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 15.政府為百姓服務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5.政府為百姓服務

我作為一名外國人,和美國政府打交道的機會比美國本國公民多。來去之前先要到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花7美元辦理簽證(但在美國駐加拿大領事館辦簽證卻要花約15美元)。在入境口岸站通過邊防檢查時要交驗護照和簽證,并接受經過電腦檢索的檔案查核。在離開美國回國前先要到美國財政部的收入司去呈驗納稅單據,證明該納的稅都已付清,本人已不是美國政府的債務人,這才能獲得所謂“啟航許可證”(SailingPermit)。按理在離境登機前要交驗“啟航許可證”方可離境,但事實上我曾6次離開美國國境,可從來沒有人檢查過這種證件。離境時美國的邊防官員連面都不露,把有關手續委托給航空公司的辦理登機手續的職員。當然,這些羅唣也找不到美國公民的頭上。

美國沒有戶籍管理,搬家時不需要到警察局(相當于我國的派出所)去遷戶口。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政府機構是郵政局,它不但處理郵件,還代表政府辦一些事,譬如出國旅行申請護照多半就在郵局辦理;政府頒發的調查表也通過郵局分發。但按對老百姓生活的重要程度而言,最重要的政府部門是稅務局。每年的4月15日,每個有收入的人(或家庭的一對夫婦)要向稅務局遞交所謂“退稅表”。表內注明了一年各種收入的數目,然后由稅務局計算出應交多少稅,并把已交稅款的余額退還給你。因為在美國,百姓得到的每一筆收入(包括工資、股息)都預先按估計的稅率扣下稅款存在稅務局里,所以4月15日叫退稅日而不稱報稅日。

政府是納稅人出錢養活和支持的。政府是為百姓服務的。而美國百姓日常生活中享受什么服務呢?最經常看見的也許是公路維修。每一段正在維修中的公路,兩端必有穿黃背心的警察,而在繁忙街道的紅綠燈前卻沒有警察。這些保證維修工程安全的警察似乎閑得發慌,蕩來蕩去,無所事事。據說,法律規定臨時施工段必須有警察在場。最近幾年美國大城市里的犯罪率不斷上升。1992年我途經洛杉磯機場和芝加哥的灰狗公共汽車站時,都看見有全副武裝的警察在巡視。前幾年我曾見到支持婦女墮胎的和反對婦女墮胎的兩派人游行示威。雙方群情激昂,互不相讓,中間有警察維持秩序,幸虧沒有打起來。

政府支出的主要項目還不是公路和治安,開銷最大的是國防,其次是為國債支付的利息和教育,再后便是社會保險。總的來說,政府提供的服務有兩重目的,一是保證公民有一個適宜的生產和生活的環境并維持市場規則;二是保證社會中最富有者和最貧困者的生活差距不太大。國防、治安、公路等開支主要用于第一個目的;社會保險主要用于第二個目的;而教育兼對兩個目的都有作用。公共服務的特點是無法向享用此服務的人有針對性地收費,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享用了多少國防服務,正好像廣播電臺無法向收聽廣播的人收費一樣。所以政府只好采用統收統支的辦法。經濟學理論證明,只要可能,享用任一種服務都必須按質量付費。否則會造成使用的過量或不足,同時造成此項服務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舉例說,郵政是政府辦的,但人們寄信寄包裹仍按件收費,而不是統收統支。在美國,印刷品和包裹的郵資還按投遞的距離分成8檔,遂遠遂增。設想如果投遞郵件實行免費,雖可以節省去郵票的印刷、銷售、郵件的計量、蓋戳、核算等等的成本,似乎是對社會大大有益的一件事,但這將造成前面提到的過度消費的問題。

普通美國人不都是經濟學家,總覺得免費服務比收費服務好。公路路段要實行收費總要引起一番熱烈的爭辯。可是一切服務都是勞動創造的。享用了服務而不付費,提供服務的人就沒有了收入。如果用統收統支的辦法,將別人在別處創造的價值和應得的報酬挪到此地來使用,就會影響別人的勞動收入。所以統收統支不但有過量消費和供給不足的問題,還有收入分配中勞動和報酬脫節的問題。關于這一點,我國人民恐怕有更切身的體會。

即使是政府提供的服務,只要有可能就應向顧客收費。外國人辦入境簽證收費也是基于這一原則。然而政府向顧客收費和普通私營企業的收費有一根本的不同,即政府提供的多半是壟斷性的服務,如辦理護照、公證、營業執照,通過公路、大橋、隧道,都不容顧客挑選,與理發或去超級商店買東西不同,后者是一個競爭性市場,顧客有充分挑選的自由。外加政府是一個有權威性的行政組織,它可以強制顧客購買他所不需要的商品或服務。由于政府服務的這些特殊性,產生了三個問題:哪些服務必須由政府提供,別人不容插手;這些服務收費標準如何確定;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從經濟學理論來看,這些問題都不難解決,但事實上或者由于官員無知和私心,或者因情況復雜,常常把事情辦糟。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更為經常。例如我國有的城市的海關在檢查入境人士是否患有愛滋病的同時,強迫入境者接受與此無關的健康檢查,量身高,測體重,并借此征收幾倍于成本的費用;辦一件簡單的公證收的費超過一個月的工資,這種做法帶壞了市場規則,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人們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務并因此而付稅,稅款在人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表示人們享受公共服務與全部消費的比例。各國的統計資料表明,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公共服務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在19世紀的百年中,美國政府開支始終保持一個很低的水平,同時生產能力有了空前的增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全美國的政府開支在國民收入中僅占8.5%。這一段的歷史經驗有人引用英國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話,稱之為“無政府主義加警察”。意思是政府只要管治安,別的都不用管。但此后,特別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國政府開支無例外地大幅度上升。到1981年美國政府開支占國民收入的比例達到除第二次世界大戰特殊時期之外的最高值31%。里根執政的8年中,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力圖使政府開支縮小,到他下臺的1988年,上述比例降到了28.2%。這個成績受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稱贊。

從變化趨勢看,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感到政府開支的比例太高不利于經濟,因此出現了將部分政府職能轉交民辦的趨勢。在美國,郵政已不再是政府壟斷。民辦的特快專遞發展迅速,搶走了很大一部分國營郵政的生意,政府出錢辦教育的情況也在改變。無論中小學或大專院校,80年代中私立的比例都呈上升趨勢。甚至治安工作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私人保安公司出現。再加上冷戰結束,國防費將有較大的削減。可以預言,美國政府開支占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在90年代將仍有所下降。

小結:政府為百姓提供的服務,原則上也應和別的商品一樣,按質量收費。但諸如國防、治安一類的服務無從區分每個人享用了多少,只好統收統支。收費的原則應使其等于成本。


茅于軾 2013-08-23 15:12:20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14.環境保護的經濟學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16.節約能源(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