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1995.08

心懷「一字之差 五百世輪回」,
立志「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那麼,縱因人力之不逮而字義疏漏,
也可以無愧於心了。可千萬不要
「本書倉促付梓,誤謬在所難免」啊。


■ 無限延伸你的視野

搬到新居已近半年,在這個新竹市最接近上帝的地方,渡過了半個冬季和一個短暫的春季。從這里極目四望,十公里內盡收眼底。如果你駕車由高速公路南下,一過湖口休息站的那個小山丘,就進入我的望遠鏡威力范圍之內。天氣晴朗的日子,甚至臺灣海峽的滔滔白浪也可以納入眼底 (還是得藉助望遠鏡)。根據我的觀察,南寮漁港的「活動」,嗯,的確少了許多 :-)。

自從搬到這里,花在咖啡上面的時間和金錢,就愈來愈可觀了 (美靜已經開始實施限量配給)。常常流連在一望無際的大玻璃窗前,手持一杯咖啡,想著書,想著稿,想著朋友,想點責任想點興趣。可惜這里是南北坐向,否則,就著夕陽彈一曲「夕陽」,恐怕每天我都要在壯麗的馀輝下與凄美的顫音中感動莫名。不過,高速公路的車水馬龍以及新竹市區的點點燈光,一樣讓我感動莫名,或許,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的桌上的燈光,正是我眼下燈海中的一盞。

極目四望的經驗,常讓我想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我的寫作態度,深受自己學習經驗的影響。期刊雜志上的許多位名家,是我心儀的對象,引領我走入各領域各階層的知識之中。由於對他們的信賴,以及受到他們的啟迪,無論什麼主題 -- 只要是他們寫的作品 -- 我都想看一看。於是,隨著他們對知識的攀爬,我也一再擴展我的眼野的廣度和深度。拿起筆,是生命中一個沒有預料的轉彎,之所以一直寫下去,最大的心愿,是做那些影響了我的視野的那些人的志業。我希望,能夠做點成績,好到足夠吸引你隨著我的腳步擴展視野。這目標有點不自量力,但是我有著這樣的想法和自我期許。

大家都讀過這首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雖然瑯瑯上口,是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細細體會其中的深意呢 ? 你有沒有做「上更高樓」的心理建設和心理準備 ? 近半年來,接觸年輕朋友的次數比較多些,也知道這本雜志有許多學生讀者,於此鳳凰花開的時節,我祝你們窮千里目,上更高樓。


■ 資訊焦慮癥候群

三月底臺大資訊周,邀我做個演講。席間不少朋友透露出對於資訊爆炸的焦慮感。如果你面對蜂涌而來的資訊 (雜志、期刊、書籍、文件、網路) 常覺得心焦口燥,不由自主的心理痙攣;拼命收集資料,明知大概用不上也沒時間整理,卻不肯空出書柜或硬碟來裝其他東西;夜里思及同儕成績,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面對浩瀚書海與無盡頭的 project 壓力,有「不如累死算了」的概嘆;幾天沒開機,連按下 Power 鈕的力氣與勇氣都沒有;不上網路,慨嘆自己彷佛井底蛙,上了網路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井底蛙;整天價看自己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對;你,大概是得了「資訊焦慮癥候群」。

不必焦慮,誰又能夠把這個世界學得完全呢 ? 二千四百年前莊子就告訴我們「生也有涯,學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我勸你弱水三千,獨取一瓢,并且安心地好好地飲這一瓢,然後靜觀眾聲喧嘩,嘗試從其中得到旁觀者的樂趣。

人的壓力,有絕大部份來自與你相同起點的人。與你同齡的朋友啦,與你一起進公司的工作夥伴啦,與你學經歷相當的同事啦。你時時刻刻拿他們的成績與自己的相比,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這雖然是惕勵自己的方式之一,太過則有害身心健康。我的讀者中有一位很優秀的年輕人,因為接觸了一些更優秀更年輕的朋友,感受到極大的心里壓力,竟然開始有點壓抑自己,看輕自己,開始產生自卑感了。如果這樣,近朱者赤這句話就喪失了它的意義。

有的時候,你必須了解,天份其實是沒得比的。然而天才不足恃,一個人的成就,并不奠基於過人的聰明才智,而是在長時期的耕耘。



■ 知天命

美靜曾告訴我一個故事,她的老師對著一整堂滿腦子只想上舞臺表演的同學說,「不要以為演奏才是學音樂的第一志業,教學就等而下之,真正的演奏家現在根本不會 (20 歲了) 還坐在這里」。想想這個,當能去除焦慮,正確思考自己的位置。

不怕得罪你,我要說,絕大多數人的資質都是平庸的。如果說我的作品能夠打動你的心,絕不是我的技術有什麼超凡入圣,是因為我會說教,是因為我善體人意。體貼學習者的心,在我一點都不難,因為侯捷本身就是平庸至極,寫的東西給平庸的人來看當然稱心如意。

有一位可愛的同學,因為接觸了太多極優秀極年輕 (年輕到超乎你的想像) 的資賦優異青年與兒童,竟問侯捷是不也是數理資優班畢業的。我哪是,我是放牛班畢業的!! 不是開玩笑,那時候雖然沒有所謂的能力分班,但一上國三突然從全校各班轉過來一堆牛鬼蛇神,有華山派老大,有長春路角頭,也有混華西街的;兩位「大哥」天天拿著「花仔」(武士刀) 上學,隨時準備干架。明眼人一看就知這個班是怎麼回事,當時我還懵懂不知,長大後才恍然大悟。難怪我這個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只考上了師大附中夜間部。

網球曾經在我的生活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我最佩服的,不是才氣橫逸的麥肯羅 (此人已退休),或是先天過人的藍道 (此人亦已退休),或者是又有實力又懂得賣弄風情的阿格西 (此人當紅),我最佩服的,是華裔小將張德培。倒不因為他是四大公開賽最年輕的冠軍得主,而是因為他憑著努力不懈的毅力,一雙快腿一張鐵齒,在占盡一切先天優勢的洋人陣中闖天下,好像少年大衛 v.s. 巨人歌利亞。張德培曾經說過,希望在年紀大了之後,回顧自己的一切,可以心安理得地說,他把上帝給予的才能完全發揮了出來。

天才令人艷羨,苦學令人佩服。許多事情比年輕,比快,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人生猶如時鐘一般,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準。

關於天份,關於人與人天生的不平等,雖然有些心境是年紀不到的你所不能體會,或不愿面對的,但我還是要說,一個人看淡所謂的天才天賦,看重所謂的苦學實干,分辨什麼自己可以掌握,什麼自己不能掌握,他才能夠掙脫出宿命的陰影,創造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而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釋然與開脫,所謂的知天命吧。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侯捷猶在而立與不惑之間,還有許多需要看開的地方,愿與所有資訊界的朋友共勉。



■ 讀者來函

侯捷先生,您好:

我是您的忠實讀者,當初因為無責任書評,才買下我的第一本 PC Magazine (93年一月號),那正是您第一次開張,介紹三本視窗程式設計好書的時候。原本只是在書店里隨手翻閱雜志,看到有個這麼風趣幽默的主持人(當初我還以為是 PC WEEK 上的貓爺跑出來寫書評了),再加上最熱門的 Windows 書籍介紹,當場二話不說請老板打包請回家去。

可是每月十號,總是讓人七上八下,不知道這個月侯捷會不會出現。能大叫eureka 的機會總是不多,為什麼好文章總是不常出現呢?拖稿是好作家的必要條件嗎?:-)

看了不少您對中文電腦書籍的建言,到目前為止,好像都只從讀者的觀點出發,這可能是因為您兼具作者身份而有所不便。這里換個角度,提出我個人對中文電腦書籍的看法。

我覺得中文技術書籍寫作是一件挺辛苦的工作,要常常學習不斷翻新的技術,忙著追趕產品編號,與短得不能再短的時間賽跑,最後還要能及時完成作品。某個領域的頭本著作,又常常需扮演開拓疆土的重責大任;只要第一本書賣得還不錯,一兩個月內,書店中就可以找到兩三本作者不同但主題內容相近的姊妹作品。這些姊妹作品的作者們從不會想要開第一槍、打第一仗、立第一功,只想踏著別人的血汗前進。

真正對寫作有理想、有熱忱的人,除了會遇到這些市場雜訊外,最後還要面臨低書價的考驗。怎麼說呢?電腦書籍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勝軍,總是那些套裝軟體使用操作的入門書籍。進階的程式設計書籍,越在某個領域上專精,名次也是越高 --- 卻是在「最不暢銷」的排行榜上。書籍討論的東西不論是應用性的 Word、Excel,或是技術性的 DDE、VxD、OLE,書價都一致地在三百元至五百元上下打轉,難道出版社只是由書的厚度來決定價格嗎 ? 書價=頁數x常數??

我相信寫一本技術性書籍所花費的時間與心血,絕對不比應用性書籍要來的輕輕松松。市場小而書價卻低,很懷疑在金字塔頂端那根避雷針上的技術書籍作者們怎麼還沒有餓死呢?花費特別多的心力,獲得特別少的報酬,這樣還能吸引多少人去寫技術性書籍呢?

出版社可能是担心書價過高,會嚇跑讀者,因此不敢讓書價反應書籍內容的深淺差異。這恐怕是太多心了,看看外文書籍市場吧。想在書店中買本 Inside Visual C++,可要有 Jordan 般靈活的身手,從人群中小心謹慎地瞄準目標,在敵人前鋒中鋒夾擊下,搶先一步,拼死老命地緊緊地抓住它,再來個漂亮的翻身扣板得分。朋友之間還會互相問:「你搶到書沒有?」,倒很少有人抱怨書價太高。大多數讀者早從爬滿蝌蚪的書籍中,了解到好書該有好價錢。出版社應該讓內容來決定書價,而不是讓書價來考驗作者。

我不認為高書價一定會有高品質,可是高品質的書籍一定需要有合理的價位才能生存。高價格等於低銷售量嗎?這可不一定,最近市場上出現一系列高品質與高價位的電腦繪圖書籍,16 開銅板紙全彩印刷,內容詳盡、圖例豐富精彩,品質水準之高即令外文書籍也相當罕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那一千五百元的天價。市場反應呢?有位朋友還沒有電腦卻已經先買一本,作者更是一本接著一本寫。價格與品質哪一個重要呢?讀者不能接受高品質與高書價的書籍嗎?市場早告訴我們答案了。

侯先生預告已久,邀請親朋好友撰寫的專輯呢?古人說:「引領而望」,我可等得快要成為長頸鹿了。

讀者袁緒杰 敬上 05/1995


■ 中文書價

讀者袁緒杰先生寫了一封信給我,談到關於中文書價。

很同意這個看法:高價位不一定會有高品質,低價位卻可以輕易扼殺所有用心的作者與出版社。國民年所得超過一萬美元的今天,我們對於書價的敏感,的確到了令人覺得小器的地步。你以讀者 (消費者) 的角度出發,能夠有書價過低的看法,倒是十分令人驚訝。

開始感覺「書原來是這麼便宜」,我記得很清楚,是研究所考前買了一本Hildebrand 工程數學後萌發的 (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人用這本書)。那樣艱難高深的東西,350 有找,令我不無慨嘆。

但這是個自由市場,產品的競爭力決定它自己的生存空間。我們可以為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作者擊節贊賞甚或打抱不平,卻不可以批評沒有和我們抱持相同看法的人沒大腦。

書價并不全由出版社主導,有時候作者也可以叁與決策,視出版社的作風以及作者的「大牌」程度而定。我的看法是,決定書價的人,應該有勇氣嘗試一下為高階書定出符合身份的價位,觀察市場的反應。如果市場接受,表示我們的社會可以養活這樣的作者,這也算是一種進步的象徵。如果市場不接受,有兩條發展,一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烈士」繼續傻傻地營造他的世界,一是高階書專業作者日漸滅絕,只留下玩票性質的業馀選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路是自己選的,不能怨誰。進化的鑰匙掌握在讀者手中。

我真的認識幾位烈士唷。雖然寫書的利益總值=書單價x銷售量,他們對自己產品的態度卻是:「本人的書一律 xx 元,愛買不買」。這些烈士雖然個性剛烈,收到灰頭土臉的成績單卻也面色鐵青,情緒鮮少不被影響。烈士對我說,他們最在意的其實不是數字所代表的經濟意義,而是其不被肯定的間接訊息,「所為何來哉」,他們說。

順便一提,袁同學,我從沒有說過邀請「親朋好友」撰寫專輯一語。


■ 稿酬

既然談到書價,我們也來談談它的兄弟:稿酬。聽起來這都是只和作者有關系的題目,但是別忘了,作者的產品直接影響你的閱讀權益。

投過電腦稿件的朋友們,大概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計算公式:bytes 個數除以二,代表中文字數,每個中文字以若干元計;圖片每幅加若干元。復雜一點的計算公式是,文章中的英文字特別挑出來算,每個英文字母以若干元計;圖片分為創意圖或硬拷 (hardcopy) 圖,計價方式兩不同。更復雜一點的,逗號、句號、括號通通打折計費。唉,復雜如斯,寫本博士論文算了,題目可以用「論電腦稿件計酬方式之公平性及其對著作結構之影響與勞資雙方的互動關系」,夠眩吧。

所以,如果你寫:「Intel 80486 CPU 有 32 條位址線,可以處理 2^32=4GB 位址空間」,那麼你是大笨蛋;如果你寫:「Intel 80486 CPU (中央處理器) 有 32 條位址線,可以處理 2^32=4GB 位址空間」,還算對得起自己;而如果你寫:「Intel 80486 CPU (Central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器) 有三十二條位址線,可以處理 2^32=4GB 位址空間」,那才真是得其個中三昧。

短小精練,邏輯清晰,演算清楚,這樣的程式碼是上乘作品。這個標準用在文章上也是好的,但我們的計酬方式卻可能把一篇好文章誘導成一篇贅詞處處,拖泥帶水,冗長無味的爛文章。

有的雜志把稿費分等級,有的則是平頭平等。後者令人莫名其妙。難道侯捷投稿皇冠雜志,拿得到和林清玄一樣的稿酬嗎 ? 不可能如此也不應該如此。書籍的定價猶有作者的叁與空間,稿酬的決定則幾乎全無作者置喙馀地。我個人覺得理想的計酬方式是,第一,去除平頭平等,這是阻礙進步的最大毒瘤,雜志社可以根據作者的文字內容與文筆,以及個人魅力,定下單價,這其中應該讓作者有叁與意見的機會。第二,以頁為計價單位,不論一頁有多少中文字、多少英文字、多少空白、多少硬拷圖、多少創意圖,一頁就是一頁。文章好,讀者愛看,行情自然節節高升;文章不好,讀者批評,行情可以調降,使作者獲得警惕。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執筆,優秀的專欄作家。

稿酬應該是吸引好作品的誘因,而不是把一篇好文章推向腐敗的罪魁禍首。


■ 讀者來函

侯 Sir :

您曾經在 "PC Magainze" 二月份無責任書評中提到「以使用介面而言,Windows 95 和 OS/2 3.0 都很有學問,有許多物件導向的精神在其中,User' Guide 的作者在介紹操作步驟之前,應該先說明整個 UI 的架構與精神」。再加上曾經拜讀您的數本書,深深的明了您對臺灣,甚至對整個資訊電腦圖書界的期許。我只是一個小小的作者,曾經寫過一本沒什麼技巧的 User's manual,但是我們有自己的風格及想法,為一群沒有太多時間來學習電腦卻又需要使用電腦的人們提供一本可以叁考的書籍。

但是看到您如此的批評國內電腦書籍作者,真的好生難過。然而心情是一回事,事實又是一回事,那麼想請教,您所謂的「功力薄弱,寫不出架構與精神」,那麼怎樣才算功力不薄弱,可以寫出東西呢 ? 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

祝您順心 吳小姐 840325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讀者吳小姐寫了一封信給我,聊聊入門書籍與電腦作家。由於我未徵得吳小姐的同意,所以不敢把您的大名寫出來。如果冒犯,希望您能原諒。

吳小姐曾經寄「無責任書評」的讀者回函給我,并且在上面寫了感言,內容相當不同於一般讀者,當時我就猜您也是一位作者,并且是一位用心的作者。

中國話里,有些句子仔細品味品味,意思其實相近,卻使用在不同的情況,代表南轅北轍的意義,并且因此有所謂好句子 (褒) 與不好的句子 (貶) 之分。好比說「以偏概全」、「以管窺豹」,這是形容人的偏見,只看了事實的一小部份卻要強下論斷;但是像「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卻又說的是人的睿智,可以從小地方推斷大局面。所以,一個人可能被說是「以偏概全」,但說不定他是「一葉知秋」呢。

我和您一樣清楚,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以偏概全,而我也絕對不敢抹殺或忽略用心的作者。只是,文句方面,我想我不必說「除了少數用心的作者,其他的功力薄弱,寫不出架構與精神」,也不必說「除了少數用心的作者,其他入門書籍千篇一律就是教大家...」。面面俱到的文字,并不是我的寫作風格。

沒有人可以體會我在批評國內電腦書籍的時候,心里頭的復雜、矛頓、以及痛苦。侯捷也是這個圈子的一份子,當我批評整個寫作生態時,是把自己也罵進去的,這樣子您應該比較能夠明白我的沉痛。當大環境還不理想的時候,任何一份子即使獨善其身也不能自外於這個圈圈。

我所接觸的作者百態 (聽來的,看來的),肯定要比你多,有些情況實在匪夷所思,快要可以寫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了。有位作家 (不算不知名唷) 問出版社經理:「接下來我寫些什麼好 ?」。有位名作家,在出版社要求他就著剛丟出來的三本主題相近的書稿做一比較時,竟回答「我怎麼知道」。有一位作家,據說其作品都是別人捉刀他掛名,以生產線的方式密集出貨,圈里流傳著犯罪現場的種種...。有一位作家,在出版社一再為他校正誤謬并修飾書稿後,竟然很不高興他的出書商機被耽誤了;該作者還洋洋得意對我說,他把稿子丟出去後從來就不再管 -- 瀟灑走一回,空留多少馀恨給讀者。

我叁加過幾次同行聚會,席間聽到的盡是「聽說您那本書大賣,恭喜恭喜」,「多謝您成全,留一個園地讓我耕耘」,「Word 正紅,現在寫本使用手冊,穩賺」,「如果你跨足過來,我們就完了完了」,「聽說某某人光某某書就賺了一棟房子」等等云云。沒有人談「最近你研究些什麼主題」,「某某技術你的看法怎麼樣」,「某某書你覺得怎麼樣」;唯一談到和書本身有關的,是「哇,那本書好漂亮」,「聽說用一百磅道林紙耶」。

也許你說,侯捷真差勁,把人家的 social 拿來作文章。不不,雖然你也可以解釋說這是 social,但這和風氣很有點關系,和風骨也很有點關系。

很明顯,這樣的作者是完全的商業導向。沒有關系,我們以書的好壞論英雄,而不以寫書的出發點論英雄;為賺錢而寫書,因寫書而賺大錢,這都不干我們讀者的事,只要書好就好。說實在話,站在讀者立場,我還真希望寫好書的作者們都能夠豐衣足食,才能夠心無旁 地為我們創造好書。清高也許和清寒畫上等號,但是好作者不必和清高畫上等號。

可是,完全商業導向的作者,可以因為市場需要而改弦易轍學習一門全新的知識,并且在市場需求的壓力之下快速推出,其結果可以推而想之。速食面沒有精致的啦,絕對沒有。

朋友的部門剛招進一位新人,據朋友說其經歷甚為嚇人,出過四本書,其中有本Visual C++,朋友想這下太好了,完全符合部門現時需要。可是 code 丟過去之後,發現他不懂 MFC。Visual C++ 書籍作者卻不會 MFC,這款 A 代志怎麼會來發生 ?

(另一件和 MFC 有關但是和「書籍作者」沒有關系的題外話是,我的朋友曾銘源(RUNPC 雜志美東隨筆作者) 寫信給我說:『最近 project 壓力大,人員紛紛離職。接連一個多禮拜,天天有人上門 interview。人事部門不知從哪里找來這些阿哥,號稱有三年的 SDK/MFC 經驗,結果對起話來是雞同鴨講,WinMain() 和Windows Procedure 都搞不清楚。問他什麼是 message handler ? 他只會在ClassWizard 上 click、click、click !!! 拜 Wizard 之賜,人力市場上多出了好幾倍的 VC/MFC programmer,但這些「Wizard 通」我們可不敢要』)

有一位出版公司經理對我說,其實作者們一開始也都是滿懷理想的,他們總是先解決了面包,再來談理想;面包一旦垂手可得,理想卻往往棄之不顧了。過慣鐘鳴鼎食、錦衣玉食的生活,哪里還能夠「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 ?」當一顆心汲汲於金錢,所有的理想就會被排擠到第二位,那也稱不上什麼理想了。窮只一穴,淹沒天下英雄,錢有兩戈,殺傷古今人品;其實,哪談得上「窮」這麼嚴重,一個「貪」字罷了。有些作者,得知出版社有意多引進國外書籍中文化,群起聯盟反抗,不思讀者高品質的知的權利,不反求諸己是否努力上進,更不思自己之既得利益,卻抗議「打壓本土作者」。保護政策和平頭平等一樣,都是妨礙進步的最大毒瘤。在作者、出版社干部、業務員的強力結合與運作下,書籍不再能夠以品質良窳來競爭;莘莘學子最是可憐,隨著未知的力量擺蕩。

唉呀,別誤會我有反金情結,我自己也愛錢愛得緊。我要強調的,一是不要貪,二是「與民同之」。下面是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一個故事: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
曰:「民猶以為小也 !」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


意思是說周文王的林苑有七十里方圓,民猶以為小;齊宣王的林苑有四十里方圓,民卻以為大。孟子的解釋是:「文王之囿,與民同之,宣王之囿,為阱於國中」。

如果作者以及出版社,能夠把他們的獲利,以更大的心血反應在書籍品質上,讓我們看到精益求精的好書,那麼就是「與民同之」,則「囿雖七十里,民以為小」,縱使你一年賺進兩千萬,我也為你高興;如果一昧搶市場、搶商機、打爛仗,則「囿雖四十里,民以為大」,最好不要讓我知道你開賓士,喝 XO,住別墅。

我想,下面這句話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同業口誅筆伐的,但我還是要說:雖然我熱愛我的工作,卻從來不能夠以身為電腦書籍作家為榮。每當看到很糟糕的文章或書,我就恨不得別人不要知道我也在寫點電腦方面的東西。

好啦,我又得罪人了。別再有電腦作者來興師問罪,我說的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統統如此 (否則臺灣電腦寫作界沒救了),如果你不認同我的說法,何不自認為是我所說的以外的那些人呢 ?

吳小姐信中詢問的問題,我沒有辦法在尺寸篇幅中回答。使用手冊的問題,主要在於寫作與編排常讓讀者見樹而不見林,注意力一開始就放在瑣屑的小動作上,不能先給個大局觀。另外,我開始認真地反省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最後,真的,讓我誠摯地說,作者沒有大小之分,只有用心與不用心兩種。「我們有自己的風格及想法」,噢,這就夠令人尊敬的了。我們一起努力。


■ 讀者回響

六月份的讀者回響有這麼一則:

我很喜歡侯捷先生的「無責任書評」,但是其評論的大都是外文書,幾乎沒有中文書的評論。我認為畢竟國內中文書的消費讀者還是占絕大多數,如果只評論外文書而不評中文書,對於中文書讀者是一項損失。或許怕得罪出版社吧 ! 不過貴雜志可以舉辦一些讀者票選活動,由讀者來評論,使國內中文書出版的層次能因此提升,使大家都能夠有國外那樣的水準的書可讀,這才是讀者之福。(臺北 陳雅才)

侯捷回覆:陳雅才先生,出版社已經被我差不多得罪光了,不差多寫一些。我最大的考量是不愿意受「球員兼裁判」之譏。當你面對一個兼具作者身份的書評人,而他告訴你他覺得他自己的某本書非常好,值得看值得買,你會不會懷疑他的立場呢 ? 當他說某本書實在糟糕,會不會有人懷疑他有私人因素或者藉著抑人而達到揚己的目的呢 ? 一旦事涉「立場」,一個人縱使無私無我,也容易被懷疑別具用心,那還是別吃力不討好的好。能夠「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很敬佩,但侯捷因個性的緣故,沒有辦法。

并不是對各位對我的信心沒信心,但是古有明訓,在瓜田中行走,不要系鞋帶;在李樹下納涼,不要扶帽子;我還是避免兼寫中文書評的好。我想你也不會在影評人中找到導演。

不過,對於中譯本我倒是真的很有興趣評一評,因為譯本與原文一比對,正不正確,順不順暢,證據確鑿,明明白白。可是,我一評中譯書,根據瓜田李下的原則,勢必不能接受翻譯書籍的工作,而我正打算好好譯幾本書呢。唉,讓我一條生路吧。

另外,侯半仙給你鐵口直斷:讀者票選活動絕對不會成功。

各位何不寫信給我,和我多聊聊這個問題呢 ? 很想聽聽大家的看法,請寄新竹市建中一路 39 號 13 樓之二。隨便聊點別的也可以。



■ 再談中文翻譯

為了研究 Windows 95 作業系統,最近又把 Windows Internals (Matt Pietrek 著,Addison Wesley 出版) 拿出來好好看一看。這次我看的是中譯本(「Windows 系統徹底研究」,旗標出版)。雖然原文書被我畫得體無完膚,筆記處處,還是不可能比看中文本快。原文書我已經推薦過了,我要不吝嗇地再大聲說一次:好書。

中譯本大約花兩天很仔細地消化完。這個主題我有足夠的能力判別譯者的功力深淺,我也要不吝嗇地大聲說一次:好譯本。同時,對於一本好的中譯書籍的貢獻,以及譯者所必須投注的努力,也又一次有深刻的印象。

市面上好的 trade book (相對於 text book) 的中譯本,恐怕手指頭加腳趾頭來數就太多了。我們的中譯事業,毛病出在兩個地方。出版社認為這是廉價勞工可以做的事,也因此真的只找得到廉價勞工來做;廉價勞工只勞力不勞心,把翻譯當成外快與副業,那當然也就專業不起來。想讓直立式福樂鋼琴發出平臺貝森朵夫的音色 ? 作夢 !

看過貓玩它的尾巴沒有 ? 團團轉,團團轉,累得氣喘噓噓,就是抓不到它要的東西。中譯書的病灶根本就長在出版社自己身上,如果不內省自己,怎麼也得不到理想中的品質 (還是說反正現在已經很賺了,管它什麼提升 ?)。中譯本和中文著作不同,從簽定授權,到發譯出去,出版社完全可以主控;如果出版社有心經營,還怕做不出成績嗎 ?

雖說翻譯價廉,有一種人卻可以從中輕松獲利,或可名為掮客。這個事業中存在著大盤、中盤、小盤的奇怪現象,掮客悠游其中,由來已不可考。此一奇特文化,出現在文化事業中,令人咄咄稱奇。我聽說有位掮客手上拿了 19 本原文書準備做 (這應該算是最大牌的掮客了吧,希望沒有更大牌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轉包的書籍,絕對控制不了品質,因為沒有人要控制其品質:實際操刀者認為反正他只出勞力拿錢,又沒有出名;大盤 (經紀人或掛名者) 通常躲在筆名的保護傘下,或根本不在乎其名聲 (否則他大概就不會做這轉包事業了);出版社呢 ? 出版社就是因為忙不過來才會出此下策,怎麼有時間 (以及實力) 來控制品質 ? 所以內容的誤謬刪減,乃至排版之離奇古怪,全在意料之中。

從事出版,偏偏又出一些不可控制、并且水準低下可以預想而知的書籍,當然我們也就可以推想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口碑與反應。那麼,一切的出版動作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譯者私下把書拿給別人代譯,出版社不知情,那也罷了;但如果出版社視此為常態之做書方式,或雖不滿意但可接受,那麼五年之後我的手指頭加腳趾頭來數好譯本仍然是綽綽有馀的。與其把差額讓掮客賺,為什麼出版社不利用這些錢多找一些人手,實際掌握書籍的品質 ? 或者好好計算翻譯費,讓真正用心而且學有精專的人來做呢 ? 作業之前,請好好評量原文書值不值得譯,避免資源浪費又讓老外笑咱們「臺灣錢淹腳目」。業者啊,請把你們的名聲形象一起考慮進去好嗎 ? 讀者不會記得誰譯了一本爛書 (這是爛書充斥的大原因),只會記得 XX 出版社出了一堆爛書,這一點你們可曾想到 ? 口碑遠比石碑堅硬持久啊。

對於從事翻譯的人,我有兩個故事可以說。百丈懷海禪師每次說法,都有一名老者在旁。有一次眾人離去後,老者向禪師介紹自己,說他原是迦葉尊者時的一名方丈,一個學僧問他,道行高的人是否可以了然因果規則,他說「不落因果」,結果罚為狐貍身,整整五百世。狐貍化身為老者前來聽道,希望能夠開悟。百丈懷海問他想知道什麼,老者把學僧的問題再提出來,百丈說「不昧因果」。於是老者開悟,解脫狐貍之身。這是佛家「一字之差 五百世輪回」的公案。

第二個故事是這樣的。佛經三大譯師當推羅什、玄奘和真諦。羅什的父親是天竺人,母親是龜茲人,他本人無師自通天竺語,精擅漢梵兩種語文。一生主譯佛經三百八十多卷,成就驚人;譯作「流傳後世,咸共弘通」(高僧傳語)。臨終前他說:「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果然火化後「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心懷「一字之差 五百世輪回」,立志「薪滅形碎,唯舌不灰」,那麼,縱因人力之不逮而字義疏漏,也可以無愧於心了。可千萬不要「本書倉促付梓,誤謬在所難免」啊。



■ 資訊人請保重

最近以來,有強烈的倦怠感,於是和美靜臨時起意,決定六月下旬去新加坡走走。

原本的想法是加入一個最簡單的旅行團,最好是「放牛吃草」那種,然後我們可以輕松自在地游一游這個小國,反正它也大不過臺北,不可能迷路。最好有機會看看資訊高速公路在那里的情況,聽說這個小島已經整個被光纖網路籠罩起來了呢。

出發前一天,旅行社說時間有變,改在大清晨 (五點) 到桃園機場報到。這種出游時間有點兒古怪。推敲再三,正準備繳錢,旅行社又說臺北那邊來電,由於部份團員臨時抽腿而取消行程。我們只好悻悻然回家。

美靜的假也請了,我的心情也準備好了,無論如何都是要出走的,於是選定花蓮做為我們的代打,立刻聯絡飯店以及花蓮的朋友。萬事底定,不意旅行社又打電話來,說臺北那邊又可以了,問我要不要去 ? 蘇蘇一陣商量,好吧,既然是既定政策,就去吧。

正煩惱不知如何面對花蓮的朋友和飯店,旅行社又打電話來,說臺北那邊又不行了。對方的口氣像快哭出來的樣子,我也不忍動氣 (其實心中松了一口氣)。於是,我們就這樣上了往花蓮的行程。

從新竹往竹東,走臺三線往北,從龍潭進入三民再轉入北橫。一路上好山好水,好男好女。開過車的人都知道,縱然兩旁美景如畫,「運匠」也只能用眼角馀光偷瞄一點。幸運的是我的前頭一輛酷勁野狼,後座一位清涼靚女,讓我能夠不必用眼角馀光就賞心悅目。熱戀中的情侶是多麼多麼令人羨慕啊。噢噢,別誤會,我的婚姻狀況幸福美滿。

北橫這條路走不知道多少次了,五根手指頭不夠數。曲曲折折,折折曲曲;下午一點多抵達棲蘭,這是往梨山或往宜蘭的分岔口。我們臨時決定去冬山河瞧瞧,到達親水公園時正有人在河上練習操舟 -- 不是龍舟,是西洋快艇,牛頓大學和劍撟大學年年比賽的那種。當晚在羅東歇腳過夜。

第二天走蘇花公路往南。下午一點抵達花蓮。晚上和久未謀面的老朋友聚餐,心情份外愉快。不知不覺也就吃得多了些 (自助餐嘛,不飽不歇)。

第三天,也是預定返竹的那天,大清早六點即覺腹部不適,勉強忍到八點。原本預定的行程是要去慈濟醫院看看,那麼就早點去順便掛個門診好了。到了慈濟,停好車,已有點舉步唯艱,勉強踅到大廳,掛得七號,算早的了。九點開始門診,想不到此時腹痛轉劇,看看自己大概捱不到七號,只好轉急診。血壓此時已降至 80-50,冷汗直流。醫師簡單幾個觸診,立刻判斷是盲腸炎,超音波檢查之後更是確定。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藥物控制,飛回臺北開刀,一是立刻辦理入院,準備進手術房;至於開車回新竹,那是絕無可能的了。我根本沒有心理準備,三小時前猶在飯店里當快樂大爺,三小時後卻準備要進房捱刀,這不是從天堂掉到地獄是什麼? 別說是對開刀的恐懼了,手邊的稿子怎麼辦? 編輯們會不會剝我的皮? 七月初元智工學院的課程要開始了,身體來得及復原嘛? 第一天就坐輪椅上臺,不好吧! 有輪椅嗎?

很難做決定,心里頭直念「這是真的嗎」,礙於醫師權威不敢說出口。可是醫師說不趕快開小刀的話,盲腸破裂就要開大刀了。一位慈誠隊的林師兄讀出我臉上的焦慮與恐懼,以非常和緩的語氣安定我的心情。環顧周遭頗覺溫暖,再加上急診室中我又很幸運地見到了證嚴上人,種種因緣使我覺得,橫豎是一刀,好像在慈濟做感覺好一些。於是畫下手印。此時朋友亦趕到,帶美靜回飯店 check out。而就在他們離去之後,護士通知說開刀房空出來了,我就這樣被推了進去。

沒有人像我這樣,住慈濟醫院還 幾穿著中信飯店的棉紙拖鞋。

真是有緣呀,想去親炙上人的慈暉,竟然一住就是六天。這六天之中,由於轉折太大,又體會了位居人生四苦之最的病苦,常常一個人到佛堂靜思 (病房每一層樓都有一間佛堂)。數年來,為了工作,著實耗損了健康;過去自己曾經是羽網校隊,長跑選手,戰技冠軍,現在,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只白肉雞。

資訊人處在巨大競爭壓力之下,往往勤奮進修夙夜匪懈。長時期坐在螢幕前面,眼睛不肯須臾離開,易生眼病;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肩膀手肘容易酸痛;飯前不肯定時進食,飯後立刻回到工作懷抱,易生胃病;一有尿意便意又不肯離開坐位,總希望忍一忍待思路飚到一個段落再「一并解決」,這一并解決就容易并生出膀胱與大腸病變;長時期日夜顛倒,身體不能與大自然同作息,更是耗損元氣。這一次的盲腸炎,與兩個月前的急性腸胃炎,我想都與自己的飲食作息有關。以己度人,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作息情況,大概也都發生在每一位資訊人身上。年輕時或許不查覺,年紀稍長「病母」就通通跑出來向你說哈羅了。咱們這個行業,原來是一種極容易得慢性職業病的行業,資訊人實在應該好好保重身體。

雖屬老生常談,實因我感受良多矣。

順帶告訴你,如果要割盲腸,慈濟醫院是不錯的選擇。就算你一個人去割,也有慈濟志工幫助你安慰你;住院不收保證金,完全尊重人性;素食相當可口 (慈濟只提供素伙食,嗜肉者勿試);開軒面大山,靜坐話菩提,都市醫院哪得如此清幽 ? 旅行業者可以考慮推出一個「花蓮-慈濟-割盲腸」之旅。

玩笑歸玩笑,重要的是,你可以從慈濟人耳濡目染之中,反省人生的意義。我們追求的,是功名利祿 ? 還是更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 生一次大病可以使人好好檢視自己,不生病就能檢視自己的話,豈不更妙。

 
 


侯捷 2010-08-04 06:26:16

[新一篇] 原理之旅

[舊一篇] 以 Un 之名談 Windows 95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