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日)上田信 (四)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1680年代,倫敦的商人們把手頭上的黃金存到金匠那里,存款憑證就作為銀行券開始流通。

金匠開始向商人開展貸款業務,變身為存款信托銀行。

喝茶的習慣并不是由于喝下午茶而在上流社會中剛剛興起。

當時突然增多了的工廠工人通過喝茶并在茶里放入一些砂糖來補充營養。

所以說茶葉并不是一個奢侈品而成為了一種必需品。

當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他們的商人是不允許與中國貿易的。

1783年美國獲得獨立后,馬上派出第一艘商船“中國皇后”號于1784年到達廣州受到了熱烈歡迎。

林則徐:英夷兵船來華。既不能在粵思逞,必然改竄他省。他省海口皆無設備,茍有疏失,則該督撫必然諉罪于余之惹起夷釁焉。

則是非亦只可聽之公論而已。

當英國船舶處于技術高速革新之時,中式帆船卻在17世紀之后幾乎毫無改變。

清朝的海防體制連海盜都無法取締,當然也就無法應對備有汽船的英國艦隊了。

民信局的歷史久遠,據說是形成于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中國商人開始進入東南亞。

不過這種民間的通信、寄錢的關系網真正成長、發展起來是在19世紀嘉慶、道光年間,于鴉片戰爭后迅速成長起來的。

在國內也以寧波為中心擴展至全國。

大部分史書將鴉片戰爭爆發的19世紀看做中國近代的開始,稱中國為“搖搖欲墜的中華帝國”,或者“夕陽西下之大清帝國”等。

但是如果將這一世紀放在蒙古帝國以后的歷史中定位的話,當有其他評價的可能。

中國通過其豐富的物產,尤其是14世紀至17世紀生產的生絲和陶瓷、18世紀以后的茶葉等,不斷吸收了大量的白銀。

曾經被稱作“白銀墳墓”的中國,隨著鴉片的進入開始吐出以前一直積累下來的白銀。

這些白銀主要在東南亞循環流動,曾經出口中國的物產轉而面向歐洲市場,為東南亞的殖民地化提供了契機。

并且白銀從中國吸引來工人而不是商人,成為引發日后苦力貿易的導火索。

進入19世紀后半期以后,中國人開始也在北美等地定居。

如果從人的歷史而不是國家的歷史來看,19世紀是中國人在全球化舞臺上擴展生活范圍,鋪展社會、經濟關系網絡的一個世紀。

當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鴉片的災禍之時,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裔人民開始影響世界的動向。

這種動向在21世紀的今天還在繼續著。

在要流出四川盆地的長江邊上有一座梯狀巖山,山上有一個山寨,名叫磐石城。道光年間該地方發展的涂氏家族建造。

山上儲存有飲用的水、糧食還有武器彈藥,若發生戰亂整個家族就待在那里。

在不安定的移民社會中,人們在白蓮教那里獲得了精神上的、社會上的依靠。

面向市場進行玉米種植的移民,在土壤流失使得土地的生產力下降后,就會放棄這塊土地,進入深山拼命開荒。

在海拔較高的深山地區,由于木廠破壞了原生林,鐵廠又消費掉大量的木炭,使得森林逐漸消失。

山中的森林破壞明顯降低了山地的保水性能,若干旱日久則容易產生旱災,暴雨連天則容易暴發山洪。頻頻爆發的干旱、水澇災害給山腳下的玉米種植帶來致命打擊。

山區經濟越發達,其根基就越會受到破壞,最終難逃自然滅亡的命運。

明朝永樂年間,疏浚大運河,建成了從江南到北京物資運輸的大動脈。

此后經歷明清兩代,江南的糧食故意避開帝國難以控制的海運而依靠大運河的漕運進行。

漕運不單單是運輸線路的問題,將大運河定位為國家物流的基干,就需要國家負起責任來去管理維持大運河所必需的華中、華北所有的水系。

這就要動用國庫大興土木以維持水利體系。

在大運河流過的地方,漕運需要大量的勞動者。江蘇、山東、河南等地的經濟與社會都依靠大運河。

18世紀末,在參與漕運的勞動人民之間,秘密結社羅教逐漸滲透其中,逐漸帶有反清傾向。

由于黃河時常泛濫,所以運河河道荒廢,大運河的維持逐漸變得困難。

而海運的發展勢頭足以讓人信賴,海域世界消滅后國家統制也成為可能。

18世紀作為江南外港繁榮昌盛的瀏河港,在18世紀末時黃沙堆滿港灣,最終連沙船也難以進港。

繼承了瀏河港功能的就是上海。

清朝于19世紀初放棄了對在黃海上航行的沙船只能在瀏河港停靠的政策。

結果造成進行大豆及大豆粕買賣的商人們幾乎全都轉移到上海,海港中心天后宮也轉移到上海。

1848年,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馬克思稱中國在英國強迫下開港,那么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商品就會像雪崩一樣進入中國,引起中國的社會動搖,由此中國將會爆發革命。

1852年《密切爾報告書》

中國不同的地方根據各地的土壤、氣候產出不同的產物,并且國內的貿易主要通過產物的交換進行。

北方盛產棉花,南方盛產大米、砂糖、果實、藥、染料、茶葉等。

福建農民生產出大量的砂糖……

春天農民在最近的港口把砂糖運到天津等其他北方港口,在吹南季風的時節在船上賣給商人。

這些商人的戎克船在結束了四或六個月的沿岸航海歸來后,秋天一部分農民用現金,其他的用北方產的棉花領取砂糖貨款。

秋季收割結束后,不分老幼所有農家都進行梳棉、紡棉、紡織。織成能夠耐用兩三年之久的厚重結實的手織布,做成自己用的衣料,剩余的棉布賣到城鎮。

在鎮上擁有店鋪的商人為了滿足城鎮及船上居民的需要買入這些棉布。

在這個國家十人中有九人都穿著這種手織棉布做成的衣服。

不限于帝國框架的中國人關系網越過大海從中國的東北地區擴展至江南、福建,并且影響到東南亞熱帶形成的華人移居地。

通過這一關系網,各種各樣的商品與白銀和勞動者循環流動。這種波濤波及全球。

昆明機場遇到了頗惹人注目的一群人,在候機室的座位上,他們供放著的是媽祖——一位廣為中國人所信仰的海之女神。

護送神像的信徒告訴我,這尊媽祖從臺灣東岸的花蓮而來,到福建探訪故鄉,之后又游覽了云南著名的游覽勝地麗江。

出現在云南的媽祖在信徒的伴隨下巡游麗江。麗江的古街道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也成為云南旅游觀光的人氣景點。

在麗江沿水路蜿蜒崎嶇的小路上散步,會遇到在敞開大門的家庭庭院中造紙、銅工藝等作手藝活的光景。

到了傍晚,街道上會響起從漢族地區繼承過來的古音樂。

現在麗江雖然作為觀光的對象而被保存起來,但是這其實是在明清兩種截然相反的帝國歷史中培養起來的景觀和文化。

生活在花蓮的媽祖的信徒們也被這里的街道所吸引。

宋代以前的帝國是存在于古代周時期所形成的東亞這一空間中的“中華帝國”,而元、明、清三代王朝,借用伊曼努爾沃勒斯坦的詞則可以說是一個“世界帝國”。

在這一點上,明朝是與中東的帖木兒帝國、清朝是與北歐亞誕生的沙俄帝國并存的政權。

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以這些信息素材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描繪出理想家園“香格里拉”。

雪山山麓、鮮花盛開牛成群的盆地,那里的人們靠著買賣得來的財富過著平靜的生活,享受著豐富的文化。

如果花蓮的神像上附著著媽祖的神靈,那么在跟隨鄭和下西洋閱遍東海、南海和印度洋無數海港的媽祖眼中,麗江又是怎樣一種風光?

聽了隨行信徒們的話以后,當我再次仰視供放在機場長椅上的媽祖面容時,明清五百年的歷史在我腦海中如閃電般浮現,映現出媽祖圍繞歐亞海陸的旅程。

近些年,日本的史學界通過伊朗等地的材料,對蒙古帝國的評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在中國或者是歐洲史料中所看到的破壞者的形象已經蕩然無存,通過伊朗等地的資料勾勒出來的是其引導歐亞大陸整體貿易繁榮、作為開創者的形象。

大政殿和十王亭位于沈陽故宮的中樞,它們的格局分配與傳統的中國宮殿迥然不同。

正八角形的大政殿,其形狀會讓人聯想到蒙古包。

其前面的十王亭如實地表現了后金和清政權在入關以前作為八旗聯合體的特點。

站在皇太極和皇后的正寢宮清寧宮,現在依然會生出一種錯覺,好似耳邊還在回蕩著屬于通古斯族系的滿族所信奉的薩滿太鼓的聲音。

讀過明代的史料以后,會清楚地知道當時日本被看做是行動無法預測的危險因素。

16世紀末明朝萬歷年間,戰禍終于以“朝鮮戰爭”的形式爆發。

清朝以后,日本與中國之間采取不直接保持關系的政策,因而避免了發生政治上的沖突。

不過到19世紀末清朝光緒年間,又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朝鮮戰爭”。

在這種令人不舒服的氣氛中,我更加確信自己作為一名歷史研究者所要發揮的作用就是上溯明代,在宏大的世界范疇中考察日本和中國的關系,以努力減輕兩者之間的不信任感。

自那以后我幾乎每年都要來中國看看,每次都會被中國的急劇變化而震驚。

與此同時,心里也生出一些寂寞:過去慢悠悠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李自成軍隊攻陷明朝首都北京,次年6月清軍摧毀在南京的明朝亡命政權。

鄭成功回到福建,其父在福建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為隆武帝。賜鄭國姓朱,改名成功。

鄭擁戴廣東肇慶府的永歷帝,以福建的廈門、金門為根據地開展了抗清運動,其資金來自中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地之間的貿易。

1658年至1659年,鄭成功率領的軍隊曾一度逼近南京,最終以失敗告終,1661年奪取了荷蘭人占領下的臺灣,準備反攻,卻于1662年病死。

他年輕時曾為走上仕途而努力學習,因而擁有以前海商所沒有的見識,以建立政權作為自己的目標。

在臺灣臺南的延平郡王祠中,現在依然祭祀著鄭成功,身上還流著日本的血脈,所以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尋訪其在平戶的舊居遺址,那里竹柏繁茂撐出一片綠蔭。

努爾哈赤,作為清朝建立的基礎后金王朝的創建者,在日本的知名度,雖低于秦始皇、劉邦等,但是在歐美各國卻是人們相當熟悉的人物。

例如好萊塢電影《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中努爾哈赤的遺骨成為爭奪的目標。

這或許是因為近代的歐美努力去理解曾與他們直接相對的清朝,對其歷史饒有興趣之故。

出生于遼東建州女真族的一個小首領家族。生活并不寬裕,年輕時曾把在山野采到的高麗人參等運到撫順的貿易市場上去賣,補貼家用。

在這種貿易活動中,接觸到漢族、蒙古族,開闊了視野。

1593年,努爾哈赤率領不足一萬人的軍隊,打敗了海西女真與蒙古的三萬聯軍,稱為古勒寨之戰。

滿文不同于漢字,是一種表音文字。

清朝時來中國的歐美人通過滿文文獻理解中國文化。

以女真族狩獵時的組織為基礎創建了八旗制度。

皇太極打敗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時接受明朝投降的漢人官僚,逐步整頓中國的官僚制度。

投降官僚中的代表為是薊遼總督洪承疇,后來為清朝進攻華南做出了貢獻。

據野史記載,為了使洪承疇投誠,莊妃自己向皇太極提議用美人計誘降。

多爾袞深知即便自己想當皇帝,也得不到其他有權人士的支持,考慮立幼主通過攝政掌握實權。

按照滿族內部兄長死后弟弟娶其妻的風俗,有人說莊妃下嫁給多爾袞。

孝莊文皇太后讓自己的侄女當皇后,這個皇后與福臨的脾氣不合,皇帝以“皇后無能”為由將其廢黜。

第二位皇后與皇太后一樣也是博爾濟吉特氏,但她也遭受皇帝冷遇。

福臨似要填補心中空白,極為寵愛董鄂妃。但當她突然去世后,福臨似要追隨而去,染上天花奄奄一息。

孝莊文皇太后與慈禧太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沒有走出內廷,而后者卻左右了外廷的政治。

張居正對于周邊各民族,采取扶植與明朝合作的部族,借助它們的力量調整與周邊民族關系的方針。

這成為滿族的努爾哈赤迅速成長的原因。

按慣例明朝高官冬天要戴貂皮帽,但是藥力作用使得他氣往上走,堅決不戴。

對皇帝嚴厲的張居正死后,再也不思去外朝執政,浪費無度,從此以后明朝急速地走向衰落。

從屬理論雖然具有說服力,但卻沒有給出處于從屬地位的地區該如何克服低開發的答案。

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大革命”,整個中國遭受磨難,這難道不是努力使自己的經濟脫離于世界體系所帶來的后果嗎?

當中國與外國有意進行政治交涉之時,作為國家基本原則的朝貢體制就會發揮作用。這樣一來就等于承認了不帶有政治交涉的單純的交易行為。

南北分立體系。長江下游以南被稱作江南的地區在經濟發展以后,中國經常出現的交易體系。

華北與江南分別成立了不同的政權。整個中國的交易通過江南政權向華北政權進貢形成。

對明朝而言,避免陷入這種南北分立的狀況乃是它所面臨的最大政治課題。

為了把首都定于靠近江南的南京,如果放任自律性經濟體系的存在,那么就會成為江南與南京之間集中——再分配體之下的局部區域性政權。

為了抑制這一趨勢,朱元璋一方面嚴格控制江南富戶,一方面嘗試遷都華北。

清朝皇位繼承方式的變化,從初期的候選者之間存在殘酷競爭到沒有競爭,隨之皇帝作為領導者的資質也逐漸下降。

但是,清朝沒有喪失人格的皇帝,整體來看,清朝的方式無論哪一階段都相對優于明朝的嫡系子皇太子制。

元朝統治下的中國,將戶籍分為軍戶、站戶、匠戶、儒戶、民戶等幾十種職業,世代世襲。

至于灶戶的編成等,明朝的制度完全沿用了元朝的內容。

雍正時期實施了地丁并征,即把丁稅納入地稅,一律銀納化,結果產生了被稱作地丁銀的稅制。

從此自古代中國以來一直存在的人頭稅消失。

八旗制

女真族傳統上在狩獵或者戰爭時,以不同箭為標志的集團集體行動。

這一組織形態被稱作牛錄(niru),在滿語中是“箭”的意思。

努爾哈赤對同一血緣或地緣的人進行重新編制,規定戰時出入的單位為牛錄,一牛錄包括300個成年男子。

在平時,牛錄也是進行農耕和畜牧生產的單位。

被送往北方的旗人不堪忍受當地的艱苦生活,不少人逃回內地。

由于沒有找到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所以清朝的基干逐漸變得空洞無物。

16世紀的葡萄牙冒險商人平托把自己在東歐亞海洋上的經歷寫成自傳。

就像作者外號“吹牛平托”所形容的,雖然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歷史事實,但卻生動地描繪出海域世界的那種氣氛。

中國志

葡萄牙人多明我會修道士對明朝中國的地志、物產、風俗、宗教、制度等內容的記錄。


2023-07-08 21:30:53

[新一篇] 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日)上田信 (三)

[舊一篇] 暮天歸思 余秋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