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飛花剪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曲江二首 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詩人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 
 
賞析:作者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一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一沒有寫已經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一切。“風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風飄萬點”,這對于春風得意的人來說,會煞是好看,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對的是“風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一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不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嗎?然而“一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兒上的一個花瓣。因一瓣花兒被風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愁,可如今,面對著的分明是“風飄萬點”的嚴酷現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飄萬點”已成現實,那尚未被風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還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眼。”“經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且”,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眼睜睜地看著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唇。”吃酒為了消愁。一片花飛已愁;風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入唇”啊! 
 
蔣弱六云:“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復層折”地寫落花,以致魂消欲絕?究竟是僅僅嘆春光易逝,還是有慨于難于直陳的人事問題呢? 
 
第三聯“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就寫到了人事。或謂此聯“更發奇想驚人”,乍看確乎“奇”得出人意外,細想卻恰恰在人意中。詩人“且看欲盡花經眼”,目光隨著那“風飄萬點”在移動:落到江上,就看見原來住人的小堂如今卻巢著翡翠——翡翠鳥筑起了窩,何等荒涼;落到苑邊,就看見原來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飾麒麟倒臥在地,不勝寂寞。經過安史之亂,曲江往日的盛況遠沒有恢復;可是,好容易盼來的春天,眼看和萬點落花一起,就要被風葬送了!這并不是什么“驚人”的“奇想”,而是觸景傷情。面對這殘敗景象有什么辦法呢?仍不外是“莫厭傷多酒入唇”,只不過換了一種漂亮的說法,就是“行樂”: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難道“物理”就是這樣的嗎?如果只能如此,無法改變,那就只須行樂,何必讓浮榮絆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聯系全篇來看,所謂“行樂”,不過是他自己所說的“沉飲聊自遣”、或李白所說的“舉懷消愁愁更愁”而已,“樂”云乎哉!

網載 2013-08-31 10:37:09

[新一篇] 北齊皇帝暴行:把人扔進放滿蝎子和蛆的浴盆里

[舊一篇] 少年心事當拿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