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八章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康熙元年春,顧炎武離山東北上,再赴京城。此后數年,他以友人所贈二馬二騾裝馱書卷,常年往返于秦、晉、冀、魯之間,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決意把自己的后半生獻給著述事業。

一、西游秦晉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是崇禎帝朱由檢縊死煤山之日。十八年過去,顧炎武于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十九日專程趕往昌平,憑吊崇禎陵。此時,桂王朱由榔自緬甸擒回的消息已經傳開,南明最后一個政權覆亡,顧炎武興復故國之想亦付諸東流。于是他以《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攢宮時聞緬國之報》為題,賦詩寫狀心境,詩中有云:“此日空階薦一觴,軒臺云氣久芒芒。時來夏后還重祀,識定凡君自未亡。宿鳥乍歸陵樹穩,春花初放果園香。年年沾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①

拜畢崇禎帝陵,顧炎武燕北考古,歷時月余。五月下旬,再返昌平。在這里,他度過了五十歲的生日。回首往事,瞻望前程,顧炎武并沒有絲毫的消沉和頹喪,他的《五十初度時在昌平》-詩有云:“居然灌落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遠路不須

,112,

① 顧炎武:《亭林詩集》卷 3.《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橫宮時間國國之報》。

此后,顧炎武西游秦晉,在山陜高原陸續結識傅山、李因篤、王弘撰、李颙等操志高潔之士,且與明宗室后裔朱存杠定交。他既為純樸惇厚的西北民風所感染,又得置身雄關,俯視中原,一覽天下之勢的熏陶,于是流連忘返,直至最終卜居于此

楊彝等:《為顧寧人征天下書籍啟》,載沈岱瞻:《同志贈言》,見《亭林遺書匯輯》附錄。·116·

曠世大德--顧美武

吳之榮),決于康熙二年之五月二十六日。得重辟者七十人,遲者十八人。茅氏一門得其七,當是鹿門后人。如莊、如朱,在數中。朱字右明,出費四五百萬助刻,故亦株連。其余紋者人,郡伯、司理皆與焉。外皆駢首就戮。滸墅榷關使者李繼白止以買書一部,亦與禍。書賈陸德儒及刻匠若干人,皆不免。著范驤、陸圻、查繼佐之屬,皆首在事前,得免死釋歸。是役也或謂吳之庸實偽刻數葉,以成其罪,故所行之書,大有異同。于是賈人刻手,紛紛鍛煉而竟不免。一夫作難,禍及萬家,慘矣哉!”

蓮常先生又引《榴龕隨筆》說:“同時文人受禍,除吳、潘外,可考者尚有蔣麟征、張文通、張雋、董二酉、茅元銘、黎元寬、吳心一諸人。刻工之可考者曰湯達甫,刷匠之可考者曰李祥甫。”

至于吳、潘二人死難之慘烈,王先生先引佚名《研堂見聞雜記》云:“吳江有兩生,一為潘檉章,一為吳炎,平日閉門讀書亦私著《明史》。莊允成(案:即莊胤城)以其同心也,列之參評。后按籍擒捕,兩縣令、一司理登門親緝。一則方巾大袖以迎,一則儒中襤衫以迎,辭氣慷慨,凡子女妻妾,一一呼出,盡以付之。兩縣令、一司理謂:'君家少子姑藏匿,何必為破卵?兩生曰:"吾一門已登鬼箓,豈望覆巢完卵耶?”悉就械,挺身至杭就訊。”繼引陳去病《吳節士赤民傳》云:“在獄中,意氣自若,與同坐者賦詩酬唱,陽陽如平時。以康熙二年癸卯五月二十六日,與檉章同磔于杭州之弼教坊。先夕、先生知不免,謂其弟曰:"吾輩罹極刑,血肉狼籍,豈能辨識?汝第視兩股有火字者,即吾尸也。’聞者悲之。”后引藏笠《潘力田傳》云:“檉章專精史事,謂諸史唯司馬遷書最有條理,欲仿之作《明史記》。而友

,120,

人吳炎,所見略同,遂與同事。檉章分撰本紀及諸志,炎分撰世

-第八章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家、列傳,其年表、歷法,則屬諸王錫闡,《流寇志》則笠任之。撰述數年,其書既成十之六七,而南潯莊氏史獄起,兩人遂罹慘禍。天下既惜兩人之才,更痛其書之不就,并已就者亦不傳也。”①

廣世大藥一

詩云:“渴陵日期,詩題作“孟秋朔旦”《謁攢宮文》作'孟歌之望”。據'司香月掃庭’句,似以望日為正,且秋祭多在,

元’(七月十五日)也。”①

昌平謁陵畢,顧炎武南下保定,拜望河北大儒孫奇逢。奇逢字啟泰,號鐘元,晚號歲寒老人,學者以其所居尊為夏峰先生河北容城人。生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卒于清康熙四年(1675 年),享年 92歲。孫奇逢的大半生都是在明代度過的天啟間,閹黨禍國,東林名士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等被逮下獄。奇逢與鹿正、張果中倡義醵金營救,冒死犯難,正氣耿然史稱“范陽三烈士”。崇禎間,清兵頻頻破關襲擾,他組織義勇,結寨易州(今河北易縣)五公山,拒敵保鄉,深得一方官民敬仰。明廷聘用,屢征不出。明亡,孫奇逢已年逾花甲。由于故園被旗兵圈占,他含恨離鄉背井,舉家南徙,寄居河南輝縣蘇門山。清廷屢有征聘,皆為他所斷然拒絕。晚年的孫奇逢,在蘇門山夏峰村課徒授業,勤于著述,廣交南北學術俊彥,儼然中原學術重鎮。

顧炎武于康熙三年八月初一拜見孫奇逢,炎武時當五十二歲盛年,而奇逢已是八十一歲高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腔虔誠見諸文字,遂成《贈孫征君奇逢》一詩。詩中,炎武寫道:“海內人師少,中原世運屯。微言垂舊學,懿德本先民。早歲多良友,同時盡諍臣。蒼黃悲詔獄,慷慨急交親。(原注:天啟中。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三君被逮至京,君為周旋營救,不避禍患。)黨錮時方解,懦林氣始申。明廷來尺一、空谷賁蒲輪。未

1月版。

① 王冀民;《顧亭林詩箋釋》卷 4,《孟秋朔旦有事于橫官》。中華書局 1998 年② 據《征君孫先生年諧》載,孫奇逢生于明萬歷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實當1585 年1月14 日。,122,

天工年七月。

明亡,顧炎武感于“神州蕩覆,宗社丘墟”, 而深斥聚徒講學。他認為聚徒是“徇眾人之好,而自貶其學,以來天下之人,而廣其名譽,則是枉道以從人"@;講學為“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 所以對潘耒的從游之請,則以“頓年足跡所至,無三月之淹。友人贈以二馬二騾,裝馱書卷,所雇從役,多有步行,一年之中,半宿旅店,此不足以累足下也”為由,予以委婉拒絕。但是盡管如此,他還是愿意引潘耒為同道,故在信中講,現在江南生存環境險峻,“豈得容身于其間乎?”馬援、田疇皆在邊地立業,我們亦開始邊地墾荒,“足下倘有此意,則彼中亦足以豪。"

自康熙五年首次書札往復,至康熙八年底潘耒謁顧炎武于京師,其間還存留一封顧炎武致潘耒的信。茲過錄如后:

① 吳懷清:《天生先生年譜》,康熙五年三十六歲條。2 見沈岱瞻:《同志贈言》,載于《亭林遺書》附錄。③ 顧炎武:《日知錄》卷7,《夫子之言性與天道》。④ 顧炎武:《亭林文集》卷 3,《與友人論門人書》。圖 顧炎武:《亭林文集》卷 3,《與友人論學書》。

·181·


2022-12-08 19:02:09

[新一篇] 第七章 南北往返 風塵仆仆

[舊一篇] 第十一章 顧亭林致潘次耕書禮考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