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自傳-流亡中的自在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流亡中的自在

十四世達賴喇嘛著

康鼎譯

前言

第一章:手 持白蓮的觀音

第二章: 獅子法座

第三章:入侵:風暴開始

第四章: 避難南藏

第五章: 大陸見聞

第六章: 尼赫魯懊悔了

第七章:出 亡

第八章:風 雨飄搖的歲月

第九章:十 萬難民

第十章:披 著僧袍的狼

第十一章:自 東徂 西

第十二章:神 通與神秘

第十三章:西 藏真相

第十四章:爭 取和平

第十五章:宇 宙責任與菩提心

前言

『達賴喇嘛』的意涵, 言人人殊. 有些人認為我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也有人視我為『法王』. 然而在一九五○ 年代末期, 我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 隨后我從西藏出走, 展開流亡生涯, 即遭詬 詆為反革命分子與寄生蟲. 無論上述稱謂如何, 均非我本意. 我認為『達賴喇嘛』是一個示現個人職務所系的頭銜. 在下僅是一介凡夫, 一個不經意間走上僧途的藏人.

本書中, 我全然以一個喇嘛的角色來敘述我生平的事跡; 然而, 這絕不是一本關涉佛教的書. 寫書的兩個主要原因是, 其一, 愈來愈多人熱中於探知達賴喇嘛的生平事跡. 其次, 有些歷史事件與我有關, 因此我想平實地留下記錄. 由于時間的限制, 我決定直接以英文敘述, 這并不容易, 因為我的英文自我表達能力有限. 此外, 我也意識到某些我表達的微妙意涵, 恐怕無法如我所想般, 能精確地以英文再現. 但是, 同樣的情況, 在從藏文譯成英文的過程中, 亦難避免. 而且, 我不像有些人擁有可供利用的研究資源, 而我的記憶力一如常人, 可能記措. 因此, 我要在此向西藏流亡政府的有關官員及本書編輯亞歷山大 . 諾曼致謝, 感謝他們在這些我力有未逮之處的協助.

第一章手持白蓮的觀音

一九五九年三月, 我逃出西藏, 從此以后, 一直流亡印度.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年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入藏. 將近 十年, 我身兼政教領袖, 致力重建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 但是終歸無效. 我得到令人傷感的結論:我在西藏外面, 能對留在西藏的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我回顧西藏還是自由國度的時光, 發覺那是我一生中的黃金歲月. 今天, 我的確是快樂. 但面臨的現況無可避免的 迥異於從前我成長的時代. 盡管沉緬於懷鄉思緒顯然無益, 每當憶及過往, 我仍不禁神 傷, 我想起同胞遭逢的非常苦難. 古老的西藏并不完美, 然而, 實不相瞞 , 當時藏人的生活方式確是獨樹一格, 有很多的確值得保留, 如今卻是永遠失傳了.

我說過, 「達賴喇嘛」一辭意涵言人人殊; 但對我而言, 此辭僅關涉到我的職務. 實際上, 「達賴」是個蒙古字, 意即「海洋」; 而「喇嘛」是個相當於印度字Guru 的藏文, 意指上師. 「達賴」與「喇嘛」兩個字合起來, 有時被泛解為「智慧之海」. 但是, 我認為這是出於誤解. 「達賴」只是「索南嘉措」(Sonam Gyatso)-- 第三世達賴喇嘛名字的部分意譯. 「嘉措」意即藏文里的海. 更嚴重的誤解自中國人把「喇嘛」解為「活佛」, 意喻「活著的佛」. 這是不對的, 西藏佛教里沒有這回事. 只有這種說法: 某些人可以自在地轉生, 例如達賴喇嘛, 這種人稱為「化身」(tulkus).

當我還駐錫西藏, 身為達賴喇嘛, 象微著人間天上. 它意味著過著一種遠離絕大多數人民塵勞, 困頓的生活. 我到任何地方, 都有侍從相隨. 我被裹著華麗絲袍的閣員及長老們圍繞, 這些人皆從當地最高尚, 貴族的家族擢拔而出. 每天與我相伴的, 則是睿智的經學家及充分嫻熟宗教事務的轉家. 每回我離開布達拉宮-- 有一千個房間的狀麗冬官, 總有數以百計的人群列隊護送.

隊伍的前頭是一名拿著「生死輪回」象微的男子(Ngagpa ), 他后面是一隊帶著旗子, 著五彩斑斕古裝的騎土(Tatara). 其后則是挑夫, 攜著我的嗚禽籠子及全用黃絲包裹的個人用品. 緊接著是來自達賴喇嘛本寺南嘉寺的一群和尚, 他們都拿著飾以經文的旗幟. 隨后則是騎著馬的樂師. 再后, 跟著兩群僧官, 首先是低階和尚, 他們是抬轎的; 然后是澈炯階級的喇嘛(Tsedrung)1, 他們都是政府官員. 達賴喇嘛廄中的馬群英姿矯健地跟在后面, 皆由馬夫控馭, 并飾以馬衣.

另一陣馬群則馱著國璽. 我則隨后坐在由廿名男丁抬著的黃轎里, 他們都是綠衣紅頂的軍官. 與大多數高級官員不同的是, 他們有自己的發式, 留著一條長辮子, 拖在背后. 至於黃轎( 黃色指涉修行意涵) 則由另外著黃絲長袍的男子扛抬. 轎旁, 四名達賴喇嘛核心內閣成員噶廈(Kashag)2 騎馬緊隨, 由達賴的侍衛總管(Kusun Depon) 及西藏軍總統領馬契(Makchi) 照應. 行伍皆佩劍凜然致敬, 他們著藍褲和飾以金色穗帶黃束衣的制服. 頭上則戴著流蘇帽. 隊伍四周, 最主要的團體是一群警衛僧(sing gha). 他們看來聲勢懾人, 一概至少六呎高, 穿著笨重的鞋子, 平添外表的奪目之感. 他們手里拿著長鞭, 隨時派上用場.

我的轎后是高級及初級親教教師( 前者是我即位前的西藏攝政). 然后是我的父母及其他家人. 接著是包括貴族及平民的一大群俗官, 依階級出列.

每當我出巡, 幾乎所有拉薩人民都爭睹我的風采. 所到之地, 人們向我頂禮或五體投地, 一陣令人敬畏的肅穆后, 他們經常隨之涕下.

這種生活迥異於我幼年所過的生活. 我生於一九三五年七月六日, 名為拉木登珠, 字面上的意思是「期盼充滿神性」. 藏人為人, 地, 事命名, 常取其傳神畢肖, 比如, 西藏最主要的河流之一, 也是印度大川布拉馬普德拉河(Brahmaputra) 源流的昌加波河(Tsangypo), 其意即為凈化. 再如我們居住的村莊塔澤(Taktser, 位於今青海湟中祈家川), 名為「咆哮之虎」. 這里是小而貧瘠的墾殖地, 雄踞一座小丘上, 俯視著寬闊的谷地. 那片草地從未長期開墾或耕種, 只有牧人放牧. 原因是氣候變幻莫定, 不適農耕. 小時候, 我家即為典例, 全家廿多人在這里過著看天吃飯的營生.

塔澤位於東北藏邊陲的安多省(Amdo). 在地理上, 西藏可分為四個主要區域. 北方是羌塘(Changthang) 寒漠區, 東西橫亙八百哩, 幾是不毛之地, 只有一些吃苦耐勞的游牧人在荒煙中出沒. 羌塘南邊是鳥昌省(U-Tsang)3. 其南方及西南方毗鄰的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 鳥昌省東邊是康省(Kham, 即中國的西康省), 是全藏最肥腴的地方, 因此人煙也最稠密. 康省北方是安多省, 兩省的東邊則是西藏與中國分界的天然屏障-- 高原縱谷. 我出生時, 一名回教軍閥馬步芳才剛在安多建立了一個效忠於中華民國的地方政權.

我的雙親是小農, 不完全是農夫, 因為他們從未與任 何地主有所關連; 但他們絕非貴族階級. 他們擁有小塊土地, 自力耕種, 西藏主要農作物是青稞和蕎麥. 家父母兩者都種, 還有馬鈴薯. 但是, 他們終年辛勤,常 因嚴重的降雹或乾旱而付諸流水. 他們也養些牲口, 這是比較靠得住的生產資源. 我記得我們有五或六只擠奶用的( 此字不 在電腦中, 左邊一個" 牛" 字, 右邊一個" 扁" 字) 牛( dzomos) , 這是犛牛與水牛的雜交種, 以及一些生蛋用的土雞, 還混養了一群大約八十頭的綿羊和山羊. 父親愛馬, 幾乎總有一兩匹甚或三四匹馬. 此外, 我家有一對犛牛.

犛牛是上蒼賜於人類 的一種禮物.它 能存活在一千呎以上的高地, 所以極適應西藏. 在低於千呎以下, 則很難存活. 作為負重的牲口以及奶( 母犛牛才能擠奶, 稱為dri) , 肉的來源,犛 牛真是高原農作的一寶.雙 親種的青稞則是西藏的另一寶. 將青稞焙乾, 研磨 成細粉, 即成糌粑. 在西藏, 很少有一餐不用到糌粑, 即使在流亡生涯, 我仍然每天吃糌粑. 當然, 我們并不光 吃面粉; 首先必須與 液體攪拌, 通常用茶 , 但牛奶( 我喜歡) 或牛奶提煉的半個態酪(yoghurt) , 甚至青稞釀成的啤酒(chang) 也可以. 然后用手指在碗底攪和, 卷成小球狀. 否則, 也可以煮成麥片粥. 西藏人非常喜歡這樣的美味, 雖然在我經驗中, 少有外國人敢領教. 中國人尤其是一點也不喜歡.


2022-12-08 19:12:32

[新一篇] 輻輳與秩序 漢帝國地方社會研究

[舊一篇] 遠華案黑幕 盛雪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