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Her (2013)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她》是講述在不遠的未來人與人工智能相愛的科幻愛情電影。主人公西奧多(華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飾)是一位信件撰寫人,心思細膩而深邃,能寫出最感人肺腑的信件。他剛結束與妻子凱瑟琳(魯妮·瑪拉 Rooney Mara 飾)的婚姻,還沒走出心碎的陰影。 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到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統OS1,它的化身薩曼莎(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聲)擁有迷人的聲線,溫柔體貼而又幽默風趣。西奧多與薩曼莎很快發現他們如此的投緣,而且存在雙向的需求與欲望,人機友誼最終發展成為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異愛情......

  《她》主要在中國上海取景,由美國導演斯派克·瓊斯歷時3年籌備拍攝。電影融合了新奇的科幻設定與傳統的浪漫氣息,真人與虛擬共同譜寫溫暖治愈的戀曲。導演表示,這是一部探討“親密關系”的電影,因人類都渴望親密關系,但是又對它害怕和抗拒;科技為溝通提供了便利,但也讓人們躲在它后面,逃避真正的情感接觸。《她》直接脫去科技冰冷的面紗,賦予它高度人性化和活色生香的情趣,讓一段人機對話變成情人絮語。

飲愛情之鴆,止孤獨之渴。得片刻清涼,獲無限煩惱。

你的二次元女朋友太棒了,就是有一點不好,你完全跟不上她的成長,她在無限大的網絡里膨脹起來,然后和無限多的人戀愛,從此你的女朋友變成了大家的女神,她還跟你說,如果你愛得更多,心的容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你無法反駁,心碎成了渣渣,終于明白還是單機版…不對,還是三次元女朋友好。

表面上是個高科技問題,實際上是個異地戀問題。

好想把集孤獨冷僻懦弱自私閉塞不安矯情膽怯造作畏懼惶恐于一身的文藝男青年丟到現實的河溝洗洗臉哦。

孤單是人類永恒的宿命。

Her 既然愛情留不住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Her》是一部很不尋常的愛情片。

 

這并不僅是因它選擇了“宅男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這樣的詭異角度,而是至少斯派克瓊斯導演以一種小清新到“細成渣”的方式,非常“不自量力”地探討了“關于愛情的一切”。

 

大部分經典愛情片,個人以為其實處理得都像戰爭片。主人公怎么相愛不是重點: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長地久,一個眼神就約定至死不渝,著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礙的過程:《羅密歐與朱麗葉》對抗家族恩怨,《羅馬假日》有階層差距,《斷背山》就是性別藩籬了。說白了,性沖動做起點后,接下來都是“為了在一起”展開的戰斗——觀眾樂于接受“一見鐘情”的設定,然后揪著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關。

 

這類愛情片催眠觀眾的利器,是主人公全過程抱定決心“無論如何,我要我們在一起”,終點是什么呢?感人肺腑的愛情片,結束于我方英勇,有情人終成眷屬;催人淚下的愛情片,終止于敵人強大,我方一死一傷(也有雙雙陣亡的),雖敗猶榮。這不是戰爭片,是什么?

 

這就是我喜歡《Her》,以及覺得它新鮮的地方。劇本臺詞對話太有意思:影片雖然講“人機畸戀”,但斯派克聰明地用”未來世界“的設定,化解公眾對這種畸戀的接受程度。他只是借這個特殊角度,抽絲剝繭地研究身體吸引之后費洛蒙發酵的原因、探討外界阻力之外愛情消亡的規律——戀愛的一方設定為無肉體的電腦操作系統,這種觀察才更加極致和純粹。

 

也許在斯派克看來,性吸引是無法逾越,卻又讓人沮喪的。無論是開篇主角地鐵上偷瞄色情圖片,或者極其愚蠢可笑又失落可悲的“Cyber-Sex”,還是系統OS后來租借身體的嘗試,導演都在闡述這樣一件事情:性是人類關系中最原始重要,又不那么重要的部分,它是人類交往體系里無法割除的闌尾,也是阻礙我們自我認知的障眼法。

 

擺脫身體桎梏后,人類交往的本質障礙,是要跨越自我意識的鴻溝。

建立與他人牢靠的關系,一靠溝通,二靠妥協,兩者都不容易。

 

溝通,是人最緊迫又最困難的事。除了生存,人解決孤獨、恐懼等所有精神層面的問題,都要靠溝通。小的時候,餓了就哭,怕了就喊,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就急于表白說“喜歡”,這些都足夠直接,卻缺乏技巧。人自以為隨著年齡越增長,技巧越純熟,溝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可恰恰相反,越是修正表達的精度,越偏離表達的目的;越是熟稔表達的分寸,越會懷疑自己表達的真誠,當然,同時也會懷疑對方的。

 

影片《Her》中,作為一個郵件代理寫手,杰昆菲尼克斯扮演的Theodore精于“傳遞“情感,卻因此陷入了更大的表達障礙中。他既然比別人更擅長營造假的抒情,在現實世界,就越缺乏表達真情感的窗口。這就是為什么Theodore能在餐桌上成功地調情把妹,那是技巧,卻因對方一句誠意十足的問話而倉皇失措那是實質——善良的成年人說假話容易,說真話很難,說心里話就更難了。

成年人溝通成本是很大的,有時候都跟勇氣和誠意無關,而是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喜歡電影里艾米亞當斯扮演的Amy鼓足勇氣,給她丈夫和Theodore放自己拍攝的紀錄片那段,她滿懷期待卻令兩人不明所以。那種“你以為你懂我其實不懂我”的尷尬,真是讓任何一句Theodore的寬慰和Amy丈夫的建議,都顯得愚蠢和多余。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表達欲,事實上他人卻并不關心,如果你懷疑這個結論,反過來想想就明白:我們和他人對話時,有多少時候都是在敷衍,假裝我們很關心,甚至配合夸張表情,給出誠懇建議,其實一點兒都沒往心里去。OS系統在給Theodore做基礎測試時,不等Theodore抒情完就冷漠打斷,才是人類交往正常的內心戲。

 

既然最完美的親密關系都是意淫的產物,那么Theodore會喜歡上操作系統OS一點兒也不奇怪,這世界突然有這么一個“它”,是專屬的、私密的、忠誠的,至少一開始是。你能放下防備,毫無負擔地袒露脆弱、孤獨和彷徨,而這個“它”又如此聰慧的理解你的喜怒哀樂,恰如其分地安慰你、鼓勵你、滿足你,還有比“它”更能讓你釋放傾訴欲、感受安全暖的“soul mate”嗎?

 

溝通帶來安全感、愉悅感、被需要感,正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點。

可惜親密感的消亡,遠比建立容易得多。

因為越想溝通,越溝不通,人生只能派妥協出場了。

 

要花費許多心血才能建立溝通的信任,卻會隨著溝通中隨時出現的問題,頃刻瓦解。因為本質上,溝通越多,會發現差異越大。兩個平等的個體之間,要想維持長久而穩定的關系,就像齒輪的咬合,咬合得越緊,意味著妥協越多,這種犧牲的底線在哪里,全看兩位各自的心情。因為希望了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過多而離開,對于過分在乎獨立人格的人而言,愛情只能是小心供奉的佛龕。

 

無論是Amy,還是Theodore,他們扮演的角色在片中失敗的婚姻,都證明了這件事,開始時節奏一致,最后眼睜睜無話可說,兩個人與各自伴侶在婚姻關系中,學到的東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對等。值得諷刺的是,Theodore寄予無限厚望的OS操作系統,學得更快,拋棄得也更快,2000多段關系,600多個親密愛人,掌握人際關系就赤裸裸是個不對等的智力游戲。

 

OS真是個無辜的的大BITCH。她唯一的優點就是她溝通的坦誠,一開始讓Theodore感到安心的坦誠,最后卻是無法直視的殘忍。這不就是你要的真相嗎?當電腦擁有人的獨立人格,以它的學習能力,甩掉人類,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吧。

 

以人機戀為題材的《Her》,很容易讓人想起《黑鏡》里的故事,但兩者無論是劇作,還是表現手法,都鮮明體現出了電視和電影的差距。

 

《黑鏡子》設計了精巧的故事,急于傳達編劇的意圖,網絡虛擬功能的出現,加速和加劇了人類對溝通的排斥,和對孤獨的恐懼。可問題的關鍵是,人類自身的孤獨,并非網絡或什么新技術帶來的,它從未消失,也無法治愈。《Her》并不嘗試危言聳聽,而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營造氛圍、傳遞情緒,影片影像風格以多彩映照寡淡,以熱鬧鋪陳冷清,魔都上空永遠PM2.5超標的霧霾就是天作之和!

《Her》不刻意追究問題的成因,也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比《黑鏡》深入和深刻得多。《黑鏡》靠理性對社會進行分析,《Her》則靠感性對自己進行挖掘。也許有人會說,影片情緒過于個人缺乏節制,但自己不做作,誰幫你裝逼?如果不夠細膩,也就沒法碰這樣的題材,“小清新”也沒什么,問題在于你是否把“小清新”做到了極致,斯派克瓊斯算是把許多人的路都堵死了,能把杰昆菲尼克斯大叔都整清新,別人還是嚴肅深刻荒誕地另尋他路吧。

 

對于《Her》,我只是不滿意它的結尾,導演似乎鋪開了一張巨大的網,卻不知從哪里收。聊了許多命題,每個命題都自己枝蔓開去:思想和肉體的關系。人的自我相處和社會相處?人情感世界的歸屬感?但并沒有什么可責怪的,在這里口水了這么多,也不清楚該怎么結尾:“人類情感”這么宏大的問題,能把問題表現生動就不錯了,給出答案,純屬奢望。所只能如電影結尾般,草草營造一點小溫暖,緩解一點小憂傷。

 

這種感覺,很像和人聊了一次異常坦誠的天,卻不知該如何結束。

最后只好說:你看天涼了,咱們回屋睡覺吧。

ps:貼個公眾微信賬號:Mydunhe


2023-06-19 14:09:47

[新一篇]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Avengers: Age of Ultron (2015)

[舊一篇] 黑洞頻率 Frequency (200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