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南渡北歸:離別(第一章山河崩裂)注釋(1)
[1]《陳布雷先生文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出版。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后,第二天,即11月14日,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作了如下報道:陳布雷昨日心臟病逝世總統夫婦親往吊唁明大殮。
(中央社訊)陳布雷氏于昨(十三)日上午8時,以心臟病突發逝世。陳氏前晚與友人談話后,仍處理文稿,一切如恒,就寢為時甚晚。昨晨,隨從因陳氏起床較晚,入室省視,見面色有異,急延醫診治,發現其脈搏已停,施以強心針無效。陳氏現年59歲,體力素弱,心臟病及失眠癥由來已久,非服藥不能安睡。最近數日略感疲勞,仍照常辦公,不以為意。不料竟因心臟衰弱,突告不起。噩耗傳來,各方人士對陳氏學問事業之成就,公忠體國之精神,無不同深景仰。當茲國步艱難之時,失此碩彥,尤為可惜。陳氏遺體于昨日下午5時移入中國殯儀館。蔣總統夫婦親往吊唁。陳夫人已自滬趕返。中央黨部已成立治喪委員會,籌備喪事,定明日大殮。
四天之后,即18日,經國民黨高層授意,陳布雷之死以“以死報國”的標題羞羞答答地報道出來,眾人皆知陳氏乃自殺身亡。
關于陳布雷何以自殺,眾說紛紜,或許從陳布雷的部下唐縱日記中能尋出點滴線索。1945年7月24日,唐氏日記載:“上午往見陳主任,彼滿面愁容,為國憂惶!為政府威望日落而懼,為參政會糾劾孔祥熙、盛世才案處理困難所苦!”7月26日又載:“昨日在黃山與陳主任相談甚久。余謂抗戰八年,發生許多嚴重問題,這些嚴重問題的來源,一則由于歷史的積病,一則由于人為不貳。……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革命精神,是不會有決心的,無論制度、人事、理論莫不如此。布雷先生有感,喟然曰:‘我對不起領袖,這些事領袖多交給我做,可是我都打消了!我也知道這是一個錯誤,想改,可是改不過來,也許是身體的關系,也許是性格的關系!”(《在蔣介石身邊八年》,唐縱著,群眾出版社1991年出版。)
[2、62、73]《蔣介石年譜》,李勇、張仲田編,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洪卜仁《黃金怎樣從廈門運往臺灣》,載《廈門商報·臺商周刊》,2007年6月。
[4]《我的父親》,蔣經國著,臺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出版。
[5、8、9、10]《典守國寶七十年》,那志良著,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出版。
[6、7]2005年12月4日,作者采訪李濟之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光謨記錄。據說,當年那位勸李濟的學生后來曾對人說:“沒想到,陰陽差錯,這個事李老師做對了”云云。對于此言,要探討的地方恐怕很多,假如有先見之明,學者們知道南京解放后仍安然無恙,站在國家民族立場上論,這批文物則無須轉移。如果不能預測南京城陷之后的狀況,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論述的角度就有多種,其間的是是非非就不是那么容易說清楚并為世人所廣泛接受了。
[11、12]巫寶三《紀念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經濟研究事業的開拓者陶孟和先生》,載《近代中國》,第5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竺可楨日記》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17]陳槃《師門識錄》,載《傅故校長哀挽錄》,臺灣大學1951年6月15日印行。
[15]俞大綵《憶孟真》,載臺北《聯合報》副刊,1997年3月26、27日。
南渡北歸:離別(第一章山河崩裂)注釋(2)
[16]陶希圣《傅孟真先生》,載臺灣《中央日報》,1950年12月23日。
[18]《胡適雜憶》,唐德剛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19]季羨林《為胡適說幾句話》,載《胡適還是魯迅》,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年出版。
[20]《沈衛威講胡適》,沈衛威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21、24]《致傅斯年》,載《陳寅恪書信集》,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
[22、26、27、28]《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卷中,蔣天樞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
[25、50]《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六冊,胡頌平編著,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校訂版。
[23、31]《陳寅恪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29]楊聯陞《陳寅恪先生隋唐史第一講筆記》,載《傳記文學》,第十六卷,第三期,1970年3月。卜汝克臨,即布魯克林(Brooklyn)。韻卿師母,指楊步偉,字韻卿。
[30]趙元任、楊步偉《憶寅恪》,載《談陳寅恪》,俞大維等著,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
[32]陳寅恪《致鄭天挺》,載《陳寅恪集·書信集》,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徐高阮(1914—1969),字蕓書,浙江杭縣人,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頗受陳寅恪賞識。后參與政治,加入共產黨,一度出任中國共產黨北平市委組織部長,1935年被國民政府逮捕送至南京憲兵總部關押。出獄后因與與中國共產黨北平市委李葆華等領導以及清華大學蔣南翔等之間存在尖銳分歧意見,被開除黨籍,徹底絕了徐的從政之路。抗戰軍興后,徐先后在滬江大學和西南聯大受業于陳寅恪、傅斯年等大師,在學術上多有創見發明,深得陳寅恪器重。1948年3月10日,陳寅恪曾為徐著作《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序》一篇,文中追述徐氏校注此書的經由,并推許其“不獨能恢復楊(南按:東魏楊衒之)記之舊觀,兼可推明古人治學之方法。他日讀裴、劉、酈三家之書者,寅恪知其必取之以相參證無疑也。”陳把徐氏之作與前三家并列,可見對徐的推崇與期待已超出常人。惜后因種種原因,徐終未成為陳的助手。1949年,徐赴臺任職于“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有《山濤論》等著作問世。
[34]載《申報》1948年12月15日。
[35]鄧廣銘《在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閉幕式上的發言》,載《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36]王昊《文人南渡》,載《歷史學家茶座》,總第八輯,2007年6月出版。
[37、60、61、65、68]《胡適日記全編》,第七冊,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8、39、45]北京大學檔案館,全宗號(七),目錄號第一號,案卷號1231。
[40、41]《申報》1948年12月17日
[42、44]《申報》1948年12月18日。
[43]胡適《北京大學五十周年》,載《國立北京大學五十周年一覽》,北京大學出版部1948年印行。
[47]《申報》1948年12月22日。
[48]《清華園日記西行日記》(增補本),浦江清著,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第2版。1949年1月29日條。
[49]《清華園日記西行日記》(增補本),浦江清著,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第2版。1948年12月27日條。
[51]載《申報》1948年12月19日。
[46]《齊如山回憶錄》,齊如山著,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南渡北歸:離別(第一章山河崩裂)注釋(3)
[52]《李宗仁回憶錄》,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53]《蔣總統傳》,董顯光著,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80年版。
[57]陶詩原意大略為:種桑長江邊,喻東晉偏安江南。據傅斯年門生逯欽立釋,西晉初,人們率以桑為晉之祥瑞。傅咸《桑樹賦序》云:“世祖(司馬炎)為中壘將,于直廬種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又賦云:“惟皇晉之基命,爰于斯而發祥。”詩本此義而申言東晉。三年望當采,寓言劉裕立晉恭帝既已三年,似可做出成績。黃文煥曰:“劉裕以戊午年十二月,立瑯琊王德文,是為恭帝。庚申二年而裕逼禪矣。帝之年號雖止二年,而初立則在戊午,是已三年也。望當采者,既經三年,或可以自修內治,奏成績也。長江邊豈種桑之地,為裕所所立,而無以防裕,勢終受制。”柯葉以下六句,和傅曰:“柯葉枝條,蓋指司馬體之之事。休之拒守荊州,而道賜發宣城,楚之據長社。迨劉裕克江陵,奔亡相繼,而晉祚始斬,故以春蠶無食,寒衣無待況之。其必作于元熙以后無疑也。”
[54]《大公報》1946年7月17日第二版,標題為《胡適明日由京返滬:附志其致毛澤東之一電》,文前有編者按:“胡適博士去年八月在紐約曾有一電致毛澤東,特附志于次,以見其對國事之主張。”
[55]魯迅《燈下漫筆》,載《魯迅雜文全集·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56]《關于重慶談判》,載《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58]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檔案。
[59]《“九一八”一年了!》,《傅斯年全集》,第四卷,歐陽哲生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63]《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
[64]這天宣布的戰犯名單如下:
蔣介石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
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宋子文
張群翁文灝孫科吳鐵城王云五
戴傳賢吳鼎昌熊式輝張厲生朱家驊
王世杰顧維鈞宋美齡吳國楨劉峙
程潛薛岳衛立煌余漢謀胡宗南
傅作義閻錫山周至柔王叔銘杜聿明
湯恩伯孫立人馬鴻逵馬步芳陶希圣
曾琦張君勱等。
[66]《致李宗仁書》,載《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歐陽哲生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67]《胡適往來書信選》下冊,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69、70]《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451、1485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71、72、74、75]《總統蔣公大事長編》,秦孝儀總編纂,臺北,中山圖書公司1968年出版。
岳南 2013-08-21 09:01:0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