測基因武器將在5至10年內出現,這就是為什么會有種種危言聳聽之談不斷浮現的原因,其中包括諸如史蒂芬·霍金等著名科學家都曾預言,人類面臨百年以內滅絕的危險。我不想把事情說得這么嚴重,但至少不能忽視其中業已暴露出來的趨勢性危機或危亡化趨勢。)

    莫里斯曾在《裸猿》一書中說:“動物的內部爭斗總是有限的、受到控制的。越是兇猛的動物,越是擁有致命捕獵手段的動物,在內部爭斗時就越有自制力,越不會置同類于死地。這才是真正的‘叢林法則’。那些不遵守這一法則的動物種類在很久以前就全部滅絕了。”那么,什么是“文明法則”呢?“文明法則”較之“叢林法則”究竟是更柔和還是更兇殘了呢?不遵守“叢林法則”的文明人會不會同樣面臨甚至更快地面臨物種無法存續的絕境呢?(克勞塞維茨在其《戰爭論》一書中曾經對文明社會的戰爭法則作過如下總結:“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而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制的。”——這就是“文明法則”與“叢林法則”的根本區別!看來,“叢林法則”被自然選擇的天條所規范,其目標是為了生存;而“文明法則”被貪婪險惡的意志所驅策,其目標是為了死滅。)

    鑒于上列事實,讓我們換一個發問方式:何以人類的文明進化程度越高,他們的生存危機反而會越嚴重呢?或者再問,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2)

    人們一般仍然認為,這只是人類文明化進程中的個別失誤;不僅如此,全世界的主流意識都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或唯一辦法就是進一步提高全人類的文明化程度。是這樣嗎?

    那就讓我們接著再來看看“文明的進化與危機的積累”之間的關系。

    時至今日,某種與文明發展進程相關的系統性危機已輪廓初現。

    所謂“系統性危機”,是相對于“局部危機”或“危機個案”而言的,它指該危機的內在性、傾向性和進行性的總體特征。

    譬如,一般認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氣候變暖等現象,只是任一國家或地區工業化初期的臨時問題,是某種可以隨時糾正的短期失誤。

    再譬如,也許我們有辦法制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被實際運用,或者毀滅性武器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制衡性力量。

    此外,像能源和資源危機,解決的辦法就蘊藏在人類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之中,科技力量有望化解人類現在和未來所可能面臨的一切難題。(表面上看,這話似乎有理。譬如,人類若借助“可控核聚變”或“氫能源替代”等辦法,徹底解決了自然能量的調動問題,則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原理”,所有資源短缺問題應該都不存在了。但問題是,有誰估量過、或有誰能夠預先評估,它又會帶來哪些更嚴重的后果呢?)

    也就是說,“系統性危機”并不會因為某一個或某一類問題得到解決而消失,它恰恰是在一步步解決問題的歷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

    在人類文明史上,“系統性危機”的實際表現如下:

    Ⅰ.一萬年來的農業文明導致生態危機漸進積累。[農業文明的發展和農牧業技術的進步是人口爆炸問題的基礎,而人口暴漲又是所有生態問題的基礎(馬爾薩斯原理簡介:“生物繁殖量”與“生物現實生存量”之間的關系;“吃飽飯”與“人口問題”乃至“生態問題”的關系,即“裸猿”這一種動物擠掉了其他各類物種的生存空間)。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江河泛濫、荒漠化擴展等都是從農牧業文明開始的。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肇始于毀林開田,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一直呈線性遞增趨勢。僅以黃河水土流失為例:250萬年前帕米爾高原隆升,阻擋印度洋暖濕氣流,西北高壓氣流持續,帶來黃土厚積,此前東亞西北呈湖泊串連的濕地貌,統一河體形成于數萬年。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3)

    豫晉太行山以東皆為海床,泰山山系乃大陸架淺海之孤島,河北、山東兩省屬黃河積淀填海而出,華北黃淮平原亦由此沖積而成。春秋前后,黃河水尚較清澈,《詩經·魏風·伐檀》載:“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所指就是黃河,故漢時才有“黃河”之稱謂。有研究證明,山東森林覆蓋面積原有49%以上,至始皇封禪時,泰山無樹,故令“無伐林木”;據范仲淹出仕陜北記,當地曾見森林茂密,古木參天。但,隨著農業文明過度墾荒,水土流失,黃河泥沙量大增,從此成高出10米的地上懸河。歷史統計,自周初至民國約3000年間,黃河決堤泛濫達1621次以上,河床大改道6次以上,小改道不計其數。據考,《清明上河圖》之北宋首都汴京(開封)早已埋入地下十數米;明開封也在地下;連清開封都被埋了一大半;至于作為戰國魏都之大梁,當年即被秦軍水淹破城而滅國,深埋地下不知幾何,可見懸河之早。秦漢前,黃河中上游144年一旱,宋元時34年一旱,清中期后五年一旱,現在已是十年九旱了。]

    Ⅱ.300年來的工業文明導致環境污染與日俱增。(僅以采礦業為例:可追溯到青銅時代;重金屬的地表分布極為稀薄;人體血液重金屬分布曲線與地表水土重金屬含量曲線相重疊;與陶器相比,青銅器的使用容易造成高銅血癥,導致肝、腎、骨以及神經系統損害。再看最普通的鐵:先秦時代中原文明區域最初的鑄鐵產量不超過每年1萬噸,而現在我國的年鋼產量已達5億噸以上,增長了5萬倍;機體的“鐵管制”,血液中的轉鐵蛋白可結合游離鐵,母乳中的乳鐵蛋白為20%,牛奶為2%,故吃母乳的孩子不易感染;除生育期婦女外,高鐵血癥早已普遍化,致癌,致感染惡化,祖魯人喝鐵罐中釀造的啤酒而導致大量阿米巴肝膿瘍,馬賽部落游牧人缺鐵,補充鐵劑后阿米巴感染率由10%上升為88%;西方古人曾用放血療法道理如上。其他各類重金屬慢性中毒之總體傾向,由此可見一斑。總之,工礦業發展導致地表元素配比大幅度改變,甚至可能最終造成放射性元素灑遍大地,而這還只是簡單描述了原始基礎工業的一項危害而已。至于現代工業體系帶來的鋪天蓋地的其他環境和社會問題實在不勝枚舉,且已盡人皆知,故不贅述。)

    Ⅲ.能源和資源危機與文明史的發展呈同步發展。(有人把30萬年前人類學會使用火視為文明的起點,若然,則生態破壞就可以從那時算起,其步驟是:燃燒木材、煤炭與蒸汽機、石油與內燃機,再至核裂變動力,乃至核聚變動力,等等,能源需求遞增,能源資料遞減,而人均能源消費量仍在急劇增長。其他資源如森林、土地、礦物甚至于像潔凈水和潔凈空氣這類資源都在逐步枯竭。如前所述,它勢必由此加劇人類的科技沖動,從而帶來更嚴重的惡果。)

 人類的沒落與自我拯救的限度(24)

    附談:可控氫核聚變,需要幾百萬度以上的超高溫,且其80%的能量以中子轟擊的形式釋放,極危險。(故有人主張用“氦-3”替代氫,但地球上缺無,僅見于核武器爆炸后的殘存,月球表面似有少許儲量,夠人類使用300年左右,此乃近年各國競相發展航天登月事業的原因之一。但一個人在月球呆上一分鐘需要消耗100萬美元,也就是消耗如此之多的地球資源才能維持生存平衡并進而換取外星資源,這要比以破壞綠洲來換取沙漠還愚蠢百倍。)

    附談:20世紀70年代(1972年),羅馬俱樂部因資源短缺危機而提出“零發展”的建議(《增長的極限》,影響很大,爭議也很大),迄今非但毫無響應,反而變本加厲。(這類建議與目前常見的“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節能減排、削減核武”之類的皮毛之談別無二致,因此它在既定的文明社會格局中絕不可能產生具有扭轉性效果的積極回應。)

    Ⅳ.武器的發展是人類智能進步的里程碑。[人類智能發展的首要實現方式歷來是武器,它直接指示著人類文明的進度和效果。從冷兵器到火器,再到核武器,它的終極性發展界限似乎與整個人類的物種壽限相匹配。在人類近代戰爭史上,前一次戰爭后期嶄露頭角的武器,無例外地都成為下一次戰爭發端的首選武器。例如,日俄戰爭前發明并試用過的重機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殺人最多的武器之一;一戰后期出現的坦克和輕便戰機,后來發展為二戰開局德國發動閃擊戰的綜合主戰武器;據此看來,借以結束二戰的原子彈,勢必成為人類下一輪大規模沖突所倚重的戰神。目前世界各國的核武當量約等于每人坐擁2.5噸梯恩梯,足以將整個地球人類毀滅若干次。而且十余年前即有專家提出,只要能搞到濃縮鈾(或鈾濃縮離心機,其設計制造圖紙最近已被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公布于世),從街面店鋪里就足以購置到裝配核彈的全部材料,在技術上也沒有什么嚴重的障礙。此外,從發展的角度看,太空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其他非常規武器(如激光、聲源、電磁波和氣象武器等等)可能帶來的更嚴重、也更無從預防的危害一時尚難以評估。]



王東岳 2015-09-07 19:11:16

[新一篇] 人類的沒落:人類的文明又將何去何從!(三)

[舊一篇] 人類的沒落:人類的文明又將何去何從!(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