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有口難言,尤其是對于山區中學來說,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據此,筆者針對作文教學難這個問題作如下探討。
一、現狀分析
1. 教材方面
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于閱讀之后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于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系疏松、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復出現,“讀后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不適應性。
2. 教師方面
教師首先苦于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在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達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語文大綱規定:“作文每學期不少于八次,并經常進行片斷訓練。”教師時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剛好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為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此外,絕大多數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大多數教師只勤于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總共只占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考的作文評講,也只占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
3. 學生方面
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在于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山區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匯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山區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二、采取對策
針對上述現狀,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1. 作文教材就在課文里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為作文課的講課內容的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課文里。這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的作文訓練計劃。然后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樣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于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彌補作文教材的不足。
2. 教學可從傳授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
實踐證明,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是作文能力發展的重大障礙。所以,初中作文教學也可從傳授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這些知識,即文章寫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謂的“大體”和“規矩方圓”,屬于“可授受者”。諸如如何觀察積累,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材剪裁,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處理詳略,如何開頭結尾,如何銜接照應,如何敘事記人,如何寫景狀物……等等,這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作文時就敢于動筆實踐。初中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其好處就在于對寫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導與規范的作用,即使開始時可能顯得被動和生硬,也總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濫要好得多。初中生一般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記敘、議論、抒情等作文能力,根據能力對知識的掌握又起到促進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階段,學習和掌握一些比較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也具有現實的可能性。
3. 幫助學生解決“三大難”問題
“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是學生作文的三大難題。首先,為了讓學生有話寫,作為語文教師要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范圍。第一,要注意閱讀與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通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第二,要注意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多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參與生活,多與親人和友人交談,多看書讀報、看電視,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引導學生寫隨筆,記日記,養成日寫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之后,寫創造型作文。此外,教師要挖空心思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命題或開設話題,以利于學生有話寫。
其次,“不會寫”是學生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寫說明文怎樣說才明晰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斷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以及一些方法、技巧,使學生學會寫。
再次,為了解決學生“寫不好”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恒地學習和積累詞匯。教師好好利用大量閱讀課文的教學來重視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或給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的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匯靈活運用于寫作之中。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同時要在學生中確立一種思想,即作文不是寫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學生應從作文的修改中達到寫得好的目的。
4. 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寫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首先,要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因,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平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說寫訓練,獲得系統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也可根據國情、校情和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演講、辯論等,做到“風聲雨聲聲聲入耳,世事國事事事關心”。活動本身的趣味性自然會帶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而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要轉變觀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種批改方法,激發學生的評改欲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即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次下水文,既可以體會學生寫作時的心態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又可以“逼”著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再次,舉行作文競賽,激發熱情。每學期舉辦一次現場作文比賽,還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的各類征文比賽活動。通過各類征文活動,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鼓勵學生辦班刊,辦手抄報、墻報,鼓勵學生積極向《作文大王》等文學社投稿,讓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自然可尋。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個銖積寸累的漫長過程,非一曝十寒所能成效。作文教學更是一個長期的活動,惟有為學生打開寫作之門,學生才能走上作文成功之路,也只有為學生搭建好一個個“腳手架”,學生才能登上文學的殿堂。要走出山區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積極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出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成功之花一定會讓我們擷取。
中學文科南寧61~62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韋桂蘭20082008
韋桂蘭,廣西象州縣初級中學(545800)
作者:中學文科南寧61~62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韋桂蘭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1:18