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國民黨軍政高層不僅在臺灣島上鬧分裂,當時在海南島上另一股國民黨殘餘勢力,還曾經為險象環生的臺北蔣介石政府,意外地帶來政治與外交上的不便與尷尬。一九四九年底,華南淪落共產黨手裡之後,瓊州海峽一水之隔的海南島,成了臺灣之外,另一塊從大陸撤退國軍部隊之重要避難所。粵系將領陳濟棠於該年三月出任該島行政長官之後,即致力將海南島打造成一個不受蔣介石勢力影響的反共基地,他深信,若能夠在海南島上苦撐待變,一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共產集團果真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說不定他將有機會成為「自由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陳濟棠這份天真與樂觀,且自信能夠守住海南島,部分乃肇因於一個事實,即是直到一九四九年底,若無法獲得蘇聯協助,則解放軍依然缺乏足以有效進犯海南島的空軍與兩棲作戰能力。就純粹軍事觀點而言,海南本地的共產黨游擊隊,遠比不上陳濟棠麾下裝備精良的七萬名國軍部隊。政治與外交上,陳濟棠和當時許多海內外人士的看法一致,皆認定杜魯門行政當局已經棄蔣介石於不顧,轉而支持有能力有意願對抗共產黨的地區性領導人物,而他堅信自己即是其中之一。
一九四九年十月重慶陷落後,海南島的處境變得愈加困難。白崇禧將軍原本打算將其三十萬部隊從華中撤往其廣西故郷,靜待東山再起的時機,然而事與願違,這批部隊絕大多數在粵桂交界遭到解放軍殲滅,最後僅剩幾個師的兵力轉進海南島,或者跨越國境,進入法屬中南半島。到了一九五〇年春,海南島上已有大約八萬名國軍部隊,分別隸屬於不同的政治派系,且效忠於不同的軍事將領。稍早廣州陷落後,原廣東省主席薛岳將軍立即將省政府遷往海南島,並隨之被代總統李宗仁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總管全島兵符,同屬粵系的薛岳與陳濟棠,因而爆發激烈的權力鬥爭,情況愈演愈烈,讓美國情報單位一度悲觀預言,當時心懷不滿的陳濟棠,即有可能宣布起義,主動把海南島交給中國共產黨。根據一九五〇年初一份中央情報局的機密文件顯示,據傳陳濟棠曾派人秘傳信息給初抵廣東的中共當局,表示願意促成海南島的「和平轉移」,然條件是中共答允保護並且歸還其在廣州的私人資產,並且同意他在共黨接收海南後,繼續擔任該島的行政長官至少半年以上,未經證實的消息則指稱,中共方面斷然拒絕陳濟棠的提議,並要求他無條件投降。
也許由於中共當局拒絕其提議,讓陳濟棠不得不改變其預留後路、投降共黨的想法,而展現守島的強烈決心。一九五〇年一月中旬,陳主動致函美國參讓員諾蘭(William Knowland),籲請美政府應立即援助海南島,他向華府表示,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政高層團結一致,合作無間,彼此已化解內部不和的疑慮,陳還堅稱島上國民黨部隊鬥志高昂,願意為防衛海南而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他甚至告訴美國人,海南島上所有部隊都由抗日名將薛岳統轄領導,他本人已經「主動」讓出海南防衛總司令之職。陳還大聲疾呼,此刻臺灣與海南是全中國境內僅存的兩個反共海島據點,外界總是重視臺灣,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即海南島擁有比臺灣更多的天然資源,有更富饒的土地、更豐富的礦藏,以及源源不絕的農產品,因此海南島應該享有與臺灣同樣重要的戰略地位與價值。
就在陳濟棠向諾蘭參議員發出求助信的同時,人在華府的李宗仁私人代表甘介侯也致函美國國務院,積極爭取華府對海南島上反共勢力的支持。甘奉李宗仁指示,向美方強調海南島的戰略地位,易言之,海南島在未來反攻大陸軍事行動上,將扮演著和臺灣同樣重要的角色,因此美方應對海南島的防衛,賦予同等的重視。
在粵系、桂系人士不斷的遊說與籲求之下,華府部分決策官員開始討論美政府是否應給予海南島上國民黨政府更多實質援助,此一發展無疑令臺北的蔣介石大為光火。在蔣介石眼中,海南島向來屬於粵系的地盤,甚至連李宗仁的桂系都比他在該島更具有影響力。蔣非常清楚,即使軍事上能夠守住海南島,他對該島日後內部事務是否能夠插得上手,仍大有疑問。然而一九五〇年初,當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兵敗如山倒,士氣幾已崩潰瓦解的情況下,為了安定民心與提振反共士氣,蔣介石絕無可能在臺北主動宣布要放棄海南島。當臺北當局密集規劃各項反共作戰方案時,海南島仍被納入成為國軍重要的根據地,當時由國民黨所支持的「自由中國勞工同盟」準備在省會海口市設立分會,不久之後軍方高層也準備在島上設立一座可供日後國民黨監聽華南與西南情報的大型無線電臺。
然而,一個眾人皆知卻不便明講的事實是,海南島距離臺灣八百英里,距離大陸雷州半島僅有十英里,這意味著一旦解放軍跨海進犯海南,島上的國軍部隊將無法從臺灣獲得即時而有效的後勤支援。在此情況下,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如今解密史料揭示,儘管軍事部署計畫依然納入海南島,然蔣介石早在一九五〇年一月間,已悄悄地令其幕僚著手研擬海南撤退計畫,以備不時之需。
對蔣介石與其親信幕僚而言,如何處理海口與臺北兩個本質上各自為政,卻同時並存且競爭美援的國民黨政權,不啻是個棘手問題。一九五〇年春,跡象顯示共產黨於粵南地區的統治,仍不甚穩固,與海南島一水之隔的雷州半島地區,當地的財經狀況持續惡化,民心浮動,氣氛極不平靜,解放軍士兵被禁止於夜間在市區裡走動,位於城郊的軍事營地,則受到嚴密守衛,以防止突發狀況。三月上旬,薛岳的部隊屢次擊退欲於海南島北岸登陸的共軍,國軍的海軍巡邏艇也曾數次擊退在岸邊活動的共軍木船,而空軍則持續轟炸廣東省南部沿海的解放軍基地。陳濟棠與薛岳為了維持海南島財政運作,排除萬難將六十萬噸當地生產的鐵礦砂出口至日本,為了爭取中央更多軍經援助,粵籍軍政人上頻頻搭機往返海口與臺北之誾。
一九五〇年三四月間,鑒於海南島情勢看來似乎頗有作為,致使部分華府軍事情報圈人士相信,該島遭受共軍立即侵犯的可能性相當低,並樂觀地認為,此乃「前所未有」之事。當時就連國務院裡主導亞太事務的官員也持同樣的看法,只不過事後證明這些都是誤判。國務院的政策信息委員會(Policy Information Committee)在四月十二日所草擬的一份備忘錄裡,將浙江外海仍由國軍控制的舟山群島和海南島的情勢列為「穩定」 ,硏判並無立即崩解之虞。這兩個國民黨統治的島群,在未遭到共軍出兵解放的情況下,最後竟然是在一位「非官方」美國顧問的主導與影響之下,由臺北主動放棄撤守,成為中華民國風雨飄搖闢鍵時刻國家安全政策「私人化」一個相當罕見的現象,此段故事容後再詳述。
摘自《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
2023-11-24 09:56:5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