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說,我并不是有意要批評我的老師薩繆爾森教授。因為我想30年以后,我的學說也會變得過時,很多人也會批評我的學說,這正是科學發展的規律。斯蒂格利茨指出,薩繆爾森教科書中的宏觀微觀兩部分缺乏內在聯系性。你讀微觀部分時,你會覺得市場總是運行得非常完美的,市場可以非常完美地配置資源。如果你讀宏觀的部分,則會告訴你市場會有大蕭條,25%的人會失業,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預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有兩種對世界的看法,一方面在微觀部分告訴你市場可以運行得非常完美,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又告訴你市場不能工作得很好,又需要政府干預。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來說明怎樣看待兩個不同的理論,叫做“認識上的不和諧”。薩繆爾森要解決這個矛盾的一個辦法是認為,一旦宏觀經濟達到了充分就業,前面說的市場的完美作用就失靈了。但是沒有一個理論來支持這樣的判斷。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是說市場總是不是很完美的,但是只是非常偶然地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導致了像大蕭條這樣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講,薩繆爾森的教科書上說,經濟總是運行得很好,除非它是處于危難的時候。經濟學的現代觀點是把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融合起來,宏觀經濟學需要從微觀經濟學導出。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要研究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和金融的關系。我們需要理解許多經濟上的衰退,實際上是與金融的動蕩和崩潰有相當的關系的;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失業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勞動市場問題。不僅僅是我們覺得宏觀和微觀應該很好地融合,同時我們對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也有變化。比如在薩繆爾森的教科書中,它的重點是講失業,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寫那本教科書時正好是西方的經濟從衰退中剛剛復蘇。那么,現在我們就不僅要研究失業問題,而且還要研究通貨膨脹以及經濟增長。世界各國的政府一直都在就業、通貨膨脹和增長之間尋求某種平衡。為了達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只是限于討論靜態的問題,還要討論動態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全球一體化的重要影響。已往的教科書總是把這個問題放在最后一節,現在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國際貿易的增長、進出口價格的變化都變得非常重要,所以要把它們貫穿于全書之中。
斯蒂格利茨在談到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問題時說,也許這里面最重要的是激勵問題,因為有些人認為經濟學就是關于激勵問題的一個學說。經濟學家經常談到,但是并不是很深入地討論到激勵問題,比如價格、利潤或者財產。但是舊的理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從一個非常廣泛的角度來討論激勵問題。我們關注經理的激勵、各種政治激勵,同時也非常注意研究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通過信譽以及通過合同來提供激勵。舊的理論的一個問題是,它們并不理解信息在激勵問題上的局限性。因為如果信息是完全的,人們做一個工作,他就會被付一定的工資,激勵問題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如何去做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當你要做什么工作和怎么做是非常清楚的時候,不會有什么特別嚴重的激勵問題。在舊的理論中,經濟學實際上是像工程一樣的,人的動機以及制度的作用都沒有被考慮進去。比較起二三十年前,現在我們對激勵問題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斯蒂格利茨認為投資和金融問題是現代經濟學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一個問題。他說,金融問題影響到經濟的各個領域,金融和投資起到分配非常稀缺的資源,同時監督它們的使用的作用。在舊的計劃經濟體系中,所有的信息都被集中到一個中央的部門,但人們很快就發現,任何一個中央的部門或者個人都不能處理這樣的信息,傳遞信息必須要把它分散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在使用和配置資源上一個關鍵的制度就是金融的結構。一個有想法的人可以到銀行去說:我有一個很聰明的賺錢的辦法,你給我錢,我把東西生產出來后把錢還你。但是不幸的是,并不是很多的想法是很好的。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很誠實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借了錢卻不還;投資的資金應該被利用到一個有生產效率的地方,但卻被浪費在一些毫無價值的項目上。金融機構就要對此做出決策,要決定哪些企業更有可能去償付這樣的貸款,而且還要監督它們,使得它們確實按照所說的去投資。有很多經驗證明,在一個經濟中,如果金融結構運行非常正常,而且經營非常深刻,那么這個經濟確實發展得就不錯。相反的,在有些國家和經濟中,如果金融結構運行得并不好的時候,那么這些經濟往往更容易受到衰退和外部的沖擊。所以我們對現代經濟中金融結構的認識在逐漸增強。我們也認識到即使在最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也不是很完美的。比如,信貸可能是配給的,有些企業到證券市場上去籌措資金還有很大的困難。我們也理解這些局限的原因是什么,說到底,很多局限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金融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解決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是永遠也不會完全的。所以,資本市場一定是有局限的。對金融結構的作用以及局限的認識導致我們要理解政府在里面的作用。總之,金融結構的失靈往往會導致經濟的衰退,金融結構的成功也會對經濟的迅速增長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在談到國家和政府的作用時,斯蒂格利茨認為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他說,也許我們對政府作用的理解的變化恐怕比我們對其他任何變化的認識都要快速和深刻。比如我們對市場的失靈已經有很好的理解,知道在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為什么市場會失靈,同時我們對政府的局限也有了更好的理解。30年前,當我們提出市場有失靈的時候,人們馬上會說,那就讓政府去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我們認識到,這樣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就像我們理解市場為什么有局限性一樣,同時也去分析為什么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我們現在對在政府和公共部門存在的尋租現象有更好的理解。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其實在私人部門也有尋租現象。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研究如何設計好激勵機制,使得尋租活動減少。一個正在接受的觀點就是市場和政府是互補的而不是替代的,比如金融市場對私人的經濟活動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夠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那么市場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這兩者實際上是伙伴關系。在研究政府作用的問題上,應研究改革如何能夠改進政府的效率和有效性,比如在政府內部也可以使用類似市場那樣的激勵機制。很多國家的政府日益增多地用拍賣的辦法,購買或者出售它的資產。當然拍賣機制必須是設計得很好,很多經濟學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使拍賣機制變得更有效率,還有其他的改革立志于增加政府的能力。這個問題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在研究更好地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互補作用的時候,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試圖要指出政府的比較優勢在什么地方,政府發揮的作用應該與政府的能力相對應。
經濟參考報5京④F11理論經濟學19981998 作者:經濟參考報5京④F11理論經濟學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