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富包玉剛 白手起家成世界船王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鳳凰衛視《我的中國心》2009年4月11日節目《萬里乘風去復來——包玉剛》

陳曉楠:有一個人,他是一個不居政界的領袖人物。鄧小平對他的評價是:先生熱心祖國建設,為實現一國兩制身體力行,功在國家。他在商壇和政壇同時叱咤風云。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稱他是具有非凡的才能,是我見過的非常卓越的企業家。在他的盛名背后,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創業史,他的成功歷程,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驕傲、熱血沸騰。他就是被稱為第一位華人首富的世界船王——包玉剛。

解說:這張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吉普遜船只經濟公司公布的一張世界航運載重量排名表,位列第一的環球航運公司打敗了稱霸世界的各國船王,船只總量是幾家大公司的總和。更令世人稱奇的是,這家僅有十幾年航運史的公司,所有者竟是一位中國人,他就是被譽為世界船王的包玉剛。1918年,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自小天資聰穎,跟著父親學習經商。

1938年,二十歲的包玉剛只身來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在7年的時間里,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

包陪慶,是包玉剛的長女。常年陪伴包玉剛左右,陪同父親出席各種重要場合,每每想起父親當年的樣子,她都記憶猶新。

包陪慶:他是很帥的。那個時候在上海他做銀行的時候,的確很多人說他是個帥哥。

莊凱勛:我第一次見到包玉剛的時候看到他,西裝革履,穿個淺灰色的格子的西裝,這個領帶是深藍色的帶有紅條子的領帶,這個雙眼很有神,這個濃眉可以說是氣質非常好,風度也非常好。

解說:1949年初,就在新中國誕生的前期,包玉剛迎來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他與父親帶上全部積蓄,攜全家遠赴香港另闖天下。初期他們做的只是簡單的進出口生意,倒賣內地的一些土特產,在英資洋行和香港本地人之間的夾縫里求生存。

但是情況很快有了變化,由于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中國實行物資禁運,香港和內地之間的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包玉剛的公司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而包家上下十幾口人卻都在等著他賺錢糊口,包玉剛父子無奈之下只得另找出路。1954年,經過深思熟慮以后,包玉剛提出了一個讓全家人都竭力反對的想法。

譚弗云:1955年,那個船等于是在行情最最差的時候,他有了一個啟發,他覺得應該有運輸的手段。

包陪慶:所以他就覺得對航運有興趣,因為這個是可以移動的資產。

莊凱勛:只有船他是流動的資產,如果我在香港這個貿易公司垮臺了,他就沒有辦法。當時我有了船可以從香港開到別的地方去,他是一棟流動的資產,比較保險。

解說:1954年,現實逼迫包玉剛必須轉型,航運業成了他當時的首選目標。但是對航運一無所知的他卻遭到父親的反對。一向倚重父親的包玉剛陷入了兩難抉擇的境地。

譚弗云:當時老人家的意見就是說不熟不做了,中國人都講不熟不做,你又沒有特別的知識,你又沒有這樣的人際關系。

包陪慶:因為做船的投資比較大,風險也大,然后一個從一個一點都不懂的行業的人來說,這個風險太大了。

解說:但是包玉剛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借錢買船成了他最初的理想。1955年,頂著巨大壓力的包玉剛向朋友借錢湊足了20多萬英鎊,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已經使用了27年的舊貨船。

包陪慶:我記得比較都是生銹的,很舊。我還問我爸爸這么一條破破爛爛的船,還可以做生意的嗎?他說還有活的日子,還有活兒可干。

陳曉楠:包玉剛千里迢迢買了一條舊貨船回來,成了香港人茶余飯后的笑談。有人打賭:如果包玉剛靠這條破船能成功,那么我愿意在香港碼頭上倒爬幾個來回。對外界嘲諷充耳不聞的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這艘破舊不堪的船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號,意思是金色的阿爾法。隨后他帶著14歲的包陪慶,登上了金安號的甲板。這條破舊的煤船開始搭載著他的理想,乘風啟航。

包陪慶:我記得上到船上面,我爬上去也是一段小故事。爬到上面去,還是一個希臘的一個船長,所以他給我們吃的那個希臘的那個甜的果,我說甜的牙齒都要掉下來了,我爸爸還說,這個好,這個好,這個是什么都說好,我說這個有什么好吃,他說這個香,這個香,你吃多一點,大概他的情緒,他很興奮很開心所以什么都好。

解說:購買了金安號之后,包玉剛馬上成立了環球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航運事業。但是資金缺口成了一大難題。有著十幾年銀行工作經驗的他想到了一個更直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買船。他把目光鎖定在了香港最有威望的匯豐銀行。但是,因為風險太大,當時的銀行還沒有貸款給航運公司的先例。對于包玉剛來說從匯豐銀行貸款買船無異于難上加難。

莊凱勛:可以說英資的匯豐銀行架勢都是比較大,作為比較當時應當說包玉剛在香港還說是算是無名之輩,所以這個人家并不是說特別買他的帳。

解說:20世紀50年代,香港匯豐銀行中多數主管是英國人,其中負責貸款業務的是總會計主任桑達士先生。桑達士極少接待中國客戶。而包玉剛在香港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

莊凱勛:我記得開始是很受冷遇的,可是他在那里真的坐了一個星期,每天都去,但是他是堅持不斷的,就是一個有心人不斷的等待,不斷的找他。

解說:包玉剛在桑達士的門口足足等了一個星期。他的執著讓桑達士對這個中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終于在一個下午,桑達士請包玉剛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譚弗云:最后分管的那個人,覺得也給他感動了,那么最后才讓他進去。

莊凱勛:一開始桑達士沒有見他,但是一但見了他以后印象就變了,為什么印象就變了,原來這個人,這個年輕人談吐,風度,氣質,知識都不同于常人,馬上就增加了信任。

解說:努力了一個星期,終于能和桑達士面對面交談的時候,包玉剛馬上向他談起了自己的設想:用舊船做抵押,貸款訂做新船。

包陪慶:但是當時跟他說,就是我們這個匯豐銀行是不做船業的,是因為風險太大,但是我爸爸說,如果我找到一個你會不會借錢,也順便就說你去找,因為他也知道,別人也不會給他貸款,別的銀行。

解說:LC是指銀行信用證。如果有銀行愿意為包玉剛開具信用證的話,就證明他的保障沒有問題。桑達士后來說,他當時不認為包玉剛有能力弄到一張銀行信用證。所以他才敢給包玉剛這樣的答復。但是熟悉銀行業務的包玉剛卻緊緊把握住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機遇。他馬不停蹄的趕到日本,利用日本戰后大力恢復經濟發展的契機,以在日本訂做新船為前提,從日本銀行爭取到了一張75萬美金的信用證。

包陪慶:所以在這個是一個客戶我爸爸做我爸爸船的一個客戶,安排他的銀行,來給我爸爸這個,他就拿到匯豐銀行,都不相信,他可以拿著,但是他當時答應了你拿著他就借錢,所以他用這個第一筆的錢去造這條新船。

鄭海泉:所以真的很了不起,因為那個時候是沒有人做的,所以他給我們的那個時候那個主席副主席的印象很深,所以就跟他做了第一筆生意。

陳曉楠:一個簡單的想法:以舊船做抵押,貸款訂做新船成就了包玉剛非凡的事業。而匯豐銀行也從最初不愿借錢給包玉剛,變成了主動借錢給他。包玉剛也在后來入主匯豐銀行,成為這家英資銀行中的第一位華人董事。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短短幾年之內,如此迅速的發展,不僅得益于一個契機,還得益于包玉剛的一個笨辦法。

解說:當時航運業的傳統做法是短期租賃,根據一個航次結算運費。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隨時抬高價格。但是包玉剛卻打破常規,以低于市價的價格將船長期出租。表面上看,他比別家船東的收入少了很多。因此他的這個笨辦法遭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嘲諷。

包陪慶:當時我爸爸他寧可利益低一點,就是有一個長久的租約,所以人家都笑他,因為他賺的錢就是沒人家這么多了。

解說:1956年,中東戰爭爆發。埃及關閉了蘇伊士運河,貨物積壓嚴重,國際運價猛增。當時包玉剛經營的船剛好租滿,有人愿意出高價短期租賃。他卻堅持低價長期出租的辦法,不為眼前的利益所動。

包陪慶:在那個時候這個租金租船的價格是每天上升的,所以在一個普通不會做生意的人都會想到,如果你訂船今天你的回報很可能明天后天就翻一番倍的,所以絕對不會長期的來訂一個租約。

解說:十幾年后,阿以休戰,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很多國家的船舶因無事可做被迫停運,航運公司紛紛倒閉。但是包玉剛卻憑借著他的笨辦法,不圖眼前利益,簽訂長期租賃合同,穩扎穩打,事業蒸蒸日上。

陳曉楠:1976年3月,美國《新聞周刊》以海上之王為題,在封面刊登了他的照片,從此包玉剛正式贏得了船王的美名。1981年,包玉剛的船隊總噸位達到2100萬噸,比美國和蘇聯的國家所屬船隊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但是距離他最初從事航運業,只有短短25年。也正是20世紀80年代,這位叱咤國際的中國人,卻才要上演他人生的另外一段傳奇。

陳曉楠:有人說,包玉剛的一生中有三個輝煌的高峰,一是35歲時以一條舊船起家,建立了龐大的海上王國,二是打了兩場漂亮的收購戰,一舉兼并兩家老牌英資機構,三是重返大陸涉足政壇,成為溝通中英兩國舉足輕重的人物。從1982年到1984年,中英談判持續兩年之久。在這期間,包玉剛放下工作,奔波于中英兩國的最高領導人之間,從中斡旋調節,用行動向世人表明,他是一名有著赤誠愛國之心的中國人。

解說:這是一張1978年10月攝于人民大會堂的照片。照片中的鄧小平精神矍鑠,包玉剛同樣是神采飛揚。這是包玉剛第一次受到鄧小平的接見。初見面時包玉剛握住了鄧小平的手,用帶有濃厚寧波口音的普通話說:我一直很仰慕您,今天能夠見面,真感到莫大的榮幸!鄧小平馬上用字正腔圓的四川話說:歡迎你,包先生,你當世界船王,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包陪慶:可以說很興奮,那個時候他還是叫他主任的,鄧主任,所以也是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也是非常怎么說,他們也是有一見如故這么樣有一個緣分在那兒,所以他們也是談的挺投機的,可以說當時他很興奮,因為講話我爸爸這個人很奇怪,他是很平易近人,但是他的思維是特別的超前的,所以他這個超前的思維,很難碰著有跟他的思維同樣超前的一些人,所以他碰著一個有這么樣在思想中有這么樣默契的同樣共同的語言的人,他是會很高興。

解說:1982年2月8日,鄧小平在中南海再次接見包玉剛。這次,鄧小平告訴了他一個重大決定--在1997年收回香港。包玉剛得知這個消息比外界早了七個月。同時,鄧小平要包玉剛轉告香港朋友,說中國收回香港之后,資本主義制度不變。這也是鄧小平關于一國兩制的最初構想。后來,在一次采訪中,包玉剛向莊凱勛談起了他對于一國兩制的看法。

莊凱勛:他說國際上現在都在打聽一國兩制什么意思,這一國兩制的提出實在影響太大,大家都很興奮,因為鄧小平說了,香港回歸以后大方針不會變,這是包玉剛對我說,他說鄧小平主任昨天對我說,他掌握大中方針,中國說話是算數的,是守信用的,香港不會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他說我看到鄧小平精神也好,身體也好,我還請他吃飯,鄧小平不但還喝黃酒,還和茅臺酒,你看他身體多好,包玉剛談到這里特別的開心。

解說: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回歸問題的談判正式開始。起初的英方很狂妄,想要用主權換治權,指出香港的繁榮與中國無關。中方逐條地進行了批駁,堅決貫徹鄧小平指出的立場:對英國人一點也軟不得。中英談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邵天任:英國人最初是要1997年以后他還要繼續占領香港,還繼續統治香港。我們方面要求是1997年7月1號中國就要收復香港,要恢復行使主權,這個差別很大,雙方的要求根本是兩回事,所以談起來就特別不順利,不容易。這個談判,開始的時候就進行得很艱苦。

解說:雖然包玉剛不當官,不從政,但他每天都要早晨閱讀幾份報紙,聽中英文廣播,關注中英談判的最新動向。并且主動與英國方面溝通,向他們解釋中國人的立場。因此當時的他又被稱為非官方的外交部長。

包陪慶:因為當時他在這個中英談判就是當時英國的首相他們都稱贊他是潤滑劑。

莊凱勛:因為包玉剛的地位比較特殊,因為中英談判的必須是中英兩國首腦,在英國當時撒切爾夫人中國是鄧小平,那么他和鄧小平的非常熟,他和撒切爾夫人也很熟。

包陪慶:這個撒切爾夫人她在阿根廷是打勝仗的,所以她絕對不會走一個對她來說是一個敗仗,就是把香港割掉,這是很痛心的一樁事情,她是不會讓步的,所以她千方萬計就是怎么樣圍繞著這個問題就想堅持抓住香港是英國的,哪怕它延長住,它很多的所以談判就官方是很難繼續下去,但是我爸爸在后面就是他很幽默,我爸爸有的時候挺幽默的,所以他就把一些僵局融化了。

解說:素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帶著不放香港的心愿,而鄧小平卻決心收回香港,統一中國。在中英談判過程中,有一大段時間雙方變成了敵對角色,互不相讓。此時,能夠在兩國之間傳遞聲音的只有包玉剛一個人。在撒切爾夫人成為首相之前,包玉剛便與她的丈夫是高爾夫球場上的好朋友。在她成為首相之后,包玉剛也無需通過任何外交途徑,可以直接進入首相官邸。1982年以后,包玉剛為了能夠說服撒切爾夫人,一次又一次來到了唐寧街10號的首府。

譚弗云:他心里有一個底線,就是他覺得如果由他來出境中英的談判里面的這些東西也許他可以起一點作用,因為他感覺到英國還是比較對他還有一定的信任,包括英國匯豐銀行對他的口碑也是好的,中國的領導人包括像陸續章這一類的領導人都很知道他過去的歷史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在這里面是花足了功夫來做,也是盡量能夠使雙方能夠意見達成一致的,那么他這里是我覺得他是起蠻關鍵的作用。

包陪慶:撒切爾夫人還有一次跟我們說,她說我真是不明白鄧小平在想什么,為什么這么緊張,一定要回香港。我爸爸很巧妙的,他講話比我利落也比我幽默,所以他解釋的很簡短,他講話不羅嗦,但是很奇怪,領導們都聽得明白他的意思,他帶著寧波話的英文,帶著寧波話的普通話。

莊凱勛:中方的立場包玉剛已經非常清楚了,鄧小平已經告訴他第一中國堅決要收回香港,第二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不變,他已經非常清楚了,英國方面還并不完全清楚,英國方面什么地方不清楚呢?包玉剛認為英國不明白香港回歸以后,實際上對英國也是有好處的,中國是個非常廣闊的龐大的市場,香港回歸以后,過去英國在香港的一些利益并不會受到影響,英商還可以繼到中國來發展,這個小小香港只不過是跳板。

包陪慶:她很尊重我的父親,因為他們談話也是非常投機,所以他在她的面前也解釋鄧小平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陳曉楠:就在中英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包玉剛甚至跑到夏威夷去拜見美國總統里根。因為撒切爾夫人與里根總統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他希望通過里根總統來影響撒切爾夫人的決定。他對里根總統說,鄧小平是有道理的,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不收回香港,后代會罵我們賣國。隨后他又拿出一幅字畫,希望里根總統能替他轉贈給撒切爾夫人,上面是他親筆寫下的七個大字:柳暗花明又一村。他說,香港回歸中國,英國看似損失一顆東方明珠,但中國未來的發展,將為英國帶來更大的利益。當時已經六十四歲高齡的包玉剛不知疲倦的奔波在世界各個角落,中國,英國,美國,香港,他更像是一位沒有被任命的中國大使,為中英談判默默地做出了很多貢獻。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條跳繩竟然打破了談判的僵局。

解說:這是1981年3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一首詩。由著名詩人艾青寫,題為《香港》。在詩的結尾有這樣幾句:我要贊美的光芒四射的花一般的港灣,你是祖國進出口的孔道,你是貨物交流的場所,你是友好往來的紐帶,你是走向五洲四海的橋梁。多少年來,你為祖國創造了難以估量的財富。就是這樣一首十幾行的短詩,卻改變了世界船王包玉剛的人生軌跡。

莊凱勛:包玉剛在一次這個外國記者招待會上就說,這首詩表明了給我的信心對任何其他的一些什么論文,論證一些結論更加令人信服,那么人民日報上發揮了一些信號,香港還是有用的,對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離不開香港,同時香港也離不開中國,也離不開祖國。所以,那個時候包玉剛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香港把自己的主要資金投在香港,在香港立足,和祖國一起繁榮,和祖國一起成長。

陳曉楠:從中英第三輪談判之后,中英雙方在談判桌以外互相角力,也由暗斗轉為明爭。對談判結果高度敏感的香港正醞釀著一場大風暴。很多港人紛紛將資金外撤,逃離香港。很多香港財團在倫敦大量拋售港幣,港幣大幅度貶值。此時作為香港最為舉足輕重的包玉剛在記者招待會上的一番話,既表明他對香港的巨大信心,同時他表示會變賣船只投資香港本土。包玉剛的這番話在香港引起了巨大震動。很多港人紛紛效仿,購買香港本土的股票。包玉剛也遵守諾言,拋售了三分之二的船只,棄船登陸。著手投資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但是,此時的中英雙方已經進入了第八輪談判。英國堅持香港絕對自治,中方堅持香港高度自治。雙方在談判桌上展開了拉鋸戰。得知這一消息后,包玉剛帶著女兒包陪慶,懷揣一份神秘的禮物再次來到了位于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

包陪慶:有一次他帶著我去,他見撒切爾夫人,他帶了一盒禮物就送過去,他說這個我送給你一個圣誕節的禮物,那撒切爾夫人說我們做官的不可以接受禮物的,他說你打開,你打開看看。

莊凱勛:那么撒切爾夫人一看,什么禮物呢?這個包裝里面,包裝一打開是一條繩子,鍛煉的身體的繩子。

包陪慶:一個很大的空盒子,一打開里面一條繩子,撒切爾夫人說為什么,他說給你跳繩子,我每天早上跳的,非常好,尤其是這種繩子你可以跳的很快,他這么解釋,笑的撒切爾夫人笑壞她了。

周南:他還送給了我一條……

解說:就是這條簡單的跳繩,拉近了撒切爾夫人與包玉剛之間的距離。撒切爾夫人開始抱怨他把業務都放在了中國。而她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卻并不看好。聽到這里,包玉剛沒有反駁,反而送上了他準備好的第二份禮物。

莊凱勛:包玉剛說我還有個消息告訴你,什么消息,就是說我在英國定了艘輪船,讓你們的船上有了訂單,這個訂單就是我給你們的。

包陪慶:他就是定了兩條船,然后他帶著夫人就很談率地說,他說老實說英國的船比他在日本造的船要貴,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控制日期,很多時候英國造的船又有延遲、又有罷工,就變得很難控制。所以對桑葉來說不是最理想的,也不劃算。技術上來說那個時候日本已經遠遠地超過英國的技術,所以他說我造船是一個虧本的生意。

解說:當時的包玉剛素有航運界風向標之稱。他穩健的行事作風,讓他在買船的時候也同樣小心謹慎。其他船東一旦得知包玉剛在英國造船廠定了船,就會紛紛效仿,自然而然就帶動了已經僵化的英國造船業。但這對包玉剛來說卻是一筆顯而易見的虧本生意。撒切爾夫人對此也非常清楚。所以當她聽到包玉剛已經在英國訂做了兩艘新船的時候,她對包玉剛的感激和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包玉剛趁熱打鐵,道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包陪慶:當然很高興那個時候,他說這個是我最好最好的圣誕禮物。我爸爸說有一個條件,肯定他要挑這一條船下水,在英國。另外他說我在上海也定了一條,是同一個級別的船,他說在上海的這條船也希望你可以到上海去挑上海的船。

莊凱勛:他主動邀請撒切爾夫人到中國內地,到上海去看看,看到這些形象,看到中國經濟做了那么好,撒切爾夫人不也是放心了嗎?所以這方面來說,包玉剛確實是中英關系在香港問題上它是起了個潤滑劑作用。

包陪慶:我爸爸想他到上海來,從一個非官方的角度來認識中國,來看中國那個時候改革開放的前途在哪里,潛力在哪里。但是撒切爾夫人如果到北京去,在中英談判這個很緊張的氣氛下,官方的訪問肯定有很大的壓力的。所以他那次到上海去就比較輕松,因為一到北京去,在官方的桌子上畢竟是比較嚴肅,這個氣氛下認識中國人是很難的。

解說:原來,包玉剛以定船為借口,實際上是想以非官方的形式請撒切爾夫人到中國看看,中國的經濟正在迅猛發展,香港回歸也是大勢所趨。他希望撒切爾夫人不要因為香港而失去了中國更廣袤的市場。但是,他的這個提議卻讓撒切爾夫人非常為難。

包陪慶: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領導不會到別的國家去下水典禮的,因為這個有一點好像給別的國家或者是競爭者在重工業方面支持,一般的領導是不該做的,所以當時有困難。

譚弗云:所以他在這里面是花足了功夫來做,也是盡量能夠使雙方能夠意見達成一致的,那么他這里是我覺得他是起蠻關鍵的作用。

解說:包玉剛明知吃虧卻堅持在英國定船的舉動最終打動了撒切爾夫人。她如約來到上海,參加了世誼號的下水儀式,親自使用小銀斧砍斷了紅色的繩索,一艘象征世界友誼的輪船駛向大海。

莊凱勛:這個啟航儀式就在船頭上掛了一瓶香檳酒,這瓶香檳酒這個地方一個一槍,香檳酒就碎了,這個時候可以啟航了,撒切爾夫人就在那次受到包玉剛邀請,到上海參加了這個世誼號的這個儀式,順便他不僅是請它參加儀式,而且讓她去看看上海,見見上海市的領導,上海市的發展。

解說:這是當時安裝在世誼號上的一個儀表盤。二十多年后,在世誼號即將被拍賣的時候,包玉剛將這個儀表盤收藏起來。2007年,他的女兒包陪慶又將這個儀表盤捐贈給了正在籌建的寧波幫博物館。

1983年,就在包玉剛奔波于英國與中國之間的時候,他被醫院告知患上了肺癌。雖然手術很成功,他在人前依然精力充沛,幽默樂觀。但是在獨處的時候他卻開始悄悄安排后事。包玉剛當時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支撐到1997年,到時候親眼目睹香港回歸的盛況。

譚弗云:無論是香港回歸,無論是我們中國拓展到國際上的這種國際交往,我都覺得他都起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有人認為他不是大使的特別的大使,起到這么一個作用。特別是中英談判回歸這一段時候,我想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他的,就是對他的這個影響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李后:私底下外交的影響他起了這個誰也不能代替的作用。

邵天任:在收復香港問題上,他是站在一個中國人的立場,能夠積極地向我們中央政府和我們領導人提出意見,積極地參加工作。

鄭海泉:他那個時候也當著很重的角色,在中英談判那個時候跟香港過度期間,他都當了很多重要的角色,他一直以來都為香港做事,為寧波做事,為中國做事,所以對我們來講,他不但只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更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老人家。

解說:1984年12月9日,《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聲明指出:中國對香港地區恢復行使主權,英國政府也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區交還中國政府。包玉剛作為嘉賓應邀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簽字儀式。成為了這一重大歷史時刻的見證人。

1985年6月包玉剛被全國人大任命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當時與包玉剛分配到同一小組的譚弗云女士對此仍然記憶猶新。

譚弗云:沒有見他的時候想,大概大人物有一定的架勢的,可是看了以后,特別的感覺就是他這人非常慈祥、和藹,而且非常低調。

他有一句故事講的很好,他說千萬不能把香港是宰了這個會生金蛋的金鵝,你一定要讓這個金鵝繼續會生金蛋,所以后來就是小平主席講的總書記講的就是說,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一國兩制慢慢這個思維我覺得他起的影響是比較多。

解說:1985年,包玉剛的病情慢慢加重。但是基本法起草小組召開的大小會議他從不缺席。外界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病情。

李后:到了基本法起草的后期,包先生就有病了,但是他還是堅持每次會議都到,我記得他帶了一個小電扇,那是開會,因為他是呼吸系統的病,大家有的抽煙,當然對他的病情不好,他專門帶了一個很小的電風扇,專門在他跟前吹吹。對于這個香港怎么樣能夠很好地貫徹一國兩制,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他是很認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包括他身體有病了,他都一直到最后他都堅持到底。

字幕:但是與鄧小平一樣,包玉剛也沒有等到香港回歸的那一天。

莊凱勛:所以當天晚上我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回歸的倒計時牌,倒的時候焰火起來了,大家都歡慶香港回歸我那個時候確實感慨萬千,我想這是凝聚著廣大香港愛國同胞的心愿,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擺脫國恥的重要的日子,包玉剛先生在天之靈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陳曉楠:很多與包玉剛先生有過交往的人都認為,他是一位國際人士。在包陪慶所寫的紀念父親的書里,也稱爸爸是位全球化的中國人。但有趣的是,會說多種語言的包玉剛,卻一生都不更改鄉音,無論是說英語、粵語,還是普通話,都帶著濃濃的寧波口音。這位20歲就離開了故鄉的寧波人,一生在異地打拼。1984年,已經64歲的包玉剛,終于回到了他一生牽掛的故鄉。

解說:這里就是包玉剛出生成長、結婚生子的地方,寧波市鎮海縣鐘包村。雖然包玉剛一家已經陸陸續續都搬走了,但是穿行在村落的小巷里,依然隨處可見包氏家族的痕跡。1984年10月28日,闊別了40多年以后,包玉剛第一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包陪慶:非常的興奮,那時候帶著我的妹妹們,我的舅舅,伯伯他的姐妹、兄弟,一塊兒回家的時候,他很興奮。

解說:就在這次回鄉的途中,包玉剛跟身邊的人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他担心家鄉已經變了樣子,更沒有人會認得他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鐘包村的老人們,都還記得這位少小離家的故鄉人。

包陪慶:最感動他的就是有一個人去拿來幾只雞蛋給他,那我們在國外覺得雞蛋有什么稀奇的,幾個雞蛋別說國外現在國內游人送幾個雞蛋也是不是一回大事,但是他那個時候他就很興奮。

解說:這里便是包氏故居,現在更名為包玉剛故居。時隔四十多年,當包玉剛再次踏進門檻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所老屋沒有任何變化,一切都跟他離開家的時候一模一樣。故居中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了包玉剛美好的回憶。但是,家鄉的人民還給他準備了更好的禮物。

解說:原來,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里,人們發現了幾本包氏宗譜。其中一本宗譜上,清楚的記載了包玉剛的名號。因為知道海外華人回鄉后都有尋根問祖的習俗,所以天一閣博物館便把這份家譜影印一份,送給了包玉剛。但是,更令包玉剛驚喜的是,這本《包氏宗譜》上明確記載著,他是宋朝宰相包拯的第29代嫡孫。

陳曉楠:包玉剛還去看望了自己的恩師,但是老先生已經作古。他便在先師遺像前恭敬地鞠了三個躬。包玉剛問師母身體還好嗎,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助的。他的師母當時這樣回答包玉剛,她說我的身體很好,但是我提一個建議,你能不能給我們辦一個學校?包玉剛當即便答應了師母的請求。于是便有了鐘包村街道旁的兆龍小學。但是辦小學也并不是包玉剛的目的,在第二天與寧波市市長耿典華共進早餐的時候,他也回饋給了家鄉人民一份禮物。

耿典華:早上我們一起吃早茶,談這個事情,怎么安排的,這時上了一道菜,這道菜里面就是油炸麻,那是金晃晃的麻團,包先生就很果斷的他就是夾起這個麻團放到我的盤子里面,市長這個是金團就是幾千萬就定下來了,他一開口就是兩千萬。

解說:一只湯團價值兩千萬美元的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但更有意義的是包玉剛與寧波市簽約構建寧波大學的那一天,正好是中英雙方簽署聯合聲明的同一天:1984年12月29日。此后不到一年,寧波大學拔地而起,鄧小平親自為寧波大學題寫了校名,改變了寧波沒有大學的現狀,了卻了幾代寧波人的心愿。

這是一張掛在包氏故居里的圖表。從1978年包玉剛對祖國的第一筆捐贈,到現在包氏家族的捐贈,都清晰的記在上面。1986年,68歲的包玉剛漸漸把工作分攤給了幾個女兒女婿。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中國內地的經濟建設上。

陳先:我到香港去找包玉剛,他就問我你們需要資金,那他就開個會,把寧波的大佬都請來了,在他辦公室里面,寧波急需要資金,是不是我們拿出一個億港幣來,叫做啟動資金,你們大家捐多少是多少,最后我包底了。

解說:但是,這位坐擁百億資產的世界船王,被稱為香港奇跡的華人首富,對祖國非常慷慨的人,卻得到了美國雜志這樣的評價他不像一位真正的航運巨子。

莊凱勛:他從來不打麻將,不喝酒,不抽煙,是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潔身自好。

包佩慶:有人笑他,因為那個時候都是女的名字這個船,人家說希臘的船東都是有很多女朋友,很多花邊新聞,人家說你呢?包先生,他說我女人可多了,周邊都是女人,四個女兒一個老婆,然后我的船我現在我都是50幾條這個女的,都在我的身邊,他們比不過我。

解說:年輕的時候包玉剛就養成了鍛煉身體的習慣,每天早上,他都在自家的天臺上跳繩,在維多利亞海港里游泳。他認為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夠與大海搏擊。

佩慶:他跳繩,一直是跳的挺快的,越來越快,所以他跳繩子的時候,你簡直看不見繩子的。你也看不見他這么上上下下,你看見他就是好像離地這么飛,他是很快的,他就是這么抖,他就跳,所以大概每天跳一百下。

周南:他一次請我到他家里吃飯。他那個家很漂亮,它旁邊就是大海。吃完飯他就給我介紹怎么健身,當場就送了我一個跳繩。他說每天跳跳繩對身體有好處。

包陪慶:比方說他的游泳,他的游泳袍,我現在還在,一件游泳袍就是破破爛爛的,那時候我就問他,我說你柜里面這么多的,因為我們女兒都不舍得他,都送一件游泳袍給他,很多很新很漂亮的,從美國買回來的,有一件一千多塊美金的游泳袍掛著,他都不穿,他只是穿他的破破爛爛,我問他為什么,他說這個輕便又舒服,他說我干嘛要給自己壓力呢?

解說:包玉剛不僅自己生活簡樸,同時他對女兒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對于包陪慶來說,包玉剛是一位嚴父,更是一位良師。

譚弗云:佩慶女孩子總是喜歡愛美了,所以她有一天穿了一件紅的裙子,那么她就說爸爸想買一雙紅顏色的皮鞋,那么她爸爸說,紅顏色的皮鞋你不是有一雙黑的鞋,我看還沒有破,她說爸爸紅的配黑的不好看,紅的應該配紅的。

包佩慶:他說你不可以穿,你就有一對腳,怎么可以去買兩雙鞋子呢?穿破了一雙鞋子再去買另外的一雙鞋子。

譚弗云:他爸爸說你只有一雙腳,你把這一雙腳的這雙鞋子穿好,路走正就夠了,我是不會給你買的。

邵天任:他參加什么很注意禮節,見人總是很熱情的打招呼。衣帽整齊,很有禮貌,跟人家很容易交往,談笑風生。 

譚弗云:他每天早上,做到世界船王了,他和他的父親,當時他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每天早上在公司的大門口站在像校長接學生這樣的接每一個職工,跟每一個人握手,鼓勵他們做好當天的工作。

解說:包玉剛的四個女兒中,有三個嫁給了外國人。包玉剛對此十分寬容,他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孩子們不管在哪里出生,都要學會說寫中文。

陳曉楠: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先生不幸辭世,享年73歲。他的女兒包陪慶女士在懷念父親的書中寫道:記得以前我在美國讀大學時,您要我每星期都寫一封中文信給您,而且無論長短,您總是親筆給我回信。可惜,這封信再也沒有您收信的地址。我了解爸爸,您活著的時候,一天也停不下來。您一輩子辛苦勞碌,現在您是最應該休息了。


鳳凰衛視 2012-08-14 22:48:32

[新一篇] 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論王寬誠的經商與愛國之道

[舊一篇] 民族商業巨子葉澄衷的創業傳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