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算地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算地
    南方周末    2006-01-26 15:26:55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麥收過后,公社按一人二分八的標準給知青分自留地,我們小隊5個知青,分了一畝四分地。《國語》“晉語”里有一段故事: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過五鹿,道邊乞食,路人撿起一塊泥巴獻給他,公子大怒,欲鞭笞路人,子犯(即狐偃)急忙攔住他說:“公子,上天要賜給您土地,這可是好兆頭呀!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公子頓悟,磕頭拜謝,載之而去。17歲,就有了歸自己支配的土地,雖然,這不同于晉公子心中土地的含義,但我還是興奮不已。
  并非誰都稀罕這幾分地,我去給同學還書,他正為自留地和隊長慪氣呢。“隊長耍我們,那是塊鬼地,當年隊里給社員分自留地時,誰家都不要。我找隊長要求換地,他不許。你愛換不換,反正我們不種。”毗鄰的地里玉米已經出苗,他們的自留地里還是一片麥茬和雜草。大隊書記找他談心,經過一連串上綱上線的教育之后,他屈服了,隊里派他的房東六叔幫他種地。
  “你娃娃家不懂事,荒著這屙金尿銀的寶地,躺炕上睡大覺。你曉得這塊地有多金貴?這是我祖上頭一塊地,順治三年我祖爺爺置下它,300多年,爭來奪去,已經搭上了6條人命。這塊地,不管風雹雨旱,一茬穩收3石糧。你說咋這么肥?人血滋潤的么。”
  犁地的時候,我問六叔:“你說這是寶地,為啥社員不要,非分給我們?”
  “窩窩,駕!這地不是沒人要,想要的人多得很呢,爭得打破頭,你說給誰?給你們沒人爭,你們是毛主席派下來的客,誰敢和你們娃娃家爭?”
  在地頭休息時,六叔唱起了秦腔《血淚仇》:“手拖著孫女好悲傷,兩個孩子都沒娘……”唱畢,他給我講了這塊土地上6條人命的故事。過了幾天,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給六叔看,他嚇得兩手直哆嗦:“莫寫、莫寫,陳谷子爛糜子,說說而已,寫成文字惹是非。”他是中農,人雖精明強干,卻膽小怕事,他看著我把稿紙撕碎,才放心笑了。
  初冬,縣里召開學大寨會議,號召利用冬閑搞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公社派我去縣里參加測量員學習班,一天發3毛錢伙食補助。中午逛書店,花了7毛錢,買了一本高亨注釋的《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1974年11月第1版)。這本書,前有“商鞅與商君書略論”、“敘例”、“校釋書目”、“商君書古本”、“作者考”,后有“戰國兩漢人關于商鞅的記述”、“商君書新箋”,注釋精當,譯文雅致,在當時出版的古籍譯注類書中,可算上乘之作。5天學習班結束,我讀完了《商君書注譯》,在扉頁上題了王安石的一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當年正在“評法批儒”,法家受到推崇。若論戰國時期的法家,商鞅對農民和土地的認識最為深刻,他可真是統治農民的高手。“墾令”二十條,猶如二十條繩索,把農民牢牢捆綁在土地上。夜讀“墾令”、“說民”、“算地”、“弱民”諸篇,冷汗淋漓。“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與“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異曲同工;嚴禁農民買賣糧食、實行統購統銷與“使商無得糴,民無得糶”的政策如出一轍;“使無得庸,而庸民無所于食,是必農”、“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是必農”、“使民無得擅徙”,與嚴禁農民為人傭工、限制農民外出經商務工、控制農民自由遷徙,出于同樣的考慮……許多現行政策,處處閃現著商鞅的幽靈;許多針對農民的制度安排,都能在《商君書》里找到依據。
  公社把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指揮部設在六叔的村子,生產隊派他給測量隊幫忙。每測量一塊地,他都要指指點點,過去這塊地是誰家的,那塊地是誰家的,他讓我看過一張土改前本村各戶土地分布圖,他對每一塊耕地和主人的變遷了如指掌。有一天,他見周圍無人,跺跺腳,神秘地問我:“你猜,我腳底下埋著啥東西?”我搖搖頭,他說:“我給你看看,千萬別說出去。”他掄鎬揮鍬挖了一米多深,刨出一塊二尺來長的青石界樁,一面刻著名字,一面刻著“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吉日立”,他把界樁搬到架子車上,用土蓋好,把坑填平,悻然作色道:“這是我分家后置下的第一塊地,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攢了4年錢呀!”
  六叔把界樁埋在院子里,他知道,那塊土地永遠不會再回到他的名下,但每天在界樁上面走一走,會讓心里踏實,畢竟,那是他曾經擁有的東西。
  


范福潮 2013-08-20 14:12:40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探皇陵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六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