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孩子 埃萊娜·費蘭特創作長篇小說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失蹤的孩子》是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2014年首次出版。

《失蹤的孩子》聚焦莉拉和“我”(萊農)的壯年和晚年。以莉拉女兒蒂娜的丟失為主線,串聯起萊農與莉拉一直以來相互依靠和慰藉的親密力量,在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大半個人生里,她們都從未真正離開過彼此的世界。小說展現了女性間深刻而復雜的友誼、對于男權社會壓迫下的不公的反抗以及女性精神覺醒。

“我”(萊農)為了愛情和寫作,離開丈夫帶著兩個女兒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與莉拉,還有我曾想要逃離的城區再度變得親密。“我”(萊農)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懷孕、生子,并經歷了摧毀一切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離析,一切又將被重建。

“我”(萊農)在不自覺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圖——她希望利用我的名聲和寫作技巧來對抗城區陳腐而猖獗的惡勢力。但在經歷了生命最恐怖的打擊之后,莉拉選擇以一種怪異夸張的方式在城區徹底將自己流放。

而“我”(萊農)也將以驚人的韌性和誠實面對自己的寫作、愛情、家庭的失敗。在經歷了多年的自我懷疑之后,“我”(萊農)決定將自己和莉拉一生的友誼寫下來。

拉法埃拉·賽魯羅

所有人都叫她莉娜,只有埃萊娜叫她“莉拉”。她出生于1944年8月,小學時期,她就表現得非常聰明、才華橫溢,十歲時寫了一個名為《藍色仙女》的故事。小學畢業后,她開始學做鞋子。她很年輕就嫁給了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諾·卡拉奇,先是成功地經營了新城區的肉食店,隨后經營馬爾蒂里廣場上的一家鞋店。在去伊斯基亞島度假時,她愛上了尼諾·薩拉托雷,并為他離開了丈夫,但她和尼諾的同居生活以失敗告終。兒子詹納羅出生之后,她發現艾達·卡普喬懷了斯特凡諾的孩子,就徹底離開了丈夫。她和恩佐·斯坎諾搬到那不勒斯郊區圣約翰·特杜奇奧居住,開始在布魯諾·索卡沃的香腸廠工作。幾年之后,她又和恩佐、詹納羅搬回城區。六十六歲時,她從那不勒斯消失,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農齊亞·賽魯羅

莉拉的母親,她支持女兒,但沒有足夠的權威對抗自己的丈夫。

里諾·賽魯羅

莉拉的大哥,也是鞋匠。因為莉拉設計的鞋子,也因為斯特凡諾·卡拉奇的投資,他和父親費爾南多創辦了“賽魯羅”皮鞋品牌,他和斯特凡諾的妹妹皮諾奇婭·卡拉奇結婚,生了兩個孩子。莉拉的第一個孩子詹納羅后來也叫里諾。

埃萊娜·格雷科

也叫萊農奇婭,或者萊農。她出生于1944年8月,是這本小說的作者。小學畢業之后,她繼續讀書,學業一帆風順,成績優異,后來上了比薩高等師范,并在那里結識了彼得羅·艾羅塔,幾年后與之結婚,搬到佛羅倫薩居住。他們生了兩個女兒:黛黛和艾爾莎,但埃萊娜對婚姻很失望。她和童年時暗戀的人一尼諾·薩拉托雷開始了一段感情,為他離開了丈夫和兩個孩子。

埃萊娜的母親

家庭主婦。

斯特凡諾·卡拉奇

堂·阿奇勒的兒子,商人,莉拉的第一任丈夫。他對于和莉拉精糕的婚姻生活很不滿,就和艾達·卡普喬開始了一段婚外戀,后來和她同居。他有兩個孩子:詹納羅和瑪麗亞,詹納羅是莉拉生的,瑪麗亞是艾達生的。

皮諾奇婭

堂·阿奇勒的女兒,先是在肉食店里工作,然后在鞋店工作,她和莉拉的哥哥里諾結婚了,跟他生了一個孩子費爾南多,小名迪諾。

阿方索

堂·阿奇勒的兒子,和瑪麗莎·薩拉托雷訂婚很長時間之后,不得不娶了她。

帕斯卡萊·佩盧索

阿爾佛雷多和朱塞平娜的長子,泥瓦匠,共產黨積極分子。

卡梅拉·佩盧索

也叫卡門,帕斯卡萊的妹妹,她和恩佐·斯坎諾訂婚。但后來和在大路上的加油站工作的一個男人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

艾達·卡普喬

梅莉娜的女兒,一直是帕斯卡萊·佩盧索的女朋友,后來成為斯特凡諾·卡拉奇的情婦。懷孕后,開始和斯特凡諾同居,瑪麗亞是他們的女兒。

安東尼奧·卡普喬

艾達的哥哥,技工,曾是埃萊娜的男朋友。

尼諾·薩拉托雷

多納托和莉迪亞五個孩子中的老大,他和莉拉保持了很長時間的秘密情人關系。之后,他和埃利奧諾拉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叫阿爾伯特,但后來和埃萊娜發展了一段婚外戀,這時候埃萊娜已經有兩個女兒了。

恩佐·斯坎諾

尼科拉和阿孫塔的長子,他后來成為卡門·佩盧索的男朋友,但他服完兵役后,就和卡門分手了。在服兵役時,他自學了工業制造方面的課程,并獲得了文憑。當莉拉決定徹底離開斯特凡諾,他把莉拉還有她的孩子接到圣約翰·特杜奇奧去居住。

馬爾切洛

西爾維奧和曼努埃拉的兒子,非常囂張霸道。馬爾切洛愛上了莉拉,遭到拒絕。多年以后和埃萊娜的妹妹埃莉莎同居。

米凱萊

西爾維奧和曼努埃拉的兒子,馬爾切洛的弟弟,同樣非常囂張霸道。米凱萊和糕點師博的女兒吉耀拉結婚,和她生了兩個兒子,瑪麗莎·薩拉托雷是他的情婦,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但他一直對莉拉懷有一種病態的迷戀。

阿黛爾

圭多·艾羅塔的妻子。

馬麗婭羅莎·艾羅塔

艾羅塔教授的大女兒,在米蘭大學教藝術史。

彼得羅·艾羅塔

年輕有為的大學老師,埃萊娜的丈夫,黛黛和艾爾莎的父親。

費拉羅

小學教師,兼任圖書館管理員。

奧利維耶羅

小學女老師。

加利亞尼

高中老師。

阿爾曼多

醫生,加利亞尼老師的兒子。他和伊莎貝拉結婚,有一個兒子叫做馬爾科。

娜迪雅

女學生,加利亞尼老師的女兒,尼諾曾經的女朋友,在政治活動中,和帕斯卡萊·佩盧索走在一起。

布魯諾·索卡沃

尼諾·薩拉托雷的朋友,繼承了他父親的一家香腸廠,后來在工廠里遭到槍殺。

弗朗科·馬里

埃萊娜剛開始上大學那幾年的男朋友。政治活動積極分子,受到法西斯分子的伏擊,失去了一只眼睛。

西爾維亞

女大學生,政治積極分子,和尼諾·薩拉托雷有過短暫交往,和他生了一個孩子米爾科。

作品主題

女性成長

《失蹤的孩子》屬于“成長小說”的類型,更準確地說是“女性成長小說”,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進行敘說。第一個層面是指代際之間的女性成長,另一個層面是女性一生自身的成長。第一個層面主要是從萊農這一代和她們母親的巨大差異中表露的,母親那一代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屬物,任由他們打罵和占有,面對婚姻中出現的屏障只能視而不見或者默默忍受,羈于被欺壓的狀態。而萊農這一代極具有現代女性意識,她們離經叛道,大膽打破社會對女性的種種規制,做出為愛情燃燒而不愿為婚姻妥協的離婚決定。兩代女性的進化無疑是按時間的順序推進的結果,故事展開的整體意義是透過各自生活片段的展現形成這一層面的價值。

另一個層面則是指向敘述者“我”(萊農)自身的成長,“那不勒斯四部曲”大體上以萊農“生長—搬離—返歸—再離開”那不勒斯的空間結構架構起來,與之相伴的是時間流向。《失蹤的孩子》主要講述“返歸—再離開”那不勒斯。爛泥似的那不勒斯是萊農一直以來拼命想逃離的地方,這里的混亂、骯臟、腐敗、暴力、欺壓讓人難以忍受,但深愛與憎惡的兩極也相輔相成,無數次逃離的結果卻是重新返回,直到揭示出萊農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她意識到并非只有那不勒斯這樣,而是全世界都相差無幾。這是成長中隱隱作痛時留下的刻痕,也涉及指向過去的未來也就是現在的醒悟。 [4]

藝術特色

《失蹤的孩子》在倒敘時,從不采用居高臨下的“概要”方式加快敘事速度,而是聚焦于與“我”(萊農)的感知變化、精神狀態、印象視閾相關的信息和場景,一邊反顧、分析具體敘事,一邊聚合事件以便解密。這一過程包括之前有用信息的不斷扣押,大量無關緊要信息的散落,以及突然一時的信息聚集,被推遲信息的意義指向驟然變得別有深意。莉拉女兒蒂娜的丟失與開頭萊農布娃娃蒂娜的喪失回環對應,“敘事圈套式”的輪回象征了人與人關系中的圈套,萊農和莉拉開始友誼的第一天,就發生了蒂娜丟失的故事,那是莉拉故意將萊農的布娃娃蒂娜從洞口扔到地窖里去的。這一事件像一個胚芽深深植入敘事中緩慢推進,相當于屬于倒敘中的“預敘”,在對莉拉和萊農友誼的回顧中提前預示“過去的將來”,用“心理學”建立回憶網,暗示著莉拉女兒蒂娜丟失的結局。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永遠不可能同時進行,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時間偏差。當然,小說的敘事原則不是一定要呈現出清晰而確定的時間順序,也可以不顧任何時序地進入敘事層面,通往無時性。

故事作為敘述本文的主體要素之一,時間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否則小說的一切將會烏七八糟,艱深晦澀,讀者面對小說也將手足無措。這似乎涉及了“作者究竟為誰寫作”的道德問題,經常提到的一種回答就是“他為他的同類人而寫作”,這確實是正確的寫作姿態,但靈魂伴侶的找尋需要擦出火花的交流,作家留給讀者的線索就是要與他們發生靈魂碰撞,比起消極等待,主動獲取是一種成功概率較大的方式。而時間正是小說家遺留證據、編織密碼的工具,“顛倒是非”“心亂如麻”是引導讀者認識真理最有效的手段。

《紐約時報》:“隨著她們逐漸接近老年,萊農持續一生的恐懼——盡管莉拉沒有在這個世上留下任何文字,實際上她卻比自己要聰明——愈發熾烈,且銳利地指向了女性身份的核心問題:同一性、穩定性,還有養育的能力。”


2022-12-08 19:09:18

[新一篇] 天葬

[舊一篇] 奇思妙想 15位計算機天才及其重大發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