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在微信幾乎席卷了整個社交市場的同時,其自身的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出現,除了朋友圈信息混亂、微信群意義缺失外,最大的缺陷仍屬粘性過大,一天總要強迫性地打開上百次。本文作者就此從自身體驗出發,對微信的未來發展提出質疑,他認為微信的設計是有空白和真空地帶的,甚至有作惡的傾向,如若一直不加改進,泛濫成災的趨勢不可避免。
我大概兩個月前組建了一個閱讀主題的微信群。兩周前,我感到信息噪音的可怕,得不到深入細致的探討,丟到群里的問題,回應寥寥,于是率性退群。不料,我這個群主離開后,幾位鐵桿的朋友力邀我回群,其中有一位誓言:小刀崔只要這里,即使這個微信群爆炸了,我們也不離開!為之觸動,我又打道回府。
隔了一周,我詫異地發現,我回群后,已不是微信群主的身份,只是一個普通成員,無法踢人,即使看到發廣告帖的,也無法踢之。
這更讓我不爽,建群不就是享受踢人那一刻的快感嗎?于是,果斷離開。這也是我唯一建立微信群的經歷。過去,我謝絕了許多入群的邀請,目前只剩下與工作有直接關系的群。
我有一個龐大的 QQ 群,與微信群不同,QQ 群很火爆,天天處在刷屏的狀態。我設置了屏蔽的模式,只是偶爾看看。幾位管理員比我更熱心,他們主持了日常工作,有沒有我這個群主都可,我間歇冒個泡,還有人說:哥們潛水太久了,我們以為你窒息海底了呢。
QQ 群,我沒有焦慮感。第一,我可以完全屏蔽,視若無睹;第二,手Q雖然可以隨時登陸,但不如微信那么有強大的粘性,一天要強迫性地打開上百次。
越科技,越孤獨。社交網站美其名曰幫助用戶拓展人脈,雖然撿拾了一地雞毛式的關系,但卻淡忘了自己的核心關系是什么。當天真遭遇現實時,所加的好友和粉絲幾人可以做拯救者?
微信啟動的畫面是一個男子孤獨地站在龐大的星球旁。在 6.0 版本,這副畫面稍有改動,男子與星球的距離湊近,另外整體畫面與過去的冷色調相比,蒙上一層夢幻色彩。似乎微信也在嘗試讓通訊交流更有溫度。
當一天所有的信息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那么問題就來了。我開始厭倦微信這個席卷世界的產品了。微信誕生之初,就宣告天下,做去中心化的產品,做通訊、交際與平臺的產品,我也為之欣喜與歡呼,但后來才瞧出端倪,微信公號或朋友圈越來越趨于微博化,有信息噪音之缺,還有信息繭房之弊,哪里是去中心化?
當朋友圈的各類信息完全占據了你的今日頭條,那么你索取的信息也就局限于此,你就失去了抬望眼眺望世界風景的機會。
天天去刷朋友圈,看似是像一只汲取信息的小蜜蜂,其實也暴露個人在信息時代的懶惰,失去了獨立思考與內省的能力。
微信訂閱號顯示點擊量后,是草根號的狂歡肆虐時代,原本處于傳播劣勢的原創號更加被動。過去,訂閱號的管理后臺一直是暗房,只有作者進入操作。這類似傳統媒體的編輯室,是獨立和不透明的。這種保守的設計,原本是一種優勢,如果完全透明化,大家較勁的多是流量,不是質量。
可惜,信息時代,我們已經無奈地發現,粗制濫造的大嗓門要比曼妙的歌喉傳播的快。
我看到,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公號,但打開率少得可憐。一個標題為“為什么不買 iPhone”的圖文信息在朋友圈反復出現,打開后只是一個逗比的圖,某個萌萌的人頭像流著淚說:因為窮。這個圖文信息的打開量早就超過 100000。
我不是沒有幽默感,也不是一個有頑固信息潔癖的人,只是,在微信公眾平臺,你的創作越來越受干擾。我也看到,微信公眾平臺上,許多優秀的寫手懈怠迷惘了,斷更或者直接關門大吉。騰訊公司一直致力營造移動支付的各種場景,在滴滴打車豪賭幾億美金,但遲遲不肯為訂閱號開發一個小小的打賞的功能。
微信的缺陷就是微信太有粘性了,大多人使用微信的頻次遠超過打電話。我也常有這個恍惚,明明找電話通訊錄,還是習慣地點開了微信,然后被一則圖文信息吸引,最后忘了剛才想給誰打來著。
微信如何平衡社交與通訊這兩件核心業務,將是未來極難斟酌的難題。
今年 2 月份,Facebook 決意收購 WhatsApp,就昭示了一個問題,歐美國家的移動版圖是,社交的歸社交,通訊的通訊。也就是說,私人空間與公眾生活界限分明。
微信不然,集結通訊、社交與平臺化于一體,這是立體式的思維,但也釀成了信息過載的問題。更別扭的是,國人還不能明晰公與私的邊界,信息這條河流的閘口開始泄洪,游在其中的人,還不明白什么是隱私,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公眾傳播,于是形成今天的各種奇葩,什么都曬,什么都吐槽,什么都轉發,即使對方躺在手術臺上,小手一抖也點了一個冷酷的贊。
其背后不是價值信息,而是漫溢的荷爾蒙。唐朝開國之初,以考取士,李世民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現在,微信就是這樣一個彀。
微信熱與 iPhone 6 的風行同是當今互聯網世界的兩個大紅大紫的現象。喬布斯一生都在強調自己是一個禪者,喬幫主是一個思想家,還是一個工于心計的營銷天才?他標榜自己痛恨消費社會,但卻締造了令億萬人癲狂的電子產品。上周,鄰居家突有爆吵聲,原來是孩子與父母爭執,要求買 iPhone 6。
當電子產品到了奪人心魄的地步,這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所有利好嗎?我一直懷疑,喬布斯一生踐行的改變世界的觀念,只是從審美意識而言,并不在乎道德上的爭議。
對比 Google,蘋果公司極少參與社會層面的建設,所謂的建立生態圈,也是壟斷式的圈地。只要有技術,就能解決一切,這是技術至上的沙文主義,這是典型的互聯網中心主義。固然,現在的蘋果產品依然攝人心魄,但難以讓人產生敬意。
最近我在溫習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讓我聯想王氏著名的治學三境界,這個三層境界說如果嫁接在互聯網上,微信的啟動畫面說的就是第一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或許第二境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就是小米公司所倡導的參與感,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描述的那種豁然開通的歸宿感,互聯網巨頭卻懶得吊我們這些蕓蕓眾生。
互聯網將人類欲望之火挑逗到十分,卻無法安撫人心。
由此種種,我隱約覺得,微信的設計是有空白和真空地帶的,甚至有作惡的傾向。一個卓越的科技產品,不應助長人類固有的寂寞感與虛榮心,且任憑其泛濫成災。
一個產品的誕生定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可需求過后的用戶體驗是否更應該受到重視?微信正是靠著極強的社交屬性霸占了超乎想象的市場空間,可也正是越來越差的用戶體驗使得其逐漸被用戶吐槽排擠,雖然目前微信依然是社交領域的翹楚,可長此以往,誰又能保證它離被離邊緣化還有多久呢?
綜合 2022-01-09 18:56: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