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南明史》

史可法:假虜以破賊,或云借虜以成功。虜既能殺賊,即是為我復仇。予以義名,因其順勢。

吏科給事中章正宸:今日江左形勢視之晉、宋更為艱難,戶背腹心,三面受敵。

念先帝、先后殉社稷之烈。念三百年生養黔黎盡為被發左衽,斷宜以進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守御必不堅。

給事中馬嘉植:今日可憂者,乞師突厥,召兵契丹,自昔為患。及今不備,萬一飲馬長、淮,侈功邀賞,將來亦何辭于虜?

陳子龍:若夫約敵滅賊以報不共戴天之仇,如唐人用回紇之師,事誠有之,然必中國自有信臣精卒如李、郭之將,朔方、隴右之兵而后可。

若專恃他人之力,如宋人借金以滅遼,借元以滅金,則益其疾耳。

時人張怡:防守頗嚴。引領南師,如望時雨。既聞弘光登極,史公督師,無不踴躍思郊。使斯時乘其銳而用之,數十萬義士因糧于眾,

人自為戰,大功可立也。

鄭與僑,《倡義記》是役也,四海無主,只以紳衿忠憤、鄉勇血誠,無奈江南諸政鼠斗穴中。

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蔣德璟:昔唐、宋在江南時,河淮以北皆虜,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雛方幼,諸虜爭權,河淮之北,奴騎不到。而闖寇聞亦久奔,間有一二逃將士兵假名行動而已。

中原士民,椎牛灑酒,以待王師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晉、宋可擬也。

清河道總督楊方興:不得江南,則漕運阻矣,將何以成天下?

史可法:我大將軍吳三桂假兵貴國

以故所至山東豪杰稽首愿效驅策者,皆不敢用,慰遣而已。

左懋第違心北行,在前途渺茫之中,所做的只是不屈于清廷,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而已。

多爾袞:你們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濟寧,就去知爾江南,我要發兵南來。

左懋第要求赴昌于祭告陵寢。

先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高杰:彼欲得河南耶?請以北京與我互易之。

左懋第被拘禁北京,清廷多次勸降,堅貞不屈,弘光覆亡后,被處死。

御史沉宸荃:虜、賊今日皆為國大仇。自東沈失事三十年來,兵財盡耗于虜,故賊起而乘之。故目前之策,防虜為急,賊次之。

虜勢已急,賊勢已稍緩也。

史可法:屢得北來塘報,皆言虜必南窺,水則廣凋麗舡,陸則分布精銳,盡河以北,悉染腥膻。

而我河上之防,百未料理,人心不一,威令不行。宗社之危,決于此日。

弘光時期,馮夢龍:而余更有慮者,在軍政之未立。夫軍政之未立,非無兵也,有人而若無兵,且其害更勝于無兵,是以慮也。

弘光朝廷兵將雖多,卻麕集于江淮地區追歡逐樂,毫無進取之意。

史可法微服私行至淮上,竟被督工頭目抓去當苦力,碰到劉澤清來察看營建情況,才扔下肩上的巨木大叫:學生效勞三日矣。

吏科給事中陳燕翼:今奴、賊相持,勝負未決,中國之利正在此時,行間將、吏,不聞一籌一策,用間用奇,而但知張口向內添官索餉。

朱由崧:寡人有疾,疾在好色。


2022-12-08 19:00:51

[新一篇] 書院圣地--白云莊 虞浩旭

[舊一篇] 《南明史》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