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人 王夫之》十九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二天上午,破門和尚聞訊趕來,他一手拿著拐紋,的衣服和毯子。進了門,他先是“阿彌陀佛”,隨后安詳道:“夫之先生,一手提著簡

別來無恙吧?"

看見他,夫之甚為感動,回敬:“法智大師,一向安好?"

破門笑道:“蒼茫眾生中一蜉蝣爾,貧僧隨遇則安,得過再過矣”言畢又特地去向王朝聘請安:“武夷先生,久仰大名。貨髓內心一兩柴敬。”當看到老人家身體欠佳時,便不多打擾,退了出來。破門也跟王介之打了招呼,然后道:“王家老少上山,南岳頓時靈動起來。夫之道:“若能修得大師之境界,夫之亦可安居此山中。”破門道:“貧僧區區境界,生活至上,偷度浮生而已。

接下來的日子,夏汝弼、李國相和管嗣裘也來了,他們一來探望王朝聘,二來會見夫之,商議一些事情。李國相清瘦了很多,精神卻還矍鑠,夫之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有見過他了。回想過往,夫之動情道:"這些年,一直疲于奔命,竟是疏忽了兄長。”

李國相擺擺手,道:“國家有難,皆身不由己啊。”

沒談多久,從李國相那里,夫之又得到一個噩耗:摯友文之勇已死。“真的?”夫之幾乎不敢相信。

其實,文之勇一直過得并不如意。當年,鄉試不中,大部分同時參考的人都中了,他不中,心情之壓抑可想而知。他原本想繼續準備應考,哪承想張獻忠進了衡州,斷了他的求學之路。大難來臨,他也只能躲避山野,在耒陽和永州一帶飄零,困頓之中,得了虐疾,大病一場。身子剛剛恢復元氣,卻遇見清軍來犯衡州,家人躲之不及,被清兵革命。文之勇大吼一聲,拖著病體,拿著長刀,沖向清兵,砍倒一人后,來不及從那清兵身上拔出刀來,就被另一個清兵攔腰劈倒。文之勇至死都怒目圓睜,結果被一個清兵剜去一對雙眼,尸體被扔進蒸水河中。“一介書生,以卵擊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薄云天,死得其所啊!”夫之發出感慨。

夏汝弼又說出了另一個噩耗。這個噩耗,簡直是“驚天地,泣鬼

神”,悲壯至極!

188

原來,就在夫之和夏汝弼等三人決計回家、往衡州方向行進不久清軍大舉遍犯洲鄉。鄉民四散,守軍也紛紛逃竄。歐陽鎮不遇逃聲,說地有聲道:“鄉民逃,守軍亦逃。若人人皆逃,清兵如入無人之境。大明子民還有一點骨氣和血性嗎?那人雖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但多

污血,著一臉碎骨!令其驚慌狼狽,不亦有種乎?" 有一腔熱血,一把骨頭。清兵來犯,雖螳臂當車,但至少讓犯者被一身

歐陽鎮之言,令聞者無不動容。他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死與清軍戰斗。龍孔蒸與洪伯修見歐陽鎮決心已定,多勸無用,亦同仇敵汽。歐陽鎮打開糧倉,把家中剩物全部賑民。又拿出全部銀兩,收編了一支五十人的鄉軍,每人發了錢餉。如戰斗中殺了敵人,提了人頭還可領賞。一批鄉民餓得半死,歐陽鎮這一招挺奏效,留下來的五十來人個個都很拼命。歐陽鎮隨后命兒子歐陽淑和家仆一起外逃,偏強的歐陽淑起初不愿意離開,但歐陽鎮厲聲道:""你難道希望歐陽家族全部葬送于此嗎?”龍孔蒸與洪伯修二人也趕緊勸說,歐陽淑才不情愿地離去。龍、洪二人又迅速聯絡了湘鄉一些書生與志士,搜羅了一批刀棍劍棒等武器。一切安排妥當后,便在歐陽鎮大院四周埋伏。

很快,清軍蝗蟲般呼嘯而來,未遇任何抵抗,他們順利占領湘鄉后,只留下三百余名清軍守城,其余大隊人馬繼續一路向南開進。

關鍵時候到了。

當晚,清兵正在城中狂歡。歐陽鎮兵分兩路,一支由自己帶著三十余名義軍,趁著夜色,從東門殺進了敵營;另一支由龍孔蒸和洪伯修帶著二十余名義軍,從北門沖入敵軍糧庫。由于守軍主力在城中狂歡,守營清兵只有十余人。歐陽鎮等人偷襲成功,將十余名守軍悉數殺盡。與此同時,龍、洪二人率領的義軍也將清兵糧庫成功燒毀,自己也損失了近一半義軍。城中狂歡的清兵聞訊后飛速趕回,歐陽鎮與龍、洪等人會合,準備全力突圍,但已經晚了。大批清兵將歐陽鎮等人四面包圍,刀

萬分危急。

光劍影,殺聲震天。激戰中,歐陽鎮受了重傷,龍孔蒸也受了傷,情況

恰在此時,西面方向的清兵突然發生騷亂,洪伯修抬頭一看,有十

189

余條硬漢揮刀殺來,為首的竟然穿著僧服,近了,才看清,居然是螽慶庵的鄭石!與他同在的還有江陵人李廣生。鄭石穿著僧服,讓清兵產生錯覺,結果吃了大虧。否則,他們這點力量根本殺不進來。鄭石渾身血跡,見歐陽鎮和龍孔蒸血流不止,便讓洪伯修帶著他倆朝西南撒退,他

和李廣生殿后。

歐陽鎮堅決不從,為不拖累大家,他從帶血的上衣口袋里掏出砒霜,太吼一聲:“大明皇天在上,臣歐陽鎮無力回天,就此報國!”吼畢,將早已準備好的劇毒丸和著血吞服下去,頓時七竅流血,魂歸西天。龍孔蒸見狀,也大吼一聲:“山公,吾隨你而去!”拔劍自盡。洪伯修、鄭石和李廣生等人眼睛一紅,齊聲嘶吼:“殺啊!”便什么也不顧了,揮刀殺向清兵。戰斗持續了一個時辰,洪、鄭、李和所有義軍全部壯烈殉國。

天亮后,人們在清理尸體時才發現,歐陽淑也死于亂軍中。原來,歐陽淑遵循父命,將一家老少帶至深山安頓后,當天晚上,他亦佩劍出山,尋義軍而來,當歐陽鎮殺入敵營時,歐陽淑已經趕到。隔著敵陣,他還來不及見父親一面,說一句話,就被兩個清兵從背后突擊,殘忍地斬去頭顱。

聽聞歐陽鎮等湘鄉諸子如此英勇,夫之如錐錐心,悲痛不已,數月前的一幕幕尚歷歷在目。夫之想不到歐陽鎮竟如此決絕,當初他對夫之投身行伍不以為然,認為科舉才是正途,夫之尤其記住歐陽鎮所言“讀書人有讀書人的使命”。當時夫之還把歐陽鎮視為“只想不為”一類人物而心有不悅之感,現今想來真是慚愧。更令夫之慚愧的還有鄭石,當初差不多要把他視為酒肉之輩,對他冷諷有加。沒想到關鍵時刻,鄭石用鮮血證明了自己。國難當頭,這些或正統或邊緣的書生都成了報國的英雄。夫之更加領悟了夏汝弼所言“有心報國,處處是門”的深刻內涵。想到此,夫之長嘆一聲,扼腕道:“山公等湘鄉書生如此有血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壯我大明之威。此大明之幸,亦為大明之不幸啊。”“夫之所言極是。湘鄉書生皆為我等楷模。”夏汝弼道,“夏某尤為心痛者乃歐陽公予私賢侄!多么英武的少年,本該有大好前程,不料于

190

亂世中死于非命。

提及歐陽淑,夫之終于忍不住,淚水再次涌出,哽咽道:子禮大

不當亡啊。”

“湘鄉諸子皆硬漢,吾輩亦非賤骨頭。”李國相突然慷然道。"請人

若然再犯衡州,我等亦奮死反抗。"

十一月,王朝聘與世長辭了。臨死之前,他緩慢而決然地對王介之和夫之道:“切記:務必明理明智,務必深明大義,確保讀書人之尊產家事是小,國事是大。若清人再犯衡州,一定不能任其妄為。縱然一死,也要反抗到底。”

“放心吧,父親大人。”夫之與王介之流淚點頭。王朝聘又道:“我一生清白,未吃清人一粒米,未飲清人一口水,未言清人一句話。我死后,將我葬于南岳,勿讓靈柩在衡州清人土地上停留。湘楚之地,有先君屈子等千古壯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是為我等之先驅楷模。

“孩兒記住了。”王介之與夫之含淚應諾。王朝聘最后叮囑:“《春秋》乃為王家幾代悉心研究之書,他日時機成熟,定將《春秋》之說續賡,此乃遺愿矣。”

順治四年(1647)十一月十八日,一代名懦王朝聘病死山里。亂世之中,雖然艱難,享年七十九歲,他也算得上壽終正寢了。當父親真的離開時,夫之忍不住哭了。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虛弱。

天氣寒冷。夫之和王介之用破席裹著父親的尸體,一路下了潛圣峰,將父親裝進棺材。眾人在山下挖了一穴,將王朝聘棺材埋了。性翰與破門親自趕來,要為王朝聘做一場法事,超度他的靈魂。但被夫之婉柜了:“父親大人向來不信佛法,無需木魚香火。謝謝大師了。

王介之也道:“謝過兩位大師。大人去得安詳,已得永生。

衡州太亂,無法安寧。葬下父親后,夫之草草收拾行囊,上了續夢俺,與他隨行的是侄子王敉。看著王敉,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藥兒,心里稍有一絲慰藉。二哥原本有兩個兒子,可惜,小兒子王致早天。因為心疼二哥,他就格外疼愛敉兒,也就成了他的撫養人。王敉十二歲,也算懂事了,后來,很多年里,他跟著夫之南行北走,寸步不離。

191

瘦深人靜時,夫之經常會想起父親,想起父親臨終的叮囑,耳邊神心用子的歌吟:“睡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感候的平否將刈。”不知不覺,夫之似乎看清了屈子“上下求索”的背影。

4.易而經天下

午后,南岳剛剛下了一場細雨。隨著夜幕的降臨,天氣又晴明起來。深山之中,樹葉上的雨水還在滴答作響,幾只夜鳥掠過,留下乍起車落的悲鳴,山野更顯寧靜了。

當夫之正在想好久沒有聽見那只老虎的嘯聲時,王敉朝他喊了一嗓子,是吃晚飯的時間了。他比一般山里人吃飯要晚。好些天沒有吃到大米和油餅了,幸虧還有粗鹽巴。夫之吞了一個餅,喝上幾口野菜菌子湯,簡單的一頓飯,他們倒也十分滿足。飯后,生上一堆火,坐在簡陋的木屋里,用破門送來的茶葉泡上一杯茶,夫之又開始讀起了書。

其時,王敉在一旁向火里加著木頭,恭敬地問道:“叔父,您讀的是《春秋》么?"

夫之喜歡聽王敉的聲音,聲音讓他想起逝去的藥兒,這令他雖然傷感,卻也溫暖,一生一死,死者已矣,哪里知道生者的惦念?夫之看著侄子坐在火光旁通紅的面龐,他又不由想起父親和二哥,也不由想起母親和大哥。親人一個個去了,再也感覺不到他們的呼吸,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他嘆了一口氣,回答道:“此乃《周易》,窮天地之書。

王敉疑惑道:“愚侄不懂,愿聞其詳。”

夫之道:“你尚年幼,不宜誦讀《周易》,以后便知道了。"王敉悻悻然地“哦”了一聲,便低頭不再說話了。

夜深人靜,王敉已經睡去。夫之對著《周易》,若有所思。仿佛在無邊無際的黑夜里看見了光,世人都爭相研究《周易》以占卜運勢,他認為這種純功利的行徑玷污了這本書的“靈魂”。正如多年以后他在《周易內傳》中寫到的那樣:“夫之自隆武丙戌,始有志于讀《易》 戊子,

192

避戎于蓮花峰,益訴求之。初得觀卦之義,服膺其理,以出入于西自靖:乃深有感于圣人畫象系辭,為精義安身之至道,告于易!陽,非異端竊盈店消長之機,為翕張雌黑之術,所得與于學《易》之日

者也。"@

那年夏天,陌生而熟悉的虎嘯又回來了。當時夫之領著王敗,努邊樹林,正走在生機盎然的山中。突然之間,不遠處傳來一聲巨吼,傳他著另一聲哀嚎。哀嚎持續好一會兒,最終消失。王敉嚇得魂不能體,兩腿發抖,呆在原地。夫之朝他招手,領他飛快地跑到一片空地,爬上巨大的石頭。四處張望,在一片肥厚的灌木叢中,他隱約看見了那大蟲黃白相間的皮毛,還有它的血盆大口。它在林中動了動身子,隨即安靜下來,抬起頭,看見高處的夫之,立即叼起剛剛捕獲的一只小獐,迅速消

失在灌木叢林中。

往日,曾有人喪命于虎口的傳聞,世人都懼怕山中之王,甚至談虎則色變。然則,如今為了活命,人們競相躲進了這山中。真是清兵猛于虎。夫之眼睜睜看著這山里的人一天天多起來,盡管郁郁蔥蔥的山野似乎看不清任何人跡,但是,每日清晨、午后和黃昏各處升起的裊裊炊煙和夜幕降臨之后的火光,還是泄露了有人在此居住的消息。夫之也有了新的鄰居。一位陌生的鄉紳搬到了黑沙潭的另一邊。在清人面前,人們早已丟掉了對猛虎的畏懼。人氣越來越旺,山間的老虎也開始紛紛逃離,或者被捕殺。據說,隔壁的山頭就有七八個漢子,夜半挑著火把拿著刀叉,合力殺死了一條大蟲,然后順理成章地搶下一片生存之地。

本以為再也見不到老虎,沒想到它再次出現。夫之有些欣慰。這仿佛成了夫之的老虎,陪伴它的聲音,夫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長的白天與黑夜,老虎已經長在夫之的心里,時而沉睡,時而咆哮。看見王敉恐懼萬分,夫之淡然道:“斗轉而星移,草長而鷹飛,人稀而虎盛,林即為林;人盛而虎衰,山已非山。莫道人懼虎,只見虎怕人。大蟲降臨

① 本節關于夫之易學論述主要引自《周易內傳·發例》,摘引于夫之撰,李一忻點校

第 345 ~383 頁,九州出版社 2004 年版。

“船山易學集成”《周易內(外)傳》,此為《周易外傳》書附錄《周易內傳發例》


2022-12-08 19:01:36

[新一篇] 《天地行人 王夫之》十八

[舊一篇] 《天地行人 王夫之》二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