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戰爭史 第三章 起義打期明政府的對策和義軍主力轉人山西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章 起義打期明政府的對策和義軍主力轉人山西

縣一線活動”。十月二十八日,由于饑民的內應,起義軍占領了晉西北重要城鎮河曲,控制了黃河渡口121由于明政府改變了以撫為主的政策,調集大軍由新任陜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指揮,加緊了對陜西農民軍的追剿。在軍事上受到壓力的各部起義軍,陸續轉移到黃河以東。因此,從崇禎四年到六年,起義軍活動的重心是在山西境內。除了早先人晉的幾支起義軍外,王嘉胤、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部都先后進入山西。其中實力最強的是王嘉胤部。

起義軍的大舉人晉,使明政府山西當局深感不安。他們一面調派兵員堵剿,一面指責陜西當局“以鄰為壑”,沒有將起義軍就地殲滅。然而,嚴酷的階級對立在山西也同樣存在。來自陜西的義軍不過起了一種催化作用而已。起義軍所到之處,得到了山西貧苦群眾的熱烈歡迎,大批破產農民涌進了起義隊伍;有的州縣農民也自發地舉行起義。崇禎四年三月,太仆寺卿鄭宗周上言:

蓋晉土自天啟初年以來,無歲不突,而去年尤甚。重以浴黃之派,急于星火,轉運艱難。在朝延雖算價二十二萬,而民間所費實已不止百萬。有司但顧考成,新舊并催,崇子賣妻,削心敲髓,民之皮骨已盡。今日春雨未沾(指朝延分文不予救濟),鳳霾日異,人心洶洶,朝不保夕。弱者轉于溝壑,強者嗔目語難。斬揭四起,勢所必至。13]

另一位明朝官僚則說:“沁(陽)之南暨邑(指陽城縣)東西,賊建號樹幟者不一而足,或以萬計,或數千。既揭竿,脅從者且十五六。至若

[1]《平寇志》卷一。《國被》卷九一等書說,起義軍進入山西后,"臧首自號橫天一字王”。

這個說法常見于史學論著。其實,正確的寫法應是橫天王,一字王,這兩個人也并不是入看各都起又軍的共同首領。

[2]《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四。順治七年《河曲縣志》本載:“亂民王可貴引威入,城遞陷,時

十月二十八日也。”[3]《崇楨長腦》卷四四。

055

明末農民試爭更

在高墻里面的“罪宗”(宗室囚犯)也被釋放。三天以后,聽說南京等方面的官軍快要到了,起義軍才從容離去。

起義軍的攻克風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對于朱明王朝來說,中都告陷,祖墳被挖,在精神上是個極大的打擊。當時一個地方官僚就哀嘆道,“萬世根本之地,一旦竟為骷髏之場,良可痛也,良可恨也。”[1]消息傳到北京,兵部尚書張風翼“驚怖欲仆”12,崇禎皇帝更是垂頭喪氣,為之素服避殿,哭告太廟,下詔罪已,足見震動之大。另一方面,它表明起義農民在政治上逐漸成熟,他們焚毀皇陵,打出古元真龍皇帝的旗幟,意味著公開宣布同朱明王朝徹底決裂,斗爭矛頭直接指向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第五節 崇禎八年起義軍在陜西的勝利

鳳陽被起義軍攻克之后,朱由檢氣急敗壞,嚴令追查責任。結果鳳陽巡撫楊一鵬被處死列,巡按風陽御史吳振纓遣戍,守陵太監楊澤畏罪自殺。對起義農民,朱由檢更以百倍的瘋狂加緊鎮壓。他一面“諭中外刷國恥盡心殺賊”[3);一面調洪承疇所統陜西兵出關,同中原各省官軍夾剿。經過一番緊張的調兵遣將,明政府終于拼湊了邊、腹官兵七萬有奇。發京、省帑金一百多萬兩充作軍餉,并且立下限期,規定六個月內把農民起義全部蕩平。

鑒于陜西官軍出潼關進人中原,起義軍“遂由潼關、內(鄉)淅

[1]吳世濟:《太和縣御惠始末)[2]張鳳翼:《柜政錄》策寇卷九[3]《經寇紀略》卷三。

084


2022-12-08 19:00:24

[新一篇] 明末農民戰爭史 第二章 明末農民成爭的爆發

[舊一篇] 明末農民戰爭史 第五章 明末農民戰爭一度轉人低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